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感悟]:(962)追怀单纯

 陋室书屋2 2013-12-06

[老年感悟]:(962)追怀单纯

 

[转载]黑底炫彩卷轴画博文边框(美极了)


             

(962)追怀单纯

 

 

 

    单纯属于少年。但是,我们一辈子会追念、怀想这种单纯。

  读台湾学者蒋勋的书,有一节写道:小时候,为了送一本同班同学忘掉的笔记本,曾经翻山越岭渡过淡水河去他家里,那时,淡水河桥很少,绕了很多路。至今,记忆很深。他说,这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

  蒋先生的话,一下激发了我的同感。年少的单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么?

  去大兴安岭下乡第一次回上海探亲时,一位“插兄”的母亲来家,背了20多斤重的芋艿,委托我带给她的儿子,说是孩子特别喜欢吃芋艿。我母亲怔了一下,但没有拒绝,只是转身看着我,问:能背得动吗?那时,探亲回家,都会互相捎带一些香肠、肉松等副食品回知青点。可是,带芋艿是第一次,而且这么多。几千公里之遥,要换两次火车。我却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回大兴安岭时,一旅行袋的芋艿成了我要特别留意的行李。每次换车,从窗户塞进行李时,装芋艿的旅行袋是第一件,我不能把人家母亲重托的东西弄丢了。到了连队,我把芋艿交给“插兄”时,他并没有像他母亲说的“特别喜欢”,只是一帐篷的人都品尝到了来自家乡的土产。

  我仍然高兴。完成了一次他母亲的重托,把一位母亲爱的关切重重地传递给了这位“插兄”。几十年来,每当记忆这次长途背运,心中浮起的总是快乐,这种快乐中的单纯,带给我绵长的慰藉。

  我要感谢母亲,她没有阻止我的单纯,她成全我年少的单纯变为行动,而没去计量得与失。正是母亲的成全,使我心中留下了单纯的底色,在面对生活中无数的关乎得与失的选择时,有了衡量的标尺。

  有一年大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儿子,要开车去机场,接从内蒙古飞来的同事父母,回程时,雪近尺厚,半小时的车程,用了两个半小时。我禀报母亲时,还带着惊讶,我想问她:当下的社会,对孙儿的冒险助人,还会支持吗?我还没说出心里的问话,母亲却已流露着满意的表情,只是关切地说:那要慢慢开才行。

  我怀念单纯,是因为光怪陆离的社会,已经让人唯恐不复杂了。

  有一次参加小学教师聚会,当妈妈的交流教子经,却没有了教师的语言。

  “做好事也不能当傻子,否则孩子从小就吃亏,大了怎么去竞争。”

  “是啊,现在的教育脱离实际,社会上有多少虚伪、假象!”

  “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付出要有回报,否则,永远弱势!”

  她们的畅怀交流,尽显母爱,可是,听着真让我有点心痛:她们的孩子要与心中的单纯告别了,与童年的快乐告别了。

  这几位妈妈的爱心,有这么多的算计和机巧,她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一定是精明、重结果、以胜出为要的竞争强人,这对于当今社会,实在也是对应之举。但是,人的成长、人格的养成在哪里呢?竞争之胜,并非入世体验的全部内容,如是,丰富的生命感知便遗失殆尽了。

  自然无法与她们交流。又想起了蒋勋先生的话。他长久地回忆送笔记本的美好,他后来把这种单纯和善看作是一种美,一种人格之美,他说,这种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单纯的快乐,不要为了应世,而把它任意地驱赶了,这不仅是成长的缺憾,也会有人格的短板。人的心灵,没有了单纯的滋润,便会干枯。无论世相多么诡异复杂,我却仍然追怀单纯。

                                       

 

 

            2013-08-26《新民晚报》作者:宁白

 

 

 

 

 

 

[家庭生活]:万能淘米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