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抓住企业经营大局:看不懂财报,做不好管理

 大道至简64382 2013-12-07
轻松抓住企业经营大局:看不懂财报,做不好管理
前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财务报表不仅是企业评估经营方针的依据,也为投资者评价投资绩效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可以说,财务报表已成为一种商业语言。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蕴含了丰富的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实力的一面镜子。
财务管理是企业营运活动的加速器。良好地运用财务杠杆系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地步入成功运营的轨道,但是不当的财务管理,也会加速企业倒闭灭亡。成功的企业必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与之相辅相成;失败的企业往往是因为财务管理的部分失效甚至是全部失效所造成的。
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精髓,集中体现了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怎样才能够看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的各项信息、审查财务报表的有关错弊呢?本书将为您一一解答。
全书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管理者的财务难题
第二章俯瞰企业财务运营
第三章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如何读懂利润表
第五章如何读懂现金流量表
第六章如何读懂财务报表附注
第七章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密码解读
第八章企业的竞争力在哪里
第九章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及风险
精于阅读、分析和审查财务报表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帮助您能更好地掌握财务报表的相关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
本书的内容兼顾时效性与实用性,深入浅出,是广大企业管理者树立全新财务观念的有效读本,相信您在翻阅的过程中会有不一般的财务知识体验。另外,由于编者自身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及时地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
                  管理者的财务难题(1)
管理者不懂基本的财务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最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企业,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各路的民营企业家如雨后春笋般活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舞台上。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来看一段对企业的分析:
(1)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年?
因为财务管理不善,资金出了问题。
(2)为什么很多企业发展很慢?
因为他们不懂如何与银行和风险投资家打交道。
(3)为什么很多企业“内贼”不断,资产流失?
因为内控体系出了问题。
(4)为什么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遇到麻烦?
因为管理者缺乏财务知识,有的连基本的财务报表都看不懂,更不懂如何分析和发现问题。
从这段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代企业的当家人——管理者的财务意识不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大多数的管理者一般都是业务出身,严重缺乏财务知识,这就为企业以后的运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决定企业能否很好的生存下去。
不光是管理者,也许很多人都觉得,数字就像字母,报表就像一个谜。其实,要解开这个“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因为管理者学习财务知识并不是要成为一位财务经理或是一名会计,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和会计知识,对财务术语十分精通。只要管理者用学到的财务知识能帮助自身提出正确的财务问题,知晓企业的经营能力与不足,并依据有效的财务数据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那么就是成功的。
作为现代企业具有股东与经营者双重身份的管理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的财务技能:
(1)管理者首先要能看懂财务报表,能从财务报表中把握企业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从中发现主要的问题。
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主要有三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些财务报表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济决策中所需的财务信息,也是管理者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2)管理者应具备资金流转控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3)管理者应具有财务风险意识,能够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财务知识的缺失是管理者在运作企业过程当中遇到的第一个财务难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难题。表面上看是管理者缺乏财务知识,但其实质是管理者缺乏财务意识。知识的缺乏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再学习获得,对财务的重视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从根源上也就是从思想上来解决。思想上重视了,行为上才有动手的可能。
管理者不会管账、算账、做账
1管理者只顾挣钱不会管账
管理者可能会觉得,发生多少业务我清楚,有多少钱我心里有数。至于财务那本账,是应付工商、税务部门检查的。只要能保证平时和年终没有被相关部门找上什么麻烦就可以了。
有的管理者甚至连自己账上有多少钱都不知道,忙于业务工作,财务方面过度依赖专业人员。
也有些管理者觉得,有了业务就有了一切。只要有业务在,企业的效益就会不成问题的。企业的效益不成问题,有了钱什么不好解决?思想还停留在有钱能办一切事情的阶段。
                  管理者的财务难题(2)
只顾挣钱不管账的管理者只能说是一个财务管理上的“蛮夫”,只迷恋在挣钱的世界里展示自己的才能。 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了,才发现由于疏于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出现的问题已经不是能用钱就能解决的了。
从根本上说,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是管理者对财务的不重视,不知道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单靠做业务就能实现企业效益是不可能,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相辅助。
2管理者年终才算账
年终才算账,不是说管理者的账是集中到年底的时候才算出来,而是到了年终,有些管理者才发现:企业的账目有问题,且在工商、税务部门都通不过,非常地着急,想尽办法去疏通。
这样的管理者平时只想着生产,只做技术、研发、销售方面的决策。把这些工作和财务分开来对待,平时管账也只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一下批示。完全没有想到财务反映出来的信息恰恰能给这些具体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指导作用。
工商部门要看的都是依据特定的财务规则做出来的账,而不是要看到一份原原本本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流水账。这样的账也满足不了企业平时生产经营的需要,更不要说能通过年检。
事后管理者采取怎么的补救措施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年终查账都是按照法律的形式来办事。
这里需要给管理者提个醒,平时多注意和财务沟通,遇到不懂的,可以请财务解释清楚,并且多听听财务的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及时地发现问题,把握好解决问题的时机。不用等到年终的时候造成局面被动,失去了算账的最佳时期。
3管理者的账拿不出手
管理者的账拿不出手,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会计账目不规范。大部分的企业还处于初期小规模的时候,账目也许规范不了,因为实行的是“包税制”——税务机关和企业约定,交的是一定数额的税款。这个“一定数额”定得很低,是最低限度的“数额”,这样就间接使得小企业偷漏税的行为合法化了。等到企业慢慢地强大,这样的“交税习惯”已经不能再适应企业的健康发展了。管理者让会计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企业的账,是无视会计法、税法等基本法律规范要求的行为。这样的账管理者是不敢随随便便拿出来给人看的,更不要说每月必须面对的报税和每年的年检。
现在很多的管理者贷不到款,就是因为账拿不出手。企业的会计制度不规范、不透明,得不到银行的信任,贷不到款,影响了企业做强、做大、做长。突破不了企业成长的“瓶颈”,成为长不大的“灌木”或是成为“短命企业”。
这样的难题可以说是管理者有意识制造出来的,目的就是避税。但是这样的难题是非常棘手的,因为不规范的账目在接受检查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解决这个难题只有一个做法,就是合法的做账,合理的节税。
管理者缺少必备的税收知识
有些管理者对税收财务知识比较缺乏,公私不分。做账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发现公司的账面不平了,就让财务通过做账来解决。通过做假账来掩盖业务流程的不合理,甚至通过做虚假的业务流程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这样就不知不觉已经构成了偷税的行为。有些管理者觉得这种避税手段不行,就再换种方法,完全没有按照税收和财务方面的要求去做。这样的避税行为已经触犯到法律。
合理节税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手段,但必须是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企业管理者先从源头,也就是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使自己不断地充电,学习财务税收知识,也可以通过专业的财务人员或是筹划机构对财务税收进行规划,通过这方面的帮助来找到自己的合理节税方法。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找到企业收益的增加和
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点。
                  不懂财务的管理者看报表的三个误区
不懂财务的管理者在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时很容易犯“瞎子摸象”的错误。经常犯的错误有三个方面:
错误之一:爱看一张报表,忽视联系
管理者特别喜欢看利润表,利润表反映公司的利润,数字最容易调动人的情绪。其实,财务报告的三大报表是密切联系的,三大报表各有优点,各有缺点。
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负债的结构分布,反映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反映公司的财产权利关系,但是不能反映经营成果。
利润表:反映公司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的分布,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获取利润的渠道,但是利润可能受会计方法的操纵。
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获取现金的途径和使用现金的方向,但是不能反映基本的资产负债分布。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某公司2007年和2008年利润表的主要数据(见表1-1)。
表1-1 某公司2007年和2008年利润表的主要数据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2007 2008
销售额 100 150
成本费用 80 120
利润 20 30
应收票据 20 40
应收账款 10 60
通过这张利润对比表,我们可能觉得2008年比2007年销售额增长了50%,说明业绩比2007年好。
但再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我们就知道该公司为什么销售有50%的增长。原来是公司放宽了信用政策,2008年的销售收入增长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都大幅度增长。应收账款会不会变成坏账?如果应收账款有10%变为坏账,那么,2008年的实际利润就只有24万元(30万元-坏账6万元)。公司的销售前景和利润增长包含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这就是看一张报表和看两张报表得到的信息的差异。看财务报告时候,要把相关的项目从不同报表中抽出来分析,这样才能得到全面的结论。
错误之二:爱看项目,忽视结构
不同的报表项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只是看一个个孤立的项目,不去分析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就可能看不出数字背后的实质。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表1-2是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部分数据。
表1-2 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部分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 期初金额 期末金额
流动资产 2 100 4 200
长期资产 1 300 1 500
固定资产 45 000 60 000
无形资产 2 755 1 925
资产合计 52 155 67 625
流动负债 14 690 29 425
长期负债 4 200 2 100
负债合计 18 890 31 525
从表1-2可知,本期期末该公司的负债占资产的%。单看一个个的项目,我们也许看不出这家公司面临的财务危机。如果我们把项目进行联系分析,就很容易看到:
公司的流动资产4 200万元,流动负债是29 425万元,也就是所有的流动资产都用来还债也不能还清全部的流动负债。这就是该公司最大的危机。如果不采取措施,公司很快就面临债主上门追债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该公司的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的比重太高,长期负债的比重太低。
要解决这一财务危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将部分流动负债的合同期延长,减少流动负债,增加长期负债。
(2)变卖部分长期资产归还流动负债,如减少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必须把报表项目进行相互对比,进行结构分析,才能发现报表数字后面隐含的意义。
错误之三:爱看现在,忽视对比
财务数据如果不与过去或者是同行业对比,很难说明企业在发展还是在萎缩。分析财务状况,一定要把本公司今年的数字与以往的数字对比,与其他企业的情况对比,不能满足于孤立分析,得出日子还不错的结论。因为发展的快与慢是相对的,当行业整体快速增长时,慢增长实际上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表1-3是某公司的部分财务数据(表略)。
如果我们单独分析2008年的经营情况,公司的销售收入120万元,销售利润率是47%,似乎也不差。但如果与2007年对比,发现销售收入下降了20%,销售利润率已经从11%下降到47%,下降超过了一半。实际上该公司的经营形势不妙,正处于萎缩状态。
通过三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部分的、孤立的,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克服阅读报表时的不良习惯,避免犯“瞎子摸象”的错误。
“十六字方针”解决管理者的财务难题
从管理者的视角、企业的全局思考财务问题,把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解决管理者财务管理难题的“十六字方针”——“账前消化、账外运筹、账内规范、一账统领”。
所谓“账前消化”,主要是从时间角度抓住做账的最佳时机,解决传统做账中事后算账的弊端。传统做账都是事后算账,所有业务工作完成以后才由会计算账,业务决定了开票,开票的格局决定了账目格局。为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必须进行事前筹划,把影响账务处理的企业内部因素提前消化吸收,为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账前消化。
所谓“账外运筹”,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寻找企业做账的账外空间,解决企业账内算账的问题。在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就合理节税的问题而言,企业的账内空间非常有限。如何找到突破口呢?只有寻求账外空间,通过账外空间的寻找和运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纳税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账外运筹。
