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 六经辩证 象解六经病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本概念 六经病欲解时图 伤...

 简单中庸 2013-11-20

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六经辩证+象解六经病+《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本概念+六经病欲解时图+伤寒六经之源头分析  

2012-12-18 13:18:33|  分类: 伤寒.内经类 |字号 订阅

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从感冒说起)

中医认为致病原因有二:一内因,二外因。

一 内因:

疾病从内而生。内伤七情五脏伤。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忧思气结,喜则气消,怒则气上。

二 外感:

百病皆因而起,风就是水火是寒热而引起的外感的病,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热六气太过不及。气候的变化而人体正气不足(水火盈亏)不能适应所产生的疾病。 风寒暑湿燥火进入人体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经过六经传变。

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病

首先是体表肌肤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太阳经所过的地方所现出来的证状,包括太阳伤风,太阳伤寒,及太阳温病等。

太阳伤风

所谓太阳伤风,是伤于风,因为吹到风而感冒,风为阳邪,其性开泄,症状是汗出、项强、头痛、发烧。 这时候就用桂枝汤剂来治疗。

桂枝汤——桂枝10  生白芍6  生甘草9  生姜3片  大枣3枚(掰开)。 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

素体虚弱再值伤风就会出现汗多如雨,全身乏力,头昏、心慌、肢节疼痛等症,这时就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来治疗。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0 生白芍6 生甘草9 生姜3片 大枣3枚(掰开) 川淡附子(或黑附子)9

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每三小时服一次。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

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伤于寒症,冬春之际,天气太冷,或者空调风扇下工作,得到感冒是因为伤于寒, 病人会全身恶寒, 怕冷,全身没有汗,高热,身痛,骨节痛,咳嗽,这时用麻黄汤剂来治疗。

麻黄汤——麻黄10  桂枝10  杏仁6  生甘草9  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

太阳伤寒少阴虚寒

病人会全身恶寒重,怕冷,全身没有汗,低热或无热、咳嗽、身痛、小便清长,甚至大便稀溏或大便秘结,这时用麻附辛合四逆汤加生姜来治疗。

麻附辛合四逆汤加生姜

麻黄6川淡附子(或黑附子)7细辛3干姜9生甘草9生姜3片六付水煎服,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加倍量 分两次服用。

太阳温病、夏天泄泻、咽喉炎(喉咙痛)

太阳温病是出汗后伤于寒,本身体内的热气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但是出汗后被寒所伤,汗毛孔闭塞,热气循经直攻喉咙,出现喉咙疼痛,咳嗽、全身疼痛,或陷于阳明胃肠出现泄泻,这时就用葛根汤来治疗。

葛根汤

葛根6 麻黄9 桂枝12 白芍6 生甘草7 生姜2片 大枣3枚,小儿分四次服用,大人分两次服用。

如果此时再出现呕吐的就在上方加姜半夏6

葛根汤加半夏

葛根6 麻黄9 桂枝12 白芍6 生甘草7 生姜2片 大枣3枚,姜半夏6,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大人分两次服用。

太阳表症一般在身体上停留一个周

如果表症超过一个周。 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己的正气(免疫系统)把感冒解掉了,一种是感冒向里传了。

 

疾病传变

里传有两种, 一是入少阳, 一是入阳明

少阳病

进入少阳,也就胆经三焦经,西医就是淋巴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症状是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甚至目眩。在太阳的时候,病人只会觉得寒,怕冷怕风。 但进入少阳,病人会忽冷忽热,两个太阳穴会间有疼痛,间有恶心呕吐,有这些症状就知道病人得了少阳病。有两种汤剂可以治疗,小柴胡汤及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应用指征

如果是往来寒热、 头痛、 恶心呕吐、 但是大便很好很正常, 则说明疾病没有传到阳明就则服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 6 党参(或人参)6 半夏6 甘草7 黄芩4 生姜3片 大枣3枚,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大人分两次服用。

大柴胡汤应用指征

除具有小柴胡汤证外,如果便秘,说明热如阳明,也就是少阳阳明合病则服用大柴胡汤。 少阳症再往里传就可能传阳明或者到阴经了。

大柴胡汤

柴胡6 黄芩5 半夏7 生姜3片 生大黄5 大枣3枚 枳实6 白芍4,小儿分三至四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二次服用。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进入大肠系统,病人会产生燥热,所以身体强壮的人阳明无寒症,全部是热症,而且会饥饿,能吃全身冒冷汗,全身热,且便秘,大便排不出来。表症如果传入阳明的话,病毒就不会再往里走,到此为止。

分两种情况:一虽然发热出汗,面目通红但是大便不干结,这时就用白虎汤

胃内停积

在胃的下方有东西堵着的时候、 便秘、肚子痛、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说明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 这时用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生大黄6 生甘草7

十二指肠停积

如果有东西堵在十二指肠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恶心、 排气很多、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用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炙甘草6  大黄6   芒硝6

小肠停积

小肠为相火之腑。饮食堵在小肠,病人小便都是黄的,因为堵在小肠,大肠里面没有东西,所以不断的放屁,没有大便出来,就用小承气汤把小肠清干净。

小承气汤——大黄 6 枳实 6 厚朴6

白 虎 汤——知母6 石膏25 甘草15 粳米一撮,小儿分四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

宿便

出现阳明病,是宿便积在大肠里面, 此时连屁都不放出一个,因为大肠里面都是燥粪,就用厚朴、枳实、大黄 再加上芒硝,就便成了大承气。芒硝能够软坚,把干燥的大便软化开来,大便干结难下,这时就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生大黄6  芒硝6  厚朴9  枳实6,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

 

太阴病

心肾阳虚的人胃阳脾阳不足,寒邪直中太阴如骑摩托车或吃冰块雪糕,会出现腹泻,这时用附子理中汤加生姜,或生姜红糖汤来治疗。

附子理中汤

党参12  生白术12  茯苓12  生甘草12  干姜25  川附子10  生姜7片,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小儿分四次服用。

生姜红糖汤

生姜100克 切成碎末加水适量烧开然后兑入红糖50克,频频当水喝。

有的人表症进入少阳, 少阳如果没有治好,就进入阴经。 阳是指是外面,属于腑, 阴是里面指脏, 阴经就是进入肝心脾肺肾, 进入内脏了。

细说太阴病

先进入的就是足太阴,足太阴就是进入脾脏,其实脾脏包含了西医所讲的胰脏, 胰脏调节血醣, 影响体重。 脾主少腹,大腹翩翩,就是太阴寒湿太重,脾主肌肉, 营养骨节, 四肢;脾脏饮食, 胰脏管味觉。 吃东西有没有味道是胰脏在管,脾脏管饥饿。如果脾弱不能治水,身体就会沉重,肚子胀, 四肢胀, 胃口不好。平时不贪凉饮冷就会有一个好的太阴系统(营养系统),人就不容易生病。

 

少阴病

太阴病病没有治好,则进入少阴。 少阴是指心脏肾脏。 少阴病的症状是嗜眠,但欲寐或者病邪自心包经进入心脏,必定是晚上失眠,睡不好。或者二便失常, 有时下痢, 有时便秘。 胸闷, 胸痛, 手麻, 四肢麻。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用四逆汤汁治疗。

四逆汤—— 附子12  干姜12  炙甘草15。

少阴病烦躁失眠用黄连阿胶汤来治疗。

黄连阿胶汤—— 黄连6  阿胶 6(烊化) 黄芩6 白芍7  鸡子黄一个

 

厥阴病

到了少阴还没治好, 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叫做厥阴病。 厥阴症就进入肝脏, 还有心包经。表现的症状似四肢逆冷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下热上寒,里热外寒等。

