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家人的水果养生书【之一】

 陋室书屋2 2013-11-08

全家人的水果养生书【之一】

全家人的水果养生书【之一】

第1章健康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邓丽君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美酒加咖啡》,里面唱道: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
一杯就够了吗?从营养的角度,确实够了,甚至多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将进餐升级为美食之前,吃食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能量。我们吃食物,实际上吃的是营养素,指望摄入的这些营养素来补充我们消耗的能量,维持我们的基本健康。
基本需求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类发展出了超出基本生存所需的锦衣玉食。随之而来的却是心血管、肝脏、胃肠等脏器的健康亮红灯——美酒佳肴之后导致营养过剩,既在腹部堆积了大量脂肪,又增加了胃肠和肝脏的负担,同时还有可能造成某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是饮食观念出了问题,没有遵循正确的饮食观和饮食习惯。
如何饮食才最健康呢?
其实也很简单,《九阴真经》里说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意思呢?就是多了(有余)就要减损,少了(不足)就该补充。比如某些营养物质过量,那么就要想办法消耗掉,并且平时生活中注意少摄入;某些营养物质摄入太少或缺乏,就要注意补足。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各个家庭成员又众口难调。要切实做到“多退少补”,首要前提是知道自家常吃的食物中,哪种食材所含的哪些营养物质比较多,家庭成员中各自偏食的情况下,可能摄入的哪些营养物质过剩、哪些营养素不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去补充。
另外,即便知道缺什么,也知道哪些食材富含所缺营养素,怎么补充也还有讲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又不一样,含有同一种营养物质的不同食材的性味又不一样,而且食材之间搭配时还有相宜相忌的问题……
这么一说,好像又不简单了。好在,本书为您提供了详尽的水果养生方案。


第1节饮食红绿灯

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有一门课叫《关于食物的心理学、生理学和政治学》,课程的开头,主讲人凯利布朗奈尔教授一般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猜猜,发展中国家在食品和营养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您的脑海中是不是下意识地冒出忍饥挨饿的瘦弱儿童的画面呢?和您一样,哈佛绝大多数同学都选了“饥饿和营养不良”。可惜,这不是正确答案,研究显示:营养过剩和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疾病已经超过了曾是主要健康问题的营养不良和传统感染性疾病,成为最主要的健康杀手。
导致肥胖和营养过剩,或者营养过剩同时伴随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那么,你和家人的饮食习惯还好吗?
不妨对照下表,自测一番:
□习惯不吃早餐
□习惯一天中只吃一餐或两餐
□三餐时间不固定
□三餐常不定量
□习惯晚上消夜
□偏食
□常吃腌渍食品( 3次/周)
□偏好肉食( 225克/天)
□只吃素菜
□喜欢吃动物内脏
□喜欢奶油及其制品
□喜欢吃油炸食品( 3次/周)
□常吃烧烤食品( 3次/周)
□常吃速食( 3次/周)
□常喝咖啡( 2杯/周)
□常喝含糖或碳酸果汁饮料
□暴饮暴食
□常大量喝酒( 2次/周)
□经常吃饭吃到肚皮撑着( 3次/周)
□常吃零食和甜食
□常吃加工食品( 3次/周)
□常使用调味料和添加、防腐剂
□水分摄入不足( 2000毫升/天)
□蔬菜摄入不足( 400克/天)
□不喜欢吃水果( 100克/天)
□喜欢吃水果,但从来没注意吃水果也需要搭配
□不喜欢吃全谷类
□家中的食物储藏比较久了还吃
□常吃隔夜菜
□做青菜时焖煮得很烂
□从来不注意各种不同食材之间有禁忌
□没觉得家人间的各自体质不同,饮食也该区别对待
算一算,你一共打了多少个钩?
5个钩以下
你的饮食习惯略微有点问题,平时注意下,就是健康的饮食形态。
5~10个钩
你的饮食习惯不是很健康,已经亮黄灯了。你需要注意改善,以均衡饮食为基础,注意营养平衡。
10个钩以上
很抱歉,你的健康饮食意识不大够,饮食习惯不好,已经亮起了红灯。你需要认真看待和改进饮食习惯,结合本书家庭营养师的锦囊妙计,损有余而补不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达到均衡营养。

