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泪光点点的黛玉用眼泪泣成了一曲爱情悲歌,她“用生命弹奏着高山流水之曲”,她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寻找人生唯一的知己。黛玉忧郁善哭有她的病缘,眼泪在爱的试探阶段,眼泪在爱的相互理解中,眼泪在爱的悲剧里。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最终却哭干眼泪,竭尽生命,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绛珠。
关键字:黛玉;爱;眼泪
林黛玉凄凉的身世、绝世的才华、孤傲的人格、悲惨的命运博得了多少人的眼泪,同时她的眼泪浸润了整一部《红楼梦》。在我们脑海里黛玉的形象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敏感多情、又有诗人气质,她用眼泪泣成了一曲爱情悲歌。她的眼泪痛诉了啼血的辛酸。美好的东西被彻底毁灭,留给人们沉重的痛。
黛玉忧郁善哭有她的病缘:
她身体的柔弱,心灵的敏感,生性的细腻,使她有比别人有更多的忧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贾宝玉第一眼中的黛玉,将林妹妹的相貌、性格、才情全都体现出来了。黛玉的病体如弱柳扶风,较之别人更有风韵,无不让人生怜悯之心。再“病如西子胜三分”更是楚楚可怜,美妙绝伦。“似蹙非蹙笼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黛玉的美貌尽显出来。“心较比干多一窍”再说明了她生性的敏感与细腻,较比干的七窍玲珑心还多一窍,可见她心灵的玲珑。让我想起西方童话里的豌豆公主,在十几层棉被下的一粒细小的豌豆也能觉察,这是怎样细腻灵敏的感触啊!心灵的多愁善感、敏锐过人,而身体终究赶不上,身心的彼此不协调。沉浸在忧郁之中的黛玉,眼泪时不时滴落了下来。
再加上父母早逝,她孤苦伶仃地寄居到贾府。虽说贾母对她万般疼爱,饮食起居都与宝玉一样,而且姐妹对她也好,生活在荣华富贵之中,但总是寄人篱下,免不了会有自卑。她每说一句话、每走一步路都是小心翼翼的,她感慨万千,总觉得自己可怜,想着自己没有父母的凄楚,看着外物即景伤情,诗歌和眼泪表达了她的悲伤。最重要的是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着刺激,她担忧着“金玉良缘”。薛宝钗品格容貌甚佳,又宽宏大度,深得人心,黛玉对她是妒忌的。史湘云有金麒麟,宝玉也有,她遗憾自己没有东西配,内心担心。她对宝玉爱得深切却无法坦言,如《西厢记》崔莺莺有一曲“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黛玉能大胆地爱,毕竟是矜持的,只能假意的试探,两人的口角也多,哭的次数也多。也就在这过程中,他们开始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孤高自许又多心的黛玉始终在忧郁、悲伤之中,哭是她自身的安慰,所以她无处不哭,无时不哭。泪光盈盈的林妹妹在我们心里已经定型。
黛玉的哭在她与宝玉之间,宝玉是她寻求的人生的知己。黛玉“用生命弹奏着高山流水之曲”,她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寻找人生唯一的知己。
她和宝玉在爱的开始阶段,好似小儿女斗嘴时的哭态。虽在当时闹得怎样厉害,事过境迁,黛玉的这种哭是很有趣味的,所谓娇嗔薄怒最是令人爱怜的。这种哭闹带着两人嬉笑、猜疑、交流心灵的甜蜜。有一句话“他在,眼泪代表着幸福,他不在,眼泪就是闺怨。”来形容黛玉此时的哭可以说是恰当的。她与宝玉两人自少时一同起坐,一个住在碧纱橱里,一个住在碧纱橱外。长大了搬进大观园,一个住在潇湘馆,一个住在对面的怡红院。彼此往来,亲密程度不言而喻。以致难免产生“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况且黛玉要使小性子,而宝玉又是痴于情者,常常有真情而又难以吐露,爱在心口难开,以致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而这样更引起黛玉的疑心和刺激,以致她不免要垂泪娇嗔,宝玉因此赔罪不迭,以请求美人的原谅,妹妹的回心。这是这对他们的最快乐处。例如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黛玉以为宝玉把她送的荷包也给人了,就去剪做了一半的香囊。方知是误会,又愧又气。后来宝玉又惹怒了她,“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接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好妹妹’长'好妹妹’的赔不是。”①
他们之间常出现一种误会,引得多情多心的黛玉左思右想,伤心流涕。如晴雯赌气不开门一段,黛玉又听到宝玉与宝钗的声音,“左思右想,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② 这种斗嘴式的哭闹,在涉及两人的真情上,一心却成了两心。那不是表现的甜蜜之上,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不一致,引得有很多误会。也说明黛玉一心关注的宝玉对自己的爱情,希望宝玉对自己的爱情是坚持的、永恒的而又专一的,而宝玉“爱博而心劳”。她希望得到唯一,而又不能自信时常疑心,又不能说出就时常试探以证实,从而产生误会。