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法国城市化双重动力解读

 一杯红酒 2013-11-04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法国城市化双重动力解读
一、法国城市化概况以及特点
  (一)法国城市化历史进程
法国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法国人口为6290万人。法国原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150年间,工业活动版图大大扩展,农业耕作区相对缩小,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城市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法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根据其历史进程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兴起阶段(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在英国的带动和影响下,法国迈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1800年法国城市人口比重仅10%,1880年上升到了35%。第二阶段是第第加速扩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这一阶段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全面发展和基本完成时期。在工业化的强大推动下,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法国在这一阶段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入,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第三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第六 高速发展阶段: 直至二次大战前,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别为67%、79%、74%。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法国城市化特点
作为传统的农业国,法国城市化的历程有其独特性。近现代早期法国城市化道路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法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大陆其他各主要国家步调一致,均呈低速增长之势。传统意义上的西欧大陆国家主要包括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低地国家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诸国。除去荷兰这一特殊的“边缘国家”之外,西欧大陆国家城市人口的平均比例一直比较低下,如1600年为8。1%,1700年为9。2% ,1750年为9。4% ,1800年为9。5%。城市化进程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西欧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某些同质性。
2、大小城市发展极不均衡。据研究,法国城市的发展几乎完全局限于大城市内部的扩张,所增加的城市人口中有80%集中于人口在4万以上的大中城市中。1789年前后,人口在4万以上的法国城市就有12个,其中巴黎52。4万,里昂13。9万,波尔多8。3万,马塞7。6万。这些城市的分布并不平均,且它们大都是传统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地或重要港口,其人口增长与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尚不能划等号。相比之下,小城镇的发展在法国则相当迟缓。
3、人口资源后备力量不足。法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法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吸收外来移民。近代法国城市发展相对缓慢,使得城市的经济发展、各种设施及行政管理等没有跟城市人口增长过于脱节,新的社会问题也就不象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异常尖锐突出。
4、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为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大国,法国农业的缓慢发展不利于工业的迅速成长,但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也吸引了大批农民到城市里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法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是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下发展的,也是同时完成的。
5、法国政府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在城市化进程中,法国没有实行赶超战略,而是因自己的国情进行渐进性建设。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程度提升的同时,法国政府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性建设,对老城区以及历史建筑进行立法保护,法国公民也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去。
二、农业现代化:法国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一)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法国农业现代化开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较大地解放了法国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法国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资本主义农业转化。
法国大革命首先在土地问题上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要求,建立和巩固了法国的小土地经营形式;历届政府也采取了扶持小农的政策,以稳定社会;同时选择了更为尊重农民个人意愿的农业人口转移之路
然而农业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又开始徘徊不前,直到二战前,还是农产品净进口国,可以说法国仍然还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
法国本土遭遇过两次世界大战,农业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战后法国开始了重建工作, 农业现代化进程重新启动。法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农业机械,但由于农业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并不普遍,机械化水平很低
二战以后,法国政府把农业装备现代化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由于法国国内生产资金极度匮乏,法国政府抛掉“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理财观,大胆向国外借款,利用价格补贴和国家担保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方式先把农业机械化搞上去,同时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可以享受价格补贴。随着“农业装备现代化和规模化”的逐步推进,政府又不失时机地做起了“专业化”的文章,通过合理规划和合理布局,形成了专业化的商品产区。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也促进了城市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城市的规模。
法国197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80年代就已进入现代化。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法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在继续,现在已经进入“合理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正在鼓励农民寻找和实践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二)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法国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历届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农民利益和国家农业的措施。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二战以后,法国将农业装备现代化摆在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把农业机械化搞上去,这样也刺激了城市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发展,从而城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规模,也促使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在市场的作用下,农民开始从事商品化生产,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 法国在第五共和国时期迅速完成了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发达国
法国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对城市化的贡献可以归纳这几个方面:一是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保持了城乡的稳定;二是农业机械化刺激了城市工业的发展,扩展了城市的规模,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作为工业革命先导的交通海洋运输革命率先给宁静的法国农村社会注入了活力,促使农民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 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城市的迅速发展, 促进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于是,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统一市场也逐渐形成,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开始下降, 整个法国开始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农业革命的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出现新局面,农村社会的转型普遍发生,法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三是为了工业以及城市的恢复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城市化标志的城市人口比例、人口的流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传统的农业国,法国在18世纪末的人口82%—83%是农民,到1931年时农村人口已减至48.8%。在这样一个长时段里除了自然原因外,流失的农民们的去向主要是城市,逐渐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广大农村成为工业劳力的大储存库。1931—1936年间农村人口继续呈减少态势,农业劳动力在此期间又减少50万左右,大规模的移民到城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放慢速度。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法国城市化的程度提高的标志之一。