倪海厦医师说过太阳病直中厥阴就会出现丙肝,西医至今对这种病无能为力,其实就是寒毒由表直接入肝脏,用麻附辛之类的药驱邪外出的过程病人在恢复之前所出现的症状都是感冒症状。 因为从厥阴,一路治疗回去, 到了太阳症,也就是出现发热,尤其是高热病就好了。 临床上很多都是这样治好的, 从厥阴到少阴,少阴到太阴, 太阴到少阳, 少阳到太阳, 症状是往回走的。

寒咳热咳

热咳

感冒以后咳了好多黄痰出来, 胃口很好, 用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 麻黄6, 杏仁6, 石膏15,炙甘草6 

里热表寒

如果是咳嗽黄痰, 胃口不好, 外面发冷, 代表肺也得到了, 表症还有, 黄痰代表肺里面是热的, 叫做里热表寒, 病人发冷, 发烧,头痛, 咳嗽, 这时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

麻黄6 杏仁6 石膏15 炙甘草6 桂枝12 生姜3片, 大枣3枚, 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

里寒表寒

感冒的时候咳嗽, 但咳的是清痰, 不口渴, 全身痛,痰是白的, 清的, 这时候要服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桂枝12 生白芍6 麻黄6 干姜7 细辛3 半夏6 生甘草9 五味子5,小儿分三次服用,大人分一至两次服用。

 

“上火”与消炎

概论

有余是,不足是火旺者阴必亏而气有余,寒胜者阳必衰而气不足。“,也就是能流动的物质),也就是能量)化一而成。《易》有太极,太极就是气,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阴阳何物?阴(水性)在人体生理上就是五脏六腑四肢百窍中所藏的精、血、津、液;阳(火性)就是能使阴运动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能量。

病理上的就是湿、痰、饮、水、淤血,这些一气而同类,凡具备这些物质的证就叫阴证,阴证小便清长或者大便稀溏不成形;

病理上的就是真热,真热之人小便黄而必烧灼,这是最直观的检验方法,这叫阳证

凡是酸寒咸味药属阴性,辛甘淡发散热类药属于阳性。苦味要有寒有热。参合阴阳证应用 。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就用阴性药。

中医的目的就是合阴阳,阴阳合一化气百病不生。用阳性药化阴邪就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等排病反应

体实之人病则容易从阳化热,出现真热,其在上者或汗之、或吐之,其在中者中满而消之,在下者下之。

体虚者身体瘦弱,气血两虚,容易从阴化寒,宜首先从饮食调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生姜山药藕丝汤,生姜白面油饼煎,生姜葱花油饼煎是妙方,此几方尤其适用于胃脘冷痛,腰背寒凉的患者。

下面具体说一说“上火”,这是现代人最爱说的口头禅,也是现代化医学的通病。这“上火”一说,用中文最直观的解释法就是,火在上,寒在下(观察其小便一定是清的,小便清就属寒),实际上这就是中医学说的“虚阳外越”,什么意思呢?就是坎阳(肾阳)不足,坎阳被寒水逼上上焦,头耳眼目口鼻喉,《易经》《未济》上九叫“有孚失是”,也就是坎阳失位,治疗之法,回阳化气,四逆汤之属;西医 消炎(药性苦寒)清火,结果是闭门留寇。

一 实火

真正的上火小便灼热,口渴饮冷,栀子6g  生甘草15g  一两副药就会好。

二 虚火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他弟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要买点药治一治,我说电话问一问小便清、黄、有无灼热,反馈说小便清,我说开个中药泡服方,三天就好,并且好了不容易复发。处方如下:生甘草20 干姜20 淡附子10 桔梗5 细辛3 生姜3片 三付开水泡服,当水喝。朋友反馈药还没喝完病就好了。

虚火通用方:凡口腔溃疡,牙痛,咽喉疼痛等上火的病只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就可以用如下的方子。

生甘草20  干姜20  淡附子10  肉桂10

 

桂枝汤象数与临床

桂枝汤象数与临床

桂枝45 生白芍药45 生姜30 生甘草30 大枣(十二枚)36

上方,以水1400ml,煮取600ml,温服200ml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大汗之]则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随服之,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桂枝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组成一个离卦,芍药甘草苦甘化阴组成一个坎卦,坎离水火既济化气藏在土(生姜、大枣)中而不散,生姜、大枣开太阴,助中焦土运。如此一来,桂枝汤上达心肺使太阳不寒,下达至阴使水脏得温,中运脾胃使化源不竭,乃协和一身之妙方,如水脏(肾)至寒之时加川附子则水湿上出于皮毛,中出于呼吸,下出于二阴(大小便)。

因此桂枝汤能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非仅治仲景原文所论病条而已。凡属太阳所过之病,皆可应用。整合古今经验与我临证如下:

1 治胸腹疼痛,背痛拘急

盖太阳之气,由膀胱而上至小肠经脾散精排出体外为卫气,行于脉中为营气,寒邪邪伤于太阳,则气机不畅,故胸腹痛而或彻背,太阳行身之背,因腹中之气不畅,而背亦受之,故桂枝汤治之而愈,但胸腹疼痛则用桂枝汤,彻背则加川附子。

2 治通身寒冷

寒为太阳之本气,今见通体恶寒,是邪犯太阳之本气也。桂枝汤能扶太阳之气,故治之而愈。

3 治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

周身毛窍,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风寒之邪外干而不得入,逆于皮肤,抑郁生热,故周身作痒,桂枝汤能宣太阳抑郁之气,故治之而愈

4 治发热、恶风、下痢,日数十次

风邪犯于太阳,则表气不通,表气不通,则里气不顺,邪陷于下,故见下痢。桂枝汤宣风外出,表气顺,则太阳之气升而不陷,故痢可愈。我在临床中再加葛根麻黄效果显著。

5  咽喉肿痛

汗出之后咽喉肿痛属于太阳伤风(太阳温病)用葛根汤应治疗。

汗出伤寒太阳病,毛窍闭塞气不升,热气循经上攻咽,咽喉红肿沙哑痛 ,或者大便稀溏情,桂枝汤加麻葛定。

 

六经气化如釜中煮水

釜中之水为太阴(湿聚成),釜下之材厥阴属,少阳相火来点燃,木火相生卦象离,此是君火属少阴,少阴君火阳明生,上蒸釜水坎蓄阳,蓄足坎阳气化生成,气在釜顶绕而萦,此属太阳卫气秉,营是锅中之沸水,血是厥阴材质生。六气本身合一气,此离太阳莫能属,气本寒水火热成,无火寒水气化停,加滋再多寒水药,也是无用之作功。水火化气要木材,还要火源来引种,材湿相火难点燃;原有火源炽而烈,上烤湿材顷刻燥,釜水太少旋即空。

注释:

(1)     釜:煮水,烧饭用的锅。

(2)     太阴:手太阴喜润足太阴喜燥。在此太阴属湿。

(3)     釜下之材厥阴属:厥阴属木。

(4)     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在此指手少阳三焦。

(5)     木火相生卦象离,此是君火属少阴,少阴君火阳明生:少阳相火点燃厥阴风木,化成燥烈之火;少阴君火为离,离火生阳明之燥金。

(6)     少阴君火阳明生,上蒸釜水坎蓄阳,蓄足坎阳气化生成:釜底之火煎煮釜中之水,釜中寒水蓄积热量,此热量就是坎阳 。

(7)     沸水化气:相当于太阳之“气”。

(8)     营是锅中之沸水:气是沸水化成,沸水犹如营血。

(9)     血是厥阴材质生:沸水犹如营血,没有厥阴木之火源,难以化成。

 

