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的祖先和后裔述略

 沧海一粟1951 2013-11-16
范仲淹的祖先和后裔述略
 


(一)范姓的起源与范仲淹的祖先

据范氏家乘、族谱等记载,范仲淹的始祖名范士会,因受封范地,而以范为氏。范士会字季,春秋时晋国大夫,足智多谋。有一次晋楚交战,晋军大败,幸范士会深谋远虑,事先设伏敖山之前,阻击楚军,使他统率的上军未受损失。后又率军为晋国开疆拓土,升任中军元帅,封为太傅,显赫于时。 “范”在今山东省黄河北岸寿张县西,现名范县,《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东昌府》条载:“范县,(濮)州东北六十里,春秋晋大夫士会邑。”汉代起设范县,直到今天。

范士会既是范氏始祖,他的先祖又是谁?据《通志·氏族略》载:范氏是帝尧刘累之后,姓伊祁。西周时,唐尧的六十二世裔孙杜伯是周天子的右将军,率军队灭唐,食邑于杜,遂以唐为姓,以杜为氏,封伯爵,世称唐杜伯。到周宣王灭杜,杜伯的儿子隰叔由周奔晋为士师(主察狱讼的官),三传(一说五传)及士会。

家谱称,从范士会到范仲淹共41传,但时间跨度长达一千五百余年,何以只历41世,只好存疑。然而范氏出过不少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却是事实。春秋晋国著名的四子:武子、文子、宣子、献子,同出他家。范士会本人因战功谥武子;他的儿子士燮于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9)将中军救鲁有功,为司空执政,称文子;文子第三子范士匄为晋国中军元帅,上相,是为宣子;范鞅为士燮另一子,沿袭爵位,公元前509年代魏舒为政,是为献子。范士吉为范鞅长子,在晋国执政为上卿,称昭子。其领地被智伯兼并,遂散居各地。据台湾范增平《范姓源流考》载:范蠡(公元前520450)是范鞅的第十六子,居河南南阳府邓地,属楚国。后奔越,助越王勾践灭吴。战国时为秦相,进“远交近攻”之策使秦迅速强大的范雎(音居,公元前338225),很多记载误为范睢(音绥),字叔,就是范士会的第十二世孙、范仲淹的二十九世祖。范雎裔孙范增(公元前277204),从河南迁居巢(今安徽巢县),为范士会的十六世孙,项羽尊为亚父。

现在一般记述范仲淹的祖先往往都从唐代的范履冰开始。范履冰已是范士会的第卅二世孙,也是范仲淹的第九世祖,原住陕西邠州,古作豳州(今陕西邠县)。履冰在唐高宗时入宫廷,密使参处各种奏章文稿,以分宰相之权,号称“北门学士”,因此迁居长安。武则天掌权的垂拱年间(685688)升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但武则天喜怒无常,载初元年(689)范履冰被栽以“举逆人”罪而惨遭杀戮。

从范履冰以后,有较具体的传承脉络可寻。据《范氏家乘》载,履冰生两子:冬芬、冬倩。冬芬生子昆光,昆光生子正始,正始生两子:范远、范遴。范远生子隋,就是现在葬在苏州天平山麓、公认为苏州范氏始祖的范隋。但台湾《范氏大族谱》所列体系不同,列表如下:

范履冰——冬芬

     冬倩—鸣鹤—季春—居中—侍正——隋

     冬昌—鸣鸾—季明—居伦—侍规

不管两种族谱分别很大,但范隋是公认的范仲淹第四世祖、范士会第三十七世孙。范隋因被派往丽水(今浙江丽水县)为县丞,才开始渡过黄河,来到长江之南,后来由于“中原离乱,不克归,留家吴中”,“子孙因之,遂为中吴人”(《范氏家乘》)。当年范隋的住宅在苏州城中雍熙寺后,后来范仲淹将祖宅改为范氏义庄,后人遂称该地为范庄前1

范隋以下的四代情况,仍然不太明确。按苏州《范氏家乘》所载《先祖传》中所述:范隋之“子梦龄、均”,显然为两个儿子。经查,天平山确有范均墓,为范仲淹从祖、官衔是:宋苏州粮料判官。梦龄生五子,“赞时其第四子也”。赞时生四子:“坚、坰、墉、埙,俱随钱俶归宋,仕于太宗朝”。范墉“赞时第三子,文正公之父也”,生“五子,文正其幼子也”。但这与台湾的《范氏大族谱》及保存于贵州省织金县花红乡桂花村范厚俊手里的范氏家谱,均有明显差异2,特分别列表如下:

苏州《范氏家乘》载:范隋——梦龄——禹谟     早亡,佚名

                  浩谟  坚  仲温

                  光谟  坰  鎡

                  赞时——墉——早亡,佚名

                  候谟  埙  仲淹

贵州《范氏家谱》载:范隋——梦龄——万谟  坚  

                  浩谟  坰  仲温

                  赞谟——墉——仲滋

                      埙  仲淹

台湾《范氏大族谱》载:范隋——质  光谟  坚  仲温

               赞  浩谟  昌  仲滔

               颀  赞时——墉——仲滋

                         仲淹

《范氏家乘》载,仲淹曾祖范梦龄,任五代吴越国中吴节度判官;祖父范赞时,为吴越国秘书监;父范墉,任北宋成德军、武宁军(即徐州)节度掌书记。后由于范仲淹功勋卓著,朝廷赠太师衔给其曾祖、祖、父,号称“三太师”;并分别追封为徐国公、唐国公、周国公,祀于苏州天平山忠烈庙。

范仲淹之兄范仲温,和另一个北宋范仲温同名同姓,并且都是有名人物,往往引起误会。范仲淹之兄范仲温,字伯玉,以恩例补为“将(匠)作簿”,后来调任新昌尉,在任三年,盗匪不敢骚乱。升任宁海军节度推官、黄岩知县,适逢水灾,他筑闸御水,救济灾民,活人无数,受到人民感戴,后升太子中舍,范仲淹创建义庄,他参预筹划甚力,但不久即逝世。而另一个范仲温,字元实,是范祖万的儿子,娶秦观之女为妻,学黄庭坚诗,著有《潜溪诗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