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昆仑的研究探讨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郭璞在《海内西经》云:「言海内者,明海外复有昆仑山。」郝懿行云:「海内昆仑即西次三经昆仑之丘也。禹贡昆仑亦当指此。海内东经云:『昆仑山在西胡西。』盖别一昆仑也。又水经河水注引此经郭注云:『此自别有小昆仑也。』疑今本脱此句。又荒外之山,以昆仑名者盖多焉。故水经禹本纪并言昆仑去嵩高五万里。水经注又言晋去昆仑七万里。又引十洲记『昆仑山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似皆别指一山。然则郭云海外复有昆仑,岂不信哉。说文(八)云:『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一、苍梧与三天子鄣山 《山海经。大荒南经》:“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帝堯、帝嚳、帝舜葬于岳山” 赤水最终流到这座山。在赤水的东岸,有个地方叫苍梧野,帝舜与叔均葬在那里。郭璞云:岳山「即狄山也。」珂案:狄山已見海外南經。 《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 郭璞云:「闽越即西瓯,今建安郡是也,亦在岐海中;音旻。」吴任臣云:「郭璞以建安为西瓯,非是。寰宇记:郁林废党州经善劳县乃古西瓯居,非闽也。」郝懿行云:「建安郡故秦闽中郡,见晋书地理志。汉书惠帝纪:『二年,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颜师古注云:『即今泉州是其地。』」珂案:此泉州即今福建省福州。三天子鄣,郭璞云:「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张氏土地记曰: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即三天子都也。」郝懿行云:「海内东经云:『三天子都在闽西北。』无海字,此经海字疑衍。」『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水经泿水注及文选游天台山赋注引此经并作贲禺。又引郭注云:『八树成林,言其大也。贲禺音番隅。』今本脱郭音五字,又言讹为信也。然上林赋注及张衡四愁诗注及初学记八卷引此经仍作番禺,盖古有二本也。初学记引南越志云:『番禺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水经泿水注又云:『县有番山,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 《山海经。海内东经》:“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珂案:大荒東經云:「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獸,即雷神也,人面龍身鼓其腹者;橛猶擊也。」即此雷神也。 我们发现:“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距离赤水很远了,却仅仅作为“赤水之东”?而“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又言:“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同样,昆仑也是多有苍梧山的泛林方三百里? 二、湖南、广西、广东三省交界的九嶷山 《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也就是说:在南海以内,有座衡山,又有座菌山,还有座桂山。还有座山叫做三天子都山。 南方有一片山丘叫苍梧丘,还有一个深渊叫苍梧渊,在苍梧丘和苍梧渊的中间有座九嶷山,帝舜就葬埋在这里。九嶷山位于长沙零陵境内。 郭璞云:「山今在零陵营道县南,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总名其地为苍梧也。」郝懿行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已见海内南经。说文(九)云:『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营道。』楚词(离骚)史记(五帝本纪)并作九疑,初学记八卷及文选上林赋注引此经亦作九疑,琴赋注又作九嶷,盖古字通也。罗含湘中记云:『衡山九疑皆有舜庙。』又云:『衡山遥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 《山海经。中次十二经》:“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洞庭山,天帝的两个女儿住在这座山里,她俩常在长江水的深渊中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交会在幽清的湘水渊潭上,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她俩出入时都有旋风急雨相伴随。