三、工业化:法国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一)法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在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下,法国工业化开始起步了,但大革命进一步加强了旧的经济制度,又给它裹上双脚,使它不能急驰狂奔。
法国真正的现代工业发展的时间应从20世纪初开始,1900—1930年被看成是关键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军事装备的生产,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冶金、制造等工业。从1918年战后起,国家的全面重建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从19世纪末,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某些行业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行业的工厂企业大多建在离城市较近的地区,特别是巴黎、里昂等大城市周围,城市的吸引力使得其周边成为流动的外省和农村人口的聚集地,由此而形成原来的城市边缘的新聚居区,即城市的郊区。同时,一战以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都流入巴黎周边、今天称之为郊区的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工业企业的规模扩大创造条件,导致这些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在1906年至1931年间增加了34%,这样逐渐越来越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转变了角色而融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
一战后,法国政府把大批重工业企业、易污染的、不安全的工厂企业从城市中心迁往周边郊区中。这样使得原来依附于城市生存的郊区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大量外省农村劳动力加入郊区工业劳动大军,他们在城市边缘就业和聚居。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过程中,在一些大城市,如巴黎,里昂四周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卫星城市,使得工业有了足够发展的空间,也使市民有了比较宽敞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样到了1931年,法国人口格局发生转折性变化: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1.2%,农业人口减至不到全国人口的半数。这是法国城市化的程度提高的标志之一。
二战前,法国工业高度集中在巴黎等几个大城市。二战以后,由于拥有许多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工业和人口进一步向巴黎地区集中,该地区工业就业率占到全国的22%,在许多重工业部门比重更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集聚饱和后趋向扩散 。(9)在政府的全面规划、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植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法国在第五共和国时期真正地完成工业化。
(二)工业化对法国城市化的作用:基础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法国的工业革命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期间。在大革命的推动下,法国工业化顺利起步。但是,每次政权的更迭都对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工业化发展被操纵在一群政治官僚手中。法国革命后建立的上层建筑并未在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上起到巨大作用,相反的却进一步加强了旧有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初,法国开始了真正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一战前军事装备的生产带动了冶金、制造等工业的极大发展。一战后,法国工业出现了短暂的高涨时期,汽车、航空、化学、橡胶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迅猛,这些都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到1931年由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这样,法国开始了向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二战对于法国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政府用了四年的时间恢复工业,后来又开展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法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工业国家。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法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工业化的完成对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和快速推进产生了的深远影响:第一,工业集聚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法国工业发展追求规模化和专业化,从而出现了产业集聚过程,大大加快了法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自18世纪中叶开始进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业化时代以后,法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城市化水平上升到50%以上,在19世纪的100年里,随着工业化的突飞猛,法国城市化水平也提升到80%以上。第二,工业化扩大了生产规模,小城市迅速发展为大城市。工业化不仅直接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连锁反应间接地推动了城市规模扩大,促进了卫星城镇的发展(特别是巴黎、里昂等大城市周围)。第三,工业化带来交通革命,新的交通设施使各种资源整合为一个以城市为依托的范围很宽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各个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设施获得了越来越快的发展,城市化得到了持续发展。
四、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首先,我国要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化发展至今,“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的严重障碍。不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没有出路。
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是法国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在法国城市化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法国对农民实施政策上的鼓励,给予农民最大程度的帮助,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专业化,机械化,保持农业、农村的稳定,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法国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加速了法国已有城市的开发与新的卫星城市的形成。可见,农业现代化以及“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中国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大的突破。
其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学习法国保护老城区,不要为了加速城市的开发而忽略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应该多给城市一些人文关怀,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我国政府也应该对历史建筑进行立法保护,在这样的基础上扩大城市的规模,提升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才是有意义的。
在法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并没有施行赶超战略,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渐进性建设。在发展城市工业的同时,也注意对城市进行规划,对城市的建设进行立法保护,公民也可以参与到规划中去,例如对巴黎的城市建设就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立法,这样就形成了新老两个城区,既保护了古老的建筑,也促进了新城区的发展。
再次,在进行城市化的同时,法国政府没有放任人口增长,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控制人口比例,这样人与资源能够平衡发展,并且在城市化日益提升的时期,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吸引外国移民来法建设,这些都促进了法国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扰我国政府,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各地不同城市城市化发展的程度来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对人口的发展进行限制与鼓励,以协调城市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同时,我国政府也应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加速城乡人口的流动,按照市场规则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化的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