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功小记65

 隐士的书屋 2013-12-02

    哈哈!我的博客访问量今天有可能冲突3万次,还是写一点练功体感作为纪念吧!

  这些天站桩时,脚底涌泉穴下的能量源向上涌的感觉异常明显,这股能量沿足三阴上行到小腹中,好比是由涌泉中向上抽出的温泉水缓缓的注入下丹田,暖暖的热流慢慢的向上漫延,一直到达头顶,这股类似温泉水的能量源,把像似冰块一样身体,一点点的融化掉了,全身在暖融融、麻酥酥和飘然然的感觉中,一点点由下向上的融化,先是到脚,随后是腿,再后来是整个躯干,像是空气一样慢慢的融入到了空中,最后一点身体的感觉也没有了。记得一篇文章中说,当站桩找不到脚了,就算是小有所成了,而我现在就什么也找不到了,只是感觉有一个直我的意识在太空中游荡。有的人不喜欢站桩,总是嫌站桩浪费时间和枯燥无味,只能说他们没有真正站进去,如果他们也能感受到像我这样独特美妙的感受,他们也会认同我所说的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的观点!

  这些天打拳时,越来越感觉到打拳是练已功夫的真正含义,想想当年老师说打拳就如同和面,面越揉就会越筋头,拳越打越身体越会柔软,只有把身体全部揉化,才能把全身的筋都挑起抻开,只有把身体全部揉开,才能把所有的骨节都撑起松开。当静静的、松松的练拳时,有点像陪女儿玩积木的感觉,摆完这个骨头,再摆另一个骨头,骨头与骨头之间还有具有弹性的皮筋般的筋筋相连,手上十指的筋与脚上十趾的筋过透身躯相连,此一动就会连带到彼之动,此时感觉到全身的筋也在筋筋相系,好像全身犹如是一个由筋组成的网兜把自己包裹起来一样,直气沿这些网络般的筋随意流动,什么手指发麻、发胀、发热和发沉的感觉全来了。全身好像是系在头顶百会上的一个灌满了水的气球,随着行拳的运动,全身因重力的作用,一沉一浮,一松一沉。我忽然想到贡师傅说过:“当拳练到有松沉劲时,就算入门了。”明天当面问一下贡师傅他说的松沉劲是不是这样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肯定,我一定会高兴的跳起来。回想自己练出这样的感受,也是一步一步过来的,当腰椎松开后,这种松沉的感受只是体现在腰胯部,松沉的感受只是身体的一少半;当夹脊松开时,这种松沉的感受就会体现在胸部以下,当大椎松开时,这种松沉的感受就会体现在肩部以下,松沉的感受只是身体的一多半;当玉枕松开、百会打开时,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全身好比由一根皮筋系在百会上,把自己悬起来,松沉的感受就是全身了。仅以松沉的感受来说,也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正应了那句话,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很多人初练太极拳时,习惯把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的太极拳“五字诀”即:“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作为指导,其实,李大师的“五字诀”更多的是指导推手试劲之时的功感描述,如果把太极拳比喻成一个人的求学之路,那么他这个“五字诀”阶段最少也在大学阶段。试想一直,如果用大学阶段的理论来指导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学生,不闹得一头雾水才怪。其实,李派太极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可以一直从幼儿园指导到研究生。比如,我只前在练功小记中提过的《外部动作之预备练习》和《内部运化之预备》就算是幼儿园的指导理论,越过这个阶段,到达初练阶段,还是要以李先祖师在《太极拳初练所忌》中所提到的:“肩松、身活、步稳”作为指导,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步入太极拳的神圣之门。他在《太极拳初练所忌》中具体论述道:“惟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渐至其身力顺利,则气自流通,气流通则力自沉重。由是所学之法,习演务斯纯熟,眼到、手到、脚到自有不斯然而然者矣。”当你真正达到肩松、身活、步稳的标准后,就会初步体会到太极拳的奇妙感受。就像是贡师傅以前经常说的:“肩松的要像摘环似的,身活的要像灵蛇一样,步稳的要像木桩一样。”当然,要达到“肩松、身活、步稳”是需要师傅专门教开关展窍的方法,比如,身活要打开命门和夹脊穴,肩松要打开大椎和肩井穴,步稳要打开长强和涌泉等穴。真是太佩服李瑞东先祖师了,这么具体明确的描述了练习太极拳的阶段和步骤,可惜,现在李派中很少有人这么按部就班的教,也很少有人这么按部就班的练了。这么好的东西,不为外人所知,真是可惜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