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古刹寺庙的起源与历史(2)--天宁寺、重宁寺

 任如居士艺苑 2013-11-11
  •  
  • 摘要:天宁寺位于扬州城北郊外城河边.相传本为东晋太傅谢安别墅,太元十年(385年)谢安镇广陵时居此,后为寺,名“谢司空寺”。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相传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60卷,故又名“兴严寺”。宋政和二年(¨12),宋徽宗应昭庆军节度使蔡卞请求,赐“天宁禅寺”。
  • 天宁寺位于扬州城北郊外城河边.相传本为东晋太傅谢安(淝水之战指挥官)别墅,太元十年(385年)谢安镇广陵时居此,后为寺,名“谢司空寺”。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相传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60卷,故又名“兴严寺”。寺内旧有银杏树两棵,传为谢安所植。唐证圣元年(695),改名证圣寺。唐广明二年(881),改名正胜寺。一说该寺原为唐代柳毅住宅,后舍宅为寺,故寺内有柳长者像。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兴教院。宋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应昭庆军节度使蔡卞请求,赐“天宁禅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曾名报恩光孝寺。元末,寺倾圮。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名天宁禅寺,沿称至今。
    据有关文献记载,原来的天宁寺范围和规模很大。南至北柳巷北半段,北至今重宁寺,东至彩衣街西半段,西至小秦淮河。南北长约1667米,东西宽约833米,占地约6250亩。今南、北讲经墩,当为其时天宁寺讲经说法之所。原天宁寺山门在今天宁门街南口,门前有华表、牌楼牌楼高二十丈,上悬“朝天福地”额,俗称牌楼口。牌楼上栖蝙蝠上万,故又称其地为“万福来朝”。寺内有青龙泉井一眼。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郑晓加筑新城时,始将天宁寺分割。从此,天宁寺便成为护城河以北部分的专称。
    清代,清圣祖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均驻跸天宁寺,赏赐优渥,并命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在寺内设书局,主持刊刻《全唐诗》,纂修《佩文韵府》。清世宗雍正皇帝,为该寺赐紫衣。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誉天宁寺为“江南诸寺之冠”,并在寺西建行宫(就是现在的“西园”)、御花园,在寺前建御码头。清咸丰年间,天宁寺毁于兵火。同治四年(1865),僧人真修请两淮盐运使方浚颐拨款重建。以后又经历代僧人续建,使其成为规模宏大、殿宇整齐的仿宫殿式建筑
    天宁寺居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寺门朝南对天宁门,沿河边吊桥口原有一对华表。门前有一座牌楼牌楼上一面书“晋译华严道场”六个大篆字,另一面写“邗江胜地”四个大楷书。寺门五洞,正门上端嵌砌“敕赐天宁禅寺”石额。山门殿前东西各有一座正面石狮。进山门后,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钟鼓楼旁原有两座佛塔。钟楼旁立一座御碑,镌刻乾隆皇帝诗。第二道门为偏门,寺内筑东、西甬道各一条,长约百米;另有数十间庑廊和十多个配殿,素有“一庙五门天下少,两廊十殿世间稀”之说。东廊中有客堂、斋堂。第二进是天王殿,殿内塑供四大天王。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殿前围以石栏,栏前东西各有一座御碑亭。牌楼及御碑亭均为光绪十七年(1891)寺僧清云所建。大殿中供三尊大佛,旁列十八罗汉,殿后供大悲千手千眼菩萨。第四进是二层华严宝阁,即译《华严经》处,系清宣统三年(1911)寺僧愚谷重建。阁前原有铁塔一座,后运往北京皇宫;阁上供有金佛千尊,阁下供奉阿弥陀佛。阁后是七楹三层的藏经楼,规模宏大。上层供奉佛像一万一千一百尊,称“万佛楼”,为扬州佛教寺院第一崇楼。藏经楼旁有两小殿,分别供奉白衣大士和文武帝君。东边有方丈室,首进两间客厅,客厅东北有僧楼两座,东西并列。庭前花木幽深,饶有山林逸趣。