附子生姜山药藕丝汤

附子3-7片(泡透)生姜50g切碎 生山药100g(切碎) 藕100g(切碎),先用油煎炒,然后加入水熬,出锅时加入食盐适量。

附子交通心肾,生姜去湿暖胃,山药、藕补肾精。四药配伍滋而不腻,助阳而不伤阴,水火既济,属于食疗佳方。

适应证:四肢逆冷,腰酸背痛,四肢乏力,心慌气短,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男子房劳伤精,女子失血。

 

姜的作用

姜作为中药因炮制不同作用悬殊,同时又是一种食品,调料。

生姜中的嫩姜发汗解表,生津止渴,祛湿开胃。

老姜发汗解表,温胃散寒。

干姜温中散寒,温中通脉。

老姜切片炮制后就是炮姜,只能温中散寒。

姜制成炭后,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用于胃脘冷痛的胃溃疡出血效果显著。

跌打损伤,多伤在肌肉筋腱,伤处充血水肿,西医就知道消炎,输液输进去的还是水,结果一个跌打损伤需要很多钱治疗,还要留下后遗症,多数不能完全治愈。而中医药治疗有很大的优势,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够瞻前顾后,在近处看瘀血水肿是新生的就不需要很厉害的活血化瘀药,生姜一味就可治疗,生姜辛辣多津,活血化瘀而不伤津液,又能利小便,一般三两生姜浓煎一付就可治愈,如果疼痛剧烈可加芍药甘草汤、再加点荆芥

 六经辩证

水火阴阳中医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生于无,无中生有,有为一,一生二为两议阴阳,阴阳衍生为三阴三阳六气(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在天为六气,在人体为六经,在地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两仪生四象:太阴为冬,少阴为秋,太阳为夏,少阳为春。四相生八卦。八卦类万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存诸内必形于外,中医就是靠其外在的表现来揣摩其内在的病变。

四诊首先就是神,神就是阴阳化气的征兆。望而知之谓之神,是说其望神的能力很高。望色就是看其面部表现的五色,为寒痛厥阴病兼黑当归四逆汤,但青肢冷四逆汤再加柴胡引入经。为少阴病,面赤溲清虚阳越,四逆汤加肉桂引火归元,面赤溲黄短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煎嚐。黄为太阴病,面黄鲜明溲短黄,此为太阴阳黄病,茵陈汤方就可行。面色暗黄溲清长,此为阴黄莫商量,茵陈术附汤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再加四逆汤、泽泻白术饮,小半夏加茯苓汤化裁。 面白或黑少阴病,心阳虚衰面色白,畏风恶寒自汗出,桂枝汤中加附子,心肾阳虚水饮停,苓桂术甘加附子。面色黧黑溲清长就用四逆汤。

 脉象就看水和火,水阴属寒脉沉迟,火阳脉数,水多脉沉,阳虚之极脉浮数。 火多脉数,脉有力有根此为实证(热)断无错。  

诊为诊病之捷法,二便反应先后天之功能,小便清长坎阳虚,少阴虚寒辨仔细。大便稀溏伤脾阳,太阴寒湿莫商量。大便干结分阴阳,小便短赤津液伤,增液承气泄燥粪,小便清长或短黄口不渴,此是太阴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再加四逆效果强,甘草改炙为生用,再加生姜润肠行。  

百病皆因伤寒起,寒邪外伤毛窍闭,清阳不升郁而热,心肾阳足发高热,方用麻黄汤来治;心阳不足病伤风,自汗畏风桂枝汤。心肾阳虚外伤寒低热之病治不难,开太阳助少阴,麻黄附子配细辛,再配四逆汤,改炙甘草为生甘草,滋阴生津效果好。内伤生冷伤后天,理中汤方救中阳,脾胃阳虚精气亏,先天失充但欲寐,心肾阳虚之原委,四逆汤来可复阳。心肾阳虚木失温,肝阳不足四肢冷,行动蹒跚手足蹇,当归四逆柴胡添。心劳,心阴心阳虚,此病心痨,病属枯,温润之药来救助,炙甘草汤方不误。 

中医本身就阴阳,水为阴,内藏相火,火为阳热,内藏君火,阴寒象水,阳热象火,水火化气藏于形中,形气合一身体健,形气分离失安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无,无就是0,就是宇宙万有,佛家叫空,生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而为阴阳),动而生阳,乾为纯阳,静而生阴,坤为纯阴,先天为乾坤,后天为坎离(水火),阴阳生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在天为六气,在人为六经(六经通经络把人体五脏六腑,筋脉肉皮骨等联系成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在地合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中金木土为形,水火化气藏于形中。金象骨,木象筋、肝。土象皮肤和肌肉和血管。 

人体通过十二经皮部,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将脏腑经络,筋脉肉皮骨(脑)髓内属外络构成一个密闭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水火化气而周流不休,水为阴,在人体生理上凡精血津液俱属阴,能使这些因化气的物质就是阳(火、能量)。

病理上:湿痰饮淤血俱属阴,也属病理产物和致病原因,祛除这些致病原因的方法就是用阳性药(辛甘淡温热药)把其化成浊气排出体外,由此产生的病理反应就是排病反应。凡精血津液亏虚属阴虚阳证,属火,用酸甘咸寒药补虚,实热阳证用苦咸寒药泻火。 

六经阴阳两两相合,六经各自对应相应的病证,莫非阴证阳证,疾病复杂,每每两经或三经同病,中医治病想用简单方法莫过于把六经排列和组合,分出相应的证,每个证都有对应的药,药物的组合就是方剂,组合方子的原理就是医理,医理明,处方就如巧妇有米,得心应手。

中药应天地之正气而生,各有象数,疾病感天地之戾气而生,各有乖异。察人体六气之偏颇,克之以中药六气之功用,此为六经阴阳辨证用药。辨证无误,用药简而精,详而确,俗人为之瞠目。

中药有四气五味,气味各有阴阳,四气者,寒、热、温、凉是也;五味者,酸、苦、甘(淡)、辛、咸是也。

气味之辨,则诸气属阳,诸味属阴。气本乎天,有四,寒、热、温、凉(冷)是也;

温热属阳,寒凉(冷)属阴;味本乎地,有六,酸、苦、甘、辛、咸、淡是也。

辛甘淡热属阳,酸(涩)苦咸寒属阴;温热者得之于天气,天之阳;寒凉者地之阴也;辛甘淡者,生于地,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也。

阳主升而浮,阴主沉而降。主散,其行也横走窍道,故能解表,主缓,其性也和,故能补中,主泻,其行也下,故可去实(中满);主收,其性也敛,可以治泄,主渗,其性也利,可以渗湿分消,主软,其性也沉,可以导滞。用纯气者,取其动而能行,用纯味者,取其静而能守。气味兼用,合和之妙,尤当知忌,先避其害,后用其利,一味不投,众善俱弃。欲开太阳(表散、发汗)者,须远酸寒;欲降下者,勿兼升散(辛甘淡)。阳旺者(气盛,阳证阴虚),当知忌热;阳衰者(气虚,气不足,阴证),沉寒勿犯。假使烛此阴阳,则药理虽玄,心中了了。