凡夫夫山、即公山、尧山、阳帝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献祭。 《山海经。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泛林。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阳污山,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郭璞云:此「昆仑东北」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之台,实海外北经(亦见大荒北经)所记「昆仑之北」「众帝之台」,乃禹杀相柳(大荒北经作相繇)所筑台以厌妖邪者也,尧、喾、丹朱、舜等即所谓「众帝」,注中引「一本云」是也。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毕沅云:「淮南子墬形训有樊桐,云在昆仑阊阖之中。广雅云:『昆仑虚有板桐。』水经注(河水)云:『昆仑之山,下曰樊桐,一名板桐。』案泛、樊、板声相近,林、桐字相似,当即一也。」珂案:毕说近是。则所谓樊桐或板桐之山,盖亦以「林木泛滥布衍」(海外南经郭璞注)而得名,其义则泛林也。“舜妻登比氏1生宵明、烛光2,处河大泽3,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4。一曰登北氏”。 珂案: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云:「(尧)妻之(舜)以媓,媵之以娥。」此二妃皆尧女,所谓娥皇、女英(见列女传有虞二妃)者是也。礼记檀弓上云:「舜葬苍梧,盖三妃未之从也。」郑玄注:「舜有三妃。」则除上所说二妃而外,另一盖即此登比氏也。罗泌路史(后纪十一)亦以三妃为娥肓(娥皇)、女莹(女英)、癸比(登比),是也。淮南子墬形篇云:「宵明烛光在河洲,所照方千里。」说本此。而百字作千,或所见本异也。中次十二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此「帝之二女」,乃尧之二女即娥皇、女英也。楚辞九歌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即咏其事也。然其情景乃与「处河大泽」之舜二女宵明、烛光相类,或均同一传说之分化与?罗泌路史(后纪十一)因云:「宵明烛光,处河大泽,灵照百里,是为湘之神。」以之混同于湘水尧二女神话中,正无足异。 从“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我们可以分析:《山海经。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 在昆仑山的东北面。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泛林。从极渊有三百仞深,与苍梧山一样极为相似。 再看《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其范林方三百里。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说明了昆仑山在它的东面,山基呈四方形。另一种说法认为昆仑山在反舌国的东面,山基向四方延伸。羿与凿齿在寿华的荒野交战厮杀,羿射死了凿齿。地方就在昆仑山的东面。在那次交战中羿手拿弓箭,凿齿手拿盾牌。另一种说法认为凿齿拿着戈。狄山,唐尧死后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喾死后葬在这座山的北面。有一片方圆三百里大小的范林。 南方的祝融神,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郭璞云:「虚,山下基也。」毕沅云:「此东海方丈山也。尔雅(释地)云:『三成为昆仑丘。』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此在东南方,当即方丈山也。水经注(河水)云:『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又案旧本虚作墟,非。」珂案:昆仑旧本亦作昆仑,盖从俗书也。 祝融,郭璞云:「火神也。」珂案:吕氏春秋孟夏篇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淮南子时则篇云:「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则祝融者,南方天帝炎帝之佐也。传为炎帝苗裔之祝融,复可归于黄帝。关于祝融之神话,见于海内经者,有「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见于墨子非攻下者,有「(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于夏之城闲,西北之隅。」