分享

十年深圳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

 紫曦唯幂1 2013-11-02

十年深圳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

和 2014年备考建议
 
深圳启灵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

 

 

一、中考要求:

基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与历史概念,了解重大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2、知道重要的地理位置与地理事物,认识重要的区域特征。

3、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理解人类历史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

◎信息获取与处理

4、知道获取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法。

5、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6、能够提取地图、文字、图表与图片等各类材料中的信息。

◎观点表达与运用

7、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现象与概念。

8、使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

9、使用判断、借鉴等方式解决问题。

10、认同并确立人类社会共享的观念与价值。

 

二、中考试题特点: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语数英相比有它独有的特点。就试题而言有如下特点:

1、“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

也就是说,深圳历史与社会中考,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能力的考察。试卷中难、中、易三部分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1:6:3左右。那么,如果仅仅满足于知识性的背诵,是难以达到A+甚至与A的水平的。因为它还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语言归纳能力、读图能力、理解力等等综合能力。

2、密切历史与现实联系,“鉴史识今”。

往往用历史材料来分析现实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分析事物或历史事件的实质,以古论今。这一点在社会题中有明显体现。

3、学科综合性强,政史地协调顺畅自然。

就这一点而言,从难易程度上讲,2013年的试题难度反而下降了。因为12年以前在后面的答题时政史地综合在一道题中的,也就是说一道材料题中涵盖了政史地三个内容的问题。这样思维的跳跃性就很强,跨度大,要求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比较强。但是自12年开始规定,第26题为纯地理题,27题为历史题,2829题为历史与社会的综合题。界限更明确了,难度降低了。

4、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学以致用。

深圳的历史与社会中考,不像有些地方的中考或高考,有意避开热点。它是什么热考什么,从来不避开热点。因为它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民生、关心世界的一种人文情怀和开阔的眼界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它从来也不会避开热点。比如说13年“中国梦”、“美丽中国”,这些词非常热,老师们都知道他会考,而且从不同角度都可以思索到他会考什么。但是它还就是考了。比如说10年中考,5月时新疆喀什特区建立,当时笔者敏锐的感觉到肯定会考喀什,所以从政史地三个角度都充分的考虑到了,并且出题给学生练了。学生以考完出来说:“老师,你出的原题。”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前一年9月至中考前5月份的社会热点,并且养成用考试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热点习惯。而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则新闻。

5、重视历史,特别是中国史。

因为占了近60分。12年时计划分配历史是60分,结果考56分;13年计划考50分,结果还是考了56分。而且这里面中国史都占了38分。显然这是历史与社会五个板块的大头。所以必须重视。

6、“新瓶装旧酒”。

前面有提到,它是最喜欢用热点材料的,但是无论材料怎么新,怎么热,考察的知识点却是不变的,一定是在给出的那些考点内。所以你只要注意夯实基础,应试能力上来了,无论怎么变都没有关系。

7、注重考试说明的权威性与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试题与说明中的知识点的前后顺序保持一致。

因为出卷老师是不能带出课本、考试说明、新闻材料等之外的任何资料的。出卷时老师就看着考试说明的考点,一个一个划定考点出题。所以这绝对是你值得重视的资料。

8、注意新增的考点。

每年发新的考点说明,老师们一定会分析考点说明与往年的变化,注意变动与新增的内容。在这里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做足文章。因为它是一定要考的,只不过新增的内容考多少的问题。13年的中考考点内容变化是很大的,增加的内容也是相当多的。你比如地理部分新加了“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民俗的特点和差异”,原来只是表述“西亚(石油宝库),澳大利亚概况。”,这里内容多,牵涉面广,老师们都不敢忽视。果然地理的材料题2612分的题全考在这里。还有其他的新增考点的内容考察。所以新增的和变动的一定引起足够重视。

9、覆盖面广。

1259各考点表述,1360各考点表述。一份试卷的覆盖面是40多个考点。所以一定要扎实对待每一个考点。因为哪一个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而且不存在说去年考了,今年就不考。它换个角度又会再考。比如深圳专题,几乎每年都考10年、12年、13年都作为材料题进行了考察。

 

三、分析与建议:

那么依据以上分析,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三经验和对中考的研究与把握,给出以下建议:

1、走出对历史与社会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死记硬背”。历社作为一个文科性质的科目,背是必然的。但

是仅仅依靠背就想拿高分是很难得。一个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如果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应试能力等不高,答题技巧没有掌握,也许能上8085,但是要想拿AA+,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误区:历社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许在平常的月考中有学生尝到过这样的甜头。但是那是知识点比较少。且不说你平常各种能力的提高,但就初三复习是5本书,60个考点的内容就够你“抱”的了,想短时间突到多少分,悬,太悬了。

第三个误区:历社才0.6的权重,不像语数英科学重要。体育0.3的权重,100分与99分都差110分的标准分,何况历社呢?