账前消化和账外运筹之后的明智选择,就是账内规范。账内规范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铁律,是轻易不能动的基石和原则。因为这套账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经得起工商、税务等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监督和检查,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规范。
为什么要一账统领呢?企业做两套账有巨大的危害和风险,因此在创业之初,企业就要贯彻“做账只用一套”的理念,明确要靠知识、靠头脑、靠能力挣放心钱的发展战略。宁可生意不做,也不为客户做两套账。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这也反过来促使管理者找到了“账前消化”和“账外运筹”的财务管理方法。
在财务管理“十六字方针”中,“一账统领”是整个过程的理想结果,“账内规范”是基本原则和要求,“账外运筹”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账前消化”则是前提和基础。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1)
财务报表信息有哪些特征
既然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提供企业浓缩的会计信息,以帮助投资者与债权人等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那么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以便更有效地为报表使用者服务。良好的财务报表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如图2-1所示。
1效益大于成本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但是,提供与获取信息都需要付出代价
,承担一定的成本。如果某一信息带来的经济效益小于提供或取得该信息
所花费的成本,那么这必定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因此,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就必然要在成
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使得效益能够大于成本。财务报表并不
依某一个或某一类用户的要求而任意提供,它仅以规范化的程
序、格式和方式提供有限的最为重要的信息。
2可理解性
财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工具,像其他工具一样,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理解它,或使用
不当的报表使用者而言,财务报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当具备的作用。相反,如果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会计信息易于理解,就能更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服务,从而也就提高了财务报表本身的效益。
3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是指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会计信息必须实实在在地满足各方面报表使用者
的要求,切实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财务报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主要通过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来保证。
(1)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亦即对问题的解决有帮助。
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又由三个组成因素所决定,分别是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
时性。
①预测价值。
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决策者可
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作出最佳选择。因此预测价值为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具有改变决
策的能力。例如,投资者及债权人要能预测其投资及信贷的现金流转的金额、时间及风险,
才能决定是否购买、持有或出售其投资,以及是否继续贷款。而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现金流转
又决定于企业的现金流转。因此,财务报表应有助于预测企业的现金流转,才能对投资及信
贷决策有所帮助。
②反馈价值。
一项信息如果能够使决策者证实或更正过去的预期结果,就具有反馈价值。把过去决策所产
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之与当初作决策时预期的结果相比较,即可知道过去的预期
是否有误,将来再作同样的决策时即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
反馈价值与预测价值往往同时并存或交互影响。例如,一个企业所提供的季度财务报表,对
于该季的绩效具有反馈价值,对于该年度的绩效则具有预测价值。
③及时性。
所谓及时性,指在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以前提供信息给决策者。任何会计信息如果要想影响
决策,必须在决策完成以前提供。及时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关性,但过时提供信息将会
使相关的信息失去效用。
(2)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确保会计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地表达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对决策无帮助,反而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故可靠性亦为报表中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2)
①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指一项会计信息,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要相一致。
会计信息如不能真实表达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要想真实表达,必须选用
正确的计量方法或计量制度。如果所用的方法不适当,不论会计人员(计量者)如何审慎无误
地计量,所得结果仍不正确。尽量减少计量方法的偏差,能使会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
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更具有可靠性。
②可核性。
所谓可核性,是指由同样胜任此任务的一些人,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
量,能得出相同的结果。换言之,可核性确保会计信息是正确而无偏差的,并未掺杂企业会
计人员或企业管理者个人的偏见。
③中立性。
所谓中立性,是指在制定或选用会计原则或政策时,应考虑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否
具有决策相关性及可靠性,亦即能否忠实表达经济状况。企业管理者或会计人员不能为了达
到想要取得的结果,或诱导特定行为的发生,而将信息加以歪曲,或选用不适当的会计原则

(3)可比性。
所谓可比性,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点。当经济情况相同时,会计信息应能显示相同的情况;反之,当经济情况不同时,会计信息亦应能反映其差异。为了达到可比性,相同的经济事项应该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原则处理,而不同的经济事项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原则处理。可比性并不要求企业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而应该按实际的经济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以真实表达为依据。只有能真实表达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
如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随着社会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的贷款人和股权投资人增加,公众进入资本市场和债务市场,
投资人要求的信息更为广泛。财务分析开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
析,发展出比较完善的外部财务分析体系。
公司组织发展起来以后,财务分析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为改善内部管理服务。经理
人员为改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取得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支持,他们开发了内部分析。内
部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使用公开报表的数据,而且可以利用内部的数据(预算、成本等)进行
分析,找出管理行为和报表数据的关系,通过管理来改善未来的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
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
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
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
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是认识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例如,某企业资产收益率低,通过分析知道原因是资产周转率低,进一步分析知道资产周转率低的原因是存货过高,再进一步分析知道存货过高主要是因为产成品积压。如何处理积压产品,财务分析不能回答。财务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如同医疗上的检测设备和程序,能检查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不能治病。财务分析能检查偿债、获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分析越深入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财务分析不能提供最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它能指明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这些调查研究会涉及经济、行业、本企业的其他补充信息。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3)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用财务特有的形式来表述企业管理的目标,它与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一个表述清晰、易于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理解的企业目标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目标应能体现企业最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反映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和公众。企业的目标限定了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可以说限定了财务分析的内容。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最为典型的有三种: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将导致企业出现短期行为。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将股东的利益置于第一位,必将忽略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在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必然要进行多方位的考虑。
2理财环境与财务状况的关系
企业的理财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生产环境、内部环境等方面。这些理财环境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在对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分析时,必须考虑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例如,市场供求变动、结构调整、资本市场的波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法律、法规、制度、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掌握与分析有关的实际情况,以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3综合利用多方面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而财务报表只涉及那些能用货币形式表达的经济事项,容纳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些数据是估算的,不是精确数字,因此在分析时必须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析判断和结论。解决的最佳途径是尽可能地扩大信息来源,以弥补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不足。目前,在财务分析中,使用的非会计信息越来越多,这些非会计信息有客观的信息和主观的信息。
4附注
附注又称报表注释。从提供信息和分析评价的视角来看,附
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或者使表内信息具有更加明确、清晰和更多的价值,或者提供了和表内信息一样重要的信息。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报的项目相互参照。一般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披露:
第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第二,对企业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其他会计政策,以及在采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做的对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最有影响的判断等。
第三,对企业所做的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账面金额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
第四,对更正前期会计差错的说明。
第五,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报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4)
第六,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重要的资产转让和出售、企业合并和分立,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第五项所述报表项目需要说明的事项。
企业应当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
例如,我们在利润表中看到的财务费用是一个总括性数据,无法直接用来计算已获利息倍数指标,但是通过财务报表附注,便可得到当期利息费用的数据。
5注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行使经济评价功能的“经济警察”,他们对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意见,说明他们已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足够的分析和考察,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判断。他们的意见应是投资者、债权人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虚假信息等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线索。我们虽然不能说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就可以排除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存在问题的可能,但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公司可能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6同时运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运用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上市公司是不全面的。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决定该指标高低的因素中,除了净利润外,净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大小也能左右该指标的高低。若以总资产报酬率来补充,就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真实获利能力的高低。因为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是
