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CCTV健康之路—糖尿病,你不知道的事儿(上)

 孤寒之士 2013-11-17

CCTV健康之路糖尿病,你不知道的事儿()

◎孤寒之士 整理

 
 

【主持人】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个话题,恐怕您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就是有关于糖尿病的问题。其实要说到糖尿病,现在咱们国家有超过1个亿的患者,比如说咱们可能身边的朋友、家人都有这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要说一说关于糖尿病哪些是您不知道的。

比如说咱们看到大屏幕上有三大人群,像高龄产妇、出生体重过大、未经母乳喂养。你觉得哪一个是更容易得糖尿病的呢?

 
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的许樟荣教授。

刚才问了一圈,问题不多,只有三个,到底哪一个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

 【许樟荣】实际上这三种情况都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实际上还有很多可能大家不知道,出生体重过轻的人也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上面三种都是,其中高龄产妇、年纪大的、怀孕次数多的,得糖尿病的概率就明显增加了。她糖耐量异常的概率增加了。
 
出生时体重过大的人呢,往往母亲本身就有糖耐量异常,这样的话,他的胰岛素分泌就比一般的小孩要更多,所以这样将来发展的过程中间,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大。就是他长到成人的这个年龄段也容易得糖尿病。
 
未经母乳喂养的呢?因为母乳实际上是天然的、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不是一般的牛奶能替代的。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将来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得糖尿病,还容易得其他一类的病症,包括免疫功能低下和这都有关系。所以现在政府提倡母乳喂养,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所以您就别说观众不知道了,我这做了八年的《健康之路》,将近一百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了,就这三条中没有经过母乳喂养的孩子也容易得糖尿病,我都不知道,所以还真的要改变很多我们对于糖尿病的一些认识。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改变糖尿病。对于糖尿病咱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哪一种习惯与糖尿病最相关的?

 
大家常会说这肯定是和吃有关的,到底跟吃的什么有关呢?是吃糖多,吃肉多,还是吃盐多呢?现场一百位观众请表达意见。咱们来看看大家的意见。
 
接近一关的观众选择的都是糖尿病还是和吃糖多是最相关的。是不是这样的呢?咱们看看跟吃什么有关.
 
 和吃肉多有关。糖尿病、糖尿病不是和吃糖有关吗?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一个观点。

【许樟荣】目前还没有数据证明在吃糖多的地区,比如种甘蔗的地区他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就高,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证明。我们举个例子,我是上海人,上海人好多菜都放甜的,东北人好多菜很咸的,可是东北地区的、北方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比上海高。所以人得了糖尿病以后要控制糖的摄入量,但是平时吃糖并不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反过来,吃肉多的话,肉里边实际上相当部分含有脂肪,现在证明脂肪多了沉淀在胰腺里边,胰腺是产生胰岛素的地方,这样就会引起胰腺的慢性炎症,胰岛素分泌下降。人体血糖高,要想降到正常,主要靠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里唯一一个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这样以来胰岛素的作用就发挥不好,所以它不能降血糖,这就容易造成糖尿病。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这事儿和吃糖吃盐关系并不大,关键是跟吃肉密切相关的。

【许樟荣】是的。吃肉,主要是跟肉里边脂肪多有关。米里边没有脂肪,饭里边也没有什么脂肪的。像连旭他这么胖,又爱吃肉,就是后备高危人群,而且他们家还有家庭遗传,他绝对是高危人群,现在查查,他有可能就是糖尿病。哪天到我们医院找我一下。你做过检查,

你做过糖耐量吗?就是做过喝糖水的那种检查吗?没有。那还不可靠。定期抽血检查,光查空腹血糖的话,只能发现大概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还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不是靠查空腹血,要查饭后血糖的。我们有个减肥计划,我帮你减肥。

