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流与幸福

 昵称14385615 2013-11-15
    当央视记者忙不迭地跑到大街上问国民是否“幸福”闹出许多笑话儿时,倒不如去科学的殿堂里寻觅“心流”。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奇克森特米哈伊通过对运动员、艺术家、国际象棋手等不同人群的大量调研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光有着高度的相似一致性,那就是: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的当下运动中,并且能连贯流畅地持续下去,一以贯之。奇克森特米哈伊将该情绪命名为心流,旨在强调该情绪并非实现了某个目标后的短暂快乐,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水流的特征:顺乎自然,连贯流畅,一气呵成。正如奇克森特米哈伊所说:“最有价值的幸福是集中在此时此刻,以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从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是全身心投入时的状态。”
    研究者普遍认为,心流具有以下9个基本特征:
    1、直觉本能驱使,不能强求,只能顺应;
    2、行为与意识融为一体;
    3、注意力高度集中;
    4、全身心投入,忘我沉迷于其中;
    5、高度控制感;
    6、感受到活动的即时反馈(精确的回馈);
    7、技能与挑战的平衡;
    8、明确的活动目标;
    9、感觉时光飞驰。
    奇克森特米哈伊对上述1-6点作出解释:在心流状态时,行为与意识融为一体,活动连贯流畅,并且时刻在自己掌控之中,个体与时间、空间融为一体。
    至于第7点,奇克森特米哈伊认为,所谓“技能与挑战的平衡”是指:如果个体技能较高,任务挑战性也较高,则容易产生心流。如果个体技能较低,任务挑战性也较低,则容易导致冷漠。如果个体技能较高,任务挑战性较低,则容易导致厌倦。如果个体技能较低,任务挑战性较高,则容易导致焦虑。
    一些研究发现,体育运动最易产生心流,看电视最不易产生心流,前者有益健康,后者已被研究证明容易致人早逝。可以推测,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容易产生心流。美国哈弗大学一项针对全球的调研表明:性生活、身体锻炼是幸福度最高的两项活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催人早逝几十年,合理的运动、睡眠、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一些参与调研者表达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不知为什么,坚持跑步的那段时间,我的精神更易于集中,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是其他工作。我想,是运动更能让一个人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吧!”
    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从事最相称的活动,自然容易产生心流。正应了爱因斯坦之言:“悉心呵护灵魂的人,也必须呵护好灵魂所依附的肉体”。
    必须注意,沉静状态的心流尤为重要。
    所有活动均达到心流状态;活动之外的所有的休息均达到最佳状态。最佳的休息正好可以促进心流,心流也能促进休息,二者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是就是全身心的协调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
    中午饭后,舒服地午睡一会儿,达到“静则俱静”的最佳状态。调研数据证明,午睡有利促进复杂记忆、提高警觉性、降低心脏病致死风险,而这些均有利于心流。
    已有很多科学实验证实,闭目养神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是心流的主要特征),增加机敏性,不管对成年人还是小孩子均是如此。美国各大中小学校已经开始推行冥想教育以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各位老板、老师来说,与其不厌其烦地提醒员工、学生们“集中注意力”,不如给他们更多的放松时间,多教教他们“闭目养神”吧。
    大量研究表明,闭目养神有助减少罹患心脏病、肿瘤、神经系统紊乱、鼻、喉和肺部疾病等各种顽疾的风险。20分钟的闭目养神以后,心跳、呼吸速率、血压、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的制造和血清乳酸量都减少了。哈佛大学心脏科医师班森称这种现象为“放松效果”,这也是冥想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幸福的关键在于全身心的协调统一,“动时气势饱满,神气鼓荡;静时精神内敛,浑然一体”。尽兴酣畅之下,调动全部身心运动、学习、工作,制造更多心流,收获更多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