不分行业的,不论哪个行业,都要利用资产获得回报,因而,将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结合起来反映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更全面。由于每股收益指标存在无法判断收益的获取时间、风险高低、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等缺陷,可利用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等指标予以补充;由于净资产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无法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可采用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予以弥补。当然,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评价除了财务指标的分析要全面外,还要结合一些非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
7财务数据的虚假与操纵问题
(1)经营活动。
应该说,财务是对业务的反映,没有业务也就不存在财务。良好的经营状况必然会带来良好的财务状况。但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有的是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形象必然大受影响。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一些上市公司采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虚拟交易活动等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改善财务形象的目的。对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其他非正常经营活动、营业外活动。
(2)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在正常的市场关系中,若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代理商之间发生交易,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进行的,各方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按照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则商定有关交易。但如果从事交易的各方存在关联关系,其交易就有可能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这种交易如果是不公平、非竞争性的非自由市场交易,就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可以通过虚假的、不公平的交易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果,从而达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欺诈财务报表使用者之目的。虽然我国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要求企业客观、完整地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情况,但这并不会、也不能禁止企业进行关联交易。况且,并非所有关联交易都是不正常交易,但是关联交易又确实为上市公司制造利润、粉饰财务报告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关注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5)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处理方法,也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根据一贯性原则,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保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如果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或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时,则应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估计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估计会随估计基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或后来的发展等,需要对估计进行修订。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上述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标准的主观性,为公司进行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条件,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这一特点,在需要时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作出某种调整和变更。因此,关注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变更,对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
(4)虚假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往往采用编造、伪造等手法编制财务报表。上市公司之所以出具虚假报表,其动机主要有奖金动机、确保职位动机、配股动机、纳税动机、推卸责任动机(离任时)、隐瞒违法行为动机、避免处罚动机、炒作股票动机等。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为识别是否存在虚假财务报表,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比较分析,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变动,进而发现与这些异常变动有关的信息。另外,剔除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即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待摊费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等项目,再进行财务分析,有时更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财务报表中的特殊项目也必须予以关注,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收益、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
如何阅读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
1招股说明书的内容
招股说明书是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发行股票时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本次股票发行相关的股本结构、资金运用、盈利水平、财务状况的书面报告。招股说明书是面向一级市场的,即面向股票发行市场。
(1)招股说明书简介。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对招股说明书有如下规定:
①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封面至少应标有“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字样,并应载明发行人及主承销商的名称和住所。
② 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书脊应标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字样。
③ 招股说明书全文文本扉页应刊登如下内容:
发行股票类型。
发行股数。
每股面值。
每股发行价格。
预计发行日期。
申请上市证券交易所。
主承销商。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6)
正式申报的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期。
(2)招股说明书摘要。
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摘要的显要位置声明:“本招股说明书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行的简要情况。招股说明书全文同时刊载于……投资者在作出认购决定之前,应仔细阅读招股说明书全文,并以其作为投资决定的依据。”
发行人可针对实际情况编制招股说明书摘要,但应包括招股说明书全文各部分的重要内容,不得在内容上出现不一致,或因遗漏重要信息而误导投资者的情况。
招股说明书摘要篇幅原则应不超过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刊的一个版面。
招股说明书摘要的内容,应主要包括:
①目录。
②释义。
③本次发行概况。
④主要风险因素及对策。
⑤发行人的基本资料。
⑥发行人股本。
⑦主要发起人与股东的基本情况。
⑧内部职工股有关情况。
⑨发行人的组织结构及组织机构概况。
⑩发行人业务和技术概况。
关联方、关联关系与关联交易。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
发行人的公司治理结构。
主要财务会计资料,应披露主要财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盈利预测数据(如有)以及发行人管理层的财务分析意见。
业务发展目标。
募股资金运用。
发行定价及股利分配政策。
附录及备查文件。
2如何阅读招股说明书
我们在阅读招股说明书时,应重点了解如下项目:
(1)风险因素与对策说明。
介绍投资风险和股市风险,一般采用下列提示:“投资者在评价本发行人此次发售股票时,除招股说明书提供的其他资料外,应特别认真地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
①经营风险。
②行业风险。
③市场风险。
④政策风险。
⑤其他风险。
(2)募集资金的运用。
说明对所募集资金的运用计划。
①本次募集资金的用途与投向。
②投资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包括项目预算、投资周期与资金使用计划等。
③如果所筹资本尚不能满足规划中项目的资金需求,应说明其缺口部分的来源及落实情况。
④增资发行的发行人必须说明前次公开发行股票所筹资本的运用情况。
(3)股利分配政策。
①发行人股利发放的一般政策。
②发行人在发行股票后第一个盈利年度是否准备派发股利。
③如果准备派发股利,派发几次,何时派发。
④不同类别股票在股利分配方面的权益。
⑤如果暂不准备派发股利,简要说明原因。
⑥新股东是否享有公司本次股票发行完成前的滚存利润。
⑦其他应说明的股利分配政策。
(4)发行人在过去至少3年中的经营业绩。
这一部分应当根据专业人员的审计报告和审查结论,来观察发行人过去3年的经营业绩,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①最近3年销售总额和利润总额。
②发行人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
③发行人近期完成的主要工作,主要指重大项目和科研成果。
④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情况,筹资与投资方面的情况等。
(5)发行人股本的有关情况。
这一部分应当注意发行人的股本及其变动情况:
①注册资本。
②已发行的股份。
③如果发行人已进行过股份制改组、定向募集或公开发行,则应当披露本次发行前公司的股权结构,包括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其中含内部职工股)、外资股等各占的份额。
④发行人认购股份的情况。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7)
⑤本次发行后公司股份的结构,包括公司职工股的有关情况。
⑥本次发行前后每股净资产等。
(6)盈利预测。
直接关系到公司股票的发行情况。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更愿意乐观预测盈利,将盈利数字说得大一些。
(7)公司发展规划说明。
这是表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规则。一份好的规划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8)发行人认为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如何阅读上市公司公告书
上市公司公布的上市公告书,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看上市公告书时应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业务范围
目前在我国,一个企业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必须得到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认可,而一个公司经营业务范围与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发展与获利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公司经营范围越是广泛,资金投向的选择余地就越大。精明的公司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恰当的时机,投入资金从事属于其经营范围的业务。反之,当某一产品或行业在某一时期竞争较为激烈、获利水平降低时,公司可抽出资金及时转向其他产品或行业投资。投资者可从公司概况中的经营范围和公司前3年经营业绩介绍中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范围。
2股本到位情况
按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首先必须募足股本金。因此,公司在公布上市报告书时,必须公布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股本金投入的验证结果。了解股本金到位情况的另一更主要的目的是看股东投入股本的时间。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原国营企业转制而成的,因此,各种股本进入公司的时间往往有先后。如果社会法人和个人投入股本时间较晚,而公司仍有较高的税后利润,则说明该公司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因为所实现的利润,在某段时间内仅仅依靠了部分股本,如果股本全部到位且被合理有效地运用,则会产生更高的利润。对股本到位情况主要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验资报告。
3资产构成情况
应从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上去分析上市公司资产构成情况。一家公司,资产通常有货币性资产、债权性资产、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无形资产等。在这些资产中,有些直接就可为公司产生效益,如货币性资产、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有些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为公司产生效益,如债权性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等,需要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转为货币或实物;有些资产则尽管账面上存在,但对公司并不能产生效益,它们的存在,只是因为公司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如果一家公司总资产中债权性资产占的比重较大,那么即使总资产很大,也不一定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者可自行计算资产负债表上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从而分析其资产结构的优劣。
4对外投资情况
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对外投资是作为一种主要的财务信息来加以揭示的。因为对外投资往往能够反映出一家公司的资金实力、控股能力、社会关系、多种经营方式及收益来源等信息。一般来说,如果在上市报告书上看到某公司对外投资面很广,且投资占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则说明该公司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已经控制了被投资企业。当然分析对外投资还需结合其他一些财务资料来进行。例如,投资者可从利润表上或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中去寻找有关投资收益的资料。如果发觉投资金额较大,投资时间较长,但投资收益不大时,就应仔细阅读重要事项揭示,或者直接去函去电上市公司,要求其进一步解释被投资企业的情况。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8)
5负债情况及偿债能力
举债经营是现代成功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手段。在本行业、本企业产品资金利润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时,公司管理者总是希望借入更多的资金来开展自己的业务。但举债额度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债权人在看到债务人的负债与股东权益比例达到某一数值时,就会停止继续出借资金。而作为股东或潜在股东来讲,上市公司负债大小同自己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资产总额已定的情况下,负债越大,股东权益越小。
投资者在看上市报告书时,有些反映公司负债情况及偿债能力的资料直接就可看到,如财务指标分析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按照国际惯例,流动比率通常应保持在2∶1水平上,即流动资产应该是流动负债的2倍。速动比率应该维持在1∶1水平上,即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应该等于流动负债。但这两个比率的2∶1和1∶1水平不是绝对标准。投资者应结合企业经营业务性质和经营周期去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股东权益比率反映股东在总资产中所拥有的权益,它同债务比率正好相反。股东权益比率越大,债务比率越小。在分析债务比率时,应分析该公司投资报酬率高低以及该公司未来收益预测情况。如果投资报酬率较高,未来有较好的收益,作为股东,一般愿意接受较高的债务比率,但作为债权人,一般希望债务比率较低。
