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空间 赵丽霞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教育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这两年高考、中考考试说明,都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培养和考查“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作文的教育和考试要求方面,这一点尤其突出。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研究和探索。 我个人认为,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作文创新教学环境,包括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文化氛围,良好的个体心理和生理状况等。就学生个体发展而言,我认为,帮助学生自我创设一个心理发展的空间,在作文创新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感悟有信心地去写好创新作文,才能创设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作文的创新的环境。 1、创新动机。台湾学者王克光指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心理学》在作文创新教学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起学生创新的动机。教师可以从社会创新成功的现象,学生成功作文的范例入手,培养和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动机。 2、创新兴趣。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对作文创新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并且保证这种兴趣的稳定性、效能性和发展性。这样,学生才可能在作文中乐于创新、追求创新,不懈创新。 3、创新习惯。孔子说:“少成若也,习惯成自然也。”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很重要。因此,进行语文创新教学就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各方面先养成学生一种创新的习惯,即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思维或行为。如果学生没有这种良好的创新习惯。在写作中一提笔就可能进入俗套,作文就写不出来,当然这种创新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学训练和培养形成的结果。 4、创新能力。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修改等阶段,都有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等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就这一点来说,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等这方面的思维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的思想也好,思路也好,思绪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思维问题。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学生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觉审察 ,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培养联想力,要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想象力。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象力丰富了,作文创新的环境也就开阔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创新作文来。 综上所述,进行作文创新教育,必须具有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空间,这才能使师生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大展拳脚,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更好地取得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