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晓明同志在全市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昵称14649144 2013-11-15

在全市特色学校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2年6月2)

 

 

各位校长、同志们:

2012年高考、中考在即将,小学也临近期末,应该说,这段时间正值教育的大忙季节,头绪众多,事务繁杂。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把大家召集起来召开全市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可见教育局党工委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我们集中参观了白米中心小学的“和雅文化”现场,溱潼二中、梁徐小学和大伦中学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特色建设的情况,我感到很受启发。从现场看到的情况和几位校长的介绍,我觉得我市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校长的自觉追求,并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可以预见,我们的特色文化建设年活动,一定会成为姜堰教育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一页。

关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各地有远见卓识的教育管理者都把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目光投向了特色发展领域。我们有不少的校长在这方面也有丰富的理论储备和实践体会。下面,我想就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谈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特色学校建设意义深远,思想认识上必须要有新高度

今年的全市教育工作意见中,我们明确提出要把2012年作为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建设年。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思考和实践的命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文化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必须大有作为。

有人说,文化是国家的灯塔。如今的中国正在全速前进,迫切需要一个指引、一个方向、一种给予信心的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认为中央之所以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主要是立足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作为学校,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在这场由国家层面启动的文化建设的潮流中,教育责无旁贷要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果我们无动于衷,就是麻木不仁。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社会文化雅俗共存,良莠并生。我们既可以从环境中受益,也可能在环境中受害。经营学校和为人处世是一样的,现在社会上为什么出现大量的“仇富”事件,其中不可否认的一条原因,就是那些有钱人,没文化,没修养,为富不仁,富而不贵,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生命和人格的底色,“没文化,很可怕”。我们要毫不犹豫地高举文化强校的旗帜,办有文化的学校,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可以说,在文化建设这个问题上,教育、学校应该而且必须大有作为。

第二,特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省厅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引领学校“更具特色”发展,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的人才类别多样化与培养模式趋同化、人的发展个性化和学校发展同质化、学校竞争激烈化与办学主体功利化之间的矛盾,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更多个人发展选择权交给学生,站在公平的起点上,办出特色,凸显个性,面向未来,各领风骚。贯彻落实国家《纲要》关于特色建设的精神,必须打破目前的“千校一面”和“万人一貌”的局面,重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大力培养具有不同个性、不同专长、不同爱好和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得到最适宜的发展,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走加强特色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之路。

第三,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我们应该深度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优质”?是不是仅有高升学率就是优质?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优质”作出不同的解读。但我始终认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是优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解读省教育厅的优质均衡示范区和泰州市现代化学校创建标准,其中特色发展占据了独特的敏感地位。因此,我们抓住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是在为顺利创成省优质均衡示范区积蓄力量。我认为优质发展也好,均衡发展也好,都需要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在素质教育整体框架内,回归教育的本质。特色创建,核心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和整体发展,本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和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创建也就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过程。近几年来,我市素质教育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理性审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综合实力还不强,核心竞争力还不明显,能在省内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学校还很有限。我们必须借助特色学校创建,让一大批学校特色显出来,文化强起来,名声响起来,品牌树起来。

二、特色学校建设方兴未艾,速度力度上必须要有新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就启动了特色学校建设,小学阶段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意见。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不少学校在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学校已经成为市内外知名特色品牌学校。如我市艺术学校(原美术学校),以美术为突破口,把一大批本来升入本科无望的学校送入了本科学校,赢得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二中的本真教育、超越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靓丽底色;梁徐中心小学多年来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已经有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溱潼二中将特色建设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创立了“自互导”的教学特色,初步形成了理论框架;市实验小学在“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评价改革、家校共建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学校亮点频频,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东桥中心小学多年如一日,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矢志追求,学校已经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可以自豪地说,我市已有一批学校成为市内外颇有知名度的特色学校。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校际之间的不平衡性很大,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认为,当前,我们在特色学校建设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念滞后。我们有些同志思想还不够解放,对学校现行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对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人认识不足。有的同志“应试教育”的思想还不时的影响着其教育活动,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特别强。分数成为少数学校的唯一追求,办学过程中没有特色、没有个性,也就在所难免。二是定位不准。有的学校盲目借鉴,通过一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画虎类猫,形似神离。有的疲于应付,只是弄少数几个尖子生唱唱跳跳画画,图表面的热闹,搞虚假繁荣。有的学校至今仍站在特色建设十字路口,观望、等待、徘徊,不知道学校要往哪个方面发展。三是坚持不够。有很多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方面当初的想法是比较好的,开始的规划、方案都不错,但往往中途夭折,这其中有的是因为专业人员的流动导致的,还有的就是学校在这方面不能长期坚持。校长一更替,特色跟着变的现象在我市还比较普遍。这说明我们在特色建设上,定力不够。

