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崇阳崇刚《老子》崇阴崇柔之体会

 成为亨特 2013-11-27
一、崇阳崇刚说。

初步思路:《周易》如何论天地之道?君子 如何守道?
《周易》的确注重乾坤两卦,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那又怎么论述天地之德?
君子何以守“仁义”?如何是“德行”?如何 成大德成贤人之业?
《周易》的彖、象、辞;就是告诉我们:元亨利贞凶吉悔咎。守仁在于位,守义在于正。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系辞传 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尊卑上下贵贱 即定。再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言 乾男坤女和乾知坤从 之德。
系辞传第六章 说道:天地之德。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变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紧接着就说:道义。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精微、深奥之意),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综上之意:一阴一阳谓之道;全阳为乾、全阴为坤,乾为天、坤为地,天尊地卑、天刚地柔、天知地从,谓之德。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刚柔、上下、高低 有别)谓之义。(义---古文为 義---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和道理。亦称:礼义。)
说卦传:
《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天地人三才,在此体现出来;人道即曰:仁义。义 前面说过了,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和道理。仁----即:用现代的言语解析就是二人和谐在一起,指人与人之间亲爱、有序、和谐相处。进而再曰:守仁贵乎位当。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这样,孔家思想仁义道德体系 基本成型了。从《周易》上下关联体会,其实应该讲:崇尚的是“易知”---就是圣人作易告知的道理。然将“易知”纳与乾、阳、刚健、尊上;而将“易从”纳与坤、阴、柔从、卑下。到底是 原始天之道,还是为了建立“仁义道德”体系而应用比喻的呢?大家各自体会和品悟了。
而被古代统治者所推崇,我想有下面原因: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二、崇阴崇柔说。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