【主持人】你要不给他肉吃,他肯定不高兴了。

【许樟荣】我们可以帮他减下来,没问题。

【主持人】咱们以前光说是跟吃糖有关,其实根本跟吃糖关系都不大,最关键的咱不知道的就是吃肉才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那么咱们吃了那么多肉、食物,转化出来的这个能量和糖,都堆积到了我们的血管里了呢?这个问题我们让何嘉博士来给您解释一下。有请博士。

【何嘉】好的。那要回答关于血液当中的葡萄糖的问题,我们就要提到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激素,那就是胰岛素。而要说到胰岛素,我们就要先从胰腺来说起。所以,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我们都知道这个胰腺它是位于我们身体的胃后部,是在这个上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虽然它不像胃、肠、肝这样为大家熟知,但它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胰腺当中,它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胰腺细胞,它主要是分泌一些消化蛋白的蛋白酶,像这些就是胰腺细胞。
 
 
另外一种,我们看到这个箭头指到的这个中间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胰岛细胞。
 
胰岛细胞当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叫做β细胞,而这种β细胞就是分泌胰岛素的一个细胞。这里显示的就是分泌的胰岛素。
 
 

而胰岛素它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人体当中唯一一个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这样讲,可能大家听起来觉得很迷糊,所以我们专门做了一个道具给大家演示一下。

 
 这里我们给大家画了一个细胞,就相当于我们身体的组织细胞,在我们当中有非常非常多的细胞。那么这边呢,代表的是我们的血液,
 
 

这个红色的小点点它就是血液当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的细胞它要进行呼吸作用,它要消耗能量,那么这个能量就是由血液当中的葡萄糖来提供的。可是这个细胞什么时候利用这个葡萄糖并不是它自己说了算。那么谁说了算呢?就是胰岛素说了算。这个胰岛素好比是一把钥匙,而这个身体的细胞,可以打个比方,它就存在着这样一把锁,这把钥匙就对应着这把锁。当这个胰岛素和我们身体的细胞结合后,这把锁就打开了,它就从一个锁闭状态到达了一个开放的状态,这个时候身体的细胞它就允许葡萄糖进入到这个细胞内部,开始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

 
 这样的话,我们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就被身体细胞消耗掉了。这是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异常是什么样呢?我们再把这个锁给它锁回来。这个钥匙,也就是胰岛素的量减少了,或者胰岛素的量也够,但它分泌的是不合格的胰岛素。你看这两把钥匙不太一样。当这个不合格的胰岛素它还是想来开这把锁,它就打不开。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的细胞就不能够利用葡萄糖,这是一种胰岛素缺乏的情况。那么,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胰岛素的量也够,它的质量也是好的,可是我们身体的细胞可能出了问题,这把锁坏了。这个时候,当我们的胰岛素再来的时候,这把锁它对这个钥匙不敏感了,打不开了,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的细胞也是处在一个锁闭的状态,这种情况我们叫做胰岛素抵抗。就是虽然你是正常的胰岛素,但是我对你不敏感,我没反应了,在这个时候身体就不能够利用血液当中的葡萄糖了,所以葡萄糖就会在血液当中越积越多,就造成了血糖的异常升高,也就造成了我们平常所说的糖尿病了。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胰岛素和血糖之间的关系了。

【主持人】谢谢何博士。那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有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是您不知道的。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哪种因素与糖尿病最相关的?

