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棠梨树下走过

 青梅煮茶 2013-11-18

    每天上班、下班,我都会从一棵棠梨树下走过。其实,它的枝丫很低,低到行人要稍稍弯点腰,才好通行,否则,可能会被枝柯碰伤。

    另外的大路,当然可以走。但是,我还是觉得每天看看这棠梨树,心情可能更好些。总是忙忙碌碌,更加需要好心情。

    棠梨树,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像现在这般生动。满树樱桃一般大小的果子,个别的已经熟透。要是从前在乡下,这果子我要摘得满把,然后,把它们一一吃掉。这根本算不上是水果,现在的小孩子,看着,都可能认为它不能吃,因为,只有我这个年龄,并且还要有从前贫困乡村的经历,才会一直记住它涩嘴的味道,但是因为这种感觉是童年的感觉,就自然有了岁月的沉淀。除了晚秋、初冬,棠梨树的美,还在它的开花时节。那是真正的繁花,好在它异常雅洁,这就益增其美。

    我感到这种树,比较适合在诗歌中生长,就像它喜欢在水边生长一样,并且把枝丫使劲向水面更远处伸去。果然,这种树在诗经时代,就保持了它孤傲的品格和尊严。这是《诗经·国风·召南·甘棠》一诗的白话版:“葱茏杜梨树,请勿去砍伐,召伯曾居住。葱茏杜梨树,请勿去折断,召伯曾停歇。葱茏杜梨树,请勿去弯曲,召伯曾停驻。”一个人有德政,他喜欢的树,也都有了尊严。也因为棠梨树很普通,就需要格外提醒。

    并不十分高大的树,但是芸芸众生乐意仰望。更多的时候,这棠梨树,只是更多地让人感受到风,感受到雨,感受到平凡岁月的骨气和尊严。无须格外张扬,但是一种蓬勃,一种生机,是绝不降格以求的。从前的诗人,孤寂的时候,就整夜倾听棠梨满树的风声。这也是棠梨的特别吧,风吹过棠梨,风就有了更多的话语。似乎周围的风都吹过去了,但是,满树的风声依然在歌吟。

    树,也是害怕寂寞的。喜欢寂寞的人,其实是更加害怕寂寞。因此,我也可以把诗人笔下的文字,看做是时间穿越诗人时的满树风声。

    在众多关于棠梨的诗句中,我比较喜欢梅尧臣的《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其中一首写道:“樵童野犬迎人后,山葛棠梨案酒时。不畏尖风吹入牖,更教床畔觅鸱夷。” 鸱夷,指盛酒器。正因为山葛、棠梨不是什么佐酒的佳品,因此,这诗就有了某种质朴的锋芒。

    说到林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梅花,以至到了梅妻鹤子地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人事二》中就说:“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不过,从梅尧臣的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到仅仅梅妻鹤子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喜欢更多像山葛、棠梨这样平凡、简单的东西。

    真的,有些故事因为过于渲染,就变成了无法亲近的传说。无法亲近,就与自然和生命疏远了,这是要不得的。而梅尧臣与林逋之间,因为尊崇平淡,而格外真实。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说:“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逾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

    实际上,棠梨也是未尝自贵而见品格的。懂得这一点,很多事情我们就会想得格外开些。

    朱卫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