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揉揉这些穴位 想要长寿不难(转载)

 zeek88 2013-11-21
現代人工作節奏加快,常常忽略自我保健,山東老年大學運動保健部主任於金榮教您如何隨時隨地自我保健。   

按摩頭部穴位   

●按摩耳輪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好。 作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作用,且對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掐睛明穴 動作要領: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時食指點按兩眉間的印堂穴,可謂“一手點三穴”。點掐時閉氣不息,點至自覺氣滿時為止。點時一鬆一緊,點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正坐閉目,目內眥角上方1分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可治療眼疾、神經性頭痛,也可治打嗝。           
            
●揉太陽穴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或食指肚,按住兩側太陽穴,先做順時針方向揉動8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揉動8次。 取穴方法: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 作用:可祛風止痛、活絡明目,有防治頭痛、治療眼疾的作用。   按摩上肢穴位   

●叩勞宮穴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輕壓掌心,中指與無名指兩指間即是穴位。 作用:清熱瀉火,開竅醒神,能除心煩,治心火過盛引起的口腔潰瘍,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掐內關穴 動作要領: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關節,掌後第一橫紋上2寸,在兩條大筋之間。 作用:有寧心安神、疏肝降逆、調和脾胃、活血通絡之功效。   

●按合谷穴 動作要領:一手拇指張開,虎口拉開,另一手拇指按壓穴位進行揉按,兩手交換按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拇、食指張開,使虎口拉緊,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關節前彎曲,拇指尖所指凹陷處即是穴位。 作用:具有通經鎮痛、解表清熱、開竅醒神、熄風之功效。主治頭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按曲池穴 動作要領: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兩手交換按摩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橫紋頭呈現凹陷處即是穴。 作用:祛風解表,調理腸胃,疏利關節,能調理臟腑功能,瀉火去熱,是治療上肢偏癱的主要穴位。   按摩下肢穴位   

●搓命門穴 動作要領:兩手相互搓熱,兩手依次在命門穴上下來回搓熱,可做2~3分鐘。 取穴方法:由肚臍中做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就是命門穴。 作用:有培補腎陽、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壯腎補虛,溫補脾陽。可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症。         
●拍擊足三里穴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以曲骨處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敲打5分鐘以上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 作用: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揉太衝穴 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衝穴3~5分鐘。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間縫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聯合前緣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清肝瀉火,舒肝解鬱,調經和血,疏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按湧泉穴 動作要領:將左腳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壓左湧泉穴,雙腳輪換各按摩5分鐘以上,以搓熱為好。 取穴方法:五個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正中之凹陷處。 作用:清熱開竅,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可治高血壓、心絞痛、口腔潰瘍、糖尿病、鼻炎、頭痛等症,還可防病強身、降壓、安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