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头骨器博物馆~~解开了远古玉器之迷。

 骨器时代 2013-11-13

             北方草原的骨器时代和玉器的起源浅谈

                                      梁坚    

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水草茂盛,在中南部的岱海和黄旗海,以及东部的赤峰等广大地区生活着很多原始聚落群,在当时可以称为是世界分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形态最先进的地区,在那个自然环境最好的一千多年中,草原上的原始先民用他们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制做出了各种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和陶器,改变和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一、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
在世界上其它原始文化遗址中,骨器发现的较少,器形较简单,故而专家门只承认有石器时代而忽视了骨器时代的存在,其实骨器工具的使用和石器一样久远,骨器工具对人类的贡献要大于任何材料所制作出的工具,如骨针的使用,缝制出衣服,使人类战胜了寒冷,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没有发现铜和铁的原始时期,草原上的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原始砣机,在吃剩的骨头上展示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各种骨器,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展示了草原骨器时代的各种骨器,有工具类如:各类骨针、骨锥、骨叉、骨铲、骨勺、骨鱼钩等,饰品类有各类骨发簪、骨耳环、骨项链等,狩猎工具、骨刀、骨矛、骨箭簇等,乐器类骨管、骨笛等,还有在骨器上刻画的早期各种字符,最让人称绝的是祭祀类如各种生殖崇拜器、人面器、阴阳合体器、骨龙、骨蛇、骨鱼等,这些祭祀用的骨器与红山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有着很密切的传承关系。草原上的原始骨器,使用了近千年,是草原文化所特有的骨器时代的证物,是新石器中晚期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骨器和玉器的传承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玉文化的国家,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新石器中晚期草原先民用原始砣机制作骨器,为中华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后期产生巫玉和王玉的前提。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经过十多年的收藏、整理、研究,现对远古的骨器与玉器之间存在的关系作粗浅的分析。望能解开一些远古玉器的千古之迷。
1、人面器
人类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期后,进入新石器时期,随着草原各个聚落的不断的壮大和人口的增多,聚落之间经常为争夺狩猎区和食物发生打斗,聚落是否强大是以聚落内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为了使聚落人丁兴旺,原始的对生殖器的祭拜便产生了,巫师们为了更好的与生殖的神灵勾通,又赋予于直观生殖器崇拜的神灵以人面,在我国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原始遗存中,经常可以看到岩画、石器、玉器、陶器上有各种人面和类人面的刻画。在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的人面女阴合体摆件,就是证明人面器是原始生殖祭拜的神的证物,人面器的出现是原始神学的开始。
2、中华第一龙为何是圈曲的
红山文化的C形龙,被定为中华第一龙,对它为何是圈曲的C形众说纷纭,而骨器馆所收藏的O形骨龙和O形骨咬尾蛇,和C形骨耳环等(图一)都与中华第一龙圈曲的身体近似,特别是O形骨龙挂饰,与C形玉龙十分相似,也有高高的脊鳍,中间有象鼻形对孔,只是O形骨龙咀部较短,本馆认为C形玉龙受早期O形骨龙的影响,早期O型骨龙受骨头横断面材料的限制,所以中华第一玉龙身体是圈曲的。
3、玉箍形器和玉管形器之谜
玉箍形器是红山玉器中最让人费解的一种器形,远古的先民制做一件玉箍形器,十分的不易,里面必定倾注了先民莫大的希望与寄托,才有恒心完成此物。远古时期妇女分娩时是没有任何医疗手段帮助的,完全靠自然分娩,经常有妇女在生子的过程中,孩子卡在阴道中或生不出来,而造成母子双亡的情况,对这一现象原古人十分畏惧,认为是神灵在做怪,才造成这出生的通道有时通畅有时不通。于是巫师让工匠做成我们现在见到的喇叭器状的玉箍形器,来代表人出生的通道,每当有妇女分娩时,巫师就领着族人对玉人面器,和玉箍形器,进行祭拜,乞求神灵保佑生子的通道通畅,玉管形器也应是此作用,红山陶器中也有无底箍形器陶器。早期骨器时代期盼生子顺利的祭拜物,是用骨头做的骨人面器和骨管形器,有些骨管上刻有符号(待研究)。