第2节七种必需营养物质

看看饮食红绿灯,您是不是开始意识到自家饮食有可能存在局部营养“不足”和“有余”(过剩)的问题了?
《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教郭靖学《九阴真经》,首先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靖哥哥再笨,差什么就补什么的道理还是懂的。
但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知道“差什么”。反过来说,既然“差”,那就说明“需要”,具体到营养,我们首先必须保证最基本的即“必需”的营养物质不缺,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那么,哪些是“必需”的呢?
现代营养学告诉我们,要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需要“七种武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水。对于人体而言,这七大营养物质是必不可少的,人体摄入“不足”或者“有余”都会影响到健康。
七种武器之首是蛋白质,它由20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是其他营养物质无可替代的。比如,我们体内起运输作用的血液蛋白,对抗病菌、起免疫作用的抗体,起运动作用的肌肉蛋白,起催化作用的酶,以及某些激素等,这些都是蛋白质,是食物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一点点就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其中,含有全部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比如大豆球蛋白、酪蛋白等;组成成分中只含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为“不完全蛋白质”。
如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用不完全蛋白质作为唯一的蛋白质食材,即你吃了很多蛋白质,但是这些蛋白质之中却总是缺乏某种或者多种必须蛋白质,那么尽管你吃了很多,还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缺乏症。 
七种武器排名第二的是脂肪,它是一种我们耳熟能详却又不甚了解的物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社会形象”就变得负面起来了——一听到“脂肪”这个词,人们马上联想到臃肿的身材、不健康的饮食、某些慢性疾病的幕后黑手。脂肪果真如此糟糕吗?尽管过多的脂肪让我们身形臃肿、行动不便,血液中过高的血脂也被认为是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的罪魁祸首,但那不是它的错,那是因为“过犹不及”。实际上,作为人体的能量提供者,它没有功劳也大有苦劳,每克脂肪可以提供9卡的热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胖人比较耐寒一点,瘦人比较怕冷一些,就是因为胖人皮下脂肪较多的缘故。此外,脂类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储存和运输载体,它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是我们生命的物质基础。
七种武器排名第三的是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尤其是小朋友,没有几个不喜欢吃糖的。我们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是我们每天生理活动、劳动和工作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一天所需热量约70%靠糖类提供。它不仅提供能量,同时糖分子中的碳架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各种有机物分子。不论是作为能源物质和细胞结构物质,还是在参与细胞的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方面,它都是不可缺少的生物组成成分,也因此在“兵器谱”上排行第三。
除了这三大物质,剩下的“哥儿四个”就该沿用当下通用的做法,在后面加括号注明排名不分先后了。因为这哥儿几个都很重要,真要就其功能和作用大小评出个子丑寅卯来,估计就要闹个营养物质版的“五官争功”了。
水,有个耳熟能详的说法叫“生命之源”。尽管水可能是营养物质七大武器中结构最简单、种类最单一的,但若论及重要性,人体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者带病活上若干年;但如果没有水,人却只能活几天。水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占我们人体血浆成分的90%~92%,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它不仅是各种生理活动重要的溶剂,还是重要的润滑剂,在体温调节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顾名思义,就是靠它维持生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它的“发家史”倒并不久远,只能追溯到1912年,当时波兰科学家卡西米尔芬克从米糠中找到了一种能治脚气的化合物,后来又证实该物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维生素之名才由此而来。与排名前三的那仨哥儿们不同,它并不提供能量,也不是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但是它参与维持身体健康、调节机体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在营养学中发挥独特的生理作用。维生素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无法在体内合成,只能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如果人体长期摄入不够,体内维生素的量不足,就会导致代谢失调,引发一系列的“维生素缺乏症”,比如我们常见的脚气病、夜盲症、坏血病、佝偻病、口角炎、舌炎等,就是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AD等所致(各种维生素的作用、来源及缺乏所致症状见附录)。
矿物质,也称微量元素。我们人体由8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而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铁又称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当人体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的生理异常或发生疾病。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来源见附录)。
膳食纤维是归入到这七种武器榜中最晚的一个,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论述中都找不到这个词。即使是现在,也还有一些营养学家对它是否够资格上榜存在异议。按照比较书面的说法,膳食纤维主要指那些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中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它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而按照一个略微有点粗俗,但便于大家很快理解的说法,膳食纤维基本上就是决定我们大便量多少的那种物质。虽然它主要是在消化系统的健康方面扮演角色,最能让我们熟悉和理解的功能是防止便秘,但这并不表示它的作用如此有限。事实上,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膳食纤维可以清洁消化道壁,增强消化功能,同时可稀释并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预防结肠癌。此外,膳食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快速排泄胆固醇,有益于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只要保证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能适量地补充以上七大营养素,就不至于有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之虞。本书重点讲述的水果,对糖类、维生素、水、矿物质、膳食纤维这五大类可以相应保障甚至富余,但是脂肪严重不足,蛋白质相对不足,所以在强调多吃水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多吃粮食、肉类、蛋奶,以保证蛋白质和脂肪的充分供应。