用药之机,阳证酸苦咸寒,阴证辛甘淡热。中药秉天之六气而生,阴阳各有多少,春秉少阳之气,夏秉太阳之气,秋秉少阴之气,冬秉太阴之气。

柴胡秉少阳春气而生,太阳夏气而成,升极而降,所以气香味苦,香主升清,苦主降浊,因此本身具有升降之功,正象门之转轴,可出可入,因此柴胡为枢药。

川附子冬至至阴之时入土,夏至成熟,秉二至之气,交通阴阳无与伦比,凡阴证坎阳虚衰用之得效,川附子其用全在乌头碱之含量,炮制之后,含量大减,作用很少,古人配伍中药是以其象数而配,此物之副作用正好被另一物化解,其中奥秘非现代科学可以解释。

生川附子、生半夏配伍生姜、生甘草各等量或倍量就不会中毒。

 

六经病证脉症

凡伤于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急急回阳可不免于死。

一、太阳病

寸关尺三部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阳明病

寸关尺三部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汗出、目疼、鼻干、不得卧。

三、少阳病

寸关尺三部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四、太阴病

寸关尺三部俱沉濡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五、少阴病

寸关尺三部 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厥阴病

寸关尺三部俱弦微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

 

五行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凡是具有条达上升、温、疏土特性的物质局属于木,在市为春,在方位未东,一日为晨;凡是具有热、温暖,化木、化金特性的物质局属于火,在时为夏,一日为午,方位为南;凡是具有稼穑、归藏万物的特性的物质俱属于土,湿土生草木五谷,在时为长夏,干土可以克水为堤坝;凡是具有肃降、寒凉收敛、斧正特性的物质属于金,在时为秋,方位为西;凡是具有润下、滋润、浮舟的性的物质都属于水,四季为冬,一日位夜间。

五行生克,金能生水,水能沉金,少水生木,大水木漂,干木能生火,湿木晦火,大火能生燥土,少火加于湿土能生木,火能化木为土,土能生(藏)金,土多金埋不得示现,大水可以克火,少水大火则化气,金能克木,木坚金折,木能克(疏)土,土坚(似金)木萎 (不生草木),土(多)能克水,水多土溃。因此能把五行颠倒颠,即为人中仙。

木气生于春,有疏泄、条达之性此时太阳在东,阳气始生,草木始青;火气有煊通温化之性,太阳直射大地,阳气始盛,草木茂密,四季为夏;土气有运化、稼穑之性,在时为长夏;金气有收敛、下降之性,草木始衰,四季为秋,落叶归根;水气有封藏、流动趋下之性,四季未冬,万籁俱寂,深藏不出;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曰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曰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曰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曰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抑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煊通抑制收敛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抑制煊通作用,故曰水克火。运化作用抑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抑制运化作用,故曰木克土。运化者,运动化合也。煊通者,煊热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伤水分也。

相生者,六气始生之先后。相克者,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相生者,补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过。相生相克,意在和谐。天人之气,和谐则无病。相生则和,相克则平。古人曰天人合一则合于造化神功,字不妄造,看看这个“天”字,由“二”和“人”组成。“二”字上一画代表苍宇(天),下一画代表大地,由此看来“人在苍宇之下,大地之上”,不明造化之理则人在(大地)土中成为孤魂野鬼。


颠倒五行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木火土金水顺生,水火金木土是顺克。家父常说:“能把五行颠倒颠此为人中仙”。实用的五行生理是,土能生木,木能生金,金能克火,火能克水。详细一点是湿土能生草木,草木茂盛皆赖土厚有水阳光明媚,表现在人体脾喜湿而恶燥,肠胃之消化皆赖肝胆(木)之疏泄,而这些皆以肾中之精为本,心中之火为火种。草木有情能把坚地(金)疏松,也就是木能生金,表现在人体就是。寒凉秋风克之炎炎烈日,也就是金能克火,表现在人体,就是从水果蔬菜中获得的汁液可以润肠宣肺,以此大便湿润而成形,呼吸顺畅,鼻腔湿润而不燥,咽喉清利。炎炎烈日水分蒸发为水气,水量减少,表现在人体,起心动念煎灼肾中精汁而导致火水未既而失眠。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医就是一个圆


中医就是一个圆

中医就是一个圆,一个中心,一个起点,起点就是终点,离开中心点,气有余真热向外,气不足真寒缩蜷,精亏昏昏然,液亏大便干,津亏口渴思冷饮,中心虽一点,太阴阳明合一圈(点),左升右降不间断,清升不足头昏目眩,口渴咽干,热饮独喜,浊降不畅,腹中(“月真”合成一字)胀,逆气连连,口苦不思油腻。中气寒则肠鸣飧泄,顽谷不化,中气热多因毛窍闭合肺气不宣;寒热杂则泻下臭秽。

自然六气主气厥阴风木(温)、少阴君火(热)、少阳相火(暑)、太阴湿土(湿)、阳明燥金(燥、太阳寒水(寒)首尾相接,年年不断,客气取之年支,先定司天在泉,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顺延,人之六气与自然六气合和则不病变,一气之偏,六经病变。仲景之伤寒,是气化之典范,其处方取之故圣之精方约之为经方流传,伤寒之论病概之以证见,伤寒六经之方临证不过十有八变(成卦之方法),其中大多数处方是为纠正庸医之治偏。为明六经真义,特将六经之义明显。

太阴主湿土犹稼穑之良田,躁则地裂不生五谷,涝(太湿)则五谷枯涣,在人曰膏梁厚味,溶溶润阳明燥金之源,对应脾与肺藏,经络为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寒与外湿相加则中气气化无源,肠鸣飧泄、乏力病见,太阴湿土热盛则黄病出现,其色黄色鲜明如橘,小便短黄可见。太阴湿土寒盛如冬之大地冰坚,面色当见晦暗,小便定然清长,温之热之渗之,疾病方可周痊。

阳明主燥金犹田中排水之沟渠,掌控田地之润干,在时为秋后阳去阴复,在藏为胃与大肠,磨谷与传导功显。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

少阴主君火犹春后之日光,灼灼热量可见,主宰一年之阳气,升降与潜藏由此可见,在人为心藏与肾,血液盈亏由此调节。经络手少阴心经。

太阳实为诸生灵之光明,寒水乃气之冬现,在人为小肠与膀胱,小肠为人体热能之来源,气化于表则为津液与汗,气降于肾凝于膀胱为尿之变。

厥阴风木乃余冬之寒气与初春的阳热交替的化现,表现的形式是温柔与刚坚,在藏为心包,心之宫墙,肝,筋之使唤。经络为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

少阳相火犹锅中蒸气,乃君火之辅助,在人为胆与胰腺,其气降则太阳化源不竭,经络为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经。

六经义明,病症无越其间。后天禀气于脾胃,这是圆的中心点,《易》曰:“百谷草木丽乎土”,诚斯义也,六经(十二经气)周六(流)于其外,不可有偏,偏则六经病见,推、拿、针、灸、按、摩、跷,无药疗法之典范,食品、草药药食之斛揽,象六兽之形而动,导引之渊源。悦之一以话语,动之以情见,调养精神于瞬息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明,方圆随处可见。

 太阳为巨阳之属,内属手太阳小肠,外属足太阳膀胱,诸书言其为一身之藩篱实言其主外,人身乃一整体,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手太阳小肠为人体重要的产热器官,其热经足厥阴肝传手少阴心,心布热于肺,肺主皮毛,肺把多余的热经皮毛与大气交换,寒则毛窍闭合以保存阳气,以此保持体温恒定,肺传热于大肠,手少阴通过脉络传足少阴肾,肾与膀胱相表里。

太阳之气来源于手太阳小肠,足少阳胆与足太阴脾(胰腺)把胃中琢磨的水谷化成精微布散到全身各处来充养先天的元阴(精)。

象解六经病(三七养生网—悠然子 )
“象”“数”“理”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现象最直观,道理可以讲明白,数理就精深了,属于高等智慧。并且这个数和数学的数是两回事,1+1=2是数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些才是“象数”的数。象数的“一”代表“有”,代表“天”等等无限内涵。