第四个误区:平常考试能拿个80多分就可以了。基于深圳学生超强的应试能力和扎实的功底。历社的A+96分以上,A是在92分以上,你一个80分,只能拿个B。在标准分的情况之下,你想拿高分,哪一科都不能落下。“木桶原理,挡板效应”。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桶有多高,而是那块短板。得高分的秘诀是:有一两科拔尖,没有弱科。

第五个误区:历社弱不用补习,背背就好。前面已表述,历社不能当靠死记硬背。而且历社牵涉到不少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也需要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根据龙岗区的教学特点,一般都只有一轮复习。而罗湖、福田、南山、宝安区都有三轮复习。第二轮的专题复习、第三轮的热点分析是缺失。虽然他们穿插在了第一轮复习中,但是显然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而且就平湖中学的历社来说在龙岗区是比较强的,但是在整个深圳市就不见得特别突出了。这也是其他区狠抓时间、狠抓补课拉开的距离。而我们的中考是整个深圳市的竞争,我们的对手是整个深圳市的考生。原始分一分拉下千人,毫不夸张。

2、夯实基础,全面铺开。

前面已经表述过,深圳历社考试的特点。对于各个考点而言,每一个都成为可能,每一个都很重要,所以必须全面铺开。

3、以本为本,注重课本。因为出卷老师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他的手中没

有一道现成的题,都是依据考点,以课本为蓝本进行编撰。它的答案自然也是来自课本。而且历社的答题向来都是以课本为准。比如今年的材料题第29题的问题一“②20世纪末,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指的是什么?(1分)。”很多同学答香港回归,或者答澳门回归。这都不能得分。因为书上的原话:“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所以只能答:港澳回归,或者答:香港和澳门回归。

4、注重归纳,收集整理。

作为文科一定要注意整理归纳,考点的归纳,同种类型题的归纳。设问方式的归纳,如“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解题方法的归纳等。

5、注重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历史与社会的答题技巧是很明显的,如果不掌握就很难拿高分。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等。做各种题,各种题的分布都是有特点的。这个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好系统的归纳和一定强度的训练。

2014年这是最后一届历史与社会综合开考,所以难度会在稳定中略升一点,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谁掌握了历史与社会的最高分,谁就站在竞争的最前列,尤其是对想要考进四大名校的考生,想要考进市、区重点高中的考生。

 

附:历史与社会考试试卷结构:

20042013年各模块分值分布:

年份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我们在社会中成长

10

4

4

4

4

4

2

4

6

8

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21

10

18

16

12

17

16

10

10

12

我们生活的区域

14

16

20

22

22

16

23

28

28

24

中国历史与文化

40

44

34

40

38

40

39

37

38

38

世界历史与文化

15

26

24

18

24

23

20

21

18

18

 

 

历社篇

 

一、中考要求:

基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与历史概念,了解重大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2、知道重要的地理位置与地理事物,认识重要的区域特征。

3、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理解人类历史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

◎信息获取与处理

4、知道获取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法。

5、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6、能够提取地图、文字、图表与图片等各类材料中的信息。

◎观点表达与运用

7、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现象与概念。

8、使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

9、使用判断、借鉴等方式解决问题。

10、认同并确立人类社会共享的观念与价值。

 

二、中考试题特点: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语数英相比有它独有的特点。就试题而言有如下特点:

1、“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

也就是说,深圳历史与社会中考,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能力的考察。试卷中难、中、易三部分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1:6:3左右。那么,如果仅仅满足于知识性的背诵,是难以达到A+甚至与A的水平的。因为它还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语言归纳能力、读图能力、理解力等等综合能力。

2、密切历史与现实联系,“鉴史识今”。

往往用历史材料来分析现实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分析事物或历史事件的实质,以古论今。这一点在社会题中有明显体现。

3、学科综合性强,政史地协调顺畅自然。

就这一点而言,从难易程度上讲,2013年的试题难度反而下降了。因为12年以前在后面的答题时政史地综合在一道题中的,也就是说一道材料题中涵盖了政史地三个内容的问题。这样思维的跳跃性就很强,跨度大,要求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比较强。但是自12年开始规定,第26题为纯地理题,27题为历史题,2829题为历史与社会的综合题。界限更明确了,难度降低了。

4、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学以致用。

深圳的历史与社会中考,不像有些地方的中考或高考,有意避开热点。它是什么热考什么,从来不避开热点。因为它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民生、关心世界的一种人文情怀和开阔的眼界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它从来也不会避开热点。比如说13年“中国梦”、“美丽中国”,这些词非常热,老师们都知道他会考,而且从不同角度都可以思索到他会考什么。但是它还就是考了。比如说10年中考,5月时新疆喀什特区建立,当时笔者敏锐的感觉到肯定会考喀什,所以从政史地三个角度都充分的考虑到了,并且出题给学生练了。学生以考完出来说:“老师,你出的原题。”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前一年9月至中考前5月份的社会热点,并且养成用考试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热点习惯。而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则新闻。

5、重视历史,特别是中国史。

因为占了近60分。12年时计划分配历史是60分,结果考56分;13年计划考50分,结果还是考了56分。而且这里面中国史都占了38分。显然这是历史与社会五个板块的大头。所以必须重视。