第3节膳食金字塔

讲过了七大营养物质的功用,有些细心的读者可能马上就有疑问了:这些营养物质都如此重要,一个都不能少,一天得吃多少才够呢?另外,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这样有的营养素吃得多、有的吃得少的问题不可避免,为了保证营养均衡,这七大宝贝到底应该各摄入多少呢?这些疑问很有道理,其实,它们所涉及的就是营养结构或者说膳食结构的问题。
现代营养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不仅仅排出了“七种武器”的兵器谱,还给出了科学的饮食结构的建议,总的指导原则是饮食结构要全面、平衡、合理。有意思的是,各种营养素按照在这个结构中所占的位置和比例排列起来,很像我们所熟悉的埃及金字塔形,所以又称“膳食金字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八条,归结起来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体重适宜;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不饮酒,或限量饮酒;注意食品安全,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根据上述膳食原则,将居民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按品种分类,再按各类食物在日常膳食中的重要地位及应占比重,由下而上组成营养膳食“金字塔”。
*营养膳食金字塔(每天建议摄入量)
第一层塔底为谷类和薯类:以大米、小麦、面粉、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谷类和薯类食物为基础,日人均需要量为300~500克,约占人体每日总热量的65%~75%。谷类和薯类除提供机体能量外,还提供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等,在膳食金字塔中所占比重最大。
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类:仅次于谷类、薯类而位居第二。蔬菜水果能供给人体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能有效预防便秘、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富贵病。这其中,红绿黄色较深的蔬果含维生素等营养较为丰富。 
第三层为鱼、肉、禽、蛋及奶类和豆类: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一些较为重要的矿物质如铁、锌等和重要的维生素A等。豆类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健康十分有益。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如能喝上2袋牛奶,可补充钙600毫克,能满足人每日所需800毫克钙的大部分。
第四层塔顶为油脂类:包括脂肪、食用油、糖和盐等,在整个金字塔结构中,数量与比重均最小,约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左右。应以植物油为主,盐6克左右。多食盐会导致高血压,多吃糖患龋齿的几率增加,多吃动物脂肪易引起心血管病。据统计,我们中国人普遍食盐超标100%左右,一定要警惕。
需要说明的是,膳食金字塔是为一般成年人设计的膳食指南,不同的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如老年人应适当降低标准,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青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等应适当增加标准,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食源与食俗不尽相同,可以因地制宜。如农村、山区可充分利用羊奶、牛乳及花生、核桃等土特产,水乡渔场可适当多吃鱼及水产品,牧区可适量增加畜肉及乳类的摄取。此外,当条件限制,无法找到宝塔相应层级食材的地区,也可以采用替代措施,比如用豆类代替乳、肉类,用蛋类替代鱼、肉类,用花生、核桃替代动物性食品等。