6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情况
反映一家公司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好坏的信息资料有很多,在上市报告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首先,分析公司人员素质。主要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主要经历等。此外,还可分析整个公司在职人员的专业人员比例,专业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的构成。其次,分析应收账款收回能力。应收账款账龄长短,往往能反映出一家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能力。由于应收账款这一资产本身在资金循环过程中并不会增值,以及账龄越长越有可能成为坏账,因此,善于管理的人会将应收账款账龄尽可能地缩短。投资者可从财务报表附注说明去分析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长短,如果账龄在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该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较为薄弱,不能将一项资本在一年内数次升值。应当指出的是,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往往比应收账款还多。因此,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应同应收账款一样进行。再其次,分析存货周转速度。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能反映出公司的销售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等情况。在资金利润率已定的条件下,一年内存货周转10次就能比周转5次增加1倍的利润。投资者可将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去除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初和期末数的平均余额,求出存货周转率。如果某公司年内销售和存货余额在各月是不均衡的,则求存货平均余额时,就不能简单地将期初数加期末数,然后除以2求得,而应将年内各月平均余额加总后再以平均来求得。年内各月存货平均余额,股东可直接向上市公司去函,索取其有关资料。最后,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投资者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同原值相比。如果发觉比例较高,说明固定资产还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得到应用;如果看到比例较低,说明企业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要抽出资金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9)
7获利能力
大多数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大小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是看公司的税后利润。有些股份公司是由国有或集体企业转制成立的。如果将转制前后两段时间内实现的税后利润作为上市公司全年的税后利润,显然不利于上市公司,因为,转制前的税后利润主要是由国家股来创造的。但按照目前财政规定的计算口径,即将年内转制后实现的税后利润除以转制后月份数乘以12个月确定为全年税后利润也有一定的缺陷。其根本原因为国有或集体企业在转制为股份公司时,生产经营过程并没有中断,某些费用被归属于改制前的时间内,而收入被归属于改制后的时间内,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存在。因此,按全年改制前后两段相加的税后利润同按财政计算口径得出的税后利润对有些上市公司来讲,存在较大差距。在看上市报告书时,应将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两种全年税后利润结合起来自己进行分析。对于税后利润另一需要注意的是,将原招股说明书中预测某年可实现的税后利润同上市报告书中同年实际实现的税后利润相比较,由此作为参考,来判断上市报告书中未来3年经济效益的预测是否可靠。在对上市公司上年实现的税后利润和今后预测税后利润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投资者才可去分析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税后利润越高,股东获得的权益就越多。
分析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其他一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总资产)等。投资者可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去求得这些指标。如果某些上市公司在刊登上市报告书时,已经对上年实现的税后利润分配股利的话,还可将每股股利同每股市价相比,以判断股东自己的投资报酬率。
8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财务状况变动表最后的结果反映了上市公司在上年度内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增加或减少的情况。该表右方反映了上年度营运资金增减变动的结果;左方说明了这一结果的原因。投资者首先应看右方,营运资金增加了,则应从左方去看增加的原因,如增加原因主要是由增加利润导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较好。如果营运资金是减少的,而左方反映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购置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所导致,而非亏损所导致,则尽管营运资金在减少,也不能说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变化。投资者应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左方写明的营运资金增减变化结果等原因,去分析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优劣。
9重要事项
在阅读上市报告书时,不仅应对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说明中列示的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而且还应对重要事项揭示的内容仔细阅读。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投资者可从中了解该上市公司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以前所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改变,如有改变,其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何变更;等等。投资者还可以从重要事项揭示部分中了解到上市公司年度预测税后利润同实际税后利润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而去分析这家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何阅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1以净利润为主
驱动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上涨的根本动力就是净利润的提升。当然,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的因素众多,但不外乎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经常性的收益提升,是一种良性的业务发展态势;而非经常性损益的短期提升,则为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持续性增长增添了许多变数。
                  俯瞰企业财务运营(10)
2把握两个基本指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指上市公司业绩的实现指标。
(2)每股派息率。
每股派息率指为投资者作出回报的具体数额。
虽然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方式除了每股派息率,还有因股价上涨而带来的价差收益,但每股派息率无疑是驱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动力。而其他财务指标均是围绕以上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展开的。
3关注三项配套体系
(1)内控体系。
一个有效的内控运行机制和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体系。
尽管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资源的分流,而对已有的主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影响。有时还会削弱上市公司原有的品牌实力和潜在的市场竞争能力。
(3)财务运营体系。
用标准的尺度进行衡量和对比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是不是健康,是考察公司质量优劣的关键。
4留意四个附加条款
(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应及时、准确、及时、公允地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作出客观的判断,避免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和行动。
(2)业绩拐点应附说明。
上市公司业绩发生突变的情形,往往会对二级市场的股价造成重大影响,这时就需要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进行重点的提示。
(3)有无隐性利润及遗漏事项。
了解和关注上市公司是不是进行打“补丁”,也是需要注意的。
(4)质量报告鉴定意见。
一份完整有效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均是经过专业审计机构进行专业评价的,也是保障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编制质量的关键。
如何阅读上市公司临时报告
定期报告是基本内容确定、报告时间确定的以披露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为主的报告。除了这些正常经营活动外,公司的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股东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有重大事件发生时,还应及时作出临时报告。
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临时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1重大事件公告
所谓“重大”事件,是说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上市公司原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经或将要产生较大影响,并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例如:
(1)公司订立重要合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和经营成果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产生显著影响。
(2)公司的经营政策或者经营项目发生重大变化。
(3)公司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
(4)公司发生重大的债务。
(5)公司可能归还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6)公司发生重大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亏损。
(7)公司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8)公司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要变化。
(9)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则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有显著影响。
(10)董事会、30%以上的董事或者总经理发生变动。
(11)持有公司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东,其持有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每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2%以上的事实。
(12)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
(13)公司进入清算、破产状态等。
重大事件的内容在《股票条例》规定了13项,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中又添加了10项。公众最常见的重大事件报告是“公司股份变动公告”和“配股说明书”。
2公司收购公告
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这意味着任何个人无权收购上市公司。
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以及超过以后增减变化每达到发行在外总额的2%时,应向该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
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除按规定作出报告外,还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45日内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公告书。
由于收购事件对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时甚至涉及整个证券市场,因而《股票条例》中明确指出了收购公告书的内容,它包括收购人前3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收购价格和支付方式、收购人的董事和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收购人准备收购股票数量等17项内容。
                  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1)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原理
资产负债表表达的是会计主体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指的是组织或组织的某一部分,它是可以独立衡量其经济行为的单位。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架构: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的会计等式其实是个恒等式,因为它是公司资金来源与资金用途一体两面的表达。
会计等式右边代表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来源可能是负债或是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比率一般称为“财务结构”。负债越多,财务压力越大,越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反之,部分公司可能会选择完全没有长期借款(但仍有短期借款),一般称这种公司为“零负债公司”。
会计等式左边代表资金的用途,资金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资产拥有,如货币资金、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固定资产等。
按照会计表达的传统,资产负债表常把资产按照流动性,也就是转化成现金的速度快慢和可能性高低来排序,将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排在前面。
资金来源与资金用途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人寿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保险客户缴交的保费(属于公司的负债),若是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客户续约率都在八成以上,因此客户一旦签订保险合约,就等于提供了公司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大量购买不动产进行长期投资,没有短期变现的压力。一般而言,比较不好的资金搭配方式,是短期的资金来源投资在中长期才能回收的资产上(所谓的“以短支长”),这样容易造成周转失灵。
为了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之间的恒等关系,了解每一项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我们一般使用“复式记账法”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复式记账”能协助管理者进行理性的商业决策,它已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
阅读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一个企业的好坏是不是只看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这三个指标就行了
不仅仅是看这三个指标。看一个公司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不仅仅看它指标的高低,而且还要看它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上市公司只有靠自己努力把主营业务做大,这样获得的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靠外界支援、靠捞外快获得的利润是最不可靠的!