闹得最凶的是第二十九回,宝玉因见林黛玉又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林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 “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这是黛玉的好意,可宝玉心里又是以为奚落了他,因此心中烦恼加了百倍,“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林黛玉听说,便冷笑了两声,“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呢。”黛玉的心中的金麒麟之事,由话里表由出来。两人一句深似一句就引起一场是非来。宝玉欲试探黛玉之情,黛玉也欲试探宝玉之情,两人一心,反成两心了。宝玉的心里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黛玉心里想着金玉之事。两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延续。总之,多生一枝,一心反成了两心。当宝玉听到黛玉“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便摔玉。黛玉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吧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黛玉听袭人劝宝玉:“你同妹妹拌嘴,不犯着砸他,倘或砸坏了,叫他心里脸上怎么过的去?”话说到心坎上,就越发伤心大哭起来,尽把刚才吃的药都吐了出来,心想宝玉连个袭人不如。宝玉又听紫鹃说:“虽然生气,姑娘到底也该保重着些。才吃了药好些,这会子因和宝二爷拌嘴,又吐出来。倘或犯了病,宝二爷怎么过的去呢?”这话说到他心坎儿上来,可见黛玉不如一紫鹃。又见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后悔方才的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心里想着,也由不得滴下泪来了。……闹的如此凶,到后来“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③
在那么大的吵闹之后,接着就是宝玉的赔不是,“好妹妹”、“好妹妹”叫不停,黛玉撑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④他们的情感在一次次的哭闹之后,开始明朗起来。为了表现出黛玉的爱,不能不让他们发生冲突。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宝玉一次说:“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要是说过,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为宝玉的视自己为知己而欣慰。再看四十九回,宝玉与黛玉展开心与心的交流。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⑤
“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优美”的黛玉为着宝玉哭死,由爱生恨、爱恨交织。黛玉死前焚诗稿。直生叫到“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一个纯情女子,为着自己追求的爱情,为着唯一的人生理想,最终结束了自己清洁高雅的生命。“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莫过于黛玉之悲了。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黛玉就这样终结了此生,固然形容娇美,聪明智慧,坚贞纯情,才学横溢,情操高洁。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虽然得到了宝玉的爱情,但最终含恨死去,血泪班驳。《葬花辞》“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应证了她的结局。
黛玉就这样挥洒着血泪写就爱情的悲歌,与前面木石前盟、绛珠还泪之说吻合。书中第一回僧道两人将宝黛的木石前盟说出:“只因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舒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问起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以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此还泪之说,绛珠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酬灌溉之恩,甘露之惠,甘愿将一生之泪作为偿还之物。而黛玉用一生的血泪来寻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唯一的知己。她最终为爱哭干眼泪,含恨死去,滴尽了相思血泪。而宝玉《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所唱的就是黛玉。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黛玉最终却哭干眼泪,竭尽生命,偿还尽绛珠一生的眼泪。
注释:
①《红楼梦》岳麓书社2002年版18回P124
②同上26回P194、 ③同上29回P222、 ④同上30回P223、⑤同上49回P375
发表于《红楼研究》2007年3月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