第4节水果的四性与人体的寒热体质

前面讲了7大必需营养素和膳食金字塔,如果每日饮食遵循以上规则,照理说营养和健康的问题就可以保证了。但完全如此吗?随便看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办公室的丽丽新交了个大家都羡慕的“高富帅”工科男,这位当程序员的男友加班加点和误餐是常事。本来胃就不大好,这般埋头苦干的时间一久,“胃不舒服”和“胃痛”这两个老朋友就经常来光顾了。作为喜欢吃水果的贴心女友,丽丽每次去他那里当然也会带些她喜欢的猕猴桃、香蕉、荸荠等。可是,她后来慢慢发现,带去的水果男友根本没吃,为此还闹了半天别扭。细问之下才知道,男友吃过之后胃更疼,所以只有不吃。后来拖着男友一起去看了个老中医,说男友是“寒性胃痛”,她所带的这些水果都是寒性或凉性的,“好心办坏事”,雪上加霜,当然越吃越疼。后来,丽丽根据建议给男友带荔枝、葡萄之类的温性和热性水果去,男友比她吃得还多。
帅哥小张刚娶了一个漂亮妻子,为了表现自己的温柔体贴,每个月在妻子生理期那几天更是大献殷勤。想起从前专门请教过高人,知道山楂、芒果对调理月经很有好处,在前任女友生理期,只要给买山楂糖葫芦或者芒果过去,她吃了就会好很多。于是这次“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没承想,两三个芒果吃下去,妻子痛得更厉害了,不仅如此隔天量还大增。本来就心情不好的妻子对他大使性子,小张连续几天都闷闷不乐。好不容易好说歹说哄了妻子一起去看医生,大夫判定他妻子是“血分有热,内火偏旺”,那么吃热性的芒果是火上浇油,给开了一个“三汁饮”的方子,即选取新鲜萝卜、藕节和旱芹各250克在家里用榨汁机榨汁,加冰糖饮用。他们照单行事,一切OK……
在这两个例子中,为什么出了纰漏呢?
确实,山楂、芒果对调理月经的效果显著,但却是适用于寒阻胞宫、胞宫虚寒、气滞血瘀性的月经不调者(比如小张的前女友)。因为山楂活血,芒果性热,刚好可以解决小张前女友的问题。现在妻子本来就内火偏旺,对于妻子照葫芦画瓢,那无异于火上浇油。丽丽的男友本来就胃寒,再吃寒凉水果,虽然是有益于胃的水果,也照样雪上加霜。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都是因为没有注意人体的寒热体质和水果的寒凉温热四性,只讲水果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不讲辨证所致。
这两个例子,说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辨证。即便是我们日常居家吃水果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也要注意辨证。辨证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食材要辨证地分类,一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要辨证地看。食材分寒热温凉四性,人分寒热体质不同。如果不懂辨证,就可能火上加油或雪上加霜。
那么,何谓食物的四性和寒热体质呢?
食分四性
所有的人都有过的体验:炎炎夏日,喝冰水很爽;数九寒冬,一杯热水喝下去可以暖胃,也很爽。但是反过来,如果大热天喝冒着热气的开水,大冷天猛喝冰水呢?——水还是“七种武器”中的那个“水”,但因为冷热属性的不同,不仅仅是给人的感受不同,对身体的作用也大异。
所谓的“四性”,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也称为四气。其中温与热、寒与凉具有共性,只不过冷热的程度不一样罢了。临床上,一般把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疏肝、芳香开窍等兴奋人体机能活动功能的药物、食物定为温性、热性,把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表、平肝潜阳等降低人体病理性机能亢进的药物、食物定为寒性、凉性。
这么分类有什么用处呢?主要是温热性药物、食物能提升人的阳气,增强人体的机能活动;寒凉性药、食物能降低人的阳气,减弱人的机能活动。那么,我们在改善症状时就可以利用这些属性来“纠偏”——比如内热上火导致便秘,用凉性的芹菜、豆芽来纠偏。
我们在自家做食养和食疗时,食材的四性,尤其是温热之间、寒凉之间差别相对而言没那么讲究,所以在后面作了寒热两类列举(附录C)。此外,还有一种药性较平和,既不偏寒性,也不偏热性,在中医里面称“平性”。对于这一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时就不必顾忌吃多了是否会让人上火或体寒,只需大致权衡一下其所含的营养素是否足够或过量即可。
