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文写作常见的五类问题及原因

 xnycpfb 2013-12-02
 据笔者观察,当前机关公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格式使用不规范。机关公文有其特定而严格的格式规定。这既是机关公文的权威性、约束性和规范化在形式上的体现,也是提高行文效率和质量的可靠保证。尤其格式是必备项,每份文书都不可缺少。如: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秘密等级、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成文日期、主题词、抄送机关、承办单位、联系人等项,在每份文件中要素都应按规范写全。目前,机关公文写作中的格式规定最容易使用错误的主要有:发文字号、密级、公文标题、用纸规格及版面、印章位置等方面。如位置顺序错误、字号不对、密级两字间没有空一格、自造文种和错用文种等。如:“关于××事的请示报告”,条例中是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的,只能用“请示”或“报告”。还比如“给老秘网连队记集体三等功的命令”,而“命令”在宣布奖惩事项时,只适用于授予荣誉称号这种情况。 1 `0 A9 ?. a: _& J
& x1 A; q% E; M. V9 j9 N
  (二)文种使用相混淆。新条例在公文种类中,去掉了布告这一公文种类,将布告与通告合并为通告,其他文种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其中有些文种比较接近,在平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特别是请示与报告、通知与通报以及决定、命令与指示这三种情况最容易混淆。如:有时明明是需请示上级机关解决某一问题的“请示”类公文,却选择了情况“报告”。
" w: O' D" m0 h7 d& b
  (三)正文要素易遗漏。正文要素易遗漏主要表现在拟制会议通知时,时间、地点、人员、会议内容、要求这几项没写完整或者遗漏,还有的由于校对不认真,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对首长意图领会不准是在拟制公文时容易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比如,有些机关人员在受领任务时记录不全或在整理过程中没有正确地领会意图,归纳的思想与首长意图不符,这些都容易违背领导意图。对首长意图领会不准,那么拟制的公文就不能体现首长的决心,无法作为部队行动的依据,甚至容易对下级单位造成误导,耽误工作。 ( E$ I7 t& U) Q" |5 ~
4 [$ r4 O! }' b0 V) C
  (四)文字叙述有重复。公文叙述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的内容。表达精练,问题集中,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而冗长繁琐,拖泥带水,叙述重复往往会使公文表达不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琐为巧。”现在不好的文风在机关公文中仍然存在。有的公文一个问题反复讲,却只会“画龙”,不会“点睛”;有的公文语言缺乏提炼和反复推敲,无病呻吟,无话找话,凑字数凑篇幅,直接影响公文写作质量。我们在撰写公文时,一定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单刀直入“捞干货”,不要搞“穿靴戴帽”,这样才能使人一目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