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监测血糖 从此刻做起

 雨雪无睛 2013-11-14
科学监测血糖 从此刻做起
科学监测血糖 <wbr>从此刻做起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非传染性流行病,其所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糖尿病患者普遍关注治疗,对饮食、运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对血糖监测尚有误区。
    患者一般认为,只要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就是血糖不高,不用监测血糖;只需要测量空腹血糖即可,不用重视餐后血糖;只是在难受的时候或者偶尔想起来的时候测一次血糖;仅凭一次血糖监测,就主观判断自己的病情;虽然经常测血糖,但只是随机测,没有定点测血糖;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后,测空腹血糖;运动前不用测血糖;只要血糖一段时间控制得好或者并发症不多,就不用监测血糖;血糖高低仅受饮食影响,吃得不多就不用监测血糖。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科学监测血糖会给患者带来哪些益处呢? 
监测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患者平时生活规律、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指导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改善治疗状况。此外,实施血糖监测还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不仅能减少患者去医院的麻烦和负担,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效率,减轻社会和政府的医疗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对许多患者而言,平常偶尔到医院查一次血糖,只体现当时的情况,而在其他时间里,血糖情况则不得而知。因为血糖每时每刻的变化都不一样,凭一两次血糖检测是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波动情况的。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患者把自己每天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把血糖的变化也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病情的整体情况。
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发现病情没有控制好的原因,例如饮食问题、运动问题、用药问题或其他的生活细节问题等等,都能在这个系统监测的记录中得到反映,便于医生了解患者,并提出准确的治疗指导意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不同时间段监测血糖意义各不同
    1.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餐后2小时血糖:是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睡前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随机血糖: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进餐的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科学选择血糖监测时间
    正常测量血糖,应选择能代表血糖变化的空腹和进餐后的时间点,必要时也可选择一天当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测随机血糖。
    全天监测4次血糖,分别是三餐前和睡前;全天监测7次血糖,分别是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下半夜还要再测1次;出现低血糖症状,如饥饿、心慌、多汗等情况,要马上测血糖。
    一般情况下,在空腹及餐前血糖未降低至正常范围之前,要测餐前及餐后血糖。在空腹血糖基本达标时,须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控制达标并且平稳时,可在一周内选择一天测全天7次血糖。 
    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或正在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每天监测4~7次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4~7次血糖;反复出现低血糖,妊娠或打算妊娠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时,要及时监测血糖。
出现十种情况要测血糖
    1.出现饥饿感。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血糖短时间内降得太快,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觉得特别饿时,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要测量血糖,弄明白是否是因为血糖高导致的口渴。
    3.乏力。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乏力。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一下血糖,采取相应的措施。
    4.开车前。患者在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开车都是很危险的,身边要随时准备一些甜食(如饮料、糖果、饼干等)。如果血糖过低,可以先吃点糖,15分钟后再检测一下,确认正常后再上路。如果测出来血糖过高,最好请别人开车。
    5.睡得特别死。有些人睡得特别死,不能把他们弄醒,对这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如果血糖近期不稳定,最好睡前测一下,然后半夜再起来测一次,以免发生夜间低血糖。
    6.易怒。低血糖的症状包括易怒、焦虑、颤抖、心慌、出汗、饥饿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出现情绪变糟时,该测血糖了。
    7.压力骤增。家庭变故、工作压力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压力来源持续存在,记得测血糖。
    8.忙碌。忙碌本身会让血糖升高,另外也容易让人忘记测血糖,甚至忘记吃饭。因此,忙的时候不妨用闹钟或便条来提醒自己测血糖。
    9.锻炼。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接下来血糖又会降低。这时应该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强度及时间。锻炼时要把应急的甜食、手机和血糖仪带在身边。
    10.感觉任何不适。糖尿病患者应该对身体的暗示保持敏感,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尽快测血糖。
血糖监测注意保护皮肤
    1.糖尿病患者应经常校对血糖仪,尤其是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准确性(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与医院血糖监测的一致性)。选择血糖仪时,不仅要看它的准确性,还要看血糖仪的售后服务情况、所需血量、功能是否完备(如时间日期功能、记忆容量),血糖仪显示屏所显示的数字是否易辨认,以及试纸的质量。选择一种易操作的血糖仪,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当场示范,并确认自己可单独操作。
    2.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血糖值,如饮食品种、摄入量、进餐时间、进食方法、烹调方式以及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还有情绪变化、睡眠好坏等。另外,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血糖仪的系统误差等,也是影响血糖测定数值的因素,有的血糖仪也受采血量的影响。所以,患者应做好血糖监测日记,包括血糖测定时间、血糖值、进餐时间及进餐量、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用药量及时间,以及一些特殊事件的记录,以便帮助医生分析、调节血糖。
    3.测血糖的一般步骤:用肥皂水洗手并擦干,或用酒精消毒并晾干,用采血针采血,滴一滴血在试纸的测试薄膜上,按说明书要求等候约一分钟左右。如果是用血糖仪,可在显示屏上直接读出数值。如果仅用试纸,则要与标签上的血糖标记比色,便可知道血糖的大致范围。
    4.在测量血糖时,要根据皮肤角质层的薄厚选择采血深度,避免穿刺过深导致皮肤不易愈合。同时,也要避免穿刺过浅使采血量不足。采血前可用热水洗手,也可双手对搓促进血液循环,使手指末梢血量充足以利于采血。采血前用75%的酒精消毒,一定要干燥后再采血,采血时不要扎手指肚正中间,否则拿东西时会碰到伤口,不易愈合。平时要注意对手指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或使用对皮肤有刺激的物品,洗手后涂抹一些润肤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