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千年老藤 2013-11-28

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文秋林 谭珍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潜在方向,体现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历经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先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重返实体经济,推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抢占世界经济、技术制高点。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

一、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比较

我国于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随后近三年中,各省、市、自治区先后确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然而,对比研究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省布局有着惊人的类同性。不仅区域性的布局趋同,而且全国31个省市都存在大面积的趋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7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有18个省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2]这种普遍性的产业领域、产业方向、产业项目的过度趋同,无疑极易造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给未来经济留下巨大的结构性过剩隐患,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必需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理解,剖析其特征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其支撑体系,是完全必要的。表1“十二五”期间各省(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北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天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河北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山西现代煤化工,现代食品工业,新型材料工业,现代装备制造内蒙古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辽宁节能环保,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吉林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黑龙江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生物,交通运输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江苏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浙江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核电,海洋新兴安徽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产业福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产业江西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山东新信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开发河南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湖北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湖南节能环保,信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广东节能环保,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海洋,风电核电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海南纸浆及纸制品,电子信息,制药,食品和热带产品,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和装备制造,油气化工,矿产资源加工续表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广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重庆环保装备,通信设备,生物医药,仪器仪表,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性能集成电路四川节能环保及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贵州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云南光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陕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甘肃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青海生物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宁夏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西藏未具体提出资料来源:根据全国各省规划《纲要》和党代会报告等整理。

    纵观世界各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都极为慎重,产业布局是在对自身资源、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调研基础之上。如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复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战略思路,战略重点是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政策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在太空探险、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国内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并采取一系列补贴、减税、政府担保贷款等措施,提供巨额财政支持。法国建立“战略投资基金”,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至全球领先水平,并投巨资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日本则侧重于促进IT技术在医疗、行政等领域的应用,出台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推出新增长策略,发展方向为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低碳排放、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业、太阳能发电等。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针对性可从下表清晰看出,虽然发展方向各有不同,但都充分考虑了资源地理、科技实力、潜在的市场需求等相关因素,并与本国传统优势产业和技术优势紧密结合。表2世界部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领域国别发展领域美国信息和互(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开发利用,航天与海洋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德国数码软件创新,成像诊断学,药物疗效和新药安全,智能传感器和眼科学,未来物流英国生物产业,创意产业,数字产业,通信产业,绿色能源,先进制造法国生态经济和绿色化工,再生能源,未来城市建设,未来交通工具,数字内容欧盟农业及生物工程,纳米科学,纳米工程,材料和新产品技艺,信息和传媒,能源,空间日本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巴西生物能源,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加拿大环境,资源和能源,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资料来源:根据以上国家公布的有关新兴产业扶持政策资料整理。

二、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

2011年,广西GDP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的行列,目前经济也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广西在泛北部湾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逐步凸显,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取得显著成效,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甘蔗、畜牧等产业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发明专利追赶跨越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新成效[3],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加快发展的广西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既有发展的基础,更有发展的空间,迈入了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因此,研究广西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12月,广西确定了加快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由“14+4”升级为“14+10”,除原有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外,将新增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几年,广西将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突出特色领域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库,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和配套支持机制,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制度、考核评价体系、投融资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端产业少;新兴产业数量少、规模小,领军企业少,成长性不足,集聚度不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尚未形成;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够;产学研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差,政府扶持政策不具明显比较优势等等。

三、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发展方向上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异,所以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战略重点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与该区域的资源、文化传统、优势产业相宜。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一大法宝。各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往往选择与传统优势产业协调发展。因此,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积极与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合,在优势产业中培育高端技术突破并形成战略性新产业,如与特色生物农业相融合、与海洋产业相融合、与生物医药产业相结合、与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相融合等。