 
咱们经常也会听到人们说是一些遗传,再一个是感冒,还有一个是肥胖。哪个是最相关的,请现场的观众表达意见。现场调查结果一半的观众觉得是和遗传密切相关。
 

【观众】主是遗传因素。

【主持人】这糖尿病到底跟哪个最相关的,这根儿到底在哪儿,这还真有点咬不准。那专家告诉您最相关的因素是:肥胖。

难道不是遗传吗?我都觉得是遗传。

【许樟荣】刚才这位观众讲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还不完全。为什么呢?我举个例子:在1979年、1980年,我们国家做了糖尿病的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当时一百个成年人中间糖尿病的发病率只有0.67个,然后到了我们最近的调查,在美国公布的文章,我们糖尿病的发病率是11.6%。从0.67%10%,增加了多少倍呀!所以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有将近20倍的增加。你说我们这个三十年遗传有什么变化吗?遗传没什么变化。可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常急剧,像我今年60岁,我们小时候至十几岁都是用粮票,一天只能吃几两米饭,吃不饱也穿不好,一个月发几尺布票,所以那时候找不到什么糖尿病,都吃不饱哪儿来的糖尿病啊!所以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常快,而人的遗传的改变非常慢,人过去遗传下来的东西有个学说叫节俭基因,就是过去我们人吃不饱穿不暖,有一点东西吃我们尽量把能量储存下来。现在吃的东西很多了,它还尽量储存,结果呢,就胖了。我刚才就讲了,胖的人胰岛素抵抗了,这个胰岛功能下降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我们国家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是上个月在美国发表的,假如我们的体重,有一个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4以下是正常体形,正常体形的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只有8%,如果胖了,体重指数在2529.9之间,这个中等度肥胖的糖尿病发病率翻了一倍了。那个是8点几,这个是16点几。如果体重指数超过了30,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4%点几。所以你体重增加越多,糖尿病患病率就直线上升。所以你要想避免得糖尿病,要控制将来不要得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家里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就要从减体重开始。

【主持人】所以我就特别了解你为什么刚才那么主动地向连旭约号了。他真的是高危人群,吃肉吃得多。

【许樟荣】第二个,和遗传有没有关系呢?和遗传也有关系。遗传一般来说,像你父亲有糖尿病,子女糖尿病,这概率非常低,并不增加多大概率。母亲有糖尿病,小孩得糖尿病的概率要远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

因为母亲整个怀孕胎儿都是在母体里成长的,父亲的任务是一次性的,而母亲的任务是十个月的,所以是不一样的。还有父母双方如果都有糖尿病,这个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加增加了。虽然这个概率是增加的,但是还抵不上肥胖的影响,这是其一。其二,我刚才已经讲了,遗传的问题你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预防,如果我们要从遗传的角度去预防的话,没办法做这个工作。但是从肥胖、从生活方式改变的角度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所以肥胖是最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从这个屏幕上我们看到一张非常熟悉的,也是让大家很喜欢的一个面孔――汤姆-汉克斯,这是奥斯卡影帝。

 
左边这一张大家还记得吗?就是当时他拍这个《阿甘正传》的时候,非常年轻帅气。那会儿你看他身材也非常苗条。右边这张是他近期的一张照片,体重大概增加了四五十斤了。医生给了明确的诊断,他是有糖尿病的。他的医生给了做了个特别严格的限定,说你要想把糖尿病控制好的话,现在就得把这么胖的一个体重,减到你上高中的时候那么轻的体重,这才有可能控制。所以,看来这还真是和肥胖有着密切关系的。

【许樟荣】这是我自己的第二个例子。

 
我三年前春节时间,很多人送了很多咸蛋给我,一大摞那个大坛子的咸蛋,我太太又不太喜欢吃咸蛋,我喜欢吃,但就我们两个人,没人吃,所以我就一天吃两个咸蛋,吃到5月份,体重也增加了,血糖也高了,一查血糖,空腹血糖7.3,晚上尿也多了,我也达到糖尿病标准了,我也开始治疗了。

【主持人】你治糖尿病的也得糖尿病。

【许樟荣】我也得糖尿病。我就开始注意了。注意什么呢?尤其是到了去年年底,我就开始控制体重了,控制体重以后,三个月时间,我减了8千克多。体重减下来后,在同样用这个药的情况下,我血糖、血脂都正常了,都好了。我现在重新做糖耐量试验,完全是正常的了。所以控制体重非常重要。当然,控制体重是需要有毅力的,就像我这个体重,年轻时候60公斤,到了60岁还是60公斤,当然你这个60公斤里边的组成不一样了。年轻时候的60公斤里的脂肪很少,肌肉很多,到了年纪大了以后同样是60公斤,肌肉组织就减少了,脂肪含量就增多了。60岁的时候,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脂肪含量会增加一到两倍。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只要是脂肪比例超标,糖代谢能力下降,即便体重轻,很苗条,也可能会得糖尿病。