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时,要重点关注“主营业务”这个指标,如果绝大部分利润来源于此,那就说明这个利润是靠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有的公司从事多种经营,主营业务不突出,没有拳头产品,业绩忽上忽下是靠不住的。股市中的绩优股,说穿了也就是“主业兴旺”的代名词。主业兴旺,财源滚滚!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80%以上为好。
另外,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不等于主业经营得好,只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实现同步增长才说明主营取得了成功。主营利润比率(主营利润占总额利润之比)越高,说明公司业绩越可靠、获利能力越强,反之越差。每年净利润增加幅度不低于30%,只有保持这个速度才能说明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净利润指标很重要,有的公司业务搞得不错,但管理不善,其他费用成本太高,净利润增加不明显,也不能算高成长股。
强调主营业务,并不排斥“主业为主,多种经营”,适当搞些副业,也是对主业很好的补充。
                  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2)
2市盈率越低越好吗
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市盈率(P/E、PER)是股票市场价格(收盘价)与其每股税后利润的比值。市盈率是一个静态指标,它只反映过去的情况。此外,市盈率还是一个短期指标,它只反映上一年的经营情况。作为成熟的投资者不仅要看过去,更重要的是要用长期的眼光去看企业的未来发展。
其实,炒股主要是炒未来,如果公司未来具有高成长性,盈利能力特别强,市盈率高点又有何妨呢?如果公司每年盈利在50%以上的增加幅度,它的市盈率会很快地降下来。所以人们把“成长是金”看做自己的投资理念是有道理的。
3“现金流量”是个什么概念
你问一问公司经理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十有*要回答:当然是看企业赚了多少钱。其实,利润只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一个会计概念,还有一项比盈利更重要的指标,那就是“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如果企业只注重账面盈利,而不注重现金支付能力,时间一长,企业即使获利再多,可手里没有钱,也会倒闭停业。反过来说,有的企业亏损严重,但因筹资有方,保险柜里有钱,也还是能支撑一阵子的。
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好的公司不仅注重经营成果,而且
更要重视筹资和投资的效果。
其他一些重要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1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在看报表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这个科目余额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当余额在借方的时候,就表示企业购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了收益,即是企业赚钱了;当余额在贷方的时候,就表示企业购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赔钱了。
2应收票据
(1)应收票据的概念。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2)应收票据的舞弊现象。
①有的单位明知企业在非商品交易中不得使用商业汇票,却使用商业汇票。
②有的单位明知商品交易在没有合法的商品购销合同情况下,不得使用商业票据汇票,却故意使用商业汇票。
③有的单位保管票据的人员可能将本企业所拥有的应收票据私自用于其本人、亲属或其他企业的非法抵押,给本企业带来潜在经济风险。
④有的单位计提坏账准备时无中生有。按照现行制度,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但有的单位为了虚增管理费用,将应收票据的余额也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从而达到虚减利润、偷漏税金的目的。
3商誉
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价格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企业要高,并且客户也愿意购买。由此获得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就是由商誉带来的。因此,商誉一定会产生超额收益,但企业的“超额收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剔除一切非正常和营业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誉的价值。
                  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3)
4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报表的分析人应重点审查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5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也包括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
竞争中的资产负债表
从资产负债表的功能上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反映资产及其分布状况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的信息。 它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量有多少,资产是什么。 例如,流动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等。
2表明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其偿还时间
资产负债表能够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及偿还对象。如果是流动负债,就必须在1年内偿还;如果是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就可以超过1年。因此,从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时点上企业欠了谁多少钱,该什么时候偿还。
3反映净资产及其形成原因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在特定时点投资人所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形成的原因。净资产其实是股东权益,或者是所有者权益的另外一种叫法。在某一个特定时点,资产应该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因此,净资产就是资产减负债。应该注意的是,可以说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但绝不能说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负债,它们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为会计规则特别强调先人后己,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首先要用来偿还债务,剩下的不管多少,都归投资人所有。如果先讲所有者权益,就是先己后人,这在会计规则中是不允许的。
案例
A、B、C三个家庭想共同投资开公司。 2008年4月20日,他们决定到工商局去注册一家甲公司。注册时,A入股35万元,B入股40万元,C入股25万元,共同投入到公司的资金是100万元。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资金不够,于是决定向银行贷款。9月15日,他们用公司的汽车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20万元。
                  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4)
甲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产总额是120万元,投资人投入了100万元,向银行借款20万元。实际上就是负债20万元加股东权益100万元。净资产是120万元减20万元负债。而这个净资产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投资者入股的时候,注入企业资金,它会形成所有者权益。企业赚了钱也应该归股东所有,它也叫所有者权益。
4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趋势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当然,孤立地看一个时点数,也许反映的问题不够明显,但是如果把几个时点数排列在一起,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就很明显了。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第1年是10万元,第2年是20万元,第3年是30万元,第4年是40万元。如果把这4年的时点数字排在一起,就很容易发现,这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收账款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或者销售环节没有管好应收款,或者说明企业做好了,市场扩大了,相应的应收账款也增加了。例如,拍电影时,摄影师只能一个个镜头的拍摄,每个镜头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面。但是,如果把每一个镜头有机地连起来,就会构成一部生动形象的动态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关注每一个时点的状况,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反之,不注重捕捉时点数,将会给企业的管理造成比较大的失误。
案例
总部设在伦敦的巴林银行,是世界上首家商业银行,创建于1763年。但是1995年末,这家世界上最老牌的商业银行却破产倒闭了。是什么原因使这家老牌银行走向末路呢?除了银行内部的控制有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这家银行的董事长比德巴林不重视资产负债表。在一次演讲中,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若以为揭露更多的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够增进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了。他的意思是,如果认为时点数有那么重要,那简直就是幼稚无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发表这番“高论”之后不到1年的时间,巴林银行破产了,这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因为他不重视对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使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巴林银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破产的。银行每天都要编资产负债表,如果银行的高层管理能够关注资产负债表,就会知道公司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及时采取措施,就不至于使得公司破产倒闭。因此,对于时点数,如果关注它、认识它、使用它,就能够为管理作出很大的贡献。
如何判断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1几种常见的虚假报表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一般不对外公开,而财务报表则是公开给报表使用者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是虚假的,其直接结果将是误导报表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
假报表最常见的几种形式是:
(1)虚报盈亏。
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一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随意调整财务报表,虚报或瞒报经营业绩,把财务报表变成可随意控制变化的“橡皮泥”,造出为自己所用的财务报表,如有的企业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收;对企业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荣誉等,这些虚假财务报表,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国家、对企业,甚至对经营者和财会人员本身都是后患无穷的。
                  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5)
案例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6年一次性提取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17亿元、长期减值准备1 500万元,从而导致账面亏损16 970万元。这家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为了“寅吃卯粮”,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大好时机,进行利润调整。而事实上,也正是有了这一次“亏个够”,才使得它第2年的中期报表轻轻松松地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实,这一套已经不新鲜了。
从经验上看,每当上市公司在发生资产重组、股权转让、高层领导变动,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情况下,都会“蠢蠢欲动”,首先想到采用这种方法“打压利润”,或者是“夸大亏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今后的亏损有计划地挪到前面,以便在以后新的会计年度能够轻松上
阵。在这之中,通常的做法有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类似于这样的暗藏玄机,在财务报表中实在是不少见。
(2)移花接木。
有些公司眼看公司效益马上支撑不住了,就把应当入账的费用挂靠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通
过推迟费用的入账时间,来达到“降低”本期费用的目的。等到以后适当的时机,再把这笔
“陈年旧货”拿出来晒太阳,通过某种途径消化掉,或者干脆就把它永远打入“十八层
地狱”,把它“冷冻”起来,永世不得翻身。
案例
某上市公司2003年中报的时候,把6 080万元的广告费用列入了长期待摊费用,从而使中期
报告的每股收益达到了072元。在年末的时候,这笔费用一分为二:一部分为商标宣传费用
,划归集团公司承担;另一部分为产品宣传费用,留给股份公司自己消化。即使是这样,该
企业年末的每股收益也减少到了038元。2004年末更是降低到了0108元。2005年中期,
预亏警报终于“呜——”地一声拉响了。
(3)账表不符。
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因
此,账表必须相符。但账表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案例
某审计人员审计某企业时发现,资产负债表中账表不一致金额达358亿元,主要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一些科目归类汇总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造成表中个别项目金额大于账中金额,个别项目金额小于账中金额;利润表中账表不一致的金额达97亿元,主要是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将代理业务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虚假增大了企业主营业务。某单位为了压低库存商品结存额,少反映库存积压额,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冲减库存商品300万元,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造成账表不符等。
(4)表表不符。
有关财务报表之间以及各财务报表内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内各
类资产合计应等于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
益总计,资产总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应与利润分配表
中未分配利润一致,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数额一致等。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弄虚作假。
这类行为主要是指:
①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报
表条件的反而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
                  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6)
②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债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
,使得合并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
③合并利润表时内部抵销
不完整,外销和内销部分没有正确区分,使得内部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计算错误。
案例
某企业共有投资项目20个,其中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企业(包括实质上拥有
控制权)12家,该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合并了3家全资子公司,对另外12家控股企业未

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合并其财务报表,造成该企业财务报表中资产数额只反映对这12家控
股企业的原始投资额,而未反映整个企业的整体资产数额。
某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
与内部某子公司的往来款17亿元没有进行抵销,而是简单地相加合并,造成合并财务报表
中资产负债同时虚增17亿元,会计信息失真。
某财务公司为了掩盖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现实
,在汇总所属部门决算时,将部分逾期贷款转入正常贷款科目,少报逾期贷款20多亿元。
(6)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不完整。
有些企业在某一时期发生了重要事项,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但附注对其变化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没有作出说明。例如,某企业年初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应为501万元,但该企业账面记录的结转销售成本为603万元,经查明,该企业为了完
成年度销售利润计划,在年中将上半年使用的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擅自改为定额结转法结转销售成本,造成期末存货增加,本期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制造完成销售利润的虚假表象,但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没有作出说明。
2虚假资产项目
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造假主要表现为多记资产或少记资产,现实中大量的是多记资产,又称虚估、虚列资产,具体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改变资产确认的条件,将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不能可靠地计量的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入账,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时间和结账时间,将资产提前或推迟入账,虚列或漏列资产价值。
