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一款好药—-参苓白术丸

 康道运金 2013-11-30
     中医认为:湿为十之八九,也就是说,十个人里有八、九个是身体有湿的。这和现代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其中这些湿中,脾湿最为常见。在人体五脏中,脾属土。在自然界,土生万物;人体是个小天地,其中也是土生万物,每一个部分都离不开脾土的作用。是脾每天孜孜不倦地把饮食中的水谷之精微转输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去滋养我们的身体。而且,脾位居中央,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机,人体的新陈代谢,升清降浊,全由它在中央控制着。脾脏滋养人体、控制人体的力量,就叫中气。中医有句话叫做: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可见,脾担负着我们后天健康的主要责任。

        在中医里,脾有这些特征:首先,脾主肌肉。这很好理解,脾脏健康的人,饮食容易消化吸收,自然肌肉发达丰满;脾脏不健康的人饮食难以吸收,营养不足,肯定肌肉不充,身体羸瘦。脾主气。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然而,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权力,还得依赖于它幕后的支持者,这就是脾。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气生肺气。脾虚则肺虚,肺虚则气虚。所以,脾虚的人,容易表现出气虚症状:四肢无力,精神不振,老犯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说话软绵绵的……这些症状,尤其是年轻人的这些症状,都需要通过养脾去解决,养脾才能养肺,养肺才能养气,把气养足了,人就能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了。再有,脾藏意。脾健康,就会有坚定的意念,他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脾虚的人则往往相反,意念很容易动摇。
        脾最重要的职责是:运化、统血、上升:运就是有运送、布散的意思;化,有变化、消化、生成的意思。脾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布散到全身。这些功能需胃和小肠等的配合,食物首先是进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加工,然后进入小肠,把的和进行分离,各行其道,脾就是负责输送的成分送至全身,供应各脏腑器官的营养。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水湿是指人体内的水液。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布散和排泄、代谢平衡的作用。这个作用很重要。摄入到体内的水液,需经过脾的运输转化,气化成为津液,并输布于肺,通过心肺而布达周身脏腑器官,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另一方面,脾还要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地输送到相应的器官(如肺、肾、膀胱、皮毛等),变成汗和尿液被排出体外,也就是说,一进一出都是脾的职责。因此,在水液代谢的全部过程中,脾都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促进着水液的环流和排泄。
        运化功能,主要依靠脾气的作用——这里说的脾气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脾气”——如果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功能才能旺盛,水液输布、排泄才能正常,体内的水液才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相反,如果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腹胀,便溏(也就是大便不成形),倦怠等消化失常的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进而产生多种水湿停滞的病变,如浮肿,痰饮,泄泻等症状。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脾统血的机理,实际上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就能保证体内气血充足,气能摄血,这样,生成之血就能在脉管内运行。若脾气虚弱,统血功能失职,血液运行将失其常规而逸出脉外,以致出血,如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中医学习惯将这种因脾虚而引起的出血病证称为脾不统血。这种出血的特点是:血的颜色浅淡,出血时间较长,出血多在身体下部等。也因为浅淡,往往不会受到重视;在身体下部是指夹杂在大小便中,这也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脾不统血,临床常采用补脾益气、引血归经的方法治疗。脾气主升,即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脾主升清。我们前面多次提到,人体中的气和液,都有清浊之分。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物质营养,功能活动才能强健。