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名厨们

 青梅煮茶 2013-11-08

  中国美食的烹调技艺历史悠久,各朝各代也涌现出了诸多的著名厨师,他们用精美绝伦的肴馔丰富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内容。

  彭铿

  彭铿原是陆终氏的三子,是帝尧时代的厨师,常得到帝尧欣赏。彭铿厨技高超,屈原《天问》说:“彭铿斟雉帝何飨。”彭铿烹制的野鸡羹味极美,得帝尧欢心。这位彭铿可谓是华夏第一位著名的厨师了。

  伊尹

  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有“烹调之圣”的美称。伊尹从小受厨师养父的言传身教,烹饪技艺日益提高。后来,他为了接近商汤,陈说自己的治国之策,就抱了烹煮用具,烧制了一碗鹄羹(天鹅之羹),还做了一味鱼肉酱献给商汤,因而有机会与商汤交谈,并以烹饪之术来比喻治国之道。商汤很器重他的建议,并任命他做了当朝宰相。

  专诸

  春秋末期,吴国公子姬僚代嫡继位。嫡子姬光拜请勇士专诸除掉姬僚。专诸得悉姬僚爱吃鱼,就在太湖畔拜太和公为师,学厨艺三个月,终学成炙鱼手艺。姬僚贪吃这道好菜,特来参加姬光的家宴,专诸置短剑于烤好的鲤鱼腹内,借上菜之机当场把姬僚刺毙,但专诸也被卫队乱刀杀死,公子姬光随后夺取王位。

  浊氏

  西汉时专卖胃脯的浊氏,她卖的胃脯是用羊胃做的。先烧沸汤,把羊胃焯洗干净,然后在羊胃中放花椒末、生姜末等拌好的香料,放在阳光下暴晒,使其干燥。这种胃脯可以久贮不败,利于远行食用,且味道很美。后来浊氏靠这畅销的胃脯发了大财。

  膳祖

  唐穆宗时丞相段文昌饮食很讲究,不论在家还是在外,他的饮食都由膳祖负责。每天吃何菜肴,如何修治原料,如何烹调咸熟,都由这位“老婢”指挥,并且由她带徒传艺。在段府四十年间,这位女厨师长从100名女婢中只选中9名传艺,后来,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编成《酉阳杂俎》,书中记载的各种美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刘娘子

  据载,在宋高宗宫中,有位女厨师刘娘子。宋高宗登基前,她就在赵构的藩府做菜了,她烹制的菜肴高宗总是满意。按皇宫规定,主管皇帝膳食的负责官员叫尚食,只能由男人担任。可是刘娘子是女流,不能担当此官,然而皇宫里的人多称她是“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从开封逃难到杭州。

  那时从北方逃难到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乡难归,很想尝点乡味以解乡思。宋五嫂就在钱塘门外开了一家小饭店,专营鱼羹,颇能招徕那些异乡之客。一日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尝其鱼羹,龙颜大悦。于是宋嫂鱼羹名声大振,身价倍增,这位流落他乡的女厨师顿成富妪,人们把她奉为“脍鱼之师祖”。

  董桃媚

  据袁枚《续新齐谐》载:清乾隆年间,福建曹能始饮馔极精,因为他家有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董桃媚。后来与曹能始同年的某人将到四川担任督学,缺少像样的厨师,曹答应派董桃媚去,但董不肯并说:“桃媚,天厨星也,因公本仙官,故来侍奉,督学凡人,岂能享天厨之福乎?”曹怒,便驱董出门,董扬长而去。自此,人们就称董为天厨星。

  王小余

  清乾隆时,王小余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厨师,身怀绝艺。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到十步以外,闻到的人无不咋舌想吃。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对袁枚影响很大,袁枚的《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益自王小余的见解。王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使王小余成为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除此以外,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的五代时的尼姑梵正、善制菜蔬糕点(灌吞董糖、卷酥董糖)的清初董小宛、做熏鱼的孙春阳、做拌鲟蝗的江南溪、天津做狗不理包子的高贵友、河南做道口烧鸡的张炳等都是历史上的著名厨师。  (谢洪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