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说“家有万贯,外有戥子”,你知道药房“戥子称”的由来吗?

 我的城和我的客 2023-08-16 发布于湖南

旧时富户商贾出门时,多会身携戥秤用以交易,所谓“家有万贯,外有戥子”。戥秤除是衡量金贵之物外,亦用于称量药材细料、香料、剧毒之物。一星半点的受潮、锈蚀、尘灰都会影响其精度,于是人们为它量身定制外盒安放。

小时候,我每次到村里的小诊所去看病,有一些神秘感,特别是对那组中药柜,不就是由树根树皮和花花草草组成吗?怎么只要经过李医生一组合就可把我的病治好呢?看来这世间的万物相生相克、互为依托,维持着相互的平衡!
爸爸每次带我去小诊所,都是感冒咳嗽,有时吃一点药,有时打上两针,如果比较严重,李医生就给我开一个中药处方,在他配中药时,首先会拿出一个长条的木盒,打开后拿出一条小称,我不由好奇地问:“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李医生说:“这是专门称中药的称,因为每付中药的量较少,如果用称谷称鸡的称去称,不会那么精准,称出来的中药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种称相传是宋代刘承硅发明的,它叫戥子称,学名戥秤,也叫药称、克称、戥子称等”。
一、戥称的由来
在我国衡器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东汉初年,非十进位制的木杆秤出现不仅成功解决了当时的计量问题,还为后人创造戥秤提供了基础。到了唐朝和宋朝,衡器的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
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的称量衡器木杆秤的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一“钱”,远远不能满足宫内宫外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之间,发明了我国第一条称小量物品的衡器:戥秤。
经过测量,其戥杆重一钱(3.125克),长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铊重六分(1.875克)。
第一纽(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称量)一钱半(4.69克);第二纽(中毫),末量一钱(3.125克);第三纽(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
这样的称量精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种戥秤设计精美,结构合理,分度值(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
二、戥称的组成
古代的戥称一般是由戥称盒、戥称杆、戥称盘、戥称锤、提纽组成,而现代的戥称一般是由戥称杆、戥称盘、戥称锤、提纽组成,少一个戥称盒;只有一些当作传家宝的、当作古董的或相当名贵的戥称会有戥称盒,显示身份高贵!
戥称盒
是保护戥称的工具,其用料可分为硬木和柴木。硬木的盒子有着不同的色彩和纹理,外观不雕纹饰,不上油漆,保持木质的天然色泽,古朴典雅,明亮如镜,木材的花纹格外隽秀,产生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一般百姓多用柴木或者柴木刷漆制作,而富人商人多用名贵木材制作,诸如紫檀、海黄、黄杨、红木等;其木质坚硬、色彩鲜美、古朴大方、富有天然艺术韵味。盒子的形状可谓千姿百态,有提琴形、琵琶形、长方形、葫芦形等。
戥子杆
戥子杆,名曰“衡”,由十五颗星组成,分两列排序,分别代表星星、月亮和太阳。材质有动物腿骨、乌木、紫檀、花梨、青铜、银质等等。其做工要经过选料、切割、磨圆、划线、定位、打孔、测定星位、穿提纽等百多道工序。
戥子杆上一排排星眼,其做工之难、之细、之精,难以令人相信,好像工艺品那样完美、准确、高雅,其精度和和难度可想而知,不但需要专门的工具,还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所以古代的药铺,都会珍藏象牙戥子称做镇店之宝!
戥子盘
戥子盘,是放置药材的盘子,直径一般是8.5cm,有长条的,不过面积差不多。一般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是紫铜或者黄铜板冲压而成,铜戥子盘不足一毫米厚,厚薄均匀,光洁如镜,盘沿上有系提纽的小孔,少则3个多则8个。
戥子锤
戥子锤,又叫秤砣,名曰“权”,“权衡”就是由此而来,秤砣是按轩辕星座表意制造,主雷雨之神,寓意风调雨顺。由青铜铸造,其形制款式繁多,有圆柱体、椭圆形、圆形、葫芦形、动物形等等,有的上面雕刻山水书画和商号。
提纽
戥子提纽,名曰“称豪”,是戥称的提手,因称中药时有明察秋毫的意思,一条戥称一般有两个或者三个提纽,每个提纽都有各自的功能,第一纽是初毫,第二纽是中毫,第三纽是末毫,根据称量物品重量需要而使用不同的提纽。
三、戥称的演化
战国时期,衡器就已广泛使用了,最早的衡器是等比式器,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把衡器提纽移向一端,再将斤、两标线用称星的方式錾刻在衡杆力臂上,这样只用一枚权就可称不同重量的物体了,这就是杆秤,在西汉后得到普及。
由于其使用、携带方便,很快在民间广泛使用直至现代。但是杆秤也有不足之处,如感量不够灵敏、精确度不是很高、只适合于称量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征收粮草赋税,而称量金银、珠宝、香料、药材等贵重物品,仍需要用到天平。
直至宋真宗时期,掌管皇族内府库藏的官吏刘承硅经过调查研究,参照历代记载和实物,建立了一套更为合理、精确的权衡标准器。为大众接受并推广,成为称量金银、珠宝、药材等贵重的小量值物品的衡器,就是古代的戥子称。
到明清时期,随着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戥子的制造、使用、管理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备的水平,但是仍然沿用了一斤等于16两的非十进制单位,直到1959年国务院发布了改进计量单位的命令,10两才改为一斤。
四、小小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掀起了一股文物收藏热,戥子称以其珍贵的材质、复杂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喜爱。在上海一场拍卖会上,一个元代的戥子以226万的价格拍出,戥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俗语说:“家有万贯,外有戥子”,“一字两头平、戥子不亏人”、“司马称,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等等,着了以上的内容,大家应该知道了“戥子称”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了。能用戥子称抓药,已是一个药店人的身份象征!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3.8.15.20∶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