【许樟荣】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脂肪的沉积。如果脂肪沉积在内脏,在肝脏,在胰腺,包括在心脏,就是脂肪内脏的人,肚皮大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腹围越大,糖尿病的发病率就越高。男的腹围超过90,女的腰围超过85,发病率就增加了。所以要减体重,像我这个体重减得很成功,我腰围减了十厘米

【连旭】您这么一说,我真的想减减了。

 
 

【主持人】咱们再来看看还有哪些你恐怕也不知道的事儿。来看下一个问题。

 
就是刚开始的那会儿是:没什么症状、口渴乏力的感觉,还是体重会减轻呢?好,现场一百位请表达意见。
 
来看看大家的调查结果。
 
大多数的选择是口渴、还没有力气的感觉。那初期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反应呢?这个答案是:没有症状。
 
 不会是真的吧?他不是已经有糖尿病了吗,怎么还没有症状?

【许樟荣】这个题目大家要注意看,这个题目答的是糖尿病初期。糖尿病初期血糖稍微高一点儿,是符合糖尿病了,还不是很严重,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感觉的。我们国家最近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都发现,比如我刚才讲的患病率9.7%也好,超过11%也好,这里边实际上将近有一半人都是由于去医院检查了才发现是糖尿病。做了糖耐量试验,喝了葡萄糖了,查了餐后两小时血糖,才发现糖尿病。

【主持人】那不是说有三多一少的反应吗?尿多、吃得多、喝的多、体重减轻,这不是典型的反应吗?

【许樟荣】没错。所谓三多一少都是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了。我们知道血糖开始高的时候,在10以下的血糖高度时,710之间已经是糖尿病了,但这时候很多人不会多尿,尿不多,你也不会口渴,糖高到一定程度才会口渴。所以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尽管他是糖尿病,他可以没有任何感觉,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谁要到医院去看病,你必须要提醒自己:我有可能是糖尿病。

【主持人】以前还总是说三多一少,还等着这些反应出来的时候才赶紧去医院查一下血糖,赶紧去治疗。您的意思就是到那会儿,糖尿病其实已经都发展一段时间了,都已经晚了。

【许樟荣】对。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

 
上个星期六,我到陕西汉中市讲课,他们叫我看了一个病人,70多岁的一个老太太,这个我发到微博上了,那个病人因为脚都烂了、黑了才来看病,整个走廊都很臭。血糖多少呢?血糖空腹20几,饭后30,但病人她就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她只知道自己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压。

【主持人】天哪!都那样了还不知道啊!

【许樟荣】那个脚我一看都要截肢了,所以对于糖尿病如果你要凭症状再去看病,那都太晚了。

要主动去检查。你看好多人体检,像驾驶员体检、什么体检等等,就发现糖尿病了,血糖高了,因此都应该积极去看。

【主持人】我觉得糖尿病这事儿已经说了这么多年了,而且是说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话题,我说咱怎么着也多多少少有点儿知识了,普及了啊,即便这样还有那么多的人不知道有关糖尿病的危害。

【许樟荣】在我们国家,整个国家至少有一半的人有糖尿病他自己并不知道的。

【主持人】但我觉得有一件事儿咱已经反反复复说过无数遍了,就是这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来,我们看看下一个问题,不知道您是否知道。糖尿病最容易导致下列哪个疾病呢?