其一,广西是农业大省,在糖料蔗、木薯、桑蚕等种植方面有着产量、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如糖料蔗产量连续14年稳居全国第一,荣膺“亚洲糖王”多年,是全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及最大的食糖供应和集散中心,产糖量约占全国6成。近20年来,广西木薯种植面积、鲜薯产量及木薯淀粉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位。2006年更是以630万吨的鲜薯产量占全国总量60%强。2011年9月,广西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区域,木薯在广西的发展空间被视为“不可估量”。广西桑蚕业后来居上,蚕茧产量在2005年后接连“夺金”。2007年,蚕茧产量20.52万,占全国总量的1/4强。同时肉桂、八角、松香等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花卉等产业也都呈现出很强的发展后劲,水果产量由全国第6位升到第5位,其中荔枝、龙眼、香蕉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4]目前广西已依托这些资源形成了糖料蔗、桑蚕、木薯、龙眼、荔枝、香蕉、柑橘等一批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在这些无可比拟优势资源下,也培育了相对厚实的科技研发能力,相关的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小高地相继建立。因而,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农业科技的研究基础,以传统产业为基础,采取有力措施,注重高新技术引入,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优势产业转化为其相关新兴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二,广西是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更是名副其实的中草药资源大省,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品种资源4600多种,仅次于云南,成为全国第二大药库。广西有地方特产药材112种,其中有名的桂产道地中药材有罗汉果、肉桂、砂仁、田七、八角、安息香、剑叶龙血树、鸡血藤、绞股蓝、苦丁茶等。目前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甚至高达90%以上。随着传统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广西的壮医药、瑶医药、苗医药也在国内中医药业中独占一席。已查明有壮药2300多种,瑶药1300多种,苗药200多种,各类验方单子10000多个[5]。目前广西拥有桂林三金、广西金嗓子、广西花红药业、梧州制药、玉林制药等知名企业,有巴马等全国知名的长寿基地,先后培育了百年乐、三金、胃乐、金嗓子、花红等驰名品牌,正骨水、西瓜霜系列产品、花红片、妇血康等中成药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资源利用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广西有中草药研究机构20多个,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广西药用植物园与中国工程院协议共建广西药用植物种子站、中药分离馏分样本库、药园植物数据库等,力图将之建设成为集中药资源保存、研究、开发,以及医疗、教育、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中医药现代科技园区和国际传统医药交流中心。依托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落户南宁等机遇,通过自主创新与合作研发,培育“南药”研发基地,以中药新产品打造“桂药”品牌,建成国家南方最重要的现代中医药生产加工基地,也极有希望形成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三,广西又是沿海省区,是泛北部湾区域的核心地域,海洋资源丰富,近10年来,广西海洋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07年全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361.5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业界已不再满足于简单从海洋中获取海洋食物或通过发展旅游、海洋运输等简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创造价值。而是把海洋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能源以及海洋开发利用中所需要投入的机器设备的开发利用,并成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凭借独特的海洋优势,加大海洋技术和基础研究,整合创新海洋生物技术,以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四,广西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资源。广西文化是由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不断融合而成,呈现出源远流长、开放兼容、积淀深厚、特色鲜明的特征,既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的歌舞、服饰、建筑、饮食、节庆、风俗等组成的多元民族文化,又有以桂林喀斯特地貌和八角寨丹霞地貌为代表、铭刻诗文书画的山水文化和以友谊关、北海等为代表的边关文化、海洋文化,还有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等。近20年来,广西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漓江画派、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钦州坭兴陶、绣球等知名文化品牌。因而,借助文化资源底蕴,创新体制加大文化创意支持,也极有可能孕育出战略性文化新产业。

2政策支持上搭建有效的政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战略性、产业关联性、路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其新技术尚处在产业规模化前期,技术和市场前景不稳定,面临巨大的前期投资风险。因此,搭建有效的政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推动协同创新,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美国硅谷之所以能诞生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IBM等一大批全球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与该地区企业的协同创新。我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明显存在,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尚未完全确立。要加快推进战略性产业,特别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到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多形式的技术创新联盟。我国高等院校自主创新的意识较强,研发投入相对较多,是科研创新的主体、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但同时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缺少战略性实质合作,缺乏产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缺乏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保障机制。产学研合作的重心没有落到高等院校,应用部门较少直接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中来。因此,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应充分重视高等院校在产学研中的巨大作用,尽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政府政策扶持,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资源,以项目合作方式健全多元科技投入体系,推动科技、人才、管理和资金等优质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交流合作,推动彼此间的技术合作联盟、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基础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多方式研发、推广、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实现共性技术和信息资源高效利用。

3科技扶持上重点培育已有相当研究基础的新技术领域

高科技人才、核心技术、现代组织管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基本条件。核心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有其内在规律,技术突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根本,市场需求是它形成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新”既体现在产业领域新,更体现在技术新,而技术新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关键标志。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杜绝技术“空心化”倾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等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构建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尤其应紧抓当前有一定基础的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产业价值链长、产业关联度高、组织管理现代化等特征,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很多方面是重叠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产业形成的“胚胎”或发源地。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突破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条件成熟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从高新技术产业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

4发展举措上力求突破传统的“圈园”发展套路

前述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多数省区在确认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对产业布局缺乏充分的技术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跟风,轻易拍板上项目的现象较多;管理上,按成熟产业管理模式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多,其套路多为划定高新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等传统套路;在政策上,依然依靠通过减免土地出让费、优惠财税等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和圈地建园,依靠大量投入短期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资金加快推动产业形成,由此带来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必需引起重视,因而必需走出新一轮“园区热”推动战略产业的传统路子。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战略性新产业的金融借贷支撑体系、财税补贴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发挥政府的推动功能,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政府工作定位.安庆科技,2011年第3期.

[3]陆昂.提高广西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自治区发改委.

[4]宋春风等.广西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摘金夺银”大检阅.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5]林涛.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广西中草药产业化进程.广西农业科学,2005年第36卷第5期.

作者简介:文秋林,广西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办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谭珍媛,广西医科大学助理研究员,药剂学硕士广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原载2012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民强桂新跨越——首届广西发展战略论坛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