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与国家文化的发展战略

 周玉琪 2013-11-18
 孙子兵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孙子兵法》早在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大唐时代就已走出国门,千余年来以日、法、英、俄、德、意等近30种文字成为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古代名著之一。研究和运用《孙子兵法》被认为是强智之举,并且随着知识经济、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会继续同时影响东西方世界文化的发展,因为它是用于人类社会从宏观到微观几乎所有形式对抗的“圣典”。

 

    一、大国文化发展战略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化”是构成民族的基本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代表作。《孙子兵法》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作,是作为揭示战争规律的“文化”。西汉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指与“武力”相对的教化。

    在对抗与竞争的文化中,孙子思想体现出以“重战”、“慎战”为出发点,以“安国全军”、“不战”而“全胜”为最终目的的战略文化思维。他认为屈人之兵有“谋胜”和“力胜”两种方式,主张通过“上兵伐谋”,以“谋”制敌,以“智”取胜。从伐谋、伐交到、攻城,处处强调用智不用力的重要性,努力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益,这也是东方“谋胜”的战略文化原则。相应的也有“全胜”和“破胜”两种结果,“全胜”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取胜。“全”是仁德、睿智、境界的内功,是智与力、刚与柔文化的融会;“胜”乃不战而胜。竞争的最高法则是“全胜”,争胜的最小损失法则是“破中求全”,排除万难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孙子揭示战争规律的主要文化内涵,作为对抗与竞争的文化思想,同样具有特异性和普同性。不同的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功能。今天,“文化”的广义是指精神与物质等方面。

    回顾世界局势,有些国家在战场上武力失败后,转而在文化、特别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东方谋略文化中找到了真谛,在各个领域应用成功的先例不胜枚举。仅以20世纪末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例,西方强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的“和平演变”、“孙子的核战略”等文化战略,使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等,实现了“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最大利益。正是《孙子兵法》的谋攻之法“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最现实的理论诠释。

    当今世界经济正进行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文化产业则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屈人之兵而非战”的有效竞争途径。如美国电影大片在全球的飙风,英国的“摇滚”、“辣妹”,韩国电视剧劲吹的“韩流”,特别是日本的动漫、音乐等流行文化在世界上备受推崇的现象,使日本成为文化上的新超级大国,文化开创了经济丰收。有人早就预言,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将由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再转为文化竞争,即“屈人之兵而非战”,各国争胜的经济杠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文化领域,其胜负的重点就在文化产业上。

    让我们见识到的是经济强国把“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押在文化上,在输出商品、技术、资金和管理的同时,也大规模地输出自己的文化,“文化”成为“国之大事”。许多国家都在制定文化发展的新战略加以应对,其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和“经济伦理精神”的较量,经济、文化已经实现了一体化。此种现象受到学术界、理论界、产业界及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大家有一个共识,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的时代。在综合国力的全球化竞争中,信息、网络、虚拟推波助澜,“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全球化也增生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经济强国文化产业发展与输出正日益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效能。现实中,这种文化战略已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强劲冲击,在上层建筑,特别是思想意识领域里已发生了激烈碰撞,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不可不察”。

    毫无疑问,文化的发展如“兵形”像“柔水”,这似“水”之“兵”已成为当今经济竞争的软实力,这种软力量的竞争,实际上已成为国家文化安全的主题,而文化产业又具有特殊的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把握了先机,谁就会赢得“不战而胜”的最大利益;但也不乏“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后来居上者。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战略机遇“先为不可胜”

 

    “先为不可胜”是孙子关于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文化思想,这是建立在奠定雄厚实力基础上的思想。他认为,军队强弱首先是实力问题,要有不被敌人战胜的把握,自己必须有强大的实力,要有“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以镒称铢”的优势,才有胜利的主动权。用孙子的观点来看当今大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强国早已把文化产业战略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对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在经济结构中作了调整,其发展势头“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文化是最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有力资源,而“注意力”又是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能源。

    综合文化国力西强我弱的态势,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假如在文化发展中“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也难免陷入“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之势。“放进来”、“走出去”,是中国入世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中国的《花木兰》成为美国的动漫,就是“文化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创意文化产业最直接的说明。创意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是“以正合,以奇胜”,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经济发展,这正是《大长今》等韩剧吸引中国观众“注意力”的魅力所在。看到些服饰、饮食、医药、礼仪等文化似曾相识且很熟悉,无一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别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和喜爱。因此,也就有了穿“韩服”、吃“韩食”、追“韩星”、游“韩国”等“韩流”经济的市场链,此举胜似“十万之师举矣”。原本是我们的东西,却被标以他国的文化,这就必然要形成国家文化主权安全的冲突,并且这种冲突在今后将进一步上升,还会愈演愈烈。

