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溪阳

 老樟xy67896789 2013-12-03
贺溪阳,男,1974年1月出生于湖南双峰,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书法作品发表于《书法》《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山日报》等,《中山日报》曾有专题介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小榄印社社员,中山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研究生课程班。
书法作品入展、获奖:

2012年11月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                                         (中国书协)
2012年9月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中国书协)
2012年5月          中国 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协)
2011年12月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中国书协、江苏省政府)
2011年11月        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银奖       (广东省书协)
2011年9月          “信德杯”全国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       (中国书协)
2011年5月          获《书法导报》全国首届手卷展优秀奖              (《书法导报》社)
2010年10月        获第三届 “康有为奖”书法展优秀奖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
2009年11月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 中国书协、中宣部)
2009年11月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尧山杯”新人展             ( 中国书协、中宣部)
2009年11月        获广东省第十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金奖          (广东省书协)
2009年9月          获第七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
2009年9月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协)
2007年10月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                                 (中国书协)
2007年11月        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优秀奖                              (国家文化部)
2006年11月        全国首届草书大展                                           (中国书协)


站在艺术的新起点上

——小记贺溪阳和他的艺术
姜玉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书法写到能入了国展或者也能获奖后,应该再如何学习书法?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有点“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的意思。可是细算起来,这部分人不在少数,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比我更想知道今后的路子该怎么走。在我的拙眼看来,有一部分人认为“成了”:国展入了无数次,获奖皆有可能,自己写出的字那简直就是艺术品,只要落上款,盖上印,那就是钱啊!也有一部分人很清醒,意识到自己虽然入展获奖,还有不足。但如何走下边的路,有点迷茫:改变目前风格吧,怕别人不认可,不改变吧,又不甘心,于是纠结,或者最终还是被那句“你写的不如原来写的好了”缚着,抱着自己现成的写法不放。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落伍了,翻然醒悟,悔之晚矣!我以为前者是“超自信”,后者是“超自悲”。二者皆为艺之大忌!因此我也深深地理解了古人“却早誉”的良苦用心。
在中国书法院的课堂上,我认识了贺溪阳。这个出生在有着勇敢探索精神光荣传统的湖南人现在生活在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前沿的广东的小伙子,让我对自己思考的问题有了一个答案。

      初识贺溪阳,觉得他人很安静,大家都在热闹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或许是拿一本字帖在读,或者坐在那里静静地临帖。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合群。后来,知道他的字写的好,因为无论那位老师来上课,他都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指点。这让我看了他不同风格,不同字体与章法的作品,就渐渐地对他产生了兴趣。再后来就知道他入过N次全国性的展览并获奖。我并不是因为这些而对他刮目相看,我是对他这种一直不满足的精神而由衷地赞美。

      贺溪阳的不满足表现在他对自己的作品定位。他有很多种想法,当他拿作品请教老师时,他总是先把自己的创作想法说出来让老师评价一下是否正确。这与那些拿出作品让老师说,自己没有想法的请教效果完全不同。贺溪阳有想法,他是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我看来,艺术的路子有很多条,无所谓对错,当你以为自己走了弯路的时候,或许很多年以后,你的这段积累会对你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就是一种积淀,越积越厚,而你真正拿来用的时候,往往就是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不是纯粹的一种艺术成份,而是你经年累月融汇贯通后包涵着很多艺术成分的东西。贺溪阳就是在不断地试着,各种各样的书体,各种各样的风格,甚至用笔用纸用墨,都涉猎到了。他以行草书见长,但是教隶书篆书的老师来,他依然拿出自己的创作来让他们指点,教篆刻的老师来了,他又拿出他的篆刻来让老师点评。他的胃口似乎很大,食欲也很强,总有学不完的东西,好象前面总有一个达不到的目标。

      贺溪阳的不满足还表现在他的勤奋。他总是手里拿着作品,好象随时都能展示一下的样子。还确实是这样,在教室里就不用说了,别人拿一件作品让老师点评,他会拿出两件三件。别人拿出的只是一页毛边纸的练习,或临帖或创作,而他拿出的是作品,有的甚至是托裱过的,落款印章一应俱全。别人是仅在教室里让老师点评一下,而他却是在请老师吃饭的饭桌上,甚至是在篮球场上。那天管峻院长带领江苏少武队来中国书法院比赛,他把作品拿到球场上去让管院长点评,正好嵇小军老师也在,两位老师对他的作品给以了肯定,也对其他学员有很深的启发和触动。