人分寒热
食物、药材分温热寒凉好理解,小孩子都知道冰棍越吃越冷,羊肉越吃越热。那么,人有没有“热人”和“冰人”之别?
的确,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人的体质可以分热性和寒性。
这个说起来似乎比较玄乎,实则不然。很常见的情况:有些人到了冬天就四肢冰冷,甚至夏天都四肢冰冷,而有些人冬天还穿很少的衣服,稍微一动就浑身发热、挥汗如雨。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前者是寒性体质,后者是热性体质。再比如,同样的气温,吹了冷风之后,有人立马会出现头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有人则没有什么特殊感觉,这也是个体体质差异。
表11帮助你分辨寒性与热性体质,读者朋友可以依照表格,根据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和症状相符的越多体质属性越明确。
表11寒热体质鉴别表
症状类别热性体质中性体质寒性体质五官系统脸色红润、易脸红
爱说话
粗喉大嗓
易口渴、喜多饮
易口臭、口干
喜欢喝冰冷的饮品脸色正常、健康
说话语调、语速平和
语音声调中等
饮水量正常
口不臭、不干
冷热饮无特定喜好脸色苍白、暗淡
不爱说话
细声细气、有气无力
少口渴、喝水少
口淡、无气味
喜喝热饮呼吸系统呼吸气粗、喘促痰鸣适中呼吸怯弱、气短运动系统喜动
四肢偏温热
四肢温暖喜静
四肢寒凉、手脚冰凉神经系统全身感到发热不安
易心情烦躁
易头晕
注意力不易集中精神好
无烦躁、无疲劳
不易头晕
注意力可集中精神萎靡不振
常觉得疲劳
易头晕
自觉记忆力减退循环系统脉搏快又强脉搏强度、速度适中脉搏细微、无力泌尿生殖
系统大便燥结、易便秘
小便短赤、尿液赤黄
月经量多
月经色暗红尿液浅黄 
排便正常
月经正常
月经色鲜红大便溏薄、易腹泻
小便清长或少、尿液白清
月经量正常或较少、月经色淡
对照上表,不难发现,基本上热性体质的特征是温热、新陈代谢率高、过度活跃,而寒性体质则恰恰相反。
要说明的是,绝对的寒性、热性体质很少,标准的中性体质也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中性偏寒,或者中性偏热。这样的体质虽无大疾病,但是为生病埋下了隐患,就如我们一再强调的——关键是不能偏得太多,不论往哪边偏得多了就病了。比如,热性体质者吃温热性食物韭菜、南瓜之类后,会比其他人容易上火,“肝火旺”;又如寒性体质者,吹一下冷风、淋一点雨,比其他人容易感冒,“肺气虚”。所以,仍然需要调整成理想的中性体质,起码也要往中间靠。本书附录C也专门列出了所有水果的四性五味,可以参照后对照自身体质来损有余、补不足地“对冲”。
体质也会变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体质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地改变。因为身体内部的循环、五行相生相克的作用,我们人体的自稳态还是努力地将身体保持在一个平衡、健康、良好的状态。
实际上,体质会随着年龄、环境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偏好,是否有意注重个体保健、调养而改变。比如,在哈尔滨等北方城市生活多年后突然去广州等南方城市定居,或者平原地区的居民迁徙到高原山区生活,都会使血液循环等产生变化导致体质调整,这就是环境改变;再比如,夏天猛喝冰啤冷饮,拼命吃西瓜、水梨等消暑的水果,都会让体质渐渐变得虚寒,而出现许多虚寒体质的症状;再比如,换季的时节,可能因为饮食和气候的改变,出现“秋燥”,皮肤瘙痒、嘴角起泡或猛然冒出青春痘;或者当工作压力加大,连续加班熬夜导致口臭、便秘等,都是体质改变的征象。还有一个更极端一点但又常见的例子:“夫妻相”,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夫妻共同生活久了,生活习性等等一样,最后导致连面相都比较像了,有了“夫妻相”,这也可以为我们的“体质变化说”提供佐证。
这些,也正好符合本书一再强调的“动态平衡”的观点。这也提醒我们做养生和保健,一定要灵活。去年大吃寒性食材养肝并不代表今年还行,也许得用热性食材暖胃了,食养、食疗也应因地制宜,因人因时而异。 