见于尚书大传及太公金匮等书者,有祝融等七神雪天远来,助周灭殷事;见于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者,有共工与祝融战,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等等。祝融在古神话传说中,位亦显矣。 可见,《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这里的昆仑虚,其实就是九嶷山,苍梧山、古昆仑。 远古时代,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名叫祝融。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这是把衡山作为古昆仑的一个称呼之一。 九嶷山,九峰耸立,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由于道教的昆仑神山信仰发源于楚地,与《楚辞》中的昆仑相呼应,最早以苍梧为神山,是古“昆仑”,又称“昆吾”即与“苍梧”、“苍龙”音义同转。因而隋唐道教108处的洞天福地,皆以楚地为中心分布,皆是修仙盛极之地。所谓昆仑山又有海中昆仑神山。传说中,有龙神护卫的昆仑,除南、北昆仑之外,又有水域昆仑神山,《括地志》记“昆仑在溺水中,非乘龙不得上”。这也就形成了道教幻想中的海中仙境。《水经注·河水》说“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 《衡湘嵇古》卷二记“成汤十八年,奉汤侯即天子位,作阳馆于衡山之阳”,阳馆即厉山国王宫中祀天的明堂;同时该书又记“武王二十年,作明堂于衡山之阳,明堂长240丈,为三成,一成为敦丘,二成为陶丘,三成为昆仑丘……祀南方赤帝”。 《集韵》“昆仑,天形”;清代毕源注《山海经》“昆仑者,高山都得名之”。这是以龙祭日于高山得名,《海外北经》记有“钟山之神曰烛阴,视为昼,冥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身长千里……居钟山下”,这烛阴即烛龙,钟山何处?《淮南子》云“钟山,昆仑也”;吕思勉、童书业《上古史辨》(七册)考“烛阴”之“钟山,作苍梧之崇山”。 九嶷苍梧山也是众帝祭天的神山,“有众帝之台,帝尧台,帝丹朱台,帝舜台”(《海内南经》),即“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又有“帝药八斋”,“有巫山,十巫从此升降”,有“昆仑稻,百谷自生,冬夏播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的热带景观(《海内经》)。这就难怪《楚辞》记载的昆仑—苍梧—钟山连为一体了,《楚辞》中多记有“乘龙”而上的昆仑,庄忌《哀时命》“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屈原《离骚》云“朝发韧于苍梧兮,夕余至于悬圃”,“朝吾将济亍白水兮,登阆风而羁马”。这苍梧之“钟山”、“阆风”、“悬圃”,就是登昆仑为神祀天的圣地。从这些记载判断,古昆仑就是今日湖南九嶷山。 三、岷山山脉北部的昆仑山 《山海经。 西次三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这里是指当今的昆仑山??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烛龙),其为物人面蛇身。」正与鼓之状合,是知鼓即钟山山神烛阴(烛龙)之子耳,参见海经新释卷三「钟山之神烛阴」节注1。又郭注「其类皆见归藏启筮」者,谓诸山水神之子之状皆见归藏启筮也。所举丽山之子之状,即其一例。又文选鹦鹉赋注引归藏启筮云:「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是生百鸟。」亦其一例。 《海内西经》:“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北面,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东流去,再折向东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国的南面。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北流去,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经毕方鸟所在地的东面。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三百仞的渊潭。开明神兽的身子大小像老虎却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都是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这样,就圈定在二十二座大山,都在陇蜀区域,特别是“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其方位均在河水、漾水、黑水之间,而河水、漾水、黑水又在“下都”周围。