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价值观管理探析

 文山书院 2013-11-23

企业价值观管理探析

石义彬 徐耀强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3日   11 版)

    企业价值观管理是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兴起而提出来的。企业价值观管理的本质在于,它是对员工的内隐思想而不是外显行为的管理,是对企业的非定量方面的软性管理。事实上,企业价值观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有效“落地生根”的重要方法。

 

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兴起

 

    任何管理理论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现实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极大提高,是企业价值观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也是管理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动因一:后现代主义学术思潮的影响。二战以前,无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经济人”管理模式、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社会人”管理模式,还是管理丛林理论时代的“复杂人”管理理念,纯粹理性的经济主义价值观在传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它只将经济利益当作唯一的最高价值,而忽略了道德和社会价值,所以在经济效率背后诱发了许多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诟病的如“生态破坏”和“能源危机”等现代性问题。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克服经济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表现在管理领域就是管理价值的转换。

 

    动因二: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实践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程度增强,环境的动荡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给以定量、确定为特征的传统的科学管理、目标管理等规则管理模式带来了重大困扰。人们公认,传统管理模式中对人的“管身”不“管心”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人本主义时代的要求。这些变化成为价值观管理兴起的现实基础。这时,管理实质上已经转化为对人的知识和价值观的管理。可以肯定,价值观管理将是面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具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价值观管理的特征

 

    正如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言:“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价值观。”无疑,企业价值观管理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管理方式的现代管理,而正确把握它的特征是有效实施和推行这种管理的前提条件。

 

    管理对象的精神性。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对象是价值观,它的作用领域在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世界,表现为企业管理者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自身的思想和价值体系灌输给被管理者,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管理者所期待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和行为准则,并用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价值观管理是以价值观的批判与建构活动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它把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把制度管理和实务管理看作是从属于价值观管理的部分,并通过价值管理实现组织的各种管理职能。

 

    管理过程的渗透性。这种管理理论认为,价值观管理过程是组织价值观的塑造、形成、创新和传播的过程。而人的价值观有如一个“黑箱”是看不见的,同时它的作用和影响又无所不在。这一特性决定了企业价值观管理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管理,而不是“狂风暴雨”式的运动。价值观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渗透力而绝非推行力。它强调的是融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主动跟随。

 

    管理手法的自主性。企业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软力量,它不像硬权力那样可以成为一种强制性约束惩罚手段,而要通过对思想观念等精神世界的约束、转化、引导和控制达到目的。企业价值观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它是通过提高人的主体性而实现的;与此同时,人的主体性的提高又对价值观管理发出强烈的呼唤。价值观管理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使人在组织中活出自我的价值。

 

    管理效用的持久性。价值观总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正因为企业价值观管理的作用对象是人的精神领域,其塑造和改变的是人的价值观,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因此相对于硬管理对人的具体行为的控制而言,它对人的管理效用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功能

 

    企业价值观是影响和左右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价值观管理是引导企业经营走上成功道路的“航标”, 这已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共识。正如德鲁克所言:“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

 

    提供行为向导。价值观管理作为对企业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的管理,可在企业内部提供一种走向共同目标的指导性意识,也为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方向性前提,由此规定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的行为选择。事实上,在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下,组织在其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式:一个唯利是图的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可能会违背基本的经营道德准则甚至法律,提供质次价高乃至假冒伪劣的产品或服务;而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相应道德意识的企业,不仅会注重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安全与质量,而且也会关注自己的经营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公众的普遍期望。

 

    整合企业意志。价值观管理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消解和协调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冲突,增强企业与员工的双向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与企业不仅仅是法律契约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更是“心理契约”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共同价值尺度,这种价值观内化后,可以成为连接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精神纽带,使员工把个人利益同企业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

 

    激发精神动力。企业价值观管理可向员工灌输积极向上的信念,而为他们的行为内置一种价值驱动力,激励他们去追求这些信念,实现这些理想。柳传志针对联想成立之初管理成员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市场意识不强的问题,提出“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不论苦劳,只看功劳”等价值观念,就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培育合格员工。培育符合本企业价值观要求的员工,是企业走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企业价值观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价值观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为员工提供一种共同的“德”的标准,它规范和指导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感化和激励着员工自觉按照企业价值观来塑造自我。例如,惠普公司员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梦想”,为此在各个方面公司都尽量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正因如此,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员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实现了自己的个人梦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