若脾的升清作用失职,则会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如果清阳不升,或者清浊不分就会出现遗精,带下,腹胀,腹泻。脾气主升的另外一层含义是维持人体各内脏的正常位置。人体的脏腑,在体内都有固定的位置,如肾位于两侧腰部,胃位于脘部,子宫位于下腹部等。中医学认为,脏腑之所以能固定于一定的部位,全赖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这是因为,支持和固定这些内脏的肌肉、韧带、筋膜,也要依靠脾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强健有力。假设脾气不升,甚至下陷,就会出现肾、胃、子宫等内脏的位置下移或脱肛等。其病变基础是韧带、肌肉松弛,失去对内脏的牵引作用。实验证明,内脏下垂与脾虚的程度成正比。对此种病变,常采用补中益气、兼以升提的方法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比如临床上面,对于胃下垂等脏器下垂的患者,辨证后给予补中益气法治疗,常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本文中所说的参苓白术丸是和脾运化水湿的能力出现了问题,湿化不出去,形成湿邪而至脾湿有关。
        脾湿的症状表现为: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舌体胖大,有的舌两边有齿痕。
在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因土生金,土不足则会影响金,如果脾不好,则不生肺气。肺不好的反映会在呼吸系统和皮肤上。具体而言,体现为哮喘和湿疹类的呼吸系统病和皮肤病要治的不是肺而是脾。这就是中医治本之妙。脾湿去除则上病自愈。
        参苓白术丸是治脾湿的妙药。此药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和剂局方》中的一个方子,当时叫做参苓白术散,后来做成丸药,大量生产至今。一千多年来,它给天下古今苍生带来了多少福音,已经不可考证了,它的效果使它一直活跃在中医师的处方中、药店的显眼位置以及寻常百姓加重的常备药箱中。
        参苓白朮丸的主要成分是:炒白术、人参、茯苓、甘草、山药、炒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陈皮、砂仁、桔梗。这是一个精巧无比的养脾奇方:其中炒白朮是健脾的主药,在中医里叫做君药,是整个 方子的君主。其他药物都是辅佐这位君药的,使炒白朮健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脾最怕的邪气是湿邪,但在脾虚的情况下,水谷之精微不能及时运化,滞留下来就成了湿邪,直接伤脾,这在中医里叫湿遏脾阳,就是湿邪把脾的阳气遏制住了,阻碍了脾的功能。所以,方中茯苓、薏苡仁、炒白扁豆都有健脾渗湿的功效,能去掉脾脏最怕的湿邪。脾为五脏之一,五脏皆能藏精,所以也不能一味渗湿,还要注意去滋养它,山药、莲肉都有滋补脾阴的功效。这两组药一泻一补,相得益彰。同时,这个方子的前四味药,又构成了中医里有名的四君子汤,是专用来补气的,跟这么多补脾的药一起,必然补脾气,也就是补中气。光补中气还不行,还得让这些气能顺利地运行,所以,方子里又加上陈皮和砂仁这两味芳香的药物来理气、行气。方子里还有一味桔梗,这味药是入肺的,能升提肺气。为什么要用桔梗呢?原来,在中医里脾属土,相当于大地,而肺居五脏的最上部,相当于天空,用桔梗升提肺气,就是沟通天地,使人体小天地得以和谐。而且,肺主一身之气,要养人体的中气,也是要脾肺同养的。古人创造一个方子是很不容易的,其间丝丝入扣,有着严密的思路和逻辑。
        参苓白术丸功效为补脾胃、益肺气,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香、倦怠乏力、胸痞饱胀、呕吐泛恶等症.尤其是对慢性腹泻愈后巩固疗效较好。临床研究发现,其还可辅助治疗下列病症:
  1.放化疗的毒副反应: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疗的同时,应用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123次,坚持服药36个月,可以减轻患者口淡乏味、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厌恶油腻等胃肠道毒副反应,可帮助患者顺利地完成放化疗的治疗。
  2.慢性肝炎、肝硬化: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123次,坚持服用3-6个月,可清除肝内毒素,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恢复,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使患者病情尽早痊愈。
  3.慢性结肠炎: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1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该药能健脾顺气、和湿止泻,可使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状逐渐消失。属脾虚引起者,疗效甚佳。
  4.用于美容保健: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123次。坚持服用,可使肤色润泽,黄褐斑、青春痘减少或消失。还可治疗脂溢性脱发以及分解色斑,减少皱纹,防治皮肤病变,如皮炎、湿疹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