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摩穴位 养生健体

 daleizi 2013-12-02

 

 

1、救命穴——人中
2、万能穴——合谷
3、长寿穴——足三里
4、消气穴——太冲
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
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9、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
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21、护膝穴——曲泉
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23、糖尿穴——地机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胆结石穴——中渎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
27、恐惧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30、雀斑穴——丝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71、抽筋、扭筋穴——阳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经穴——蠡沟、带脉
76、口腔溃疡穴——间行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风穴——复溜、筑宾
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86、冠心病穴——云门
87、肾结石穴——筑宾
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89、电脑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中风穴——百会
92、精神病穴——涌泉
93、水肿穴——承浆
94、口眼歪穴——颊车
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96、静脉曲张穴——太渊
97、黄褐斑穴——天容
98、耳炎穴——前谷
99、中暑穴——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

配穴方法1.本经配穴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穴,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穴、太渊穴。配穴方法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穴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配穴方法3.同名经配穴法本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矛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穴配足阳明经的内庭穴;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穴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穴等。配穴方法4.上下配穴法本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穴配足三里穴,牙痛取合谷穴配内庭穴,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穴配长强穴。此外,八脉交去穴配合,如内关穴配公;孙穴,外关穴配临泣穴,后溪穴配申脉穴,列缺穴配照海穴等,也属于本取穴方法的具体应用。配穴方法5.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取穴方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穴、梁门穴,后取胃俞穴、胃仓穴;哮喘前取天突穴、膻中穴,后取肺俞穴、定喘穴等。配穴方法6.左右配穴法本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穴、内关穴,胃痛取双侧胃俞穴、足三里穴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穴、地仓穴,配合右侧合谷穴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穴、曲鬓穴,配合右侧阳陵泉穴、侠溪穴等。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 治:发烧。
  
手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 治:心动过速。
  
手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 治:心动过缓。
  
手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 治:失眠症。
  
手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 治:多汗症。
  
手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 治:足心热。
  
手 法:揉按36次。
  
7、穴 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 治:头痛。
  
手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 治:头顶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 治:偏头痛。
  
手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泻。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 治:白内障。
  
手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脑疲倦,(醒脑)
  
手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 治:眼皮浮肿。
  
手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 治:急性腰扭伤。
  
手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 治:坐骨神经痛。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钟。
  
21、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 治:小儿厌食症。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 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 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 治:喉头肿痛。
  
手 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 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 治:鼻窦炎。
  
手 法:按揉1-2分钟。
  
26、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结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7、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 治:麦粒肿。
  
手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8、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29、穴 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 治:冠心病,心绞痛。
  
手 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31、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 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主 治:失眠、偏头痛。
  
手 法:中度点按。
  
33、穴 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 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 治:失眠、足跟痛。
  
手 法:重度力点按。
  
35、穴 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主 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手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 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 治:落枕。
  
手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37、穴 名:太阳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 治:头痛。
  
手法: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38、穴 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 治:晕厥。
  
手法: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9、穴 名:人中(任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 治:休克。
  
手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0、穴 名: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
  (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1、穴 名: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
  
取穴方法: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主 治:呃逆。
  
手 法: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42、穴 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取穴方法:
  
主 治:止呕吐.
  
手 法: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43、穴 名:天枢(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 治:便秘
  
手法: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44、穴 名:脚后跟
  
取穴方法: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 治:止鼻血。
  
手 法: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45、穴 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 治:胆绞痛.
  
手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46、穴 名: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 治:肾绞痛。
  
手 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47、穴 名:至阳(督脉)
  
取穴方法: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 治:缓解心绞痛.
  