    六经病的命名是“象”,少阳就是阳气初起,太阳就是阳气盛大,阳明就是两阳合明【明合起来,扇子合起来,收藏之意】,太阴就是阴之最大【太阴为土,乾天为太阳,坤地为至阴,至就是太的意思】,少阴就是阳气收藏最好,外面看不出来就是少,收藏之象就是阴【晚上就是阳藏起来】,厥阴就是阴的末端【对应人体末端就是四肢,】,两阴交尽,阴极则阳复,厥阴也意味着阳将来,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是阴,但是趋势已经升发向阳。少阳就是黑暗中透出的那一抹越来越亮的光明。

    六经病方药药量除了“少”,还有“数”,比如红枣25枚是1~10基本数里面,单数阳数的总数,所以是补阳;而30枚是偶数阴数的总数,所以是养阴。和重量无关。所以伤寒论处方的换算,除了剂量换算,还可以是数的换算,相当于比例的换算:桂枝3两白芍3两,换算为桂枝30克,白芍30克。还是取3的木数。

    除了具体药的“数”,还有几味药的数。比如,桂枝汤【桂、芍、姜、枣、草】五味,土数,方子的作用方向就是入脾胃。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助阳你就用单数药,养阴你就用双数药,效果就会更好。伤寒论里处方就是按这个规矩配对的。

    甚至于,伤寒论总共有多少条处方,每个篇张有几个条文,都是有定数的!有人已经研究出这个内涵并应用于临床了。人家说方是用数字的:1/9,或者3/7方子。相对应体质也是这样表达:你是三七体质,四六体质。我对此理解为:方子的寒热比例。比如,1/9就是1阴9阳或者1阳9阴体质。我创立的几个方子也用这种形式表达:比如加味生脉理中汤就是6阳4阴。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理解,不代表人家的真实表达内涵。

    至于“理”,就是文字条文,这里就不用解释了。

    我喜欢用“象”来说事。以下是我个人的象解六经
太阴是土,少阴是水,厥阴是树根,少阳是树干树枝,太阳是叶子,阳明是叶落归根,入太阴土。一气完成周流,继而复始。

    广袤的大地就是敞开迎接万物的入地,所以太阴为开。万物入土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就是脾的功能:运化。这个过程需要热能腐熟,这个热能就是胃火,就是地热。

    万物入土化为肥料,但是还需要时间存储转化为更高级的能量,比如石油、煤炭,在人为肾精。这个藏的过程就是少阴,藏得越深转化越好,地球的深部就是岩浆,这个热能是促进这种能量转化的最大动力,对应于人的肾阳,君火。地热来源于岩浆的热量,后天之火根源于先天。

    同时,这种转化过程还需要水分,干燥的地方是没有办法腐熟的,岩浆也是水态,红色的,骨髓正是红色的浓稠态液体。岩浆不断往上涌,各个力量点不平衡的时候就会出现地震,岩浆顶着地表上升,新的形态出现,类似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平地起丘陵,出峡谷,竖尖峰。

    火山爆发的火山灰是最富有营养的,人发火也是发散自己的最营养的成分以气态消散,所以发完脾气之后非常累,能量消耗严重,气人之前先伤己,骂完别人自己更难受。火山灰还可以养育万物,火气发出来就徒增气流的不安定【除了以温度,还以波段的形式,或者叫磁场能】,这种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冲突,不和谐,都以为是别人针对自己,其实都是自己火气乱散诱发别人发火。你会和什么人相遇,事情的结果会怎么变化,根本都是由你的心境【也叫气场】造成的。所以道家讲:福祸惟人自召!佛家讲:万象因缘聚会。说白了就是气的问题。

    从入土到火山爆发,其实是出了,深入浅出,入得越深,出来的营养越丰富。

    出属于厥阴。

    在树木,从秋天落叶开始,能量下注,不长叶了,但是根部开始长,往深部钻,到冬天长得慢甚至不长,改为吸水长壮大【在人则多睡觉长胖】,到子月一阳升的时候,由往下长变成往上发芽,并且发芽的时候都在子时开始。为什么都在子时?子时为夜最深,太阳最盛的对面,那就是太阳在另一边升起,引发岩浆地热开始升发,继而导致温度升高,树木生发。所以,树【人】的变因为地变,地变因为天变,这一切都遵循着道家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规律。古圣先贤的智慧深啊!

    子月也是一年之中太阳偏离最远的月份。

    子时属少阴,过后的丑时就属厥阴了。厥阴病欲解时就在丑寅卯【太阴病欲解时在亥子丑、少阴病欲解时在子丑寅】。所谓欲解,就是天时的气机走向有助于人体气机走向的恢复,人天相应,得天助了,病气就容易被打败。

    树木的生发就需要耗能,热能水能。所以,如果冬天没有藏好,能量没有存储,到春天就没有足够能量以供发芽,树木发育就会变弱,一种是根本就是烂掉了【阳虚阴盛】,一种是发起来但是很弱小【阴阳两虚】,一种是长高不长个【阴虚阳亢】。“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说的就是最后一种。

    由此看出,“土”“水”“木”三者是结合紧密不可分,相互协调的关系:

土少了,水就无以涵藏【瘦人多阴虚,脾虚则消渴作,吃多少排多少】;太阴病病机:失运化则腹满消瘦
水少了,土就干燥疏松也无以运化【先天不足后天脾胃也是没有食欲运化吸收】;少阴病病机:失温润则冷溲
木少了,土地就粘稠板结,水也无法流动,变成硬土死水【饥不欲食,食而不化】。厥阴病病机:失温润通行则郁闭
土多了,水相对不足也现松散之象【胖而疏松干燥或者胖而硬结】;
水多了,土相对不足就现湿烂之象【浮肿而软绵绵或溃疡湿疹】;
木多了,水土俱不足就现燥烦之象【干燥缺水龟裂而烦乱亢奋】。
土吸水【造血】,水存水【藏精-血之精华】,木用水【藏血用血】。

    说白了,就是环保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现在西部大旱,正是农村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开发占用大量土地【太阴脾病】,多建水库截水【少阴肾病】,毁原始林种升发强悍的桉树林耗阴拔阳【厥阴肝病】。根源还是君火(心)不明,主不明则十二官皆乱。所谓的天灾,都是人祸。

    前言地表地下的变化,接下来就是地面上的变化了。

    少阳已经是阳位,代表树枝已经发芽,或者突出地表了。相当于树干树枝,要以舒展调达为特征了。同时根部还是在地下,还需要阴的配合。所以少阳的主药柴胡,用的就是性质轻飘舒散的根和枝连体。而厥阴在地下,是物质基础,有温度还要有水分,就用性温质润的当归做主药。当归四逆汤为阴材质沉重,小柴胡汤为阳材质轻飘。

    这就叫应象。

    所以,中医对一味药或者一组方的功效了解,通过眼看手掂量鼻子闻,就可以知道大概的作用性质。都不需要查药典,到野外不认识的药也可以知道大概是什么功效。或者应急也可以就近抓一把不知名的草来做药了。观“象”是一种很高智慧的思维模式。如果相应用在人际交往,那就有如神助【高明的刑警通常就可以人海茫茫里一眼看出哪个人有犯罪嫌疑,直接就查那个人,通常一查一个准】。

