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君臣之间的战争——周郑繻葛之战

 乌丸西 2013-11-05
 
 
周室东迁以后,由于郑国紧挨着成周的东面(地处河南郑州),因此当时的郑武公兼任东周王朝的卿士(执政大臣)。郑武公去世后,儿子郑庄公姬寤生继位,周平王就命位于成周西面的虢国国君虢公姬忌父,也兼任周王朝的卿士。郑庄抱怨,平王表态绝无此事,并以相互交换质子的方式表示诚信,主动把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也把儿子公子忽送到周室做人质。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驾崩,太子林继位为周桓王,打算把执政权全交给虢公。于是郑庄公派大臣祭足抢先把成周附近的庄稼都收拾了,以进一步试探。于是周王室与郑国关系恶化。当时的明白人对此事评论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谿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莒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诚信,互送人质也是无用的。应该互谅互让,以礼为标准行事,这样即使没有人质,谁又能挑拨呢?如果真的想表示诚信,任何不起眼的东西都能献给鬼神和王公作信物。何况在两个国之间结成诚信,理应以礼来行事,用不着人质。《诗经·风》里有采蘩、采苹,《诗经·雅》里有行苇、泂酌,都是表达忠信的。)就是说真正的诚信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
新王即位,郑庄公按礼法到成周向周桓王朝贺,然而桓王却没有礼遇。郑庄公很生气,从此便不再朝拜了。
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率领虢、蔡、卫、陈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在繻葛(河南长葛)迎战。当时的战争主要以车(马拉车)战为主,郑庄公摆出鱼丽之阵法(即车人混编,随时补充),大败周联军,并射伤了周桓王。战后,郑庄公派祭足到敌军慰劳桓王,双方于是罢兵。
 
 
 
虽然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政权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开始没落,但仍然凭借礼制维系着对诸侯国的统治。而郑庄公是第一个敢于和天子叫板的人,开启了诸侯称霸之先河,后面陆续出现了齐桓、晋文、秦穆、楚庄等一时之霸,终使周朝崩坏,秦国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