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悟心得

 隐士的书屋 2013-11-12

              习悟心得之陈潮勇                            

太极拳学习修炼体悟(三)

陈潮勇 

 2013年9月

    李老师讲,太极拳是熊鹰合体。这是极重要的内家心法。熊,就是松沉。当胯能坐下,能“站似坐”时,周身放松,身体不被自己的意识所制约,更接近一个自然体,此时受重力作用,会体会到一种松而沉的感觉。鹰,是轻灵。当能做到提顶的时候,整个身体被动的提起来,筋骨舒展,轻盈灵活。熊鹰的感觉,是站桩到了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检验。

   站桩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中”的要求,拳谱中“中正安舒”的中。从形体上讲,中就是脊柱始终保持竖直状态。无论是什么时候,站着、坐着、走路、站桩、拳架等等,脊柱始终竖直,不偏不倚。中国人讲做人要正直,既是此意。很多人虽然道理上明白,但是一到实际站桩和动功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发生脊柱倾斜。脊柱竖直,经常有一误区,很多人以为需要用力挺拔,其实这是错误的。用力竖直,这是军队训练军姿的理念。内家拳的竖直是松直,是不用力时人体自然出来的一种状态。用力与否,这也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当身体下面能够松腰坐胯,上面能够提顶时,就会脊柱松直,身形中正,舒适自然。

   在站桩的修为次第中,一般是先练无极桩,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站浑圆桩,取无极生太极之意。无极桩和浑圆桩的区别,我的体会是,在桩功的范围内,无极桩是体,浑圆桩是用。从形体的角度看,无极桩、浑圆桩最大的不同是手臂的位置。无极桩手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此时手臂是不吃力的,手、臂、肩比较容易放松。而浑圆桩手臂抬起,从无极而太极,手、臂、肩开始吃力,尤其是肩部。在手臂抬起的状态下去找无极桩时的舒适自然,这是更深一步的功夫。李老师讲,手臂抬起这一杨氏太极拳的起式,就已经把整个太极拳的要点含在其中,起式很难练,练好了,太极拳就明白了。起式的关键点在于难起,手臂慢慢抬起时,似有千斤重物压着,不让其抬起。为什么会难起?因为手臂抬起不是随随便便往上抬,而是被抬。太极拳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心法就是“被”字诀。无论是站桩时的静还是拳架时的动,整个身体时时刻刻都是被动地在动。只有身体不主动才能做到不用力,也就是用意不用力。当能做到整个身体被动不用力时,就会全身放松,周身一家,手臂抬起的不仅仅是手臂自己,而是全身的重量,一百多斤压在上面自然会感觉到难起。

  在做起式时,可以意想指尖被拽着拉起,全身放松,由指尖带动周身骨架节节缓缓而动,直至手臂到位。李老师有一个非常到位的比喻,整个人体就像一个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墙倒屋不塌”,房屋的所有墙都不是承重墙,只起隔断作用,起承重作用的是房屋中间的立柱。立柱是直接立在地面上,不用像西式建筑一样打地基埋于地下,和地面的接触是不固定的。立柱顶端是梁架和斗拱,全部连接不用钉子钉死,而是用卯榫连接。卯榫相对于钉子,最大的区别是允许一定程度的形变。立柱、梁架、斗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而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其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在遇到地震时,这种柔性的框架结构能够很好地化解地震的纵向和横向破坏力,堪称建筑版太极拳。人体的骨架就是这种柔性的框架结构,骨节之间通过韧性的筋相连,构成一个完整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骨架会自动调节,化解来力。站桩就是使骨架达到一个最自然合理的架构,十八个部位的要求做到了,这个架构就出来了。也只有在这个架构下,才能真正做到放松不用力。然后要做的就是使这个架构成为新习惯,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有练功时才是这种架构。当动起来的时候,每一个瞬间都是这个架构,不能一动架构就散。所以对于我们这样初级水平的习练者,在练习手臂抬起或者八部功法时,动作一定要慢,缓缓而行,只有这样架构的内在要求才能做出来,才是内功。功夫到了一定层次,应用的时候,动作再快也就能保持架构不散了。

   在练习浑圆桩时,从无极桩开始手臂抬起,在缓缓被动抬起的过程中,由于全身放松不用力,骨架不受肌肉的束缚而变得很灵活,会随着手臂的抬起而自动调整,产生整个架构的联动。特别是胯松开后,大腿骨会随着手臂的抬起而向外转动,直到转正,朝正前方,此时膝盖正对脚尖;同时臀部会随着大腿骨的转动而向内转动,即所谓敛臀;裆部会随着大腿骨的外转和臀部的内转而撑开,形成圆裆这种拱形支撑结构;骨盆会随着敛臀而下落并前翻,形成坐胯和垂尾闾;骨盆前翻带动丹田被托起和腰曲被拉直,形成松腰;进而脊柱会随着坐胯和提顶被松直,形成全身最大的一张弓。

   在整个联动过程中,由于大腿骨和臀部的转动,整条腿侧面的筋被扭绞抻拉。通过松腰,筋的扭绞抻拉向上传递,经背、肩、肘直到指尖。身上越松,筋就越紧,形成肉松筋紧的状态,这大概就是肉馅比喻中的化冻和上劲。筋如丝瓜瓤一般遍布周身,维系着骨架的平衡,把全身连成一个整体,犹如一个外皮绷紧的皮球。球上一点受外力作用时,其他点都会自动做出反应。当达到肉松筋紧的状态时,抬起的手臂变得松通,内气沿着手臂一直通到指尖,指尖有很强的气感;同时会感觉到手臂四周被气包裹并托住,甚至有时会空掉,感觉手臂不存在一样,不知道“如棉裹铁”或者“绵里藏针”是不是这种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筋的韧性会越来越强,会感觉到肩背逐渐舒展、松开,这大概就是浑圆桩竖开横散的效果。

   有一个用来教育小孩的故事。有一大盆的豆子,老师让一群小朋友每人抓一把豆子不松手,然后每人猜自己手中有几颗豆子。只有一个小朋友猜中了自己手中的豆子,因为他只有一颗豆子。老师问他为什么只抓了一颗,小朋友说,老师说过做人不能贪心。太极拳归根结底是在修心,只有心放下,不动心,身上有形的东西才能放下,才能真正松沉自然。李老师说周身要匀整。只有一种情况下周身能做到匀整,就是全身上下所有的地方都不贪心不用力。

   太极拳虽然是一门小众高端艺术,但只要多读、多思、多练、多悟,就一定会登堂入室。从古至今,传统武术的传承主要依靠以家庭师徒制为中心的门派体制,这是时代和文化的产物,也是历代先贤们共同的心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这种传承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太极拳,聚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学术同志,培养一个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超越门派,建立学派,也许是传承和发扬太极拳之道的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