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要会扮角色

 玉露清雨 2013-11-13

教师要会“扮演”四个角色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对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校园里,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觉得当教师的必须“扮演”好以下四个角色:
  学做“指挥” 莫当“演奏家”
  案例:一节课后,一个学生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嗓子都讲哑了,上课少说点吧”,老师说:“我讲那么多,你们都不认真听,讲少了同学们更听不懂了”,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插嘴说:“老师呀,你要是说多了,我们还烦了呢!”
  现在的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讲解,总是担心学生是否听懂了,于是喜欢把课堂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课堂成了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戏台,在课堂的舞台上教师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一场丰富的演出,表演者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是策划者,是指挥者。
  学做“律师” 莫当“法官”
  案例:某班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打哈欠,老师认为他因看电视而耽误了学习,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来老师才了解到,原来他父母吵架,妈妈离家出走,因想妈妈,整夜睡不好觉,班主任知道情况后,找了他的爸爸、妈妈谈心,进行了调解,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他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教师要了解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要当“法官”,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像律师对待当事人一样,了解、调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为唯一宗旨。
  学做“拉拉队” 莫当“裁判”
  案例:前几天,有一个刚转学的学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老师,感谢多年来你对我的期望,这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一定努力成为让你引以为荣的学生。没有想到,无心的一句话,竟让学生如此铭记在心。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学生竟然将它当做老师对他一种永远的期待,更将它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们教师平时是不是给予学生的期望太少了呢?甚至有些教师总是在学生耳边说到:“你这个样子,肯定将来没什么出息”等一些冷嘲热讽的话。教师不应当裁判,做出得分或犯规的判断,相反在孩子做出精彩“动作”时,要不失时机地为其充当“啦啦队”,摇旗呐喊,振臂加油。教育的字典里面不应该有对学生的“失望”。
  学做“多面手” 莫当“教书匠”
  案例:有一次参加教学研讨会,一个专家问到我的教学情况,当我说到自己在学校教心理课的时候,他突然打断我的话说:“你不应该是教心理教育课的,而应是教学生学习心理课,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
  我在反思:一生过着教书匠的平庸的日子,教书匠是无法获得幸福的教育人生的,教师不能当教书匠,不能照本宣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学做“多面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要塑造一个拥有“立体”教学智慧的人,从而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2007-06-18现教传媒网—现代教育报

 

    李炳亭: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李炳亭 我一直以为教育是一个事件,是由师生共同来生发的,那么这个“事件”的发起人显然是教师,而事件整个过程的主角肯定是学生,所以说教师决定着这场“事件”的性质和方向,乃至于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李炳亭因此我们才说教师的手里托举着未来,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都在对世界施加着影响,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首先面对的是学生,其次才是书本等等。所以教师太重要了,是教育的关键,他决定着教育乃至于国家、民族的成败,因此我今天就想讲清一个问题《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李炳亭在讲教师这个角色的认识之前,我先把我的教育主张给大家介绍清楚,请大家现在开始动一下手,在纸上写七个字,第一个字是“一”、第二个字是“二”,第三个字是“工”,第四个字是“下”,第五个字是“上”,第六个字是“止”,第七个字是“正”,也就是说我的主张都包含在一个字当中,就是“正”字。

李炳亭今天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正”教育,这个“正”字大家看如何写,起笔的第一划是“一”,“一”是“道”,“道”是什么?在教育当中“道”就是学生主体,也就是说离开了对学生作为人的一种尊重,离开了对学生权益的尊重,离开了主体的发挥,教育是无道的。大家看这个“正”字去掉学生主体之后变成什么字了?就是一个“止”字了,没有学生主体教育就止了,就没了教育。

李炳亭当然教育也不可以离开老师,所以这个“二”字,上边一道叫学生,下面一道叫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天和地。能够把天地贯通起来的,中间一个竖,这一竖我把它叫做小组,只有小组才能做到“顶天立地”,这样的课堂才是“工”的,你看天地之间有三划,就是新课改理念反复告诉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那么至于如何解释上和下,我不在多说了,你仔细回去琢磨,也就是一个正字就说清了我全部的教学主张,但是你仍然不要忘了起笔的第一划——学生。

李炳亭学生这么重要,教师其实依然重要,如果正字没有最后一划,是个什么字?是倒过来的那个“止”字嘛。所以当我讲学生主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对立的看,不要以为李炳亭说教师不重要,教师很重要,那么教师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

李炳亭张卓玉副厅长有一个著名的追问:第一个老师是谁教出来的?在没有老师之前,其实人类也在学习,怎么学的呢?师法自然嘛,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在那儿舞剑就有了“草书”,看到两个猴子打架就有了“猴拳”,两个狗在那里打架就有了“狗拳”,也就是说人类一切的知识如果往下追下去的话,他的源头一定在自然。师法自然,但是有太多的人看不懂。大自然是一个无字的书,我们读不懂,这个时候就开始了,我们需要一个人辅导一下。