      深识贺溪阳,发现他是个激情彭湃的小伙子,做事干练,为人热情。一如他的书法,用笔果断,线条劲健,结体萧散而章法透朗,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肺。他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淌出来。他写黄庭坚,有其长枪大戟的雄壮,他写怀素,有其清雅飘逸的散淡,而他又能把“二王”手札的严谨法度信手拈来,不激不励,不温不火,拿捏得恰到好处。读他的字,一种文气朴面而来,让你有一种如沐清风之感。他也有胆量,尝试着做一些大的夸张变型,尽管力有所不逮,但这种敢于做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他在中国书法院是班里的副班长,为学员做事认真,不张不扬,默默无闻,赢得大家的称赞。他喜欢写诗,作品大多都是写的自做诗。所有这些,都是我深深敬佩的。

       中国书法院给每位学员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充分地利用每一个机会,把点滴时间都运用起来,把所资源都发挥出来,一年的时间虽然短,但会对一生有重大的意义。在这里,是一个新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会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到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抓一把土,捏一个你,捏一个我,然后打碎,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这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艺术何尝不是如此,他就是一个毁我塑我的过程。敢不敢毁,需要胆识勇气,能不能塑,需要才华能力。我认为,贺溪阳既有勇气,又有能力,我期望他艺术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在贺溪阳举办书法个人展之际,匆匆写下以上文字,是对贺溪阳同学的勉励,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燕下居士   姜玉波
                                                  二0一三年六月十四日

      
  
人纯字正贺溪阳

刘春潮

     “乍暖还寒不可名,梨花绽尽草青青。归心无限当如醉,驿寄相思雨打萍。”这是书法家贺溪阳的一首小诗。我并不想说这首诗有多高,而是想说现在传统的诗、书、画分离越来越严重,能诗并书的书法家越来越少。笔者曾领教过许多所谓名家,他们随时携带一本古诗N首,“创作”时一路抄将下来,看一字写一字,抄写之态可谓滑稽。试想一首诗不过短短数十字,如不是烂熟于心,深刻理解思想内容,又怎谈得上字随意行,一气呵成?

      我一向认为“书法家”这“家”是不能随便称的。贺溪阳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这些年参加的《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 》等展览,几乎每一项都是让许多伪书法家望尘莫及的。

       贺溪阳其貌不扬,纯朴谦逊,和声细语,而写起字来,用“笔底生风”来形容都毫不为过。这是因为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技”、“道”双修的结果,习书之余不忘习文的好处。技近乎道。没有技术的支撑,便不可能深谙艺术的堂奥。贺溪阳书宗“二王”,并善于从楼兰残纸、砖铭墓碑等民间书法中吸取养分。书风纯正、高古。五体皆能,主攻行草。草书又以《书谱》为基,吸收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以及日本佐理书法元素,逐渐形成自家面目。是中山为数不多的能站在全国级别书法展览前沿的书法家。当然,熟练掌握笔技的同时,学养的修炼亦不可或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置身喧嚣而浮躁的社会,行万里路,亲近自然以得清新;读万卷书,集思广益而去浮华。笔下也自然会去几分火气,多几分润泽与淡定,多几分澄澈与飘逸,多几分洒脱与从容。

      前两天,溪阳兄从北京回来,专门找我聊天。原来他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习,为期一年,现正放假。其实我从来不迷信任何研究院,是垃圾去到哪儿都是垃圾,是金子埋在哪儿都发光。像贺溪阳这样本来就优秀的书法家去那里学习,自然会更优秀,因为他本来就是那块埋在哪儿都会发光的金子。

      贺溪阳人纯。终日着一身学校工服,与公司小职员无异。对于书法,他从不装腔作势,恃才自傲,有爱好者学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贺溪阳字正,“正”是书法审美的一个主要范畴,它通常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他对“大”的理解不是作品的尺幅大,而是作品内在的一种气势,首先体现一种“正”,在正中彰显“大”。我表示完全同意,双手赞成。
贺溪阳研究书法史,以专业眼光审视历史大家,为自己定位。路子正,有思想,他不照搬古人,而是善于找准某一点,并对其进行吸收改造,从而达到既不失传统,又契合当代的审美。他有一句名言,朴实却道出了习书的真谛——临帖不只是继承,而是在古人的精华中寻找我要的东西。

       这就是人纯字正的贺溪阳!

       欣闻溪阳兄在京举办个人书法展,特涂此小文为贺。祝溪阳兄展览成功!

               

                       刘春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中山美术馆馆长)
_MG_6844.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