    国家文化安全将面临文化生态、文化信息、文化技术、文化市场与公共文化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网络文化的崛起、数字文化的侵略等危机会更趋复杂多样。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但会遇到国内区域文化、行业文化、雅俗文化等发展的挑战,而且将遭遇整体性全球化战略的严峻挑战。“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利用我们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资源众多的优势,做机遇,“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新审视文化传统,迅速调整文化战略。如何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如“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独辟蹊径,扬长避短,制定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做到“后人发,先人至”,“合军聚众”,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历史性课题。

    在国际环境的挤压中,中国加快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蓄势待发,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改革,整合资源的号角下,积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序幕已拉开。发展文化与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世界大同并不矛盾,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并不会对谁造成威胁。因为,我们有从古知兵非好战的文化传统,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发展只能给世界带来繁荣。并且这种文化传统正日益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到中国来留学、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温度也越升越高,“中国文化周”也越办越好,文化交流使世界更了解中国,中国也以更宽广的胸怀接纳世界。

    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只有加强国家的作用,确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文化发展观,担负起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使命,树立起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目标,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建立真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努力以自己的文化优势做到“先为不可胜”,从而促进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世界大同逐渐创造、积累足够多的文化和物质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中国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经济实力的和平发展无可厚非。

 

    三、孙子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经之以五,校之以计”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相互促进,文化既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引导与智能支撑,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构体与具体指数。作为我们现在积极研究、开发、应用的孙子文化事业与孙子文化产业也是不可割裂、不可排斥的,也只有在两者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孙子文化的特征,并真正发挥其作用。

    以山东为例来看孙子文化的发展,山东是齐鲁兵学文化的发祥地,是孙子的故乡。发展孙子文化事业与孙子文化产业既具有得天独厚的兵学文化诸多优势。近年来,山东在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孙子文化特点,积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无论是在孙子文化理论研究,还是孙子文化事业建设、孙子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山东孙子故乡文化的发展步伐,为本省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孙子文化在国内外的整体发展。但是,就孙子文化产业来说,还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子故乡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和优势地位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孙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坚持各种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这一巨大的杠杆,以市场为导向来生产,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孙子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消费,拓展文化市场,应该借鉴孙子思想来发展孙子文化。运用孙子“经之以五,校之以计”等研究与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从“道、天、地、将、法”之“五事”,研究孙子文化开发的战略思路。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道”为指导搞好理论研究,对《孙子兵法》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深化,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任意拔高,不随意捏造,不恶意搞乱。在政府和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的宏观指导下,使研究力量形成一种“上下同欲”、团队作战的合力,让孙子文化研究的价值取向有“道”。

    2.紧紧抓住党中央发展文化战略调整的“天时”,发展孙子文化事业与孙子文化产业要乘势而上,以科学的发展观弘扬孙子文化。体现出能够让人们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也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政府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

    3.发挥山东孙子故乡文化、苏州孙子建功立业、深圳改革开放前沿等区域的“地利”优势,加强横向联合,在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突出孙子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区域性经济、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4.以“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德,发挥孙子文化对人才培训的教育功能,培养出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尤其要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孙子文化教研基地的资源优势,在战略体验教学方面开创新路,构建人才战略文化高地。

    5.要积极寻求国家法律政策的保护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的文化投入机制。在孙子文化事业建设与孙子文化产业开发上,进一步优化孙子文化资源配置,优化文化产业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实力。以政府规划为指导,以市场调控为基础,选准发展的重点和切入点“因利制权”;在文化创意的内容上,“出奇制胜”形成一整套孙子文化博弈的后工业文明竞争要素,突出特色,创出品牌。尽快打造一批能够产生品牌效应的知名文化产品和知名文化企业,进一步打响孙子文化品牌战略。

    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来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这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与大趋势。相形之下,重新阐释《孙子兵法》“校之以计”,谁执政更开明,谁的将帅更有才能,谁把天时地利运用得好,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谁把文化资源开发得好,谁的从业人员素质高,谁的赏罚严明,谁掌握了这些方面的优势,谁就能取得政治与经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精神与物质的双赢和多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