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 酒 吳東和

 lynx525 2013-11-20

             吳東和 96.01.30

一、前言

    米酒是台灣民間相當重要且獨特的酒品之一,無論是產婦坐月子或日常烹煮食物、浸泡藥酒,都離不開它;冬令進補,一鍋燒酒雞一下用掉四瓶,連薑母鴨也把酒當水用,放眼望去,全世界只有台灣人這麼會用米酒。」!它更是當今市場最紅的熱門商品,由於加入WTO,其菸酒稅的稅基制度不甚公平,按國際標準計算,烈酒的酒精濃度每度需課七元稅金,公賣局生產的零點六公升米酒,就要課八十四元稅金。在預期價格飆漲的影響下,市場大量囤積,導致嚴重缺貨。與其排隊爭相購買米酒,不如自己用點心思學會如何釀造米酒,我想這一定是值得的!或許在這不景氣的環境下,它還可以成為您開創事業的第二春呢!

補充煙酒稅法規定,酒之徵稅額為:啤酒:每公升徵收26元;其它釀造酒每公升按酒精成分每度徵收7元。蒸餾酒:每公升徵收185元。再製酒:酒精成分以容量計算在20%以上者,每公升徵收185元,酒精成分以容量計算在20%以下者,每公升按酒精成分每度徵收7元。故煙酒稅法開徵後,如生產酒精度10度之水果釀造酒,則每公升產品徵收酒稅70元,如生產水果蒸餾酒,則每公升產品徵收酒稅185元,因此,欲產製酒品者須考慮酒稅之負擔,及其產製酒品之競爭力。

二、釀酒原理

        不論是米酒或高梁酒,都是屬於澱粉質為原料生產所得,因為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澱粉來轉化成酒精,所以在蒸米後需先培養黴菌,利用其糖化酵素將澱粉水解為糖類後,酵母菌再進行酒精發酵,最後經蒸餾、熟成而得的蒸餾酒。

                                             amylase

C6H10O5 H2O  ────>   n C6H12O6

                           yeast

   C6H12O6   ────>  2C2H5OH 2CO2 54 Kcal

三、原料:

(一)米:逢萊米或糯米

(二)菌種:糖化菌可用根黴菌(Rhizopus delemar)、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或黑麴菌(Aspusami),米麴菌如圖一所示。

  圖一、米麴菌培養在麩皮上的生長情形

      酵母菌(Saccharomyces peka takeda)或(Saccharomyces  formosensis),可至中藥店或相關機構購買酒藥,即同時含有上述混合菌種。純酵母菌粉如圖二所示

圖二、培養之純酵母菌粉

 

四、製造流程:

(一)民間傳統利用酒麴來生產米酒之流程

蒸米────>   冷卻  ──>   接酒麴   ──>   下缸中

心作孔  ──>   培養約一週  ──>    加冷開水

10~14   ──>    蒸餾  ──>    米酒

 

(一)單一菌種生產米酒之流程

蒸米  ──>    冷卻  ──>     接麴菌   ──>    均勻拌

  ──>    培養2~3   ──>    接酵母菌  ──>  加冷開

水發酵12~14  ──>    蒸餾   ──>    米酒

 

各流程介紹:

(1)蒸米:米洗淨,浸水3~5小時後瀝水5分鐘,蒸米至熟,中間可開蓋灑水一次。

(2)拌麴:溫度低於38時接入酒麴,量約0.3~0.5%(對生米量),充分攪拌混合均勻。

(3)放在培養盤上,蓋上蓋子或乾淨的布,此目的為維持濕度,因黴菌孢子長菌絲須維持90%以上的相對濕度。在黴菌生長期間,會產生糖化酵素而將澱粉分解為單雙糖,這過程稱為製麴,製麴過程要注意溫度的升高,適時攪拌及散熱是相當重要的。糖化後酵母菌才開始利用這些糖類生長。米麴製造如圖三所示。

圖三、米麴菌在米飯上的生長情形,培養至生成白色菌絲即可

(4)加水的方法:一般而言,民間釀酒業者的加水量是2~2.5倍(對原料米),但若以達到相同的10%酒精度而言,如加水量能達3倍以上,則產率相對提高,但加水時須注意,要分批加入,才能儘速提高酒精度來抑制雜菌生長。

圖四、米麴加水後的發酵情形

(5)蒸餾原理:酒醪加熱沸騰時,沸點低的酒精會先變成蒸氣,該蒸氣再予冷卻時就會變成液體,如此經由溫度控制把酒精從發酵液中分離出來的操作。

圖五、米酒蒸餾機

五、其它相關知識

(1)米的選擇:以蓬萊白米為最好選擇,原液酒精度可達17~19%,要使用精白米,不可使用糙米,因糙米中油脂含量仍高,在發酵過程中會氧化產生油耗味,蒸餾時也因大量的油脂一起蒸出而影響風味及產生混濁度。