(2)修改资产计量的标准,以计划成本、预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高估或低估资产的入账价值,不遵循稳健性、公允性原则,任意少摊资产的使用损耗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或小于实际价值或者可实现净值。
(3)虚构交易事项,虚增资产,同时虚增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扩大资产总额,随意改变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方法。
(4)不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按公允价值反映资产的账面价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不予提足或者不予计提,或者计提秘密准备。
(5)资产的损失不予转销而挂账。在会计期末,对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和债权不进行清理,已发现的潜亏、报废、损毁和短缺的资产价值未予转销或不全部转销,待处理财产损失挂账,有确凿证据证明应收债权和对外投资发生损失以及或有损失不予以预计,致使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实际价值。
3虚假负债项目
负债项目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造假主要表现为:漏列负债或虚列负债,侧重于漏列负债,又称低估负债。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改变负债确认的条件,对已经发生的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不列为负债,或者将不属于企业的债务入账,故意推迟或者提前确认负债时间或者结账日期,将负债推迟或提前入账,因而漏列、少列负债或多列负债。
(2)变更负债计量的标准,不以实际发生的应付金额入账,故意低估、少列或高估、虚列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3)违背负债的形成、偿还的会计核算原则。对交易事项应付款、预收款和借款不按实际发生的时间和金额入账,对已经发生而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险费、利息、大修理费、税费等未预计负债,或者虽已预计但未计入负债项目。虚假还债,凭空转销负债或者增加负债。
(4)通过关联方交易,滥用债务重组政策,冲销负债。
4虚假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留存收益,造假主要表现在虚增或者少计所有者权益。在实际操作中有如下几种操作方式:
(1)实收资本虚假。
投资者投入的注册资本未按章程规定缴足且未按规定的比例计入实收资本;现金投入资本并未存入银行;非现金投入资本不以经过评估且双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外币投入的资本不按规定汇率折合;中外合作企业已归还投资不作为实收资本的减项反映;发行股票募集资本不按面值计入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以及减少注册资本不经过批准。违规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和个人股,随意虚增注册资本或抽逃注册资本。
(2)资本公积虚假。
通过虚增应收债权、无形资产及存货等而虚增资本公积,或者通过虚假债务豁免将债务转增资本公积,通过虚假评估增值和虚增受赠资产价值扩大资本公积,虚增或虚构投入资产价值而虚增资本(股本)溢价。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无根据地加大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而虚增企业的资本公积,或将其他项目转入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虚假。
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或转入不符合制度规定,或者不经过审批。已经发生盈余公积的支出或减少不列账冲销。外商投资企业依照规定该提取的储备基金、发展基金等不按规定计提。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不做转销。
                  如何读懂利润表(1)
利润表的项目分析
1企业利润的产生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偿使用或耗费其他企业提供的产品,向国家上缴税款,向职工提供工作和就业机会,如经营良好还向投资者提供利润分红。因此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不但反映在实现利润上,而且还反映在对国家、对个人、对社会和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上。就工业企业而言,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收入;就商业企业而言,企业利润源于商品销售和商品采购的差价。
(1)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也称营业额,是企业用购买的原料、商品生产加工出产品之后,将商品销售出去所取得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决定销售收入变化的因素是产品销售量和产品销售价格。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的最上端反映。
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产、供、销各环节。销售收入指标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业绩的综合表现,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发展情况。
在进行企业间的比较时,用不含税的销售收入作为比较指标,因为税收要上缴国家,不构成企业的利润。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要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结合比较,看增长率是否超过了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以销售数量的增减变化来表示,更能反映企业业务发展的真实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期末销售收入-期初销售收入期初销售收入
由表4-1可知,宏远公司2007年年末和2006年年末利润表中所列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00 000元和735 000元,则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若当年通货膨胀率为4%,那么可以判定该企业业务开展良好。
(2)企业生产总值。
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时还不能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主要是因为在收入中还存在着存货的增减因素。对于某些大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自建工程也应属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企业生产总值=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存货增加额-企业存货减少额+企业自建工程量
企业生产总值指标也是国民经济统计中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主要依据,常常用来作为国民经济年增长比较和行业发展比较的依据。
(3)新创造的价值。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使企业采购的材料或商品转化成新产品之后增加的价值,反映作为产品生产独立主体的生产单位,通过消耗人工、材料、机器设备等各项费用支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该指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效益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新创造的价值指标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分类,更具可比性。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企业生产总值-企业中间材料消耗
中间材料消耗=材料采购成本+存货增减+对外委托工程
以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作为增值税的征税基础,避免了重复征税,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例如,有两个销售收入相同的同类企业,一个主要靠外购原料组织产品生产,另一个则是一条龙生产。如果对销售各环节都征税,而不只对增值部分征税,则前一个企业的产品因存在重复征税而使其成本高于后一个企业,从而对销售各环节都征税有利于组建大而全的企业,但不利于组建专业化生产的企业。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可细分为职工工资、国家税收、折旧等项,可分别计算出各项所占的比重,来说明企业对职工、对国家的贡献。
                  如何读懂利润表(2)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统计中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依据,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2企业利润的构成
以宏远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见表4-1)为例,具体解释说明企业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
不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额)扣除材料或商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损耗与折旧、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之后的余额。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商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主要是商品的购销差价。
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反映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它不受企业筹资方式、营业外收支的影响,是企业新创造价值支付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指标非常重要,它是企业自我发展资金的来源。企业的营业利润除了维持和扩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之外,还用来归还长期借款、支付所得税、增加资本金、分配红利等。
由表4-1可知,宏远公司的营业利润在2007年和2006年分别为96 200元和92 000元。
(2)企业金融利润(投资利润)。
企业金融利润是企业长期投资收益和短期融资收益与有关费用的差额,反映企业长期投资、短期借贷等各项金融活动的经济效益。对于股份制企业、对外投资较多的企业和各金融机构而言,这一指标非常重要。由表4-1可知,宏远公司2007年利润表反映其投资收益占实现利润的800%(7 700/96 200)。随着货币市场的完善和产权、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中金融利润所占的比例将会不断提高,企业融资活动也日益重要。
由表4-1可知,宏远公司2007年和2006年利润表反映的金融利润分别为7 700元和1 200元,2007年比2006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3)营业外利润。
营业外利润是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反映企业营业外收支的平衡情况。营业外利润的多少反映了在企业利润形成中营业外业务所起的作用,主要反映企业捐赠活动、罚款、固定资产出让等方面对企业实现利润的影响。
由表4-1可知,宏远公司2007年营业外利润为零,2006年营业外利润为1 200元。
(4)利润总额。
企业利润总额是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最终成果,是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对外投资、营业外业务各环节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我们对企业获利能力和投资效益、利润分配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
由表4-1可知,宏远公司2007年利润表反映的实现利润为96 200元,2006年为93 200元,2007年比2006年多实现利润3 000元。
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
价值越大。同时盈利能力越强,带来的现金流量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加强。
例如,甲、乙两家企业,20××年的销售收入均为50万
元,净利润为10万元。我们无法判断到底
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告诉我们,甲公司的总资产为5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00
万元;乙公司的总资产为2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0万元。我们就可以认为乙公司的盈利能
力高于甲公司,因为乙公司每元所有者权益带来的净利润为02元,而甲公司为01元。
                  如何读懂利润表(3)
因此,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在考虑绝对值的基础上,往往更多地考虑相对值指标
。相对值指标一般用各种比率指标进行反映。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很多,主要包括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1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其中销售毛利是销售收入净额与销售成本的差
额。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根据销售毛利率,企业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1)销售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
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
(2)销售毛利率的分析与销售毛利额分析相结合,可以评价企业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
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
(3)销售毛利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与同期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比较,可以揭示企业在定价政策、产品或商品推销或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之间在存货计价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会计处理中的差异也会影响销售成本,进而影响毛利率的计算,这一点应在企业之间作横向比较时加以注意。
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指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表示
每元销售收入净额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业务收入×100%
在分析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销售净利润率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但是
不同行业的指标不尽相同,越是高科技企业,其销售净利润率就越高。越是重工业和传统制
造业,其销售净利润率也越低。分析应该结合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
(2)从指标计算可以看出,只有当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净额的增长速度时
,销售净利润率才会上升。
(3)净利润的形成并非都由销售收入所产生,它还会受到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之影响,故而在分析比较时应多加注意。
(4)在进行不同行业间比较时,必须考虑不同行业和不同时期的情况,设定参考基准进行比
较,否则将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又称总资产收益率,反
映了企业利用全部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其中:
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这是因为分子数据来自于动态的利润表,分母数据取自于静态的资产负债表,
要使分子、分母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应该将分母的总资产金额换算成平均数(动态数)。
在进行总资产报酬率的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
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企业的总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举债两个方面。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
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总资产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指标,为了正确评价企
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可以用该项指标与本企业前期、与计划、与
                  如何读懂利润表(4)
本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业内先进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3)总资产报酬率主要取决于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以及净利润的大小。如果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越大,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则总资产收益率越高。因此,提高总资产报酬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销售管理,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利润水平。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它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100%
我们在进行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时,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
(1)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
高。
(2)净资产收益率是从所有者角度考察企业盈利水平
高低,而总资产收益率则从所有者和债权
人两方面来共同考察整个企业盈利水平。在相同的总资产收益率水平下,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形式,即不同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会造成不同的所有者权益收益率。
(3)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核心指标之一。
5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期末所有者权益与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它反映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情
况。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在进行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剔除投资者再投入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部分。如果当期投资者又投入资金增加所有者