6、“新瓶装旧酒”。

前面有提到,它是最喜欢用热点材料的,但是无论材料怎么新,怎么热,考察的知识点却是不变的,一定是在给出的那些考点内。所以你只要注意夯实基础,应试能力上来了,无论怎么变都没有关系。

7、注重考试说明的权威性与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试题与说明中的知识点的前后顺序保持一致。

因为出卷老师是不能带出课本、考试说明、新闻材料等之外的任何资料的。出卷时老师就看着考试说明的考点,一个一个划定考点出题。所以这绝对是你值得重视的资料。

8、注意新增的考点。

每年发新的考点说明,老师们一定会分析考点说明与往年的变化,注意变动与新增的内容。在这里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做足文章。因为它是一定要考的,只不过新增的内容考多少的问题。13年的中考考点内容变化是很大的,增加的内容也是相当多的。你比如地理部分新加了“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民俗的特点和差异”,原来只是表述“西亚(石油宝库),澳大利亚概况。”,这里内容多,牵涉面广,老师们都不敢忽视。果然地理的材料题2612分的题全考在这里。还有其他的新增考点的内容考察。所以新增的和变动的一定引起足够重视。

9、覆盖面广。

1259各考点表述,1360各考点表述。一份试卷的覆盖面是40多个考点。所以一定要扎实对待每一个考点。因为哪一个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而且不存在说去年考了,今年就不考。它换个角度又会再考。比如深圳专题,几乎每年都考10年、12年、13年都作为材料题进行了考察。

 

三、分析与建议:

那么依据以上分析,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三经验和对中考的研究与把握,给出以下建议:

1、走出对历史与社会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死记硬背”。历社作为一个文科性质的科目,背是必然的。但

是仅仅依靠背就想拿高分是很难得。一个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如果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应试能力等不高,答题技巧没有掌握,也许能上8085,但是要想拿AA+,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误区:历社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许在平常的月考中有学生尝到过这样的甜头。但是那是知识点比较少。且不说你平常各种能力的提高,但就初三复习是5本书,60个考点的内容就够你“抱”的了,想短时间突到多少分,悬,太悬了。

第三个误区:历社才0.6的权重,不像语数英科学重要。体育0.3的权重,100分与99分都差110分的标准分,何况历社呢?

第四个误区:平常考试能拿个80多分就可以了。基于深圳学生超强的应试能力和扎实的功底。历社的A+96分以上,A是在92分以上,你一个80分,只能拿个B。在标准分的情况之下,你想拿高分,哪一科都不能落下。“木桶原理,挡板效应”。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桶有多高,而是那块短板。得高分的秘诀是:有一两科拔尖,没有弱科。

第五个误区:历社弱不用补习,背背就好。前面已表述,历社不能当靠死记硬背。而且历社牵涉到不少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也需要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根据龙岗区的教学特点,一般都只有一轮复习。而罗湖、福田、南山、宝安区都有三轮复习。第二轮的专题复习、第三轮的热点分析是缺失。虽然他们穿插在了第一轮复习中,但是显然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而且就平湖中学的历社来说在龙岗区是比较强的,但是在整个深圳市就不见得特别突出了。这也是其他区狠抓时间、狠抓补课拉开的距离。而我们的中考是整个深圳市的竞争,我们的对手是整个深圳市的考生。原始分一分拉下千人,毫不夸张。

2、夯实基础,全面铺开。

前面已经表述过,深圳历社考试的特点。对于各个考点而言,每一个都成为可能,每一个都很重要,所以必须全面铺开。

3、以本为本,注重课本。因为出卷老师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他的手中没

有一道现成的题,都是依据考点,以课本为蓝本进行编撰。它的答案自然也是来自课本。而且历社的答题向来都是以课本为准。比如今年的材料题第29题的问题一“②20世纪末,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指的是什么?(1分)。”很多同学答香港回归,或者答澳门回归。这都不能得分。因为书上的原话:“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所以只能答:港澳回归,或者答:香港和澳门回归。

4、注重归纳,收集整理。

作为文科一定要注意整理归纳,考点的归纳,同种类型题的归纳。设问方式的归纳,如“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解题方法的归纳等。

5、注重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历史与社会的答题技巧是很明显的,如果不掌握就很难拿高分。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等。做各种题,各种题的分布都是有特点的。这个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好系统的归纳和一定强度的训练。

2014年这是最后一届历史与社会综合开考,所以难度会在稳定中略升一点,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谁掌握了历史与社会的最高分,谁就站在竞争的最前列,尤其是对想要考进四大名校的考生,想要考进市、区重点高中的考生。

 

附:历史与社会考试试卷结构:

20042013年各模块分值分布:

年份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我们在社会中成长

10

4

4

4

4

4

2

4

6

8

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21

10

18

16

12

17

16

10

10

12

我们生活的区域

14

16

20

22

22

16

23

28

28

24

中国历史与文化

40

44

34

40

38

40

39

37

38

38

世界历史与文化

15

26

24

18

24

23

20

21

18

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