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出来的价值

 tnj660630 2013-12-04

文/赵元波

人参因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人称“百草之王”,由于其巨大的药用价值,古人雅称其为黄精、地精、神草,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千年来,野山参被列为中草药中的“上品”,极其难得。

人参是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怕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空气湿润凉爽,生长极其缓慢,60~100年的野山参,其根往往也只有几十克重。1989年,抚松县农民在长白山采到一棵“参王”重305克,估计已在地下生长了500年,是我国目前采到的最大的山参,足见其生长速度之慢,生长慢,自然药用价值就高。

想想现在养殖场大批量繁殖出来的肉鸡,生长周期越来越短,四十五天前还是一个鸡蛋,四十五天后就成了人们餐桌上食物,快倒是快了,可是,吃到嘴里的速生鸡肉,口感、营养家价值肯定会大打折扣,再看看,一棵重305克的人参,需要生长500年,药用价值自然不可估量。慢得有理,慢,才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