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阅读不是研究?

 昵称1362580 2013-12-05

为什么说阅读不是研究?

    接触过学术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阅读不是研究,研究必须写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即使我们阅读最伟大的学者的著作,他的观念和思想对我们来说都只是一种片段和信息的呈现,特别是当我们阅读不同学者的著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冲突的和不一致的观点,所以阅读只能获得大量的思维"碎片",而这些"碎片"的累积并不能称为研究成果。


    但写作就完全不一样,因为一篇能够让人读懂的文章必然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其观点和论述必然是不矛盾的,这就必须要求人对自己获得的所有"思维碎片"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建构一致性的前提和概念体系进行解读,这就是一个理性和灵感呈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思维的碎片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秩序,否则不但不能够给人带来任何的帮助,还会成为大脑沉重的负担,使人成为"书呆子"。任何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都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他所有的观点和结论都是不矛盾的,是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我们才具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学者而不是"书呆子"。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提供建构一致性逻辑体系的思维工具,甚至不告诉学生有这么一个工具的存在,而是哄骗学生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无限的获得"思维的碎片",这是极其野蛮和可耻的。所以,中国很多所谓的"饱学之士"并不被国际学界承认为学者。


    最为可耻的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创造了一种写作模式:古代的八股文和现代的学术八股文。这些可耻的格式能够把任何的碎片"混沌的连接"在一起,而不是依靠逻辑来建构体系并追溯一致性的前提,比如经常使用"正反两个方面"、"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对比与统一"等等,任何矛盾和冲突的观点都能被这种可耻的模式"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学术思考和研究中最重要的内核被屏蔽掉了;不构建一致性的概念体系的"思考"是伪思考,所以中国人的学习和思考没有任何的意义,以至众多的人口和漫长的历史却对人类文明毫无贡献。


    由于中国文化极度缺乏理性基因,并长期使用象形文字系统,使得中国人既没有建构逻辑体系的习惯也没有建构逻辑体系的能力,一个庞大的民族因此沉睡了数千年之久,不知道何时才能醒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