    两朝皇帝的渊源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先后南巡六次。他是一个有胆略的君主,先后平三藩、定台湾、奖垦屯、兴水利,同时举博学鸿词,纂辑《康熙字典》、《全唐诗》、《佩文韵府》等典籍,其文治武功为史家所称。康熙六次南巡,五次驻跸扬州,其中有两次驻跸在天宁寺内。此后,康熙对扬州天宁寺的垂顾至少还有两次:
    康熙五十六年(1717),因皇太后生病,康熙谕传各地寺、庙、观、院为太后诵经。扬州天宁寺为此上《遵谕为皇太后在天宁寺延僧诵经折》云:“伏思皇太后躬偶尔违和,奴才以职守为重,未敢诣都请安,而犬马下忱,实踧踖靡宁。谨即虔诚斋戒,择十一月初九日,在扬州天宁寺内,延僧诵经七昼夜,仗如来诸天之法,保皇太后圣体之康宁。”康熙看到折子后非常高兴,立刻朱批道:“是。还应该多诵些日子。”
    康熙六十年(1721),扬州天宁寺进行大规模维修,共花费白银一万五千七百两。其中除了商银一万四千二百两外,还包括官银一千五百两,而这批官银的使用得到了康熙的批准。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也像康熙一样先后南巡六次。他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即位后在政治上矫正“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文献巨帙《四库全书》。乾隆为下江南,特地在扬州天宁寺修建了行宫。
    乾隆十八年(1753),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经历三年方修建成功。这在天宁寺的建筑史上,应该是最炫目的一笔。在乾隆首次南巡时,扬州盐商就为此捐了二十万两银子。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天宁寺行宫竣工,当年乾隆即驻跸于此,并在寺中盘桓了两日。天宁寺行宫的规模,除了包含从前的下院外,又兼并了周围的许多地方,比如马氏的家庵等。天宁寺行宫的规模,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天宁寺右建大宫门,门前建牌楼,下甃白玉石,围石栏杆。甬道上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右宫门、戏台、前殿、垂花门、寝殿、西殿、内殿、御花园。门前左右朝房及茶膳房,两边为护卫房。最后为后门,通重宁寺……驾过后,各门皆挡木栅,游人不敢入。”俨然是一座缩微、精致的紫禁城。因为行宫的营建,天宁寺雄居扬州八大刹之首。
    今天尚存的御码头,就是当年为乾隆从天宁寺登舟游湖方便而修筑的。御码头为青石所砌,历经二百多年风雨,仍完好无损,坚固如初,令人想象当年南巡盛景。
    康熙、乾隆多次南巡,为天宁寺留下了大量题字、诗歌、楹联,成为这座寺庙的特殊财富。
    康熙皇帝在天宁寺,先后御题“萧闲净因”、“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诸匾额,以及“禅心澄水月 法鼓聚鱼龙”、“珠林春日永 碧溆好风多”、“除却私欲终世乐 洗尽邪念满身轻”、“楚尾吴头开画境 林光鸟语入吟轩”等楹联。此外,康熙还作有《幸天宁寺》五言诗:“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空蒙为洗竹,风过惜残梅。鸟语当阶树,云行动早雷。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又作有《天宁寺》七言诗:“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可见康熙对天宁寺的好感。
    乾隆留下的墨宝不下于康熙。他为天宁寺题写的匾额有“淮南香界”、“浮山华海”、“神威拥护”、“省方设教”等,又为天宁寺行宫题写了“众水回环蜀冈秀 大江遥应广陵涛”等楹联。单是在天宁寺行宫西佛堂,乾隆就题写了不止一副楹联,如:“野绿农欢在 山青画意堆。”“法云回荫莲花塔 慈照长辉贝叶经。”“塔铃便是广长舌 香篆还成妙鬘云。”令人回味的是,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写过一首《天宁寺行馆杂咏》:“三月烟花古所云,扬州自古管弦纷。还淳拟欲申明禁,虑碍翻殃谋食群。”他的意思是说,他虽然很想禁止扬州迎驾的各种奢侈行为,但又不愿殃及工匠和歌女们的生计。不管怎样,这样的诗出于一个皇帝之手也算难能可贵,同时也可见当年天宁寺的歌舞升平。
    满汉全席
    天宁寺作为皇帝的行宫,有专供皇帝和百官吃喝的大厨房。著名的“满汉全席”,就曾在天宁寺制作。满汉全席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著名盛宴,一般有菜点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李斗《扬州画舫录》详细记载了“满汉全席”的菜单,因此有学者认为,扬州天宁寺是“满汉全席”最早的制作地之一