手法: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
  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

  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
  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
  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调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
  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
  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补肾歌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
  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
  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
  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
  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
  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
  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
  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

 

  皮肤清洁歌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
  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
  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
  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

 

  祛痘歌
  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
  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
  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
  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
  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
  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
  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
  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
  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
  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
  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

 

 

一、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
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侧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
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交叉中指端,温溜腕后云五寸,池前四寸下廉寻,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了大骨外廉近,
若问五里何处寻,肘上三寸向里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鼑扶下一寸真,扶突人迎后寸五,禾了水沟旁五分,
迎香和了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
三、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
胃这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一寸取,巨了鼻孔旁八分,
地仓夹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动脉行,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旁穴相乘,
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
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却却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
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好外陵,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
水下一寸归来好,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
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髌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名上廉,膝下八寸条口位,
膝下九寸下廉看,踝上八寸丰隆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就在踝横纹中央,
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鼠蹊:即腹股沟部。
四、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呼,
商丘踝前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
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间,
冲门横骨两端同,去腹中行三寸半,冲上七分是府舍,舍上三寸腹结算,
结上寸三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建里之旁四寸取,便是腹哀分一段,
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再上寸六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
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绊。
五、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少阴心经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肘后五分充,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掌后锐骨逢,
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是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握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
锐骨下陷阳谷讨,腕后锐上觅养老,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后五分好,
肩贞胛下两筋解,臑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了外举有空,
曲垣肩中曲肩陷,外俞去脊三寸从,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详,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了面頄锐端量,听宫耳中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睛明,眉毛内侧攒竹取,眉冲直上旁神庭,
曲差入发五分际,神庭旁开寸五分,五处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相去寸半调匀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三寸枕骨取,
天柱项后发际取,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论,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椎下取,十七关元俞可扒,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 俞穴二十椎,白环廿一椎下当,以上各穴可扒之,
更有上次中下了,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骨旁,第一侧线诸穴了,
再从脊旁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寻神堂,
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椎下意舍存,十二胃仓穴已分,
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廿一秩,第二侧线诸穴匀,
继向臀部横纹取,承扶居下陷中央,殷门扶下方六寸,委阳腘外两筋乡,
浮郄实居委阳上,相去只有一寸和,委中在腘约纹里,向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合阳直下取,穴在腨肠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
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跟下脚边上,申脉踝下五分张,
金门申前墟后取,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肉际,通谷节前陷中强,
至阴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始周详。
八、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边,太溪踝后跟骨上,照海踝下四分安,
水泉溪下一寸觅,大钟跟后踵筋间,复溜溪上二寸取,交信溜前五分骈,
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阴之后少阴前,筑宾内踝上腨分,阴谷膝下内辅边,
上从任脉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边,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亦相连,
六穴上行皆一寸,俱距中行半寸间,商曲又平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联,
幽门适当巨阙侧,五穴分寸量同前,再从中行开二寸,步廊却在中庭边,
神土封墟及神藏,彧中俞府璇玑旁,每穴上行皆寸六,旁开二寸仔细量。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
心包穴起天池间,乳后旁一腋下三,
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肘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方五寸,间使腕后三寸安,
内关去腕只二寸,在陵掌后两筋间,
  劳宫屈中名指取,中冲中指指之末端。
注:一二三四腰空:指第一、二、三、四骶后孔。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
无名指外端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陷中从
外关腕后二寸取,腕后三寸支沟容,支沟横外取会宗,空中一寸用心攻,
腕后四寸三阳络,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罅中间一寸摸,
肘后二寸清冷渊,肘后五寸是消泺,臑会肩前三寸量,肩了臑上陷中央,
天了巨骨陷内取,天牗天容之后旁,翳风耳后尖角陷,瘈脉耳后鸡足张,
颅息亦在青络上,角孙耳廊上中央,耳门耳缺前起肉,和了耳前锐发乡,
欲知丝竹空何在,眉梢陷中不须量。
注:骨罅xia:罅,指缝隙。骨罅意即骨缝。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分寸歌:
外眦五分瞳子了,耳前陷中听会绕,上关上行一寸是,内斜曲角颔厌照,
斜后下行悬颅定,悬厘颅下半寸饶,曲鬓耳前发际上,入发寸半率谷交,
天冲北后斜五分,浮白率下一寸呈,窍阴穴在枕骨上,完骨耳后发际认,
入发四分须记真,本神神庭旁三寸,入发五分眦上凭,阳白眉上一寸的,
却与瞳子相对直,入发五分头临泣,旁开相对神庭穴,临后一寸是目窗,
窗后一寸正营穴,承灵又在正营后,相去寸半见《甲乙》,风池直上寻脑空,
夹脑户旁二寸的,风池耳后尖角陷,肩井肩上陷解中,大骨之前寸半取,
渊腋腋下三寸从,再从渊腋横前取,相隔一寸辄筋逢,日月期门下一肋,
十二肋端是京门,章下寸八寻带脉,带下三寸五枢真,维道真下五三定,
章下八三居了名,环跳髀枢宛中陷,风市垂手中指寻,中渎膝上五寸陈,
阳关阳陵上三寸,阳陵膝下一寸量,腓骨头前陷中央,阳交外踝上七寸,
此系斜属三阳络,外丘踝上七寸斟,踝上五寸光明着,踝上四寸阳辅穴,
踝上三寸悬钟列,丘墟踝下陷中觅,丘下三寸足临泣,临下五分地五会,
会下一寸侠溪接,欲觅窍阴归何处,小趾次趾外侧角。
八三:指居了穴位于章门穴下8.3寸。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分寸歌:
足大趾端名大敦,行间大趾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踝前一寸号中封,
蠡沟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中,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曲膝尽横纹,
阴包膝上方四寸,气冲三寸下五里,阴廉冲下只二寸,急脉阴旁二寸半,
章门平脐季胁端,乳下两肋取期门。
 

