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易工具多多益善

 神形兼备 2013-11-16

                                                       交易工具多多益善

昌九生化一口气7个跌停,一时间,对于融资风险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

  确实,杠杆交易是把双刃剑,对于交易者来说,不可不慎用。只是对于其风险,也没必要过分夸大。毕竟,与期货交易的杠杆相比,股票的融资交易风险并不是那么大。期货品种中,杠杆最小的期指,杠杆倍数也达到了8倍,就是1元保证金可以操作8元价值的合约,当然,实际上各营业部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一般给不到这么高的杠杆倍数,但5倍还是没问题的。而股票融资,两个交易所设定的上限是50%的保证金比例,也就是说,最多1倍的杠杆。而实际操作中,各券商的保证金比例往往限定在60%以上,再考虑到抵押品的折扣多在7折,实际投资者可以使用的杠杆倍数大多是不足0.5的,即1元保证金或抵押品,只能借出5毛,而很多风控严格的券商,可借出的数量更少。这样规模的杠杆,对使用融资的交易者来说,压力并不是特别明显。更关键的是,这并非是针对所有投资者的必选项目,用与不用杠杆,决定权在您。

  那为什么在昌九生化连跌后,会有这么多关于融资风险的讨论呢?我想,可能与这些原因有关。首先,融资规模膨胀过快,有不少投资者光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准备不足就加入了融资大军。两融推出差不多3年,大发展就在今年。去年底,不过800多亿元的余额,今年连续倍增,最新余额稳定在3000亿以上。这样的快速增长,显然与今年以来个股行情的活跃有关。身旁总有人赚到钱,自然大伙的心思就活了。王二赚了50%,李斯赚了60%,咱比他们不强?不成,满仓加透支,咋不赚他个翻番的?获利示范效应,直接促成了今年融资规模的大扩充。同时,今年上半年,参与两融的投资者资金门槛设定取消。不得不承认的是,钱多的同志,风险承受能力是要强一点,肉厚啊。门槛取消后,不排除有一些入市资金规模不大的投资者,试图以小博大,参与两融交易。这里面,有的投资者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更重要的,两融大扩军后,个股行情一直很活跃,虽然银行股年中曾有较大跌幅,但并不是这样一口气下来的,昌九生化的连续一字跌停,整成焖锅了,加剧了风险。没办法,这就是市场,充满不确定。相信今后这样的案例还会增加。实际上,今年有不少连续涨停的股票,那融券的同志不是很杯具?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俺一直觉得,交易工具是多多益善。虽然,很多交易工具,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可能终其一生的投资历程,都是不大会去接触的,但多一种选择权,总是好的事情。交易的本质,是价值的判断。但这其中,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造成了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波动。围绕这种不确定性,衍生工具越来越发达,这对于交易者保护自己、对冲风险,无疑是有用的。只是像俺这样的普通投资者受限于专业能力,可能很多交易工具都无缘使用,但俺想,不会咱可以学啊,俺不会,也有别人会啊。使用这些衍生工具的人多了,市场的效率会得到提升,参与其中的咱,自然也会受益。

  像期指,作为对冲风险的良好工具,机构可以充分使用,但较高的进入门槛,使得大部分散户没法整。1手合约价值70万左右,保证金需要10万多,这对于账户市值10万以下占比高达87%的自然人投资者群体来说,显然是没法用来对冲风险了。像权证,本来是个挺好的交易工具,但却一去不返。如果A股像香港市场一样,能够允许券商创设权证,大量权证充斥市场。不但可以增加市场活跃程度,而且,通过买认沽证对冲风险,也会使得很多投资者可以更有信心长期持有绩优股。比方说,俺觉得某银行股息率挺高,买了。结果分红是挺厚实,但架不住它除息啊,股价哗啦下去了。这时候,要是有它的认沽证,俺整上点,对冲一下,不就可以锁定股息率了吗?这样的品种多了,市场稳定性可以增强。而且,能够发行这些衍生品的,往往都是大蓝筹。为了发行衍生品,机构必须持有这些大股票,自然而然,一些业绩差、前途不明朗的小公司,会被越来越边缘化。香港市场就是典型的例证,作为全球权证交易最活跃的市场,他长期两级分化,大公司交易活跃,表现持续;小公司往往僵化化。而现在A股显然相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限于篇幅,就不扯了。一句话,A股的交易工具,多多益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