    乾隆南巡留下不少档案,其中御膳单有《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乾隆四十五年节次膳底档》、《乾隆四十九年节次膳底档》等。以乾隆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为例,可以窥见其在扬州饮膳之一斑。这次南巡于正月十六日自北京启程,经河北、山东等地后,于二月十五日抵扬州城北崇家湾。在扬州驻跸五天后,又赴镇江,前往苏州、杭州。三月返程时,又于三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扬逗留四天。按清宫食制,皇帝一天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晨六七时,晚膳一般在下午二三时。除正餐之外,上下午还要各吃一次“早点”和“晚晌”。早点在清晨五时左右,晚晌在下午六时左右。乾隆在扬州的九天中,共进早点九次,早膳九次,晚膳九次,晚晌九次。乾隆的早点每天都是冰糖炖燕窝,在扬州也不例外。而在扬州的九天正餐,内容则相当丰富。据记载,二月十五日晚膳是在扬州崇家湾大营马头进食的;二月十六日早膳在水路船上进食,晚膳在天宁寺行宫进食;二月十七日早膳在九峰园进食,晚膳在天宁寺行宫西花园进食;二月十八日早膳在漪虹园进食,晚膳在天宁寺行宫西花园进食;二月十九日早膳在天宁寺行宫进食,晚膳在高旻寺行宫进食;二月二十日早膳在锦春园进食,晚膳则在金山寺行宫进食(当时金山、焦山两处行宫属扬州管辖)。由此可见天宁寺在乾隆膳食中的重要性。在三月中旬的返京途中,乾隆进膳的地点也主要是在高旻寺、天宁寺、漪虹园三处。
    《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写道:“二月十六日未正,天宁寺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肉片火熏炖白菜一品、燕窝春笋烩五香鸡一品,后送燕窝爆炒鸡一品、挂炉鸭子挂炉肉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鸡肉馅包子一品。高恒进燕窝肥鸡一品、燕窝火熏煨豆腐一品、莲子煨鸭一品、春笋炖鸡一品、猪肉馅包子一品、鸡蛋奶子折尖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火腿一品,随送粳米膳一品、鸡丝攒汤一品、额食四桌;奶子五品、饽饽十三品、二号黄碗菜四品、二十二品一桌;饽饽三品、内管领炉食六品,九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
    《乾隆四十五年节次膳底档》记载:“二月十五日未初三刻,天宁寺行宫西边花园升座。茶膳房大人福隆安、德保送上进奶茶,赏奶茶毕,传膳。花园进晚膳,用摺叠膳桌摆:燕窝肥鸡丝热锅一品(双林作)、火熏东坡鸭子一品(张东官做)、鹿筋酒烧鸡冠肉一品(郑二做)、羊肉片一品,上传炒苏蛋一品,后送春笋炒肉一品(常二做)、蒸烧肥鸡羊乌叉攒盘一品、象眼小馒首一品、白面丝糕糜子米面糕一品。两淮盐政伊龄阿进菜四品。安膳桌二品、饽饽二品,安膳桌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随送粳米干膳进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六品、奶子六品,共一桌。内管领炉食八盘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盘,羊肉四方二桌。上进毕,遵例将膳桌剩下的送至妃嫔、公主等位。燕窝肥鸡丝热锅一品、火熏东坡鸭子一品、鹿筋酒炖鸡冠肉一品、羊肉片一品、春笋炒肉一品、炒苏蛋一品、攒盘肉一品、菜三品(系伊龄阿进),赏两配殿随营王公大人等。江南总督、巡抚、将军、梅伦章京、盐政官员等用一等饭菜二十桌:每桌八碗青瓷碗(内有外膳房四碗),每桌猪肉六斤、羊肉四斤、菜鸡一只、蒸食一盘、炉食一盘、攒盘肉盘、膳房饭、外膳房饭、肉丝汤。次等饭菜二十桌:每桌猪肉四斤、羊肉四斤,俱系茶膳房随侍卫人等伺候,记此。晚晌伺候汤饼一品、春笋拌青菜一品、火熏白菜一品、熏鸡一品、扎排骨一品、炒鲜虾一品。上进毕,赏妃嫔等位。”
    从这些珍贵的膳单,可以看出当年天宁寺御膳的丰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菜肴记明是由何人制作或者进奉的。例如双林、郑二、常二、张东官等,显然是御厨的姓名,记下他们的名字一是因为菜做得好,二是也体现了质量负责制。至于奉献菜肴的茶膳房大人福隆安、德保,两淮盐政伊龄阿,巡盐御史高恒,记下他们的名字应是为了给他们记功。
    有意思的是,在膳单中可以看出,北方菜点比例较少,南方菜点却比例增多。御膳正餐中涉及到的扬州菜点,就有徽州豆腐、燕笋糟肉、肥鸡攒丝汤、肉片炖面筋、豆腐干炒肉丝、青蒜炒肉、荤素馅提折包子以及油糕、春卷等等。两淮巡盐御史高恒所献菜肴,如燕窝肥鸡、燕窝火熏煨豆腐、莲子煨鸭、春笋炖鸡、猪肉馅包子等,也多为扬州菜。乾隆本人有时也会点一些扬州风味的菜肴,如春笋炒肉、燕笋炒肉、青韭炒肉、肉丝下面等。