权益,同样导致资本保值增值率上升,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增值利润。
(2)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即使上述指标大于1,仍有可能存在潜亏
,因此分析时应持谨慎态度,不能盲目乐观。
(3)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由于期末所有者权益与期初所有者权益进行比较,两者所处的时点
不同,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果将年末的所有者权益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或将年初
所有者
权益折算成年末时点上的价值,即计算其终值),并将其与年初(或年末)所有者权益进行比
较,其结果或许更有说服力。
如何分析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
1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内部形成的资金而投资发展的能
力。企业内部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企业降低开支而节约的资金。
企业可动用的资金总额是企业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之差,是企业真正拥有的自身发展能力。
企业可动用的资金总额实际上也是企业真正拥有的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累
计结存额。
在企业中,并不是所有的收入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的增加,例如冲减已核销但未发生的坏账。同样,并不是所有的费用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的减少,如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盘亏等,只是在账面上计算的支出反映为利润的减少,实际这些项目扣减的资金仍是企业可自主使用的资金。
因此,企业可动用资金总额等于企业各项利润加折旧费、固定资产盘亏,减未发生的坏账。企业期末自身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可动用的资金总额,减去本期新增加的流动资金需求、上缴所得税和年终分红之后的资金用于投资发展的能力,可见,年终分红在分配之前也是企业可动用的发展资金。从这点来说,企业分红越少,企业将利润用于自我发展的能力就越强。不过在上市股份制企业,企业向股民分红越少,企业就越难在股市上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因此,要根据股市行情,确定出一个恰当的分红比例,这个比例既让企业股票升值,又尽可能地保证自身发展能力。
                  如何读懂利润表(5)
2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计算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有现金收入的各项收入,减去实际引起现金支出的各
项费用,计算公式为: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金融投资收入+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亏和出售净损失+折旧费+计提坏账-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金融费用支出-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上缴所得税-收回未发生的坏账
(2)以税后利润为基础,加上未实际支出的费用,减去未实际收到的收入,计算公式为: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税后利润+折旧费+固定资产盘亏和出售净损失+计提坏账-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收回未发生的坏账
3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运用
企业运用自身发展能力,主要用于技术改造、扩大生产、产品换代等各项投资活动,也可直接运用于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以改善资金结构或消除生产经营环节的不协调因素。企业以未来实现的自我发展能力投资于简
单再生产或者扩大再生产,是一种以当前确定的支出来换取企业未来预期获利的风险活动。因此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使用也就是对企业投资方案的选择。如果投资回收期短,预计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所需的支出,投资方案就可行。投资方案的选择通常使用投资盈利率和投资回收期两项指标。
4企业发展的评价
企业通过自身积累的资金和从企业外部筹集来的资金,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正常的扩大市场销售、扩大生产规模等业务,形成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总体发展形势的评价,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企业目前的处境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依据,但企业获得重大突破的可能也有,企业形势发生突破性变化的情况也常发生,应当动态地从总体上考察企业的发展前景。最主要的是要将正常的筹资发展和盲目的筹资发展区别开来。盲目筹资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企业生产规模连年扩大而又大举筹资,成倍扩大生产规模,则可能是盲目筹资。
其盲目性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组织能力和人员技术能力难以在短期内相适应;市场竞
争加剧或市场容量有限而可能使销售下降、利润降低。
第二,企业突然转向与自己行业差别很大的产业,又没有新产业生产经营的经验而进行
的筹资。这种筹资的盲目性在于企业低估了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分工所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
,投资效益短期内很难达到预期水平。
总的说来,企业发展分为七种情况:
(1)平衡发展。
平衡发展也可称为稳步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②企业销售利润能够支付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流动资金需求并有盈余用于企业发展投资

③企业资金结构合理,财务费用不超过一定标准。
(2)过快发展。
过快发展即营业额增长很快,而存货和应收账款也相应增长,且后两项增长比营业额快,企
业运营资金需求增加,但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来满足资金需求的增长,从而引起企业现
金支付困难。
(3)失控发展。
失控发展即市场需求增长很快,企业预期增长将持续,因而企业通过借款来支持这种增长,
营运资金为负。一旦市场需求减少,因生产能力已经扩大,固定费用支出增加,企业却发生
                  如何读懂利润表(6)
销售困难,资金结构极不合理且难以转变,造成发展失控。
(4)负债发展。
企业盈利很低,却决定大量举债投资,营运资金为正,营运资金需求也大量增加,但企业
利润增长缓慢。这是不平衡的冒险发展。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很低,却有大量借款。
(5)周期性发展。
企业发展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如冶金行业,企业在经济扩张时期发展很快,盈利较好
,在需求不足时期,盈利下降,发展缓慢。这种企业的投资应以长期发展趋势来定,避免因
企业固定费用增加而陷入困境。
(6)低速发展。
企业盈利率较低,没有新增生产能力,也没有新产品进入市场,企业投资已经收回,流动资
产和流动负债均没有增长。这些企业对竞争很敏感,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没有保障。
(7)慢速发展。
企业主动投资减少,企业营业额增长放慢,但企业流动资产仍有增长。可能是企业产品竞争能力降低,也可能是企业盈利率降低,难以再投资。有一些企业往往在这个时候靠增加对外投资来解决。
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或状态,有利于我们对各项财务指标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5企业发展能力可持续性评价
企业的发展在于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发展的财务指标分析可以通过趋势分析法或编制趋势分
析表来进行。日常用于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额×100%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增长额上年净利额×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最近三年利润环比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最近三年所有者权益环比增长率
如何判断利润表的真实性
1虚假收入项目
收入项目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造假表现形式主要为虚列收入或隐瞒收入,侧重于虚列收入。
(1)修改收入确认的条件,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确认为销售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时间和结账日期,将收入提前或推迟入账,造成虚列收入或者少列收入。
(2)改变收入的计量标准,不按企业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也不是按实际交易发生的收入金额确定销售收入,擅自高估收入金额或者随意用红字冲减收入,不按收入净额反映收入而按总额反映收入等。
(3)违反收入的会计核算原则,虚构交易或事项,或利用代购代销进行虚购虚销,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虚增主营业务成本;将预收账款等负债作为收入或者将收入作为负债列示;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不冲减营业收入,建造合同和提供劳务不按合同金额和实际完工进度百分比确认收入,将为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作为业务收入,将收入直接抵减支出。
2虚假成本费用项目
成本费用项目包括存货成本(采购成本、在产品成本、库存产品或商品成本等)、销售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造假的主要表现为少列费用或者虚列费用,主要是少列费用。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方式:
                  如何读懂利润表(7)
(1)改变费用的确认原则,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当期费用留待以后分摊;不按配比原则,当期实现的收入不结转与其相关的成本和费用,或者人为调节成本费用,少记或多记当期费用。
(2)修改成本费用的计量标准,不以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入账,不按规定的年限、折旧率和原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摊或少摊无形资产价值。
(3)违反成本的计算规定,不按规定的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混淆各种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盈利部分与亏损部分之间的成本费用界限,随意改变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象、成本计算期和存货成本的摊销及结转方法,少摊
或者多摊当期成本和费用。
(4)利用母子公司进行费用分担与费用转嫁。由于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方往往利用转嫁费用的方式在关联方之间转移利润,进行营利管理。这一点在母子公司之间发生得最为明显。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很多时候都有费用支付和分摊的问题。严格地说,处理这类问题时,有关各方应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标准,各自负担应负担的部分。但在有些情况下,当企业利润水平不理想时,可能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标准的方式,如母公司调低上市公司应缴纳的管理费标准或免交应交的管理费,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宣传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退回以前年度收缴的有关费用等,将费用从上市公司转移,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3虚假经营业绩
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地看,有如下操纵方法:
(1)利润最小化。
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年亏损,那么将被摘牌。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2)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
(3)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
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比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财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4)利润均衡化。
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4虚假财务状况
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粉饰财务状况主要是从操纵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入手。具体地看,有如下的操纵方法:
                  如何读懂利润表(8)
(1)低估负债。
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比如,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时,为了提高信用级别,就有低估负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欲望。典型做法是:将负债隐藏于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加以披露等。
(2)高估资产。
高估资产除可获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对外筹资的利益之外,还可获得股权方面的潜在利益。例如,当企业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价值,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资产交易业务等。
总之,财务报表的粉饰动机决定了财务报表的粉饰类型。例如,以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仕途晋升等为目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形式出现;而以减少纳税、推卸责任等为目标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利润清洗以及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的形式出现。就粉饰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来看,危害最大的财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或虚盈实亏,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等类型。
其他一些重要的利润表项目
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这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2007年,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21亿元,约占总收入的-027%。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历史成本。
因此,在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便存在一种“暂时性差异”,只有在实际处置后,该差异才会转回。
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能反映出什么?
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情况,具体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投资者能了解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是多少及其占企业全部收益的比重,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另外,原制度下有些特殊业务产生的收益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但未通过利润表反映,如资产评估增值和债务重组利得等,会出现一些绕过收益表而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方面的问题,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失去了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使利润表全面反映了这种收益,也提供了协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什么会影响利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是一个新增加的损益类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如何读懂利润表(9)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如下调整: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将其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当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时,将其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期末,作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本年利润”科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除转销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外,还要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既可以直接影响“本年利润”,又可以影响“投资收益”。虽然可以认为股市下跌情况下,企业未将股票卖出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是潜亏,但它对利润表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2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到期前转让债权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活动也可能遭受损失,如投资到期收回或到期前转让所得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即为投资损失。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则为投资净收益。随着企业握有的管理和运用资金权力的日益增大,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虽不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或劳务供应活动所得,却是企业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比重发展呈越来越大的趋势。2007年,中国石化的投资收益为5756亿元,约占总收入的048%。
那么,投资收益如何分析?