前一段时间,我们就特色文化建设问题,专门出去考察过。特别是参加过山东枣庄的现场会之后,大家都深有感触。今天的白米中心小学现场会,我觉得也有着许多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在特色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白米中心小学学什么?我认为关键要向他们学四点:一是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办什么事都要先锁定方向,方向对了,就不会走错路,就会避免走弯路。白米中心小学将特色定位在“和雅”文化这个大的目标定位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特色文化建设的体系。二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米中心小学对“和雅”的内涵解读是“和融,和谐,和而不同”,“雅言,雅行,雅俗共赏”。学校也初步完成了校徵、校训、校园景致、师生活动的文化内涵解读。一种特色只有完成了文化解读之后,才会成为富有生命力、有张力的特色文化。三是有突出的成果标志。在山东的研讨会上,王敏勤教授说,一个学校是否有特色主要不是自己说出来的,是让人们感受到的。今天我们在白米小学校园内走了一圈,应该说有了明显的视觉和心灵的撞击感,学校里有了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产生联想、留下记忆的特色文化气息。四是有校本化的课程支撑。本来今天的现场会,白米小学要展示一节融入特色文化的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关系取消了。我了解到,白米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始终没有离开课堂这个根本,也不是奇思妙想新开一门课程,而是在常规的教学中植入“和雅”文化的元素。他们前期组织的“和雅课堂的构建”专题沙龙,就是在着力围绕“和雅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雅课堂的教学语言”“和雅课堂的教学程序”“和雅课堂的课堂评价等话题进行研讨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如果特色文化与教学工作脱节,这样的特色之路肯定走不远。溱潼二中“自互导”教学特色,是实实在在为有效教学服务的;二中的本真课堂,也是在课堂上着力的。

可以说,特色建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还在纠结于要不要做,还在观望徘徊,就会被“边缘化”。我希望通过今天这个现场会,在推进速度上再快一点,力度上再大一点,迅速形成我市特色学校建设“千帆竞发”的局面。要防止 “参观学习时心情激动,短时间内盲从乱动,热气过后无动于衷”的现象发生。

三、特色学校建设内涵丰富,方法策略上必须要有新思路

创建特色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场“新的革命”。目前,全市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把特色作为新时期的办学方向,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真正达到特色学校的境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意味着与众不同,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可以表现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也可以表现为独特的办学理念、教学风格、校园文化。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特色学校建设的内涵,必须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异与同的关系。这一条可以说是特色与底色的关系。我们提倡的特色,应该是建立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上的特色。特色建设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这方面不能标新立异,搞特殊化。我们提倡的特色,不是以违背教学大纲、违反教育规律、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我认为,特色的核心在于全面育人,学有特长。只有扎扎实实地用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如果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一味地搞旁门左道,那就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使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与全面和谐发展相统一,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本质目标。大家不能为特色而特色,更不能因为特色而放弃本色。同时,我们也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不能搞了体育,就不要音乐、美术;搞了足球,就不开展篮球、乒乓球等运动了。这一点对建立在某些特长基础上的特色学校建设来说,尤其值得注意,不能因为特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牺牲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能因为特色抹杀个性,绑架个人兴趣爱好,搞成特色暴力——这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民群众也是不会答应的。