    所以,少阳病病机就很明确了:阳太过则热,阳不足则冷【陷在厥阴里出不来】。同样的,厥阴病也是寒热夹杂的病机,但是和少阳病恰好相反:少阳病偏阳热为主,厥阴病偏阴寒为主。

    少阳病的寒热失调,只是气的升降问题,通道问题,打通通道调节升降立即就可以恢复,一剂而愈;而厥阴病是体的问题,物质基础阴血不够了。补血可就没有调气快了,病症会表现为缓慢发作,恢复时间较久,病情缓。

    病位也有不同:少阳病在表浅大部表现寒热往来,并且速度变换快;厥阴病在深部,主要体现在手足四肢末端的“四肢逆冷症”。

    两个病机都有“热不降”,少阳病只是心烦喜呕,厥阴病则是气上撞心不欲食,更深更严重。

    所以,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阳用和阴体的区别。少阳病的树枝瘦弱【阳太过】,厥阴病的树枝软弱【阳不足】。
少阳树枝的招展,支持的是太阳叶子的盛开。

    太阳叶子最高处的盛开需要最大的阳气在支持,所以叫太阳。太阳配对寒水,为敛降。阳热会蒸发水分,叶子还有保持水分不过度耗散的功能,通过叶孔的开阖来完成,类似于人体的毛孔。这个功能就是“寒水”。所以叶子就带有散热寒敛两个功能。对应肺的“宣”“降”。

    通过对毛孔大小以及质感的粗细,就可以知道一棵树阳气和阴水是否充足,和这棵树对水对阳光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水灵灵的肌肤肯定是不能多水也不能晒太阳的。需要精心呵护。化妆品广告的手模脸模,关键部位可都是投了保险的!
太阳病就是散热缩水的问题。散太多则口渴伤津,收太过则体寒身

    夏天的热能最终转换为果实落下,叶片也随之下落,通常是伴随着一股冰冷的秋风而落。寒,降,就是阳明的特征了。降不下来,太热了,水锁不住,就是阳明病的病机,表现为: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降热锁水就是阳明病的治则。

    落叶归根,是能量转换,化作春泥更护花!落是必然,也是好事!现代人的问题就是落不下来,不愿落下来,明明一把老脸了还要打羊胎素肉毒杆菌素装嫩;日落西山多时了,却正是人间逍遥狂欢刻!没有能量下降,就没有能量运化,更没有能量储藏。土地就贫瘠,各种能源就会枯竭。上不飞鸟,下无游鱼,地上不长树,地下没水煤矿产。那一刻,地球就该发火了,摇一摇,震一震,发个水灾,清除身上的蛀虫,再播撒能量肥料,一个新的地球新的春天就可以来临了!
    阳明不降,相火不位,就是现代人最主要的毛病。

    局部热火朝天战事连绵就是阳明病;冰雹大雪越来越厚,甚至六月飞雪都有,就是太阳病;一会大热,一会大寒,原先是少阳病,现在进入厥阴病了;到处都是楼房水泥地,就是太阴不开【闭住了】;地震就是少阴病,地球伤精了,被人类sy过度了【煤和石油就是肾精】,一兴奋起来就要震一震。几亿万年养精蓄锐,不到一百年挥霍将尽,严重的伤精患者啊!精尽球亡!整个人类都在强*奸地球。河流污染就是血液病,江河断流就是阴虚,树木不长就是脱发,土地龟裂就是牛皮癣,挖得到处都是洞就是溃疡穿孔,到处堆满的垃圾就是色斑痘痘痤疮,暗藏深部地下不为人知的就是恶性肿瘤。这个时候还四处开战的国家就是君火不明相火不位,不死于高血压中风就死于精亡【能源枯竭】。老天已经开始在收拾忤逆的家伙了:让它抽风【越来越频发同时力量越来越强大的龙卷风甚至飓风】让它冷冻【越来越迅猛的暴雪】,让它享受冰火两重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三阳病讲用,体现为气的升降,气的位置是否合时归位,相火以位;
    三阴病讲体,体现为血的多少,精血的能量足还是不足,君火以明。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本概念

六经辩证导源于《内经》。《素问》中的“热论”、“刺疟篇”、“刺腰痛篇”与“厥论”四篇都用六经辩证,都以经络常说为基础。因此后人把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合称为六经。在《内经》中这六个名称还应用于阴阳、气化、脏腑等理论的阐发,张仲景全面继承《内经》关于六经的理论,结合外感病的临床实践,创立了伤寒六经辩证。

在历代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对伤寒六经辩证的基本概念,提出过许多解释,有经络说、脏腑说、形层说、六区地面说、证候群说、八纲说、气化说、正邪斗争说、阶段说等等,这些学说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伤寒六经辩证的机理。实际上外感病由感受外邪所致,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正邪斗争,病程发展有不同阶段,病情有深浅不同的变化,影响全身的气血,或影响到某些脏腑、经络,临床上出现许多不同的证候,这些证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分。因此,伤寒六经辩证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辩证论治体系。

在这个辩证论治体系中,太阳病为外感病初期;病邪以寒邪为主兼风或湿,正气能够抗邪,暂时被寒邪所遏;病变部位主要在体表,营卫受病;主症为发热、恶寒、脉浮;影响到足太阳膀胱经;用八纲分析属表寒证;治疗大法为解表法。阳明病为外感病热盛期;邪已化热,热邪亢盛,挟湿或食积,正邪斗争激烈,正气因抗邪而亢盛;病变部位在全身,容易结聚于肠胃;主症为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退,或腹满痛,便秘,脉大或滑实;影响到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用八纲辩证属里实热证;治疗大法为清法与下法。少阳病为外感病亚热盛期;病邪已基本化热,兼有痰饮水气,正气略有不足,但仍有抗邪能力,正邪斗争互有进退;病变部位在全身,往往影响到胆与胃;主症为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影响到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一般称半表半里证,用八纲辩证属里热证,实证或略兼虚证;治疗大法是和解。以上三阳病都属于外感病的正盛邪实阶段,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正气能够抗邪,病变部位由体表逐渐入深。三阳病共有症为发热,脉来比较有力,三阳病一般预后良好,治疗以祛邪为主,适当扶助正气,防止转入三阴病。太阴病为外感病正衰期的轻证;病邪主要是寒湿,正气抗邪能力轻度不足;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主症为下利,腹满隐痛,脉弱;影响足太阴脾经;用八纲辩证属轻度里虚寒证;治疗大法是温中健脾。少阴病为衰竭期;病邪或寒或热,正气严重虚衰,抗邪无力;病变为全身性急性虚衰证,主要为心肾阳虚或阴虚;主症为无热或虚热,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寐,脉微细;影响到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用八纲分析属严重的里虚寒证或里虚热证;治疗大法是温阳或滋阴。厥阴病为外感病终末期;病邪为寒热夹杂或寒热转化,正气严重虚衰,无力抗邪;病变为全身性急性虚衰证,主要病变在肝肾;主症为四肢厥逆,或厥热胜复,或寒热错杂;影响到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用八纲分析主要为严重的里虚证或寒热虚实夹杂证;治疗大法或回阳救逆或清热泄火或寒温兼施,灵活多变。三阴病都属于外感病的正衰邪盛阶段,病邪或寒或热或寒热夹杂,正气无力抗邪;病变都在人体深部,严重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三阴病的主症是无热恶寒,脉细微;三阴病中太阴病预后较好,少阴病、厥阴病预后严重,但有阴尽阳生,恢复的可能;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适当及时地驱除病邪,力图得到康复。