4、玉璧、玉琮、玉璇机之谜
玉璧、玉琮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存中都有发现,在《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从这段记载可知在距今三千年左右周代,璧和琮是祭天的礼器,但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璧和琮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在骨器馆收藏的生殖崇拜器,一阴四阳骨器(图二)是草原骨器时代的精典器,它代表了草原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它与一位藏友收藏的玉制一阴四阳骨器十分相似(图三),而玉制的一阴四阳又与玉琮类似,本馆认为早期的玉琮应是生殖崇拜的祭祀器物,由骨质的一阴四阳演化而来,中间的孔代表女阴,四个角代表祖,而良渚文化的玉琮多装饰有神人面,而神人面代表的是生殖崇拜的神,这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玉琮是生殖祭拜器,我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玉琮的琮是由王字和宗字组成的,而宗字又和综合的综是同音字。我们在仔细观察良渚文化的玉琮,它原来是一件生殖祭拜器的综合体,看上面,它表面上有一个玉璧和四个祖,看侧面,它有代表生殖祭拜神的类人面,从内孔看,它有代表人类出生通道的玉箍形器喇叭口状光滑的内孔。我们不得不惊叹,六千年的先民竟然有如此的智慧,将这四种生殖祭拜器融合到了一起,远古的先民也应该叫他玉宗。
可见我们中华文明的语言也是有传承的。到周代时人们已忘了璧和琮的最初用途。同样的道理可以推断玉璇机也是生殖祭拜器,一阴三阳的演变体(待研究)。
玉璧玉双联璧,在《骨璧与生殖祭拜》一文中已说明,其与本馆所藏的一阴二阳骨器,一阴四阳骨器是有联系的,骨璧中间的孔代表女阴,双联骨璧也是如此,玉璧比骨璧大是因为骨璧受骨料的限制,小骨璧也是原始的一种货币。追寻玉璧的源头应起源于草原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器骨币。
草原先民为了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将骨质的祭祀器物换成了不易加工但更加美观的玉质祭祀器,从而产生了中国玉文化的巫玉,后来出现了阶级等级又有了王玉,我猜想中国第一块玉应产生在六千年前的草原制骨工匠的手中,而且一定是与生殖祭拜有关的玉器。
三、草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六千年左右草原上的大部分地区已进入聚落式文明社会,但是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内蒙古中南部气候变冷,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食物的减少,迫使草原上的先民向更温暖的南部迁移,中断了草原文明的发展。
六千年后今天,我们在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原始遗存中,都能发现一些草原骨器和玉器时代的踪影,在黄河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陶文,与草原文化的骨器上的刻符一模一样,这说明草原文明没有消失,他融入到了中华文明之中,成为建设中华文明的主要力量。
我国的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以农耕为主的原始文化,在它们的原始遗存中,没有发现成系列的骨器和与早期玉器有关的骨器,而在草原上生活的早期先民是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骨料自然是十分的丰富,为骨器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他们留下的骨器反映出那时已有了社会分工,有专门从事骨器制作的工匠,,可以推断六千年以前,北方草原已进入聚落式的文明社会,他们没有建高大的城墙,是因为那时很少有战争,但那时已经有了象形文字符号,和早期用于商品交换用的女祖贝和骨璧,产生了由直观的对生殖器的祭拜,升华为对人面的崇拜的原始神文化。
从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的原始骨器上可以看出,那时骨器的制作和使用几乎含盖了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是全世界唯一的,是我国玉器文化的基础,没有草原上的骨器时代就没有中国的玉器文化。

                        包头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     梁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