第5节水果的五味调和与酸碱平衡

味,倒很好理解,就是指水果、食材的味道,就像小孩都知道西瓜甜、梅子酸、杏仁苦,农夫山泉还有点甜。
人生真的很神奇,也许是上帝怕我们的生活太枯燥无味,特意让我们尝辛、酸、甜、苦、咸五味,品寒、热、温、凉四性。而更神奇之处在于,我们也就在有意无意地体验、品尝五味调和之际,利用食物的这些特性来纠正疾病或先天性的寒热体质,维护健康。
水果之所以让人百吃不厌,同时能有各种不同的搭配,主要归功于它们的五味俱全:尽管大多数水果味甜,一部分甘酸,极少部分涩苦,还是可以供我们搭配。套用《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很清楚地揭示了五味各自不同的功效。另外,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甜入脾、辛入肺”,就如同有的人与某些人“一见如故”特别投缘,而对某些人却总是亲近不起来、“不来电”一样,这五味分别对五脏有特殊关系,与各自对应的脏器有类似的“标靶作用”。
五味入五脏
甜入脾胃,是指甜味特别对胃脾的路子,难怪小孩子都喜欢吃糖。甜味“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来治疗正气虚弱、身体诸痛或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水果如西瓜、樱桃、龙眼、香蕉、无花果等都是甜味食物,能补益气血、滋阴润燥。比如女性多喝冰糖莲子汤、红枣银耳汤等不仅营养,还能使皮肤光滑、鲜嫩、洁白细腻。只是要注意过犹不及,长期过多地吃甘甜水果容易发胖,容易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体胖、患有动脉硬化症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患者,不太适合多吃甘甜水果。  
酸入肝,是指酸味特别对肝脏的路子。如果肝脏不大好或者固有疾患的,可以考虑多吃酸味水果。酸或涩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不仅如此,酸味食物还能增强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人体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率。所以凡是久咳、久喘、多汗、虚汗、久泻、久痢、多尿、遗精、滑精、女性带下等症的患者,可以多吃酸味食物。
酸涩类水果,比如猕猴桃、李子、柠檬等都是甘、酸类或者酸、甘类水果,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用马齿苋调治肠道痢疾,多吃李子、猕猴桃等抑制肝阳上亢,夏季喝酸梅汤解渴等,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其相关功效。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过食酸味物质,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另外,酸梅之类食用过多,对牙齿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苦入心,说明苦味很投心脏的缘,正如我们常说“用心良苦”或“心苦后人知”。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开胃解毒、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
常见苦味水果不多,只有橄榄、佛手柑、白果、槟榔等少数几种。作为苦味食物,如苦瓜可清热燥湿降糖,西洋参能清火生津;再比如茶叶,苦甘而凉,有清利头目、除烦止咳、消食化痰之效,最适合夏季食用。此外,当我们不幸罹患头疮、疥癣等皮肤疾病时,可以考虑试试“吃点苦”。
辛入肺。辛即辣味,“能散能行”,即发散、行气行血,也就是具有开通味觉、刺激食欲、增强食量的作用,还具有行气、发汗的效果。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于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常见的辛味水果食物如榴莲、佛手柑、金橘等,尽管作为食材的“治疗”效果相对会弱一些,但我们同样可以用它们来发挥相应作用。比如体质虚寒或产后虚寒,吃点榴莲壮阳助火补虚;再比如感冒了,熬上一碗葱花姜汤,趁热喝下,再盖上被子出一身汗,风寒随汗而解,感冒不药而愈;食欲不振或四肢体寒时吃点辣椒或辣味较浓的火锅;有些头发脱落的,用生姜擦头皮用于刺激血液循环,增加相关部位毛囊营养而使毛发增粗、增多或再生;对寒凝气滞的胃痛、腹胀及女子痛经,吃些茴香、砂仁、桂皮等辛辣之物行气散寒止痛;对于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通过饮用辛辣的白酒或药酒,以此温通血脉、祛湿通络等。
咸入肾。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
带有咸味的水果和食物很少,只有香蕉、海带等。当我们不小心便秘了,可以吃点香蕉,弄点海带汤,多喝点略带苦味的绿茶;生了结节性痤疮之类,不妨试试吃点如海藻、海带之类的咸食;还有血压不高的人,每日清晨起来,空腹喝一杯淡淡的盐温开水,有着很好的清洗胃肠、润肠通便之效。只是,由于盐中所含的氯化钠成分会造成肾脏血流渗透压的改变,造成体液滞留体内,因此患哮喘、高血压、慢性肾炎者,切忌多食。
前面已经讲了寒热温凉的“食性”与人的体质和病症的调和:热性体质或热病可多吃绿豆、黄瓜、芹菜、苋菜、芦根等寒凉食物来调和,不宜多吃辣椒、羊肉、南瓜等辛辣燥热食物以免火上浇油;寒性体质或寒症可多吃葱、蒜、姜、韭菜、桂圆等热性食物,不宜多吃生冷瓜果等以免雪上加霜;肺热咳嗽者可以多吃梨子、百合、罗汉果,肝火上炎多吃猕猴桃、荸荠……
除了性相和,味也要注意调和。《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而且“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里其实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于人体而言,长期味道的偏食易致病;二是当自己或家人五脏的某脏器本身有慢性病时,一定要注意禁食或尽量少放某种味道的食物;三是“过犹不及”,注意适度和调和。事实上,除了很多疾病是由于我们过于偏好某种味道所致,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口味过于偏咸,菜里面盐长期过量,容易导致血压高等心血管疾病;“味不相投”也可以加重病情,比如肾病导致水肿,如果病人多吃盐、香蕉等,都会加重水肿。
所以,一要注意性味相投,尽管“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但也要注意适度,性味调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