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息汤与经方之我见

 学中医书馆 2013-11-29

昨天看到经方师承班群内有同学在讨论关于全息汤的问题,问及包含几个经方在里面,有人回答三个,或者二个,当时觉得不可能,但是也没太放在心上,今天又看到了这个全息汤,需要深究一下。拿出摆在桌子上的《皇汉医学》,一边对照着全息汤,一边浏览着《皇汉医学》里面的方子,自己能看到的大体统计了一下,全息汤里面居然包含二十多个经方。

全息汤是民间老中医薛振声穷毕生之精力,研究归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中药系统治疗理论,并在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重要系统疗法的基础上独创这一首全息汤。这个方子是把人体的整个系统症状稍作归纳,整理出表证、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血分证这几个方面,然后表证选桂枝汤,上焦证选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证选平胃散,下焦证选五苓散,血分加丹皮和生地。除平胃散以外,那三个方子都是经方,但这只是表面的,全息汤的具体药物成分有这些:柴胡、桂枝、白芍、瓜蒌、薤白、枳实、苍术、厚朴、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生地、丹皮、甘草、生姜和大枣。

而我在这个方子里面找到的经方有这些: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枳术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甘草汤、橘皮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橘皮枳实生姜汤、枳实芍药散、四逆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泽泻汤、茯苓泽泻汤、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怕人生疑,这些方子的条文出处一一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条文很多,这个大家都熟悉,在这里不说了。

桂枝去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枳实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橘皮汤出自《金匮要略》: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桂枝生姜枳实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橘皮枳实生姜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条文有多条,只选其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苓桂甘枣汤出自《伤寒论》: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有条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里面的。下面是《金匮要略》里面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术汤出自《伤寒论》: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汤主之。(存疑)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出自《伤寒论》:烧针使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