 

六大特效保健穴

 

 

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心脏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最突出的效果。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图)。

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太溪穴:慢性肾病的良药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图)。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图),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足三里穴:效如参茸的滋补品

适宜症状: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图)。

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图),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合谷穴:抗击疼痛的自然疗法

适宜症状:各种疼痛,无论外伤还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擅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恶性痛。此外,还可以治疗头晕、恶心等各种异常症状。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该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或第2掌指关节与阳溪穴之间的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图)。

用对侧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皮肤(图),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力量可以大些,没有副作用和危险。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度。

 

 

关元穴:恢复老人青春活力

适宜症状: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图)。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图)。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就搞定

 一些常见病可以通过按摩某一个特定的穴位来治疗,效果显着、屡试不爽。

  一、落枕: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就搞定
(落枕穴)


  二、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就搞定
(上仙穴)


  三、鼻衄:

  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人体重要穴位—— 足底穴位图
足底穴位图:

  涌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主治:开窍醒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头目昏花、失眠、头项痛、足心热、中风、下肢瘫痪、目涩咽干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胀痛明显,有时可向下肢发散。

  厉兑穴

  位置:在第二趾外侧端,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常用于面肿、口喎、牙痛、鼻衄、鼻流黄涕、胸腹胀满、多梦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昆仑穴

  位置: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取穴。
  主治:常用于腰骶部疼痛、足跟肿痛、头痛、头项强痛、落枕、坐骨神经痛及目眩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申脉穴

  位置: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详见上面穴解。
  主治:常用于头痛、失眠及腰腿痛的治疗与保健。

  太溪穴

  位置: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常用于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牙痛、耳鸣、耳聋、失眠、咳嗽、气短、腰痛、足跟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人体重要穴位—— 腹部、胸部穴位图

 腹部、胸部穴位图:
  
  膻中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中脘穴

  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详见上述图解。

  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开2寸处。

  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对减肥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散。

  气海穴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

  主治: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

  关元穴

  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主治:温肾减阳,回阳固脱,增补元气,通调冲任。适用于虚症、神疲乏力、元气不足、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复,有强壮作用。

人体重要穴位——背部穴位图解 人体背部穴位图解:

  大椎穴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

  肩井穴

  位置: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开窍通经,理气活络,振奋阳气。适用于元气不足、头颈强痛、肩背疼痛、麻木、上臂抬举困难、高血压、感冒、风湿病、颈椎病等病症。

  感觉:局部揉拿有酸麻胀感,并向头部及下背部发散。
  天宗穴

  位置:肩胛骨冈下窝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颈项、肩背及上肢的疼痛、麻木,肩背风湿症,外感风寒等病症。

  命门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补肾壮阳,培元固本,强壮腰脊。适用于肾虚腰脊疼痛、精亏脑鸣、阳痿、闭经、尿频、腹泻、肢冷、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补阳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

  腰阳关穴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常用于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部疼痛、下肢痿痹的治疗与保健。人体重要穴位——下肢穴位图 下肢穴位图: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

  主治:疏筋止痉,疏利腰腿。适用于腰脊痛、小腿转筋、下肢无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可有酸麻微痛感,揉捏可有胀感。

  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人体重要穴位——头部及颈部重点穴位图 头部及颈部重点掌握穴位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下关穴

  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头部正面及后面穴位图人体重要穴位——头部重点穴位

 头部后面重点穴位:人体重要穴位——头部及颈部重点穴位图   颊车穴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适用于下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翳风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头部侧面及颈部穴位图
人体重要穴位——头部及颈部重点穴位图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

  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

  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

  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调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

  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

  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补肾歌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