李炳亭当我说“师法自然”的时候,大家知道学习最高的境界是“无师自通”,能无师自通意思是不需要老师就可以学会,那老师不就解放了吗?其实,大自然就是老师,而且是不要工资的老师,能“自通”何必画蛇添足再给他找个老师呢?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是说假如学生“学不通”的时候,才需要教师“帮忙”去“助通”,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这时候才需要凸显出来。教师原来是帮助别人“通”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最初设置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帮助学习者去疏通学习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困难。

李炳亭可是,教师的作用却后来异化为不是帮助别人疏通学习困难了,而是变成了灌输和传授。不用我分析很多人都知道,“疏通”和“传授”有什么区别?显然区别非常大,我不说了,时间原因,我继续往下讲。

李炳亭所以这就有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追问:教师是二传手吗?局长们还是看我的手势,我一直以为今天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自己导致的一场美丽的错误,我们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我们一直以为所有的知识都要经由老师才可以到达学生。

李炳亭把教师定位为“二把手”以后,接下来我发现,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道德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道德高度。于是我们很多的传统名校就会挖名师,谁是“二传”高手就想方设法挖到学校来,问题是请问在你那个区域之内有多少优秀的二传手?当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学生学业水平的时候,不用我分析大家都知道教育没有希望。

李炳亭: 这样的教育就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教育没有希望,是无解的。我想课堂教育改革就是为了解决两个普通的问题:1、如何让普通的老师上出不普通的课。2、如何让一个普通的学生发展得不普通。

李炳亭刚才已经明确过老师的作用是疏导,是在学生学不会的时候起辅助作用,因此教师显然不应该是一个二传手,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的时候,就是一场错误,这场错误不单纯是教师的水平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而是无形当中给教师带来了太多苛刻的挑战。

李炳亭怎么办呢?大家继续看我的手势,这样就要开始变化了。把二传手变成一个放手发动学习的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所畅想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如果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就变成了吃自助餐;如果传统的课堂就类似是喂养式,老师在喂,学生张着嘴接。而我所主张的课堂把喂的环境改变,变成了吃自助餐,各取所需,让学生和学习对话,那么老师这个职业就发生了角色的根本变化,也就是变“二传手”为“发动学习”的人。

李炳亭当我说教师是一个发动学习的人的时候,接下来就要满足三个条件。

李炳亭: 1、你认识他吗?我知道在座的有好多局长喜欢钓鱼,是吧?凡是钓过鱼的局长,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体验,要想钓到鱼就必须了解鱼的习性,请问我们今天的教师了解学生的习性吗?尊重学生从学情出发,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好?就像钓鱼的人要了解鱼是一样。

李炳亭2、请问你是一个发动学习的人吗?你知道什么叫学习吗?本届峰会几个主讲人,我发现大家对“学习”主张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学习即体验,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体验。我常常讲一个故事,老太太打麻将,一个农村70岁不认字的老太太想学会打麻将怎么办?这个问题交给我们学校,很多校长会说:老太太想学会打麻将得先学认字,我先教你认字,然后还要教数学,我们校长还要亲自上阵说什么叫“自摸”、“一条龙”等,或者我们还从北京请专家给老太太讲座,比如麻将技法,一讲讲了几年,老太太死了,打麻将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李炳亭而在现实中,让农村老太太学会打麻将很简单,用一个下午找三个老头陪着她打,一下午就会了。老太太打麻将也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老太太想打;第二个条件我们要给老太太创设学习环境;第三我们必须敢于放手让老太太自己去经历。如果旁边站着一个人对老太太说“来,听我的,我告诉你”,老太太是学不会的,因为你没有真正放手,老太太正是在打的过程中,有了体验、有了感悟才能学会。

 李炳亭3、“你用什么方式确信他已经学会了?”你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在围绕“教”去研究,我们研究了太多“教”的体系,而对于“学”的认识是一项空白。当你研究学习的时候,你就必须先从学生出发,从认识学生出发,并且要知道学生学习的规律是什么?学习的规律就是一个人认知的规律,他对一件事通过经历之后产生了什么认知,并且形成经验。

李炳亭学习规律的第一步是什么呢?带入。第二步是把他带进来体验。第三步是放大他的体验,让学生展示。总结一下,学习的认识规律是带入——体验——兴趣,这就是课堂必须要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展示?请大家记住,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要想让某个人做好某件事,最好的方法让他展示。

李炳亭大家看,基于我这种分析,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下一个结论?教师这个职业不应该是知识的贩卖者、二传手、灌输者,他至少应该是一个服务于学习的人,是一个学习的辅助者,也就是“疏通困难”的人。当我说服务于学习的时候,接下来我想问体育老师怎么上跨栏课?