下都的方位在河水、漾水、黑水之间,而河水、漾水、黑水又围绕在下都的周围,三水又在岷山、西倾山、嶓冢山、陇蜀区域内。圈定了“昆仑之丘”、“轩辕之丘”、“昆仑之虚”的方位在松潘高原、岷山、西倾山的交汇处。即松潘高原、岷山山脉北部即今甘肃省的南部、四川省的北部两省交界处。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祁连主峰一带为古昆仑山,古《括地志》说,“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颜师古注释《后汉书·明帝纪》文中的“昆仑塞”说:“昆仑,山名,因以为塞。(昆仑山)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晋书·张轨传》载:“永和元年,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 四、人类起源从南方苍梧之野洞庭湖一带 从《山海经》的排序,基本延续南→西→北→东的排序,是与人类的迁徙相一致的。有巢氏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受鸟筑巢的启发,发明了“巢居”。 人们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时期,董姓部落有一部分逐渐向江西、湖北、浙江、江苏、山东、山西一带转移。在神农氏时期兴盛的大部落之中,开始走向农耕的农业,属于古老的董姓部落,之后,以湖北重山,就是烈山为中心突起的农业发展壮大。 燧人氏之后,董姓部落的祝融部落联盟又有一部分,从湖南沿着岭南五岭到九嶷山不远的广西甄皮岩、贵州、云南、从事打猎生活。形成了董姓部落的两大分支走向。 两大部落都是属于承担火种的管理,以火而聚居的董姓部落部落。伏羲女娲政权,一部分进入迁移到在今四川省的广元、巴中一带,北移,后来定居今宝鸡市岐山县一带,因境内有太白山,古称其地为太白(与今太白县无关),成为祝融,在伏羲女娲氏政权时期,祝融氏前后共历四任帝,祝融实际为老董(后称呼为耆童,老童);炎帝魁隗氏政权时期,又因魁隗前往南方的赤水氏部落(今贵州遵义赤水市),入赘而成为当上了赤水居住的部落的大酋长,之后称呼赤帝,祝融部落融合,历任为帝,改为炎帝。 炎帝祝融之子长琴,与炎帝共工氏争夺,被迫放弃帝位,祝融之子长琴率领部落部分再继续迁徙在豫中的嵩山地区(包括今新郑、新密、登封、郑州一带)。最后,迁徙于河南昆吾(今河南濮阳市)、滑县一带,山东濮城、菏泽、定陶等地、山西南部的鬷川(闻喜)、翼城、曲沃、绛县、垣曲、左邑、桐乡、襄汾、新田(山西侯马)等地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保持打猎、打仗的优势。并与第一次迁移的部落融合,成为大的联盟。 而神农氏尽管取代魁隗氏政权,但是也在慢慢形成九黎集团部落,并最后由蚩尤作为大酋长,古神农氏原范围,在衰落之时,也慢慢成为蚩尤的管理所侵占。这祝融部落(老董,转音为老童)也就分化为重、黎两大集团分工。原居住部落为老,新到的董姓为董,董分支从事祭祀,畜牧、战争。原部落九黎从事冶金、农业、桑蚕、陶瓷。后人时而说是重黎,时而说重、黎。一是属于老童的转音成为董老→重黎;后人也就把神农氏居住的地方称为重山,就是烈山,两种称谓,都是重或烈、黎。九黎、九夷都是不同的黎的称谓。都是董姓两大部落分化的反映。 这两大部落分化,造成了神农氏内部的矛盾,最终发生争斗。出现记载的神农氏与蚩尤的战争,最后演变成为西北的轩辕氏乘虚而入,与蚩尤的战争,最后统一各部落。 于是,董姓部落、祝融、赤帝、炎帝、神农氏、蚩尤就变成统一起来。也就有了蚩尤是炎帝后;赤帝、炎帝与神农氏在史书的混同;九黎、蚩尤、九夷、与炎帝、祝融的混同。包括居住地点的混合。 “蕫”出现在远古人类的语言中。古时候的“蕫、董、东、重、童、仲、中、章”都出于“蕫”( 原字为花的上部下加童),读音起于火燃烧旺盛形容的“董、董”的声音与东声音相同。“蕫”是“东”的演化同音。由于从事保管,收藏、管理、监督火种,“蕫”也就衍伸出监督、管理、深藏、统率、主持、督察、古老久远等含义。东:《韩非子·说疑》作“董不识”,董,《说文》但作“蕫”( 原字为花的上部下加童”。)段注:“古童重通用”。 古代其实童就是董,重与董通,而东与重本一字。“蕫”字演变成:重、童等字,“蕫”部落,也演变分化出重氏、童氏等部落,甚至老“蕫”→老童→陆终,老董→老童→陆终的声音是转化而来,老董与童老一样,童老再变成重黎的称呼,进一步演化就是:重是管理东方或白天的火神、黎是管理西边或夜晚的火神,这些都是从“蕫”部落分化而出,是祝融部落内的部落,都是火神或为太阳神。古时候的“蕫、董、东、重、童、仲、中、章”都出于“蕫”( 原字为花的上部下加童),是“蕫”的演化同音。颛顼→女禄(女禄作为母系部落老)→老童(老董)→重黎(董老)、回禄(回禄为禄回的倒称,禄也为老、吴回、吴雷)→陆终(老董或重黎的倒称)→南陆(男性的陆,昆吾)、陆叔,名安(姓飂→陆→黎→老董的老,称呼陆叔)。这样其实都是董姓部落的老董→重黎的反反复复的转音与倒称或者老、黎的单称。撇开颛顼作为时期,这样,祝融八姓其实就是董姓部落的祝融联盟的几个不同的代称。 2013年11月15日2:07荷香月暖QQ:353159928)于广西贺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