  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

  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

  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

  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

  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

  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

  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


  皮肤清洁歌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

  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

  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

  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


  祛痘歌

  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

  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

  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

  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

  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

  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

  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

  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

  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

  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

  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
     特效穴位:­       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       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        14.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       15.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      16.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       17.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       18.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       19.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        20.大杼: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 mg%,继续留针,血钙不再发生变化。 ­        21.风门: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        22.肺俞:针刺肺俞,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阻力,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缓动脉硬化。 ­        23.心俞:可使心率减慢,治疗心房颤动有良效。 ­        24.肝俞:血小板增加,针刺肝俞可使胆道压力降,解除括约肌痉­挛,对血糖有调作用,针刺后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         25.脾俞:针刺全血血细胞减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数过低的癌症病人,可使的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脾­俞可降低胆道压力,解除括约肌的痉挛。 ­         26.胃俞:对消化道溃疡,胃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针刺可增强胆囊的收缩作用。 ­         27.三焦俞:对肾与输尿管结故事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        28.肾俞:针刺肾俞,能显著抑制钠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          29.殷门: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       30.秩边: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 ­        31.至阴: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 ­    32.涌泉: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机能有兴奋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   33.照海:能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日排尿量显著增多。 ­         34.内关:配公孙调理三焦平衡,增强胃肠功能,双向调节心率。 ­        35.风池: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         36.环跳:针刺环跳,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双向调节。 ­         37.悬钟:此穴与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折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 ­         38.章门: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         39.长强: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          40.大椎:针刺大椎可使体温下降,针刺大椎可使的细胞增加,并­明显左移,艾灸或电针,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刺大椎可治心房­颤动。 ­         41.中极:中极配关元,大赫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极配血海,大赫,三阴交,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增加­。 ­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         42.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避孕目的。 ­         43.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        44.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腕谷穴-去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便秘
在我们的掌根下有一条掌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前边的凹陷就是腕谷穴。揉的时候,要贴着骨头揉才有感觉,功效才能出来。
腕谷穴是治疗糖尿病的要穴。因为糖尿病人的小肠功能是紊乱的,而腕谷穴是小肠经的一个原穴,所以它就可以调整小肠的功能,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
腕谷穴有时祛湿的要穴,如果您觉得体内有湿热,有风湿症,揉腕谷穴效果会很好。实际上,腕谷穴是靠通利二便来祛湿的,所以还可以治疗便秘。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
大都穴在大脚趾跟的位置上.
这个穴位是一个补钙要穴。您知道人体为什么会缺钙吗?不是因为钙片吃的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的真正原因。而您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
大都穴除了可以补钙之外,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疼。当然,这些症状也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
另外,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的旁边找找最痛的点去揉,这样珠联壁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会更好。丰隆穴-化痰强穴
丰隆穴的主要功能是化痰。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一定要多揉丰隆穴,先从里面把痰化掉。
揉完丰隆穴以后会有两种情况:一是痰散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二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来。揉丰隆穴出现这两种情况,是不同体质造成的,但都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中医的这个痰,包括的范围很广,不光是指从肺里出来的痰,还包括脂肪瘤、痰核、血核(及血脂高)和扁平疣等。女福穴,为妇女带来福音
周尔晋老先生发现的“女福穴”是专门对付妇科病痛的要穴。
位置在外踝前侧约1寸处,肌肉微凸,极易辨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天指压一次,一次7到8分钟,就是用手指头按在上面,二十天一个疗程,可以使得妇女在月经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舒适,同时还有强腰壮腿的功能。
此法出自《人体X形平衡法》,里面有很多一穴制胜的好方法。筑宾穴-人体排毒要穴
筑宾穴在内裸上5寸,是补肾不可或缺的穴位。
筑宾穴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
在人体内,毒素最喜欢生长在有湿、淤血、痰浊多的地方,而筑宾穴就是一个去毒的要穴。筑宾穴最能排除像烟毒及油漆味等污染空气的气毒,还可以解吃药后淤积在体内的毒素。
太冲穴也是一个解毒的穴位,但它是从肝上解毒,即把肝毒排给肾脏,所以需要再解毒。揉筑宾穴就可以再解一遍毒,把体内毒素统统排出去,不让毒素损伤肝肾。
当您把种种毒素排走了,脏血被过滤了,新鲜血液才能产生,这样才叫真正打通肾经,才是真正的补肾。中渎穴-治疗胆经淤塞、胆结石、胆囊炎
中指中焦,渎就是臭水沟,中渎指人体中焦有一个容易形成淤阻的臭水沟,也就是胆囊的位置。如果胆汁流通不畅,堵住了,就会嘴苦,两肋胀痛,头胀,乳房胀痛,有些人甚至出现胆结石,胆囊炎这些症状。中渎血就是能疏通淤阻的一个要穴。
平常如果多敲这个穴位,您肯定不会得胆结石、胆囊炎。而胆囊有问题的人,按这个穴肯定很疼,每天坚持敲打,就可缓解胆结石、胆囊炎、胆绞痛的症状。浮白穴-治疗熬夜、失眠造成的白发
浮白穴是专门治疗白发的穴位。人什么时候会长出白发呢?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者经常失眠,导致血不养肝,肾阴(肾血)不足的时候就会肝热,肝火就会上来,也就是虚火上来了,头发就白了,这就叫“浮白”。丘墟穴-治疗嗓子红肿、咽喉肿痛、牙痛、眼睛发红等上火之症
丘墟穴在外踝骨的前缘,它是胆经的原穴。
丘墟穴专门治疗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比如嗓子发炎、咽喉肿痛、牙痛发炎、眼睛红肿发炎等病,都是一个意思。在足底反射区,丘墟穴相当俞上身淋巴反射点。如果是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跟它就更有关系了。治口干、眼睛干效果好--------液门穴
按摩后顿觉口中舒爽,
能听到吞咽口水的声音-----------口中、咽喉部舒服极了
而且,长期因上网造成的眼睛干涩症状也可能因为按摩液门穴而觉得好多了。地机穴-治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
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因为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象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肝病:揿捏右手拇指的2个关节;

  耳鸣:揿捏双手无名指的3个关节;

  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

  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2个关节;

  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

  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

  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

  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

  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一两次。它的特征是疗效立竿见影,而且没有副作用。但是,发热或手指受伤时暂停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