李炳亭我们一般的老师就会这样做,三个步骤,首先自己“示范”,说“来,同学们,我们要上跨栏课了,我先给你示范一下”,然后会让学生去“练习”,最后是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即便是这样的课,我们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课一直在教师的牵制之下进行的。

李炳亭那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育老师?“同学们,现在上跨栏课,大家看好了,我开跨了”,然后从第一分钟跨到第四十五分钟,这样的课堂就叫“满堂灌”,遗憾的是这个老师在下课时问学生:“同学们,我跨了一节课了,你们会跨了没有?”

李炳亭语文老师常犯这种错误,讲了一节课,结果下课之前问学生“你们会了吗?”笑话,你不让他跨,他怎么会跨呢?请问在你的语文课上,你让学生跨了吗?你又为什么不让学生跨?是为了展现你的跨栏艺术吗?可教师的展现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呀。因此,教与学,常常是两码事,不能把教当成教学的全部,教学的价值在“学”。

李炳亭有没有说如果老师不示范,学生就不会跨。请问在一节跨栏课上,果真50个学生就没有会跨的吗?即便是都不会跨,请问如果这个人看电视,看见了刘翔跨栏,并且刘翔是他的偶像,他是否对跨栏有一定的认识呢?好了,这就是我们的主张,大家看,无论听张厅长的还是听其他人的,我们这些人共同一个主张就开始出现了,那就是我们是否把孩子当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是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最大的区别。

李炳亭在传统课堂上我们以为只有一个资源是老师,还有一个资源是课本。那么高效课堂呢?我们主张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那实际上对于老师来讲,他的全部教学艺术,应该体现在如何巧用、妙用学生资源,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上。

李炳亭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要尽可能的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要尽可能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后,那接下来就非常容易,能不能在我的主张之下,来尝试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呢?大家来看最简单的一种课堂框架出现了,什么课堂框架?叫25+20课堂,就是让学生先学25分钟,然后让老师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讲20分钟,合起来就叫25+20模式,简单吧?

李炳亭归纳一下我的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让老师少讲,让学生多学,这就叫少讲多学。第二个建议先学后教,先让他学,然后你再教。第三个建议往下走再深入一点,先学后“交”,教师连教也不教了,让学生自己去“交流”。

李炳亭又有人说了,不教能会吗?这个问题我可能在这些年回答过无数遍了。我现在依然要讲我原来的同事曲老师的故事。我在教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曲老师教物理,他教的班级物理成绩最好。为什么?因为曲老师啥都不会,不会他就不讲,当然曲老师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每次上课曲老师从来不是一个健步走到讲堂上讲,而是走到学生之间,遇到女生拍拍肩,遇到男生摸摸头,一圈下来30分钟,我说曲老师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摸学生。

李炳亭第二个环节曲老师会这样说“同学们,今天照例不讲”,因为他不会讲,曲老师说让学生把题抄写在黑板上。然后曲老师就开始忽悠,“小天才们在哪里,举手”,台下就有很多学生举手,然后他让这些学生上台讲,并告诉他们,一旦同学讲错了,就马上指出来。

李炳亭请问在曲老师的课堂上有开小差的吗?有打磕睡的吗?你学校的老师讲的怪好,讲倒了一大片,但是讲倒一大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这个老师还在讲,他试图把没有讲倒的人也讲倒。学习参与度高的课堂才会有效率,这是最朴素的一种理解,在曲老师的课堂上就没有开小差、打瞌睡的。

李炳亭第三个环节曲老师会这样说“来来来,今天我没讲,我看你们会了没有”我要测评一下,如何测评?他不会测评,他说有请刚才举手的小先生们深入到每个小组里面去,一个人负责测三个人,测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他不会,你要想办法把他搞会。完了,这堂课结束了。

李炳亭你可以把曲老师这一个案例理解为“个案”,但是我们来分析一下曲老师这节课,如果从知识实然目标的角度看是不是好课?

李炳亭首先曲老师这节课是少讲多学的课。第二,这节课他让每个孩子参与学,并且利用了学生这个资源去帮助别人。第三,这节课的达标率很高,已经保证学会了。更何况曲老师这节课带来了很多传统课堂没有带来的东西,是什么?学习的生命的狂欢。曲老师这个课堂上是枯燥无味的吗?是无聊的吗?是盼着教学楼倒塌的吗?不是,孩子们是那么的开心。所以我说课堂是学习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你必须关注生命,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带给别人痛苦,一个让学生痛苦的教师就意味着是生命的杀手,你在犯罪。

李炳亭我们看现在当妈的养孩子,她每天都在关注着孩子的生命状态,那为什么到了课堂就开始漠视生命呢?我不说曲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其实曲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曲老师只是能够保证让学生学会而已,至于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那个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发育在哪里呢?