二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这一条可以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些年我到过不少学校,也跟部分校长进行了交谈。我发现,现在少数校长存在一种错觉,认为组织了几个兴趣小组、举办了几次活动、拿了几个大奖,特色建设就上去了,学校就是特色学校了。其实不然,我们提倡的特色应该是建立在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全面提升基础上的特色,是基于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和认同,普遍参与和实施的特色。这就提醒我们,不能让特色仅仅成为少数人活动的舞台,不能把力量只集中在对部分学生的特色教育上,而放松对其他学生的关注和引领,相反,学校特色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认可的学校愿景,表现为师生日常的、基本的、普遍的行为。否则,特色只能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特长,不是学校的特色,更不可能成为学校的灵魂。举个例子,我们有几所学校都把校园足球作为一个特色项目来抓,但是,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踢球、都会踢球?如果仅仅是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踢球,其他人连接触球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特色能称之为特色吗?这种特色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希望大家要从发展好每一名师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学校特色建设;要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尽可能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特色建设中,让所有人都从中得到锻炼、学到本领、感受成功。在即将开展的全市特色学校评比中,我建议把教师、学生的参与情况作为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凡是师生参与面达不到50%以上,不管你拿到了什么大奖,都不予通过。

三要正确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这一条可以说是特色与文化的关系。前面提到,衡量一所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效,不能仅仅看它拿了多少奖,取得了多少成绩,更重要的是看特色有没有深入人心,内化到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的行为中。特色不是华丽的外衣,更不是作秀的工具。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文化氛围,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形成明显的学校标志,即使没有刻意讲解和专门阐述,也能够让人感觉和体验得到。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已经上升到了文化的范畴。真正的学校文化是特色化的,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的,它不仅表现为唱歌、跳舞、下棋、打球等特色活动,而且渗透到学校核心的价值取向、办学思想、教育方法之中。我还是以校园足球为例,全校师生个个爱足球、人人踢足球固然可喜,如果那些踢不好球甚至不喜欢踢球的孩子也能从足球中感受到团队的氛围,运动的魅力,向上的热情,拼搏的勇气,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再譬如说,写字特色如果仅停留在写好字的层面上,只能算是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如果我们能从操作层面延伸出去,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引导学生走向经典文化,厚实人文底蕴,增强民族意识,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严谨细致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这样的特色就已经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反之,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练字、下棋、打球,但是一旦离开了学校,就不爱练字、不爱下棋、不爱打球了,即使得到的奖状再多,我们仍可以认为,这样的特色没有走进学生内心,更没有生根发芽,其实不能称之为特色。

四要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这一条其实说的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我认为学校特色建设不是对过去的办学传统的彻底摒弃,不是搞一任校长一个特色一个花样,而应在继承中创新,对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加以革除,对科学的东西加以继承和发扬。在传承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文化建设也好,特色建设也好,都需要“寻根立魂”。没有根、没有魂的特色、文化,就会如同水中浮萍,随波逐流,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白米中心小学儿童画特色,坚持了多年,几任校长一直都在围绕这个目标努力。如果没有对多年积淀的传承,也不会有今天如此的丰硕成果。我听说最近好几所学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寻根问祖,比如大伦中心小学正在追溯学校与“崇实学堂”的那段历史;励才学校正规划把姜堰“励才堂”的历史嫁接过来。去年,我们在组织党建活动时,对王氏宗祠、“乐学歌”与姜堰教育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深度挖掘,一下子将姜堰教育文化的深厚底蕴呈现出来了。传承历史,寻根立魂,这是科学态度,理智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文化、特色才会显得有底气、有底蕴。当然,对历史的传承,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还是拿白米中心小学来说,沈桂荣校长在前任校长儿童特色的基础上,将画画与习作巧妙融合在一起,这就有了创新点。前期《中国教育报》之所以对他们的做法感兴趣,就是因为他们有所创新。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建设才会有根基;创新超越,文化、特色建设才会有时代气息和持久的生命力。

四、特色学校建设重在落实,行动实践上必须要有新成效

特色建设,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实实在在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一是要注重科学定位,找准着力点。准确定位是基础,非常重要。我们看到,有些学校特色选项定位不准,创建方向模糊不清,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结果是有心无力,浅尝辄止;有些学校的特色建设仅仅停留在文艺、体育等特长培养的初级阶段,缺少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影响不大,难以为继。我觉得,学校应该更多地从整体层面上来思考特色建设的问题,除了艺术、体育之外,还要考虑价值取向、办学思想、教育方法,从中发掘学科特色、管理特色、科研特色等等。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建构,开始有意识地回到历史、回到传统、回到文化的视野,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初步融为一体。我市姜堰中学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与三高成长目标,二中的本真教育与超越精神,励才学校的“家”文化、溱潼二中的自互导教育模式、实验小学的“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东桥中心小学的“尚美”教育、梁徐中心小学的科技教育影响越来越大,与这些学校的成功定位很有关系。其实,无论是大学校还是小学校,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关键在于会挖掘、会思考。因此,在特色项目的选择上,我们鼓励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在认真分析现有教师队伍特点、办学设施状态、周边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找准切入点,明确主攻方向,推动特色建设沿着“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路子前进。建议还没有找准方向的学校,尽快邀请市内外专家来把把脉,从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出发,充分挖掘、科学发挥、合理利用,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特色发展方案。请教科室、教研室、普教科的同志作个跟踪了解。