(2)蒸米的水含量:蒸米的含水量高低直接影響到製麴時麴菌生長的好壞。如上之米浸漬法,蒸熟後水分約35~40%之間是最為理想的(我們所吃的飯含水率約60%左右),才能使米飯各自散開,增加發麴時的透氣性,而水分不足,在製麴時米粒表層變硬,菌絲不易深入,使風味不夠厚重,或是造成麴菌生長緩慢或停止,使糖化力不夠。

(3)發酵:是釀造過程中產生酒精的最主要環節,成敗的關鍵。因酵母菌是兼性嫌氣性菌(有氧環境及無氧環境都能生長),在有氧的環境下以菌體增殖為主,無氧的環境下進行酒精發酵,故發酵前三天早晚各攪拌一次,提供氧氣,才有足夠的酵母菌做強勢發酵,爾後應緊閉,一方面有利酒精發酵,另一方面可防止醋酸菌的生長。

(4)溫控:無論是水果釀造酒或蒸餾酒,再較低溫度發酵所得成品的口感和風味都比較高溫發酵來得好,行酒精發酵時每莫耳的葡萄糖會產生54大卡的熱量,使品溫上升,如果熱量無法有效移除,會有發酵品溫過高,引起酵母菌死亡,而造成發酵停止的危險,所以發酵的過程也如同製麴需要做溫控才能確保穩定的品質,27是建議的發酵溫度。

(5)蒸餾:一般而言,蒸餾速度慢則酒味越厚重,雜味越少。甲醇的沸點為64.6,乙醇的沸點為78.4,所以剛餾出來的液體中可能含有甲醇成分(水果蒸餾酒含有甲醇,而米酒幾乎不含甲醇),或溶解上一次蒸餾殘餘在管壁的酒尾的氣味,所以不收集或混入下一批再蒸餾,一般以收集酒心為主,此段酒精度至少在35%以上。酒尾因含有雜醇油及高級脂肪酸酯類(油脂),前者是造成喝酒頭痛、宿醉之主因;後者是造成混濁之主因,所以酒尾另行收集混入下一批再蒸餾。如何判定不收集呢?可在蒸餾器上設溫度計,當溫度升高至90(暫定)時,則不再蒸餾。酒尾部分,酒中的油脂伴隨酒液餾出,造成混濁;同時高沸點的雜醇、不良氣味的醛類物質、酸味物質、焦味也會伴隨出來,所以收酒一定要區隔酒心和酒尾,酒尾可以另外收集混入下一批的酒醪再次蒸餾。

(1)高濃度蒸餾酒稀釋後變混濁之原因:酒精可溶解高級脂肪酸酯類(油脂),但水不可以,酒精度所佔比例越高時,酯類溶解越多,但加水使酒精度所佔比例下降後,酯類便會析出形成混濁,這就是為什麼高梁酒一稀釋就產生混濁的原因。

澄清的方法

1活性碳、樹脂吸附:利用活性碳或極性的樹脂去吸附油脂使酒液澄清,此法成本較低,但活性碳容易吸附香氣,用樹脂則成品容易夾雜樹脂味,而且樹脂再生用到強鹼一般民眾不易控制,這二者處理後的澄清度也不高,最好能配合冷凍一起進行。

2冷凍過濾:把酒液放入0~ 5的環境下約24小時後,油脂會以結晶的方式析出,再通過約3μm濾布,幾乎可以拿走大部分的油脂,此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澄清技術,缺點是成本太高。

(2)蒸餾酒濃度的測定方法:取100ml發酵液放入蒸餾瓶中,進行蒸餾,於20~30分鐘之間約可得60~ 70 m l蒸餾液,此蒸餾液加水至總容積為100 ml,充分振盪後使用酒精計測定讀取度數,查表換算為15時的﹪(V/V)。校正速算法為:實際酒精度在30~50﹪之間的蒸餾酒,在溫度15~ 30之間,每上升 1,酒精度約下降0.4%左右,例如在25量到酒精度38%,換算回去實際值為:【38-(2515)×0.4】=34.0﹪(標準值為33.9﹪),這樣誤差值就可以下降很多。

(3)熟陳:新酒的口感比較辛辣,必經過熟陳這個階段才可改善,同時熟陳也賦與酒一些微妙的香氣變化,所以陳年的酒價格不菲,但熟陳往往須要很長的時間,對於業者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資金囤積,也須要很大的佔地空間,所以加速熟陳以縮短時間一直都為業者想突破的關鍵。

 

俚語小故事!

為何米酒以前叫"搖頭仔"

公賣局材料組組長林武瑞說,在三十年前,紅標米酒喝了會有副作用,即頭痛欲裂、搖晃不已,故有人叫它「High頭仔」,原因是台糖供應的精製酒精原料不夠純。後來公賣局在台南縣官田鄉的隆田酒廠另設酒精精餾工場,進一步蒸餾提煉,才成為紅標米酒的獨門偏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