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制造如何与德国制造竞争?

 成为亨特 2013-11-24

中国制造如何与德国制造竞争?

国内制造业基本上处于低端发展,质量差,德国制造业质量很好,比如德国精密仪器。那么,中国制造如何与德国制造竞争呢?

德国制造特点在哪?

笔者认为,德国制造业基本上是以追求质量取胜为上,不追求规模做大。德国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但是却是某些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大多数不是一个完整的商品,另外,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产业。

很明显,德国制造看似隐形冠军较多,但是却是独立的中小企业,彼此之间没有业务上的有机联系,德国中小企业之间就形不成一个整体上的竞争力。

也正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彼此之间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以,彼此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由于德国制造业生产的都是零部件,虽然零部件质量很好,但是需要通过别的产品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商品才能出售,受制于完整的产品的销售量有关,这就是德国为什么制造业先进而经济增长比较低迷的原因。

德国的制造,比如罐头盖里面的垫圈,气密性很好,但是再好地垫圈,如果罐头销量不行,那么这种垫圈也就没有竞争力了。比如德国智能汽车轮胎,如果没有修车市场如修理、备换轮胎、愿意进行高级智能汽车轮胎消费,那么这种智能汽车轮胎就没有意义了。

德国的教堂大钟、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菲仕乐的炒锅、碧然德的净水器、双立人的刀具等等。

德国中小企业不求多元化发展,只求把一个产品做到全球质量第一。比如 Koenig&Bauer 的印染压缩机、 RUD 的工业用链、 Karcher 的高压专业吸尘器等等,都是国际领先。

很明显,完整的德国制造商品,具有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竞争力比德国配套产品强得多。

但是,德国制造也有他的弱项,就是像日本企业一样,追求质量上的精益求精,但是,对于创新就缺乏动力。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把一个产品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是全球冠军了,你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又怎么舍得自我否定的创新呢?

所以,日本家电属于电子行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速,所以,日本整个家电业失败了。而德国制造业主要是精密仪器、日常用品,这些大多数不涉及电子技术,所以,德国制造的风险就不日本小得多。

很明显,德国制造没有像日本制造那样大衰退,并不表明德国制造的惰性。笔者认为,只不过德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涉及的产品大多数不是电子行业而已,这无形中让德国制造业逃过日本家电业集体衰退的事件出现。

中国制造如何与德国制造竞争呢?

笔者认为,中国现在完整的配套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是中国制造业环境由于德国制造的地方。虽然单个企业竞争中国不如德国,但是作为完整的制造业环境,中国就未必输给德国。另外,对于现在的智能产品制造,考虑到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变成过度地追求质量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再好的质量因为新技术、新功能、便捷等的出现而变成价值缩水,所以,信息产品、智能产品比较适合中国制造,而耐用品比较适合德国制造。考虑到未来的产业主流在智能产品上,所以,德国制造在耐用品方面的高质量在信息产品、智能产品方面未必拥有优势,这才是中国制造胜过德国制造地地方。另外,中国制造可以通过智能技术武装耐用品,这样必将打败德国制造,以德国制造为榜样就缺乏创新,那么就无法超越德国制造。很明显,利用自己的长项来武装、创新耐用品并且改造耐用品,这才是中国制造取胜德国制造的地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内把德国制造、日本制造树立为榜样,即带来了好处,有利于提升质量,但是也带来了坏处,不是想着通过创新超越对方,而是跟学榜样,如此就超越不了榜样。另外,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德国制造单个企业的差异与产业链竞争力、配套产业链以及制造业环境的差异,认识到德国制造的短板是大多数企业之间因为没有完整商品的概念,变成企业之间是一盘散沙,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竞争力。并且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质量过硬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成本太高,技术容易落后,是德国制造业的劣势,是中国制造的优势。如果中国制造用智能技术武装各行各业,就一定能够打败德国制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