二是要注重文化引领,彰显生命力。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盲目上马、随意进行,走到哪里算哪里;也不能急功近利,只图尽快出成果。它需要植根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也是学校独特文化的建构过程。没有文化内核的特色是肤浅的、短暂的,没有学校精神的特色是没有根基、缺乏活力的。近几年梁徐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越来越响,影响力越来越大,汤嘉诚同学勇夺国际机器人比赛大奖,为学校增光添彩,这一点固然可喜,但我更看重的是学生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汤嘉诚的水平,但是,大家浸润在这种科学的氛围里,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武装头脑,养成了爱动脑筋、勇于创造的好习惯,养成了求真、向善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活动中,还体现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还影响到教师队伍。我们提倡,要把特色做成一种文化,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因为有了文化,学校特色建设就有了根、有了魂,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人员的更替、境况的迁移而轻易改变。对一所学校而言,无论经历多少年,多少任校长,学校的传统不会变,学校的精神不会变;对一名学生而言,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哪怕就是毕业了,这种文化还在心里面留下了印迹,甚至学过的知识都忘了,但这一点学生还记得。

三是要注重人才支撑,提供动力源。教师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力军。特色学校离不开特色教师。学校的办学思想要靠教师去贯彻,特色课程要靠教师去组织,而且,只有教师真正接受了、参与了,特色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首先要培养特色教师,而且不是一名两名,要有一支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各学校要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一展所长,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要鼓励教师在专业提升的同时发展特色专长,拓展知识面,成长为能承担学校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专多长”教师;要重视教师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方面,我想特别提一提行知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办学规模不是很大,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小陶子”文学社却开展得红红火火,这与行知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的敬业、奉献、创造精神是分不开的。梁徐中心小学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也是得益于学校有一批肯钻研、讲奉献的科学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领路人,各位校长也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在空闲之余要多读书,多看报刊杂志,多了解一些最新的教育信息,多掌握一些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多参加一些最先进的教育交流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提升领导特色创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完善评价体系,扩大影响力。在学校层面上,各个学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使全校都真正融入特色文化中来。我们在舜耕中学看到,他们用陶行知长廊,对名师的鼓励,用“陶行知奖章”奖励优秀教师;设立钱学森长廊,对学生的激励,用“钱学森奖章”奖励特优学生。评选感动舜耕的老师和感动舜耕的学生,每个班每月都要评出36名各种之星,力求使每个老师和学生都有成就感。每个学期学生都能得到一张喜报。临山小学的星光大道,千名校园之星的评比,大面积激励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找到自信。他们从06年起,每学期举行“千名十美”学生评选,即“写作美、书法美、读书美、数学美、绘画美、音乐美、舞蹈美、手工美、形体美”,进行表彰奖励。我希望各位校长在规划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科学的评价推进特色建设。从今年起,教育局将在全市开展特色学校评比。今后,每年4月份由各学校自行申报,春学期结束前后教育局组织评估组逐一初审、验收、审批。对照《姜堰市特色学校评估细则》,自评分在85分以上的学校,均可以填写《姜堰市特色学校评估申报表》。凡达不到《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基本要求》的,或达不到《江苏省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或因教育管理不当,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或有师生违法犯罪及严重违纪的,或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中,教师参与率不足50%的,均不得申报 “姜堰市特色学校”和“姜堰市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对达到标准的学校由教育局给予认定、授牌,并奖励一定的经费。同时将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年度考核之中。今后,推荐泰州市级及其以上的特色学校,必须在“姜堰市特色学校”中产生。对获得“姜堰市特色学校”称号的学校,每三年重新评估一次,经复查合格的,保持原有称号;复查不合格的,通报、摘牌,并限期整改。

 

各位校长、同志们,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2012年特色学校建设将是全市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为姜堰教育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