是糖尿病足,还是眼底病变,还是冠心病呢?现场一百位观众请表达意见。

一半的观众选择的是眼底病变,也有三分之一的观众选的是糖尿病足。到底哪一个疾病并发症是和糖尿病最相关的,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其实要说到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到最相关的,我觉得这三样都挺相关的。

哪个最相关的呢?我们看看答案:眼底病变。

 
我真觉得这仨好像都会出现,为什么眼底病变是最相关的呢?

【许樟荣】眼底病变叫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血糖稍微一点儿的时候,他的眼底病变就有可能。

【主持人】糖尿病为什么马上反应出眼睛上的问题?

【许樟荣】眼底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眼底有一个微血管系统。糖尿病的并发症从血管里边分两大类:一种叫大血管,包括心脏、脑血管、下肢血管。另一种叫微血管,包括眼睛、肾脏和神经血管。所以微血管是跟糖尿病相关最密切的,这是一个。眼睛里的血管很细,能够看得见,眼底病变也可以看得见的。眼睛随着病程的延长,总体来说,糖尿病的患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眼底有病变,但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没事儿,有的很严重,最严重的人瞎掉了眼睛。病程20年以后呢,90%以上的人都有眼底病变。这一个中度的眼底病变。

你看这个眼睛,你可看得出来吧,这个叫乳突,这个是血管,

粗的它是静脉,细的是动脉。这个病人,你看有小的出血点,可以看到吧。另外这个病人有渗出,有硬性渗出,这块是视力,看东西的。如果你这个眼底没有影响到这一块儿,看东西不受影响。这个看起来还是干净的,好的,但实际上它是有病变的。我们看看下一张。

 

反过来,如果这个地方有黄斑区,这个地方如果出现很多渗出了,它把它挡住了,你看东西就不行了。这些出血点还不至于影响视力,看东西主要是这一块儿地方。

再看下一张。这个是出血的。

 
眼睛跟我们照相机一样的,按感光原理正好是反的,照相机里人是倒的,拍出来是正的。所以眼底如果这个地方大量充血,把这个视野都挡住了,一部分景像就看不出来了,底下的能看得出来,上边这部分就看不出来了。

如果你要做心脏血管,要做肾脏的血管检查,你直接看不到这个血管的,但是眼底你是看得见的,从眼睛里能看到血管,所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过去有个叫维克多雨果讲的。实际上眼睛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最好窗口,通过查眼睛就知道你这个糖尿病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问题。第二个,很重要的一条,眼底是有办法治疗的。如果你发现刚才这些问题了,我们有很好的有效治疗手段,打激光治疗啊,什么治疗啊,包括视网膜剥脱都可以做手术,可以使你眼睛不瞎掉的,所以糖尿病查眼底至关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我以前见过查眼睛的那个机器,就一个小架子,然后你就把下巴往上一搁。

【许樟荣】这个叫裂隙灯。我们糖尿病学会的指南中规定,对所有的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必须要查眼底。

【主持人】多长时间去做呀?

【许樟荣】对2型糖尿病,每年都应该查一次。如果你做到每年查一次,我们可以保证你眼睛不会瞎掉,因为现在有有效治疗手段的。

【主持人】那咱们都得做什么检查?这眼睛是肯定要查的,一年做一次,其它的还要做什么检查?

【许樟荣】每年要做的:眼底要查;尿要查的,看看有没有蛋白,如果有尿蛋白了,高了,如果没有其它原因,那说明肾脏有损害了;心脏每年要做一次心电图;脚每年要看一下,看脚的温度,有没有足背动脉的搏动,有没有下肢的脚的畸形;还大家不知道,还有的糖尿病的病人多好牙齿是不好的,好多人都是四五十岁牙齿松动了,掉牙齿,吃东西塞牙,这实际上都是糖尿病的表现,所以牙科也是要注意看的。这些都是糖尿病基本的要查的。另外还有神经的感觉,好多糖尿病人脚麻、脚凉,也有的是脚麻脚凉不知道,那个洗脚水非常烫,也没感觉。我们碰到一个病人,把脚直接放在暖气上烤,最后脚都炕伤炕烂了他还不疼的,为什么?他神经受损伤了,所以糖尿病神经功能也要检查。每年糖尿病病人都应该做一个系统的糖尿病并发症评估。