伤寒六经辩证体系以六经病为纲,以汤方证为目,即六经每一个病中又包括若干个汤方证。汤方辩证以某一有效方剂的适应证候为标准,分析临床证候,探索其病机及治疗法则,把这一典型证候称为某某汤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最有代表性的几个症状、体征,即称某某汤证的主症,如枝桂汤的主症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并进一步分析其兼症与变症。汤方辩证为《伤寒论》首创,对后世各科临床影响很大。

《伤寒论》中,六经病排列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发展变化的模式。临床上外感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这就决定了六经传变的复杂性。初起大多表现为太阳病,发病后,病情按排列次序传变的称为“循经传”,不按排列次序传变的称为“越经传”。但也有未经传变,初起即为少阳或阳明病的,称为“本经自病”;病情严重初起即为三阴病的称为“直中”;初起两经病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初起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的称“两感”,如太少两感,为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先有一经病证然后逐步出现另一经病证,从而两经病证同时存在的称为“并病”,如太阳阳明并病等。自阳病传入阴病的称为“阳病入阴”,表示病情加重;由阴病好转,转为阳病的称为“阴病出阳”,表示病情好转。

六经病欲解时图

六经病欲解时:

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

“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大约 15点——21点

“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

“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

“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

“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

六经病欲解时:

《六经病欲解时图》 - 茗,听雨 - 听雨学习吧

子午流注:

《六经病欲解时图》 - 茗,听雨 - 听雨学习吧

“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

21:00_23:00 三焦经
23:00-1:00 胆经(要上床睡觉)
1:00-3:00 肝经
3:00-5:00 肺经
5:00-7:00 大肠经(起床要喝水)
7:00-9:00 胃经(要吃早餐)
9:00-11:00 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
11:00-13:00 心经(开心快乐)
13:00-15:00 肠经
15:00-17:00 膀胱经
17:00-19:00 肾经
19:00-21:00 心包经(适宜散步)

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蕴含着天人相应

六经病欲解时属于时间病理学的范畴,时令因素对人体健康以及病程的影响是外因,而人体的正气是内因,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是一致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断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必须随时适应自然规律,才能与环境保持协调而出于健康状态。

  六经病均有一个欲解时,如《伤寒论》第9条、193条、272条、275条、291条、328条,说明六经各有一个欲解的时辰,而这些不同的时辰,代表大自然阳气的盛衰,紧密关系着六经的气血盛衰,它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其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这段话对理解六经病欲解时很有帮助。

  如太阳病自得其位的时间是9时至15时,此时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的太阳经经气此时最旺盛,二者相加,则太阳病阳气被风寒所郁遏,可应时而解,故“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再如阳明经自得其位是从15时至21时,此时大自然阳气衰退,人体阳明经经气最旺,二者相较,正胜邪退,则阳明经热盛之邪得以外达,其病欲解,故“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内经》中所述“必先定五脏之脉”,正是强调了内因在其病欲解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此进一步推导出在天人之间,以人为本,以天为标,以正气为本,以时令为标,把握机遇,因时而动,“必先定五脏之脉”,参以天时,促其自愈,这正是《伤寒论》务本论道的精髓,也是整个中医学的优势所在(谷万里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另外:

“六经病欲解时”与“阴阳自和必自愈”的提法互见于<伤寒论>始终,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高度统一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以下是《六经之间传经》本人听课的笔录:

六经病病里的概念和病性意义与病势的意义:(也就是病症的概括)

1“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早9点——15点

太阳病 :

病位是:

足太阳经、足太阳腑、涉及到膀胱和体表的阳气被外来风寒邪气所伤。它根源于下焦膀胱,根源于下焦肾。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阳病的初起。

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治宜五苓散。

2 。“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大约 15点——21点

阳明病: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病位是:涉及到手足阳明经、腑,也就是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

(一般足经循行路线长受寒邪反映比较明显,手受阴邪经循行路线短就反映不明显。)

病 性:是阳证。

病势是:极期。 阳明的阳气量比较大,但是, 邪气入阳明就化热了,邪气就成了阳邪,成了热邪 ,两阳相加正邪斗争激烈,所以表现大热,大实的证候 。从病里的角度来说: 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主要病候:经脉病: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

少阳病:少阳和厥阴相表里。

病位是:涉及到胆经,胆腑和三焦。(如:无汗而喘。邪热壅肺汗出而喘。水寒设肺而喘。)

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

病 性:是阳证。

病势是:是后期。这是为什么呢?进入少阳的邪气它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热邪 。如果邪气在足少阳经脉的话,它是寒邪。因为它有往来寒热的症状。为什么有恶寒?那一定是有寒邪伤人阳气的症状。

所以,寒邪在经的时候是寒邪。邪入腑的时候就化热。而正气是少阳是小阳,是弱阳也是稚阳、嫩阳、幼阳。如日初出。阳气不亢不烈。一旦少阳抗邪不力的话。邪气就有可能内传三阴。因而出现太阴病。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所属病候:耳聋,腹胀,水肿,遗尿,颊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上肢外侧痛,小便不利等。

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4。“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

太阴病:[ 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病位是: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 、没有涉及到手太阴肺。

为什么?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害邪气所伤的时候,常常会影响肺气的宣发失调。因而出现咳嗽、喘。在上边太阳病中就包括了。这里就不讲了。

病 性:是阴证。仅仅涉及到脾阳虚。

病势是:是阴证的初期。

5。“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

少阴病: 病位是:涉及到心、肾。涉及到肾经。

心主火,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主水,肾又是元阴元阳之根本。当寒邪进入少阴导致阴阳两衰。而以肾阳虚衰为主的证候的时候,那么这就是阴证进一步加重。

病 性:是阴证。

病势是:是阴证的危重期。特别是心、肾真阳虚衰为主的这种少阴病,不去积极的救治,常 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它是阴证的危重期。当然,少阴病另外又有一种情况,那就 是说;不是以心、肾真阳虚衰为主 ,而是以外来的寒邪盛为主。如:雪崩人埋葬雪里,你心、肾阳气再盛;雪的阴寒太盛,人的生命也要受到威胁。

6。“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

厥(jué)阴病:

病位是:涉及到肝和心包(具体讲厥阴病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它的复杂性)。如果这个病是

由 少阴传来的,你就是 病势就是末期。

病 性:是阴证。

病势是:末期。有死无生。 因为少阴心、肾真阳虚衰 ,又导致厥阴相(象)火 , 肝和

心包的 相(象)火衰竭,那的确是 阴证的末期。 有死无生。

另 外:“ 厥者,尽也。 厥者,极也。”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转入厥阴,

而是外来的阴寒邪气郁遏ě了厥阴的相火,这可能就要发生变化了。当阴寒邪气

特别盛,盛到极点的时候,而相火被郁到极点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

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的这种机转。如果 阳气恢复以后阳复阴退,病

就可以自愈。如果阳气恢复的过热又可以转成热证。转成阳证。

所以,厥阴病又存在着阴尽,阳生的变化。

六经病他们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叫做传经。具体来说一经的邪气传到另一经,相应的临

床症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就叫传经。

如:“太阳病”作为一个表证,太阳邪气可以传给其他任何一经。

太阳可以传给—— 阳明;

太阳可以传给—— 少阳。

太阳可以传给—— 太阴。

太阳可以传给—— 少阴。

太阳可以传给—— 厥阴 。

因为体表的阳气属太阳所管,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以后,就等于人体的防御外邪

的第一道防线出现缺口,所以邪气就可以传给其他任何五经。

但是,少阳可以传阳明。而邪入阳明就一般不在传给其他任何经了。因为阳明是属土的,就象地球一样,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是地球上所化生的,最后死亡以后都回归于大地。所以邪入阳明以后,想再传其它经是不可能的。就象阳明的里热,尤其是阳明里是实证,你若不是通过泻下就在阳明本经解决的话;阳明的燥热实邪能传入太阴吗?是不可能的。

