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连中三元”的奇才有多少

 杂货店伙计 2013-11-25

我们看到戏曲中常出现寒窗的主人公“连中三元”的描述。实际上,在古代的考生中,“连中三元”是非常罕见的。什么是“连中三元”呢?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或都了解不详实。

这得从古代科举制度说起。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初级考试工,称“小考”,由于童试在古代是基层考试工,所以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第一关,按照规定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恩科”。乡试在省城进行,考期为八个月,分三场,又称“秋试”、“秋闱”。各地秀才云集省城一争高低,考中之后称“举人”,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举人和第一名是“解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因由礼部主持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礼部试”、“春试”、“春闱”、“礼闱”。会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须是举人,考中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揭榜后,被录取的贡生须于下月应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也就是说,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参加考试者均为贡生,此考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由此可见,一个考生只有在这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 “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我们试想,全国有多少人才在竞争,再有才华的考生也很难保证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第二,就不是“连中三元”了。

尽管非常之难,历史上还是有17名学子过关斩将而“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享、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彥,是奇才中的奇才!

其中,王名世、王玉壁是两位“武三元”。王名世系浙江永嘉人,在明万历年间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王玉壁也是浙江人,在清朝顺治年间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过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采斐然,也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在当时相当有名,被人们广为传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