李炳亭那请问在有些学校的课堂上,有精神成长、生命发育吗?如果没有,你的课依然不能叫好课。老师们,局长们,我一直说我认为中国最好的一本教育学论著是《西游记》,它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教学案例,这里面解读了什么是好老师。

李炳亭大家看,唐僧是个老师,现在围绕唐僧我们来做分析。首先唐僧敢于把斩妖除魔的事全部交给学生。我们再分析唐僧是什么专业?孙猴子会72变,唐僧会几变?一变也不变,我说看见美女都不变,那还是男人吗?因此唐僧不是一个男人,是什么啊?是和尚。西游记就是假设唐僧作为一个和尚存在,传递的信息是教师必须是怀有教育宗教的人。唐僧就是有一个教育信仰的人。孙猴子有72变,甚至连那个白龙马在武功上、在知识专业水平上都比唐僧高的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说唐僧是个好老师呢?

李炳亭大家看教师除了知识之外,还要带给学生精神、生命的一种东西,唐僧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有人说了,唐僧在专业化水平上和我刚才讲的曲老师差不多。当年我在教书的时候,我们校长看不惯曲老师,每次开会都说我们有的老师什么都不通,每当这个时候曲老师就说:你说的那个人是我的,你管我通不通,只要我的学生通就行。反过来讲这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就是你的学生通,如果能让学生通,你不通,我认为关系不大。唐僧同样是这样一个人,我们绝对不能够因为唐僧不会武功,就否认唐僧不是一个好老师。

李炳亭假如没有唐僧,取经大业能够完成吗?完成不了。为什么?所以新课改理念首先说教师是个组织者,唐僧就是个组织者嘛,他在承担着这个课题,唐僧是这个课题的总牵头人。除了组织者之外,唐僧到底带给了他的弟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那就是无论猪八戒遇到了什么美女和西瓜,都必须学会放弃。无论孙猴子遇到了什么磨难和委屈,都必须战胜自己,然后化成团队的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一心向西,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李炳亭你看教育最高的境界,我再说一遍就是信仰,一旦一个教师带着一个学生有这种精神、这种信仰的时候,《西游记》给了我们一个结论,就能够取得真经。《西游记》用什么结果来表现的呢?它说猴子和猪都可以成佛。

李炳亭那么,我可以为好老师做总结了,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发动者。好老师还必须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学会的人,好老师还要走到另外一个层次上,那就是给学生比较远大的信念和目标的人。另外,好老师在知识水平上不一定比学生高,在现实面前尤其是在高中,也的的确确出现这种问题,有些老师的知识水平未必比学生高,但是你不能够因为他的知识水平没有学生高就说他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

李炳亭而教育要求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旦学生遇到的是有短板的老师,你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吗?所以好老师还要记住把学生当做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好老师不怕有短板,还要敢于与学生共同发展。

李炳亭: 最后,满足这条的人就叫新教师。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解读,那么我愿意这样概括,要做一个新教师首先就需要树立“三个观”或者叫要有“三个本”。

李炳亭第一个“本”,在教育思想上要以人为本,叫人本;第二个“本”,在教学关系上,要以学习为本,叫学本;第三个“本”,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本叫生本。人本、学本、生本加起来支撑了新教师。

李炳亭下面我送给新教师三句话:第一句话——一旦走进课堂,就在对世界施加影响。第二句话——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迟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第三句话——有人说教师的教鞭下有瓦特,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教师的眼神里有钢琴天才朗朗,教师的手里还有国家。

李炳亭我们要知道天下兴亡,好多人都喜欢说下面的一句话叫“我的责任”。生命和生命不一样,其实我所主张的信仰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我所主张的信仰更多的是田保华先生讲的道德,我甚至还可以把道德更简略一点换成另外两个字叫“人性”,其实教育就是多一点人性,就是多一点对于那些弱势学生的怜悯。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孩子,我们就会多一点点怜悯和同情,多一点点呵护和关爱。

李炳亭当然,如果真正把教育上升到信仰高度的话,我们就需要做到第一要捍卫孩子的权利;第二要促进他的心灵净化;第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甚至要为未来世界培养人才。

                                    (来源:2012-04-30李炳亭的新浪博客 有删节)

教师应有的基本特质

 

细节决定成败,对我们教师来讲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对孩子一生影响很大。那么我们平时需要注重哪些细节呢?

1、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2、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3、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4、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7、不要从窗外或后门窥视学生。这会让学生产生隐私被揭穿、人格被侵犯的感觉,从而失去对你的信任,甚至对你产生厌恶心理。

8、不要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因为甲学生极可能很快就把你的话传给乙学生,甚至在班里散布,这既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使乙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9、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0、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你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11、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需要你关心、爱护的对象。

12、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你的不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你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3、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起学生的反感。

15、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

16、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17、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18、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