【主持人】刚才咱也提了这个不光是影响微细的血管,它也会影响到大血管的。

【许樟荣】当然。糖尿病尽管影响眼睛的问题是常见的,但是糖尿病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

【主持人】糖尿病本身不致于死亡。

【许樟荣】对。但是第一位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心血管,心血管问题非常重要。咱们就看片子。

 
这个血管非常好,血管壁非常光滑,这是正常的。

你看这这一个病变呢,可以看到吗?

 
 这个地方断掉了吧。
 
主要是冠状动脉堵塞。
 

堵塞以后,如果它完全闭塞了就没有供血了,心肌就坏死了,这就叫心肌梗死。堵到一定程度了,供血不够了,可以引起心脏疼痛,叫心绞痛。这是没有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图像。再看下一张。

有了糖尿病以后,血管狭窄的地方就多了,可以看到吧。

 
没有糖尿病的人,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可以引起大动脉病变,像冠心病啊,高血压可以引起肾功能不全啊。如果在血脂高的基础上你又有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病变范围更加广泛了,更加弥散了。所以糖尿病病人的冠状病变,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了。我有一个病人就是50多岁,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也很明显,父母都是糖尿病,来了到我这看。我说你这个病人很可能你的心脏有问题的,我动员他做冠脉造影,结果那个病人不做,不做了以后,第二天他跑到安贞医院去看,安贞也叫他做,做出来以后,冠脉多处狭窄,95%以上的狭窄,安贞医院马上把他留下来安支架。安了支架后,他就给我打电话,他说:许大夫啊我非常感谢你,幸亏是你,要没有你的话,我可能不知哪天出问题,就死掉了。

而且,由于糖尿病病人还有神经病变,他的感觉就更加不敏感了,他的警报系统不灵敏了,所以这种病人有的时候,在晚上会猝死,他死都不知道。像没有糖尿病的人心脏不舒服了,他会说我今天心绞痛了、心闷了、心慌了,我到医院去看,糖尿病病人他的警报没有了,所以我有个病人就是12点钟大叫一声就死掉了。所以像这种病人怎么办呢?在临床上碰到这种病人,如果这人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有一点儿吸烟,吸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你又吸烟,又有高血压,又有高血脂,又有家族史,过去又有脑血管病变等等,像这种病人常规要每年做心电图,这个还不够,必要时我们要做冠状动脉的CT,做磁共振,我们要提前发现你冠脉的堵塞。

【连旭】像您说这么多,从头到脚全有毛病,它是一个随着糖尿病得病的年头循序渐进的一个个坏吗?就比如说,我得一年了,伤眼睛,两年了就是肾,三年了就是腿。

【许樟荣】不是这样的。总体上来说 ,这些并发症我们都叫它慢性并发症,所谓慢性它需要长时间的过程,所以对糖尿病的控制好多人他开始没意识,就像刚才25号观众讲的:我血糖高一点儿,我又没感觉,我控制它干吗?这不对,实际上你现在没控制是你还没有感觉,可以到了十年二十年以后,随着时间的积累,并发症慢慢就出现了。反过来,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血糖控制的非常好,血压也控制的正常,血脂也控制的正常,糖尿病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七十年、八十年什么问题都没有,这都是可能的。我有两个病人1959年得了糖尿病,一个打胰岛素,一个吃口服药,到现在为止,76岁了,没有任何并发症,大学教授,什么都好,每天都打胰岛素。所以控制和不控制大不一样,而且越是年轻,控制越是严格,因为年轻人你还有三四十年、四五十年的路程。如果你这个病人已经是八十岁了,刚发现糖尿病,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发生脑梗塞,这个对你来说价值已经不大了

                                                                      (中集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