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三: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闻资讯 烟台人民广播电台 烟台网络广播电视台

 昵称12350374 2013-11-25

  烟台网络广播11月22日讯: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由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事件持续发酵,不仅山东,全国各高校也都加入了大讨论的行列。请听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由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如果你在学校食堂点了一份平时喜欢吃的菜,尝了一口却发现很难吃,你会怎么做?是再也不吃,还是象征性吃几口?再或者是无论如何都坚持吃完?就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山东、河南、吉林、广东、甘肃等地的67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42%的人表示会坚决吃完,58%的人选择再也不吃或者象征性吃几口。

  记者:“为什么不吃呢?”

  学生:“我挑食。”

  记者:“那你不觉得浪费吗?”

  学生:“不觉得啊。”

  从吃饭这一问题出发,记者走访了多所高校,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适度消费。但采访中记者发现,“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依然存在,互相攀比、追求名牌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山东大学生:“我认识一个同学,买手机,刚开始他买了一个诺基亚的,后来看大家都在说苹果,他就贷款就买了个苹果,我就很想不通为什么没钱你要贷款去买个苹果呢?”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从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学会了勤俭节约。

  辽宁大学生白盈玉:“我们花的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我们应该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青年人消费观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熊丙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而是他们上了大学才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那么这种‘补课’是‘补’不到位的。”

  对于大学生朋友来说,什么样的消费观才能算是“健康正确”?昨天的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对此展开了讨论。

  对于大学生朋友来说,什么样的消费观才能算是“健康正确”?湘潭大学国交国贸2013法语班的同学们就通过班级微博提炼了几个关键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英三Elaine”补充了几点:谨慎从众,适度求异,拒绝攀比。我觉得也特别重要,比如说这个高档手机,五、六千一个,对于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能买就买了,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同学来说,这可能是你父母几个月的工资,用你父母的血汗来满足你自己的攀比心理,您觉得这合适吗?

  当你和你想买的东西之间已经排除了一切障碍,只剩下钱包了,应该怎样区分这笔钱该不该花、花得值得不值得呢?“大姑娘娜娜莉”说,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消费需求,消费价值,是否仅仅只是追逐所谓的潮流而消费,其实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能拿未来为自己如今享乐买单。然后还要考虑贷款对自己未来的负担是否过大。

  其实,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每一次从钱包里掏出或是你自己、或是你父母辛苦挣来的钞票上。其实,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朋友来说,所谓“正确消费观”,不是不花钱,而是让你学会对自己的每一份支出负责,让你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一直“有钱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