    《清稗类钞》记载乾隆南巡时吃素餐的轶闻,说乾隆驻跸扬州天宁寺时,住持请他吃素肴,乾隆吃得很满意,对和尚说:“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不及矣!”那时天宁寺有个文思和尚,善制各种豆腐素肴,他发明的“文思豆腐”后来列入宫廷菜单之中。看来,天宁寺的美食曾经是天下闻名的。
    清代,大画家石涛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李觯等人,均曾客居天宁寺内,故寺中收藏名人书画颇多。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侵占上海后,前线受伤的中国士兵四十多人,转驻天宁寺治疗。日军侵占扬州后,于1937年12月底关闭天宁寺所有庙门,将寺内的伤员连同寺僧共五十多人全部杀害。嗣后,天宁寺被日军占驻。抗战胜利后,仍为兵营,致使寺宇遭受破坏。至解放时,天宁寺有寺房100多间.住僧百余。
    解放初,在寺内开办军区干部学校,拆除牌楼、御碑亭,改建钟鼓楼、藏经楼等。1955年后,部队迁出,天宁寺先后改作文艺学校、展览馆、招待所等,对殿房又有所改造,使寺貌远逊昔日。为拯救天宁寺古建筑,政府于1981年8月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初至1987年10月,有关部门拨款140余万元重新修建,使寺内主体建筑基本恢复,占地11908平方米。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东西廊房、配殿、方丈楼等92间殿房,均整旧如新。但藏经楼未建。另有约20问现存的原天宁寺配房,作为居民住宅,被圈在今寺院墙外。整修后的新寺宇,未塑佛像。1988年10月,辟为扬州博物馆新址,正式对外开放展览。
    实景照片

  • 标签:扬州寺庙天宁寺

  •  
  •  
  • 摘要:重宁寺在天宁寺后,今长征路北侧。本为“平冈秋望”故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寺。乾隆皇帝赐“万寿重宁寺’’匾额,并赐“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两额,又亲撰寺记并勒石。
  • 重宁寺在天宁寺后,今长征路北侧。本为“平冈秋望”故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寺。乾隆皇帝赐“万寿重宁寺’’匾额,并赐“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两额,又亲撰寺记并勒石。
    重宁寺原来规模较大。门外植古榆树数十棵,筑一大戏台。山门内第一进为天王殿,塑四大天王。第二进为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系楠木雕成,高九尺五寸。两旁各有铜塔一座,两侧供十六应真。殿后开三门,中日“普照大干”,左日“香林”,右日“宝华”。大殿东有文昌阁,阁高三层,登上可望江南诸山。大殿之西有廊房,直连山门。近大殿外有门通方丈室,门内四周植竹,中间有方塘,方丈室前堂后阁,其西有禅堂、僧厨,池对面有饭堂。首任住持了凡,善相术;继后是传宗,善数术,皆称绝技。重宁寺之东有东园,为江氏所建。园内有梅花岭、熙春堂、俯鉴室、琅歼丛诸胜,并附于寺。咸丰年问,寺与园均毁于兵火。光绪十七年(1891)僧人瑞堂募资重建。
     
  • 重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大殿五楹以铁梨木八根为殿正柱(相传铁梨木火不能烧,称为良材);殿中佛像、罗汉像,金身高大,出于宁波名塑工之手;佛像后有海岛,穷极工巧,仿制普陀山海岛形式,亦为宁波名塑工所造。光绪二十七年(1901),寺僧长惺与其徒雨山、宝茎等,又建三层五楹楼阁,以复旧观,署名“藏经楼”。藏经楼与天宁寺三层楼前后相望,均为佛寺之宏大建筑。寺西有园,旧有北宋书画家米芾书写的“城市山林”额,占地数亩,园中有放生池。后荒废。寺门外东南有一小亭,上有“瞻云亭”额,亭前有联:“小筑虚亭添野景,闲将遗事说先朝”,均为仪征陈重庆撰写。亭内有一大石碑,一面镌“皇恩浩荡”,一面刻“万寿无疆”,系扬州人为乾隆皇帝祝麓而立,后废荒。至解放时,重宁寺有庙房约90间,住僧100多人,住持僧深源。
    而今重宁寺佛像虽已不存,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三合院式僧房等大部分建筑及附属物均保存完整。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寺房为扬州预备役师等单位所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