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三大发展路径

 竺言小聚 2013-12-02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三大发展路径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解读

路径1:形成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

路径2: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

路径3: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在五大功能区中,由万州、开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忠县、垫江、丰都、城口等11个区县组成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既是三峡库区,又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环境保护任务最重,发展压力最大。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从市委、市政府对该功能区的未来发展定位,也可看出该功能区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上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那么,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将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有关专家、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认为,渝东北各区县应该在坚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大前提下,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具体而言,大致可分三大发展路径。

  1、把万州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带动形成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

  把万州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依托国家级万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承接周边地区人口转移,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

  ——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市委、市政府对万州的定位比以前更加明确、更具指导性,万州发展的任务也更重了!”万州区区长白文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委、市政府过去对万州的定位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除进一步明确万州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外,还明确了万州打造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的新定位。

  他认为,市委、市政府对万州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发展要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幅员面积大、人口多、距离主城远、承接主城辐射带动的能量有限,有必要形成自己的“经济中心”,以产业和城市扩张来吸纳人口,推动渝东北大生态区的建设。

  从这个角度讲,万州最有条件形成这个“经济中心”。一方面,万州拥有水运、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立体交通优势,目前的城区人口超过83万人,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万州拥有万州经开区这一国家级开发区,该开发区规划面积近60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能源建材、特色化工、食品药品、机械和电子、纺织服装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去年实现工业产值345亿元。

  万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蒲彬彬认为,《意见》提出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对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具有重要意义。

  从人口上看,这三个区县的总人口462万,占到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50%以上;从地理位置上,万州、开县、云阳三区县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互距离只有30分钟车程,具备一体化发展基础;从产业上看,万开云板块远离重庆主城,不能像主城周边区县那样走产业配套的路子,必须形成自成体系的产业链条,打造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有利于产业互补、互为配套,完善产业链条。

  事实上,近年来,“万开云”合作已有了实质性的效果:落户万州的长安跨越30万辆整车项目,有上万个配套部件,其中相当部分已由开县、云阳加工;依托万州的三峡纺织城,开县大力发展纺织企业,已与万州囊括全市纺织业前两名;云阳有丰富的石英硅矿,就地进行初加工后,将半成品运到万州再进行精加工。

  2、 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

  增强梁平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县城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开发,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

  ——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既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等五县,生产条件、地理环境较好,在温度、阳光、水资源上拥有较好优势,原本就是国家农产品主产区。

  其中,垫江县素有“重庆粮仓”和“重庆菜篮子”之称,年产粮食40万吨、蔬菜50万吨,近年的垫江白柚、垫江牡丹等也颇负盛名;梁平县除“粮、油、猪”三大保供产业外,鸭子、梁平柚、竹子三大产业也已形成规模;丰都肉牛的年饲养量已达30万头,占全市总量的40%,年屠宰加工肉牛总量占全市的80%;忠县则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柑橘种植面积达30万亩,柑橘产业覆盖全县16个乡镇、11.8万户,并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产业链条。

  夏祖相认为,农业原本就是一项环保产业,以水稻为例,上述五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其实就是湿地,在涵养生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夏祖相表示,下一步,市农委将根据《意见》要求,重点扶持以上各县农业发展:一是与各县一起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适度推进规模发展,让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水利、道路、机耕道都跟上来,提高农产品产出总量;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既要提高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又要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垫江县委书记罗德认为,要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必须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去年,垫江为保护农业发展,在该县特色工业园区专门规划了1.5平方公里,用于建设食品工业园,目前已入驻了3家企业。

  在这3家企业中,有一家火锅底料生产企业,该企业将当地种植的生姜、蒜、花椒加工成火锅底料,销到全国各地;还有一家花生浆生产企业,产品远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每天的销售额达30多万元,带动了垫江、梁平花生基地的快速发展;另外还有一家糖果厂,主要是用当地的蜜本南瓜加工成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糖果,该企业投产后,将彻底解决垫江10万亩蜜本南瓜的销路问题。

  3、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增强城口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5个县的主体功能之一便是提供生态产品。

  那么,什么是生态产品?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认为,生态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应同时具有价值和生态价值。生态产品有形价值的体现方式,包括木材、林下经济产品如林下养鸡、林下种菌等。而无形的生态产品则体现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舒适环境等。

  尽管这5个县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但其落脚点仍然在“发展”上。那么,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彰显生态产品的有形价值?对此,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旅游无疑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切入点。

  在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罗兹柏认为,在旅游资源分布上,这4个县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奉节、巫山两县均地处长江沿线,位于新三峡核心景区,拥有“高峡出平湖”的峡谷风光和三峡文化,地处大宁河沿线的巫溪县则以秀美的溪谷风光和神秘的巫文化为主,而地处重庆最北端的城口县气候宜人,近年来不但生态旅游业开始发展,红色旅游也深具发展潜力。此外,城口、巫溪紧邻陕西,而巫山则靠近湖北宜昌,一旦四个县形成旅游环线,则同时盘活了南北客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目前重庆三峡旅游仅停留在“过境游”上的尴尬局面,下“活”重庆三峡旅游一盘棋。

  城口县县长卢鹏飞表示,城口将通过加强与巫溪的互动来构建这条特色旅游经济带:一是目前已经通车的城巫公路已经连通了城口与巫溪,城巫路沿线的中国亢谷景区已经迎来了不少经巫溪过境的游客;二是目前城口正在启动从城口到巫溪红池坝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届时,四县的旅游环线将进一步成形。

  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认为,要打造这条旅游经济带,必须打破行政壁垒,通过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打造景区基础设施、增强景区进入性,共同组织游客和优化线路等方式来实现。随着明年渝宜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及巫山到神农架的旅游高等级公路正式通车,奉节—巫山—巫溪—城口旅游经济带也将连通湖北、陕西,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巫山已从发展旅游上尝到了甜头。何平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已接待游客265.8万人次,同比增长29.2%,旅游综合收益同比增长22.7%。“对于巫山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用多少GDP都换不来的无形财富。”何平说。

  而城口县也从发掘生态资源上尝到甜头,近日被中国气象学会正式授予“中国生态气候明珠”称号。“这将成为城口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卢鹏飞说,作为生态产业的代表,旅游业未 来也将成为该县县域经济的战略支撑产业。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八大发展任务

  1把万州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依托国家级万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承接周边地区人口转移,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

  2增强梁平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县城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开发,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

  3增强城口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4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有资源依托、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特色优势产业,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观光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建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5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库区人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6加快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建设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

  7千方百计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

  8调整人口布局,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一圈”转移。

  (本报记者 周雨 龙丹梅 实习生 王竣夫 本版漫画/乔宇 制图/李梦妮 江丽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