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源泉

 行走花间 2013-11-04

快乐源泉


(2003-02-14 09:35:28)

莫小米

在林林总总将人划分归类的方式中,我最喜欢如下一法———

它将人归为三种:一种是自己不快乐、也无法分享他人快乐的人;第二种是自己快乐不起来、却能被他人的快乐感染的人;第三种人,走到哪里就能把快乐带到哪里,他是快乐的源泉。

大多数人属第二种人,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都为数不多。第一种人要么心术不正,广大人民群众开心之日,就是他的难受之时,要么就是患心理疾病,总之,第一种人很不幸。第三种人兼具善良和聪明双重禀性,善良而聪明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快乐源泉,成为快乐源泉的人,则一定善良而聪明。

我的同事骆东华,就属于第三种人。那晚阴冷,落着雨,伞也遮不住的那种密集的细雨。骆东华上夜班,丈夫晚上也有工作,读小学的女儿独自在家。我在报社门口遇到她时,她已苦候出租车多时而不得。此种情形下,换成别人、换成我,都难保不会有一串怨言。谁知当我问她,她却说:“请假去出席女儿的家长会呀,昨晚上为出席会议的人选问题犯愁,只好抛硬币,让‘天安门’做主,结果硬币滚到床底下,一家三口一齐爬进去看,怕作弊啊,后来‘天安门’把光荣任务交给了我。”我和她大笑一阵后,终于来了车。回想起多年前我也有和她相同的境遇,女儿上小学,我上夜班,因为总是碰不见孩子,我的心情很糟糕。而骆东华,看起来却仍然是快乐的。

快乐就一如她一贯的文章。这些年她走过不少地方,那些远远近近的风土人情从她的笔下流淌出来,令人着迷。

她逛不同城市的中山路,感觉就像喝不同牌子的啤酒,大同与小异之间流露着风土人情酿就的醇厚品味。她在云南那帕海喝酥油茶,想象着如果自己前世是藏民,那就一定是那帕海的女人———可以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唱最嘹亮的情歌,爱上最骁勇的汉子。

她笔下还有那些生活在身边的普通人,她欣赏他们在自然平常的生活里闪现出来的温柔善良的灵光。

她从盲人按摩师处看到,梦想和感恩可以浓缩一位良医全部的人生故事。哪怕隔着迢迢的时光河流,还是能够体味到它的芬芳。

在香港回归前她与一位普通的香港司机交谈,从一本中国护照上读出了普通香港民众对家国变迁的无限感慨。

她怎么看生活,就怎么写文章,生活的态度就是写作的态度。她写的身边人身边事,让别人看了羡慕不已。你周围的人怎么一个个都那么有趣那么可爱啊,夜班编辑室怎么那么好玩啊,怎么我们老觉得沉闷乏味的一日复一日,被你一写就笑得捧腹啊。

骆东华平时一来我们办公室,我们就准备笑了。她的表达幽默慧黠,妙趣横生,包袱抖起来没完没了。那时她还在跑政法线,专门采写会议新闻。政法记者,需要端庄、严肃,准确传达领导意图,当久了会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同时变得不苟言笑。恰逢报社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双向选择,扎堆时不少记者忧心忡忡。这时骆东华说,她想去做个娱记。她说如果选择成功,第一篇报道将这样写:“刘晓庆同志认为……刘晓庆同志指出……刘晓庆同志强调……刘晓庆同志要求……”哦,那时刘晓庆还没有出事啊。

骆东华的文风和她讲话一样轻松诙谐,我相信写作于她绝不是一件苦事,同样我们读她的文字也是乐趣无穷。

我很喜欢骆东华的文章束成集,印成书,让她的快乐的文字、快乐的念头、快乐的生活态度流淌得更广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