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上海:“神奇”的四马路

 好办法 2013-11-17

“大马路过去是二马路,二马路过去是三马路”,这段唱取自姚慕双、周柏春两位滑稽大师的独角戏,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仅没有听过,可能连里面的“大马路”、“二马路”到底指的是哪条路都不清楚。

 

换种简单的说法来解释,大家就能明白,以南京路为起始点向南推,和它平行的马路依次为:大马路-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三马路-汉口路;四马路-福州路;一直到爱多亚路,也就是现在的延安东路。“看懂上海”系列,这次就要讲讲上海的马路;而这第一篇,就是关于这条神奇的四马路。



福州路(英文路名在租界时代为FoochowRoad),原来叫“布道街”,因为上海开埠的时候,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在此传教。那么,为什么要改名呢?这背后的故事,上海人说起来真的叫“碰着赤佬”了:

 

1864年,四马路扩建,从外滩至西藏中路全长1453的大路辟筑成功。大家在商量给布道街换个名字的时候,工部局一位名叫马大提的英国董事,居然提议以他妾室的祖籍命名——马大提来中国是在福州的登岸,遇见这名美貌女子,便强娶为妾。在董事会一班“赤佬”惊艳羡色的啼嘘声里,“福州路”的名号从此诞生。

 

小老婆的祖籍,成了马路的名字,侬刚噱伐噱?不仅如此,百年前四马路的格局,也是相当神奇。

 

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东段是报刊、书籍的出版中心,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时报、华美报馆,可谓是海派文化的聚集地。当年上海滩的报馆街即望平街,即山东中路从四马路到南京东路的一段,全长不足200,堪称中国现代报业的重镇,数十家报馆的报纸均集中于此出版。每天黎明和午后两点左右,报贩子便在这里云集,人声鼎沸。




除了报馆街,沪上听京戏的传统,也得从四马路的茶楼说起。四马路湖北路口,伫立的是丹桂第一台。1913年梅兰芳应邀来沪,首演就选在丹桂第一台。而鼎鼎大名的天蟾舞台,当年不仅在上海滩算是最大的剧场,而且在全国,更是执国剧之牛耳。如今,这里成了逸夫舞台,规模更是大不如前。

 

而西段,与这些“先进文化”相毗邻的,却是妓女云集、莺歌艳影的风月场所的聚集地——东段福州路,叫“文化街”;西段福州路,改叫“妓女窟”;“文人卖文,妓女卖身”,侬刚噱伐噱?


张照片可谓四马路一景,既有卖文房四宝的招牌,亦有背着妓女出局的龟奴。


四马路作为风月场的兴起,一直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运动。1861年,太平军占领江南一带,实行禁娼。宁、扬、苏等地的妓女便随着逃难大军来到上海,四马路的红粉业从此开始异军突起。



旧时妓女被分为四种:“书寓”、“长三”、“幺二”和“野鸡”。档次最高属“书寓”,小姐只有十六岁左右,一般不超过二十岁,她们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可谓色艺双全,人们称她们为女教书,也有叫先生的,卖艺不卖身;其次是“长三”,意思是陪酒、说话、陪坐、宿夜都是三个银洋,但也有费用很高的,她们都有挂牌,有固定的地方接客;最差的要数“幺二”,“幺”上海话读“要”,就是一的意思,“幺二堂子”就是只要一到二元银洋,但是也有定居——当然,总比“野鸡”荡了马路上做散客好。但是,“书寓”的女先生如果没有遇到赎身的,境遇就会比较惨,沦为“长三”还算好些,有些被抛弃的,最后只落得个“野鸡”。



说到四马路,老上海必会提会乐里,但是,小年轻估计不知道,现在的西藏路路口的来福士广场,就是当年会乐里的原址。

 

1904年,浙江南浔的富商刘景德收购了“会金里”,将其改名“会乐里”(老);随后,又出资重建石库门建筑的福州路726弄,名为“新会乐里”。于是,福州路上的高级青楼逐渐迁来此弄,这里渐成青楼麇集之地。福州路当年也是寸土寸金之地,有能力聚集于此地的,正是那些不惮租金的高级妓女。



纵横有序的一条会乐里,28幢石库门楼房除了一家在底楼开设的“乾元药行”外,所有的楼门都是妓家娼寮,旧上海也就有了名副其实的高档“红灯区”。盛时,会乐里的在册妓院151家,妓女587人,而且以档次较高的“长三堂子”居多。

 

1949年,上海解放,四马路的妓女也得到了新生,她们通过学习改造,与旧的恶习彻底告别,成为一代新人。大批市民搬进了四马路,居民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旧上海著名的红灯区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曾经风光一时的风月场,侬就这样干瘪瘪地把故事讲完了?”各位看客,上海宁有句老古话:“饭一口口吃,事体一桩桩来”——要听噱头,小板凳搬好,香瓜子备好,茶泡好,明朝阿拉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