少阳病之邪可以传太阴。太阴之邪可以传少阴,少阴之邪可以传厥阴 。这些显然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我们说由一脏一腑,他们经常是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

比方说:太阳和少阴,脏腑相连,膀胱和肾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它们相表里。所以,太阳之邪有飞渡少阳的时候,这种情况很多。

那么,少阴阳气恢复以后,有没有脏邪还腑阴病出阳的这种变化呢?有的!太阴可以外出太阳。也就是当寒邪盛的少阴病,而不是真阳衰的少阴病。然后祛邪达表,使少阴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可以外出太阳。

少阳和厥阴相表里。

少阳之邪不解可以内传厥阴。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邪气又可以外出少阳。这就是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驱邪达外,厥阴之邪外出少阳的。

还有一对,就是:

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在<伤寒论>原文里说: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此为阳明病也。

这就是一个太阴湿浊不化,在太阴郁积久了之后从阳明燥化,外出阳明的一个例子。

以上是六经之间传经的基本模式

伤寒六经之源头分析
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六经辩证+象解六经病+《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本概念+六经病欲解时图+伤寒六经之源头分析 - 舍得 - 舍得
常见病六经辨证治疗+六经辩证+象解六经病+《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本概念+六经病欲解时图+伤寒六经之源头分析 - 舍得 - 舍得
作者:高展

一部伤寒论后学读了好几遍,看了很多家的注解总是感觉没有从源头来理解其原理,真的伤寒论应该是仲圣用一套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推理和实践结晶,没有后人理解的复杂也没有后人解释的啰嗦。我试一试分析,请各位批评指正。

1、伤寒论为什么是六大类的病?因为原理是八卦,乾坤交也就是阴阳交而得六卦,乾坤纯阴纯阳融入了六卦中,故实际生存的是六卦,乃六病之原理。

2、为什么是三阳,三阴?兑离巽是三阳卦就是三阳病,震坎艮是三阴卦就是三阴之病的卦象和原理。

3、三阳的卦象各是什么,又有什么原理?兑卦外爻是阴封藏阳气在内,阳气最旺故守卫重要战略地位,随时随地抵抗外敌,好比车马炮,力量大但是也容易受伤,故伤寒论论述最多。桂枝汤是治疗兑卦阴阳不足的病,麻黄汤是治疗兑卦阴阳不交的病。离卦是阳明,巽卦是少阳病,因为两个阳爻在外,阴爻在内,阳气最不稳定,容易出现往来寒热的现象。


4、三阴:少阴坎卦,太阴艮卦,厥阴震卦,震木生发,一阳存在最底层很难上升,如果走动则最后亡阳。

5、六卦中,阴阳不交合是病,不平衡是病,不归位也是病。

6、坎离是一对夫妇,故阳明病则少阴容易伤,坎离平衡则安。

7、人体四正定乾坤,东西震兑卦乃先天之坎离,后天坎离卦乃先天乾坤南北,如此东西南北四正纵横而定乾坤乃真力量是坎离,坎水肾也,离火心脏也、胃也,破格救心汤可以治疗肾病也可以治疗心脏病。

8、人体四维主运动,坎离是生命之源,认同太阳与月球,但是生命最终生存于地球,只有地球的吸收阴阳二气水火之能力才能产生生命,所以地球总是绕太阳转故阳气最为紧要,月球永远绕地球转,所以阴气总是如影随形。四维即能量的出入点,巽入东南来,从西北出,艮入东北来从西南坤出,出入于中五,则246810之偶为门户,13579之奇乃生命阴阳之源头,奇发偶收。

9、肾气丸就是八卦,附子离发,山药坤开,泽泻兑下,茯苓乾开,地黄坎发,山茱萸艮收,桂枝震升,丹皮巽收,四维的收出开阖,收而入中归人体吸收,开则从身体中开道而出化为垃圾而去,升降则开通渠道指挥方向把坎离之真阴阳输入人体或者把垃圾输出人体,坎离则生命之源头发出真阴阳。所以附子地黄反应的真阴阳必须要桂枝泽泻的运输指挥才能到达该去的地方,同时必须有丹皮、山药、山茱萸、茯苓的开阖才能加入人体,同时桂枝泽泻又把人体的垃圾排除体外。

10、五苓散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推理而来,所以吃五苓散可以把多余的排出来(水肿病),还可以把不够的输入人体(口渴干燥)。

11、今天我们再来谈谈火神派重要汤剂四逆汤,其实此汤在伤寒论里也是至关重要,医圣也是反复利用加以化裁。
附子是离卦故可以提供力量,干姜是震卦故可以走动,甘草是艮卦故可以开阖收放,伤寒论根据先后天八卦原理,把后天的药理通过一个汤的融合打入先天的病位而补先天之不足以达到先天的平衡而病愈,附子后天离入先天离(干姜震)干姜震后天入先天震(甘草艮),如此则把附子的阳气火气引入了先天艮土之不足,专门治疗这个太阴病,太阴在少阴之上则可以封藏少阴之气而使人逐渐恢复体力。所以四逆汤一吃就感觉像吃饭,舌苔马上来。

12、看看五行原理:
八卦五行互为表里,五行乃物体运动的方式,八卦乃物体阴阳属性的本质规律,一个物质同时具备五行的运动规律和阴阳构成的八卦属性。用车来描述五行则,木代表了轮胎是开导用的也就是舒筋活血了,火代表了动力系统,金是方向盘,指挥系统,水代表了油箱啊,是后勤系统了,土最厉害了,中间运化,就是整个车子的所有构件了,方向盘和油箱或者轮胎都是附件都是为整个车服务的,所以土涵盖一切,离开了土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13、白虎汤
这个汤的争议也是很多啊,有人认为要亡阳,有人认为可以起死回生,原理一分析就知道了。

石膏本身是阴性,五行是金,八卦是兑啊,阴可以把外发的热气阳气收住,所以要大量用才能收得住,知母就是坤卦也是阴寒属性,同性相求啊,坤就是后天之坎入少阴啊,所以石膏兑即先天坎,与知母通气,先天入后天(阴气用逆局,阳气用顺局后天入先天)阴阳入少阴,如此一来阳得归气,如何还有热呢,又如何会亡阳呢,看看续命汤就知道了,虽然阳入了阴,但是少阴之气不行得太阴才能封藏啊,所以用粳米是干木震入先天甘草震,开脾艮,艮旺坎自然稳定,所以不但体温下降了而且还稳定了。

一切疾病都是人体的阴阳五行不归位的病,本气自病也,调整就好。

古人没有今天西医的这么多理论,他们很经典的,八卦,阴阳,五行,对应人体自然慢慢分析慢慢体会,结果就推理出了中医原理。古人的易学功力比今天的人们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了。


看看四逆汤
四逆汤乃三阴寒证之方,干姜入厥阴,甘草固太阴,附子强少阴,如此三阴强化自然阴证得解。


麻黄附子细辛汤:

这个方子也是很经典啊,少阴初病,因为少阴之气从太阳而出,太阳之气不入少阴而大开泄气,故用细辛引阳入阴,又因为少阴寒化无法吸收故用附子温阳求同性之太阳之阳而引阳归坎,麻黄把少阴之阴引入太阳而解。少阴阴退阳生而安,故对鼻炎,喉咽,上热下寒,头疼脚冷,头发长疮脱毛等病疗效很好。皆是少阴阳退,太阳阴少之病。
其实就是兑坎通气之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