(1)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它是本年盈余与普通股流通股数的比值,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2)股息发放率。
它是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净收益的百分比,表明公司支付股息的政策。其计算公式为:
股息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3)普通股获利率。
它是每股股息与每股市价的百分比,是衡量普通股股东当期股息收益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获利率=每股股息÷每股市价
(4)本利比。
它是每股股价与每股股息的比值,表明目前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是每股股息的几倍,以此来分析相对于股息而言股票价格是否被高估以及股票有无投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本利比=每股股价÷每股股息
(5)市盈率。
它是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是衡量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投资者对每元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市价与每股盈余比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6)投资收益率。
它等于公司投资收益除以平均投资额的比值,反映公司利用资金进行长、短期投资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期初长、短期投资+期末长、短期投资)÷2]×100%
(7)每股净资产。
它是净资产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反映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股东权益额,指标值越大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8)净资产倍率。
它是每股市价与每股净值的比值,表明股价以每股净值的若干倍在流通转让,评价股价相对于净值而言是否被高估。它是投资者判断某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指标值越低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倍率=每股市价÷每股净值(倍)
                  如何读懂现金流量表(1)
现金流量表的质量和趋势分析
1质量分析
所谓现金流量的质量,是指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照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运转的质量。具有较好质量的现金流量应当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企业现金流量的状态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要求。
第二,在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与企业经营活动所对应的利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能为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
一般说来,现金流量结构合理,现金流入、流出无重大异常波动,企业的财务状况就基本良好。拿到现金流量表,首先,应关注表中最后一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若此数为正数,表明企业本期有现金流入;反之则为现金流出。其次,分别按现金流量表三大分类分析上述净流入(出)额的组成,分析在哪一分类中产生流入,哪一分类中产生流出。三大分类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最后,分析三大分类现金流量的构成。
(1)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第一分类“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是这一分类的主要构成。主营业务突出、收入稳定是企业运营良好的重要标志,所以这一指标可以说是企业的脊梁。现金净流量为正数,通常说明企业经营进入良性循环,销售带来现金流入,而现金流入越大,企业经营越稳健、越成功。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从长期来看,只有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成本后仍有剩余,才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为此时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当期全部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而且还有余力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流量支持。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与发展、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分析,在企业开始从事经营活动的初期,由于在生产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磨合”状态,设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材料的消耗量相对较高,因而导致企业的成本较高。同时,为了开拓市场,企业有可能投入较多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从而有可能使企业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的状态。
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类中,要重点关注的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我们可以将它同利润表中营业收入总额相对比,以大致判断企业现款销售率。高收现率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成功管理的结果,亦表明企业产品定位正确、适销对路,并已形成卖方市场的良好经营环境,尽管现金流入有可能包括前期因商业信用产生的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的收回,但这一因素可以不作太多的考虑,因为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例如,两年、三年或更长),除非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否则应收账款年平均收现率差异不会太大,这一差异对每年现金流量的影响也会抵销。
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中,除分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外,“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一项,还可用于成本分析。将企业主管业务成本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相比较,可以知道企业实际成本是否过高,从而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是否严峻。
                  如何读懂现金流量表(2)
(2)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企业的投资活动主要有三个目的:
①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奠定基础,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
②为企业对外扩张和其他发展性目的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
③利用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求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在这三个目的中,前两个一般都应与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一致。第三个在很多情况下是企业的一种短期理财安排。因此,在企业投资活动符合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的条件下,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一般是由于企业挖掘利润增长点、扩大投资行为的结果。当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时,一般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投资回收活动的规模大于投资支出的规模,或者是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方面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处理手中的长期资产来变现。因此,必须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有的需要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来补偿。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购建支出,将由未来使用有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补偿。因此,即使在一定时期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我们也不能对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简单作出否定的评价,而是要结合产品市场潜力、产品定位、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作出判定。
(3)分析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如果企业能利用财务杠杆,发挥筹资作用,增加资本利得,则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是利好;反之,则是利空。企业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现有生产;二是用于投资。因此,要分析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企业现有净资产收益率分析和投资活动前景分析。若现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则影响是负面的,它显示公司创利能力弱甚至不足以偿付银行利息,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至于对投资活动前景的分析,前述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已作了说明。
另外,由于在企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时,需要投资大量资金,企业对现金流量的需求主要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因此,分析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是否正常,关键要看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否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是企业管理层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企业因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企业不得已的筹资行为。同样,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时,可能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有能力满足各项支付对现金的需求,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在投资和企业扩张方面没有更多作为的一种表现。
(4)分析现金流量表中是否有大额非正常现金流量。
对非正常现金流量应认真评判,因为它对现金净增减额有重大影响,但却不一定在以后年度持续,所以正确的方法应是排除非正常现金流量,全面评价企业。例如某公司,它主营业务突出,业绩良好,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出现负数,究其原因,是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项付出了大量现金,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指标,而这一现金流出应是以前负债的偿还,不应成为我们评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阻碍。
                  如何读懂现金流量表(3)
另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处置固定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如果为正,尽管它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也要认真评判,看是否是企业因濒临破产而变卖资产。
此外,分析现金流量中大额非正常现金流量还要考虑回收投资资本、发行债券或股本等非持续行为。
还需特别留意的是某些人为“粉饰”报表的行为。最惯用的手法是在期末向银行借入贷款,增加现金流入量,人为地使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为正数,同时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一项也出现巨额存款,可谓一举两得。在西方审计发展成熟的国家,对类似“粉饰”报表的情形作出了规定,但我国仍未有类似的规定。对这一现象,投资者可借助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附注,分析表中借款的期限。
投资者在阅读现金流量表时,应理解企业全部活动现金净增加额或净减少额的本质意义,结合企业的发展前景、产品结构、市场等综合因素,同时结合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来正确判断企业的创造现金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的成长性。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
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有关项目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变动趋势是有利或者不利,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趋势分析通常采用编制历年财务报表的方法,即将连续多年的报表,至少是最近两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的财务报表并列在一起加以分析,以观察变化趋势。观察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比单看一个报告期的财务报表,能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和信息,并有利于分析变化的趋势。
运用趋势分析法通常应计算趋势百分比,趋势百分比有两种,即定比和环比。
所谓定比是选定某一年作基期,然后其余各年与基期比较,计算出趋势百分数。由于这样计算出的各会计期间的趋势百分比,均是以基期为计算标准的,所以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有关项目和基期相比发生了多大变化。
所谓环比是将项目本年数和前一年数相比较,而计算出的趋势百分比,由于它以前一期作基数,因而能更明确地说明项目的发展变化速度。
将趋势百分比和后面要讲的结构分析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解释现金流量表结构的
变化。在现金收入方面,由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收入负增长,从而导致筹资活动的现金收入在
全部现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在逐年增长,而且其增
长速度快于总的现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其在全部现金收入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在现金支出方面,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支出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在放慢,且都低于全部现金支出的增长速度,因而造成了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在全部现金支出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每年都在增长,因而其在全部现金支出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趋势分析还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所谓趋势预测分析是指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
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可能的发展结果。
如何利用财务比率测定市场状况
如果您的公司是上市公司的话,那您一定对如何测定市况感兴趣了。下面我们向您介绍几种指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1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2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3股利发放率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在一般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对投资者越有吸引力,企业的财务形象越好。但对于每股股利和股利发放率而言,很难说明企业每股股利或股利发放率怎样才算比较合理,它取决于企业的股利政策。目前很多企业的股利政策使得股利发放率呈现一种下降趋势。因为不发股利而保留更多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可以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虽然因此可能导致企业的股价暂时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却呈上升趋势,对长期投资者十分有利。
4股利收益率
股利收益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与股利发放率相似,很难有什么标准可以说明企业的股利收益率合理与否,它取决于企业的股息政策。
5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这一比率是投资者在市场上买卖股票时分析股价与上市公司净收益之间关系(即股票以几倍于每股净收益的价格买入或卖出)的一个重要尺度。据此可以衡量某种股票就其公司利润而言,是否定价太高、定价适中或定价太低。一般来说,经营前景良好、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的股票市盈率会趋于上升;反之,发展机会不多、经营前景黯淡的企业,其股票市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在股市上,一个公司的价格盈余比率可能会被非正常地抬高或压低,无法反映出该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情况,导致投资者错误地估计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且,由于各公司的税负、价格、还贷等政策不尽相同,所以,每股利润的确定口径也就不一致,这就为运用该指标在各公司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何读懂财务报表附注(1)
解读财务报表附注
1设置财务报表附注的必要性
财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和财务报表
、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一起构成了企业财务报表体系。财务报表附注并无固定格式,是
以文字形式对财务报表进行注释。采用这种形式有三点必要性:
(1)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也就是说有不同的会计政策
,如果不交代报表中的这些项目是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确定的,就会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理
解财务报表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2)由于会计法规发生变化,或者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有可能改变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由于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中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不同的会计
政策,使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失去了可比性,为了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掌握会计政策的变化
,也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3)财务报表采用表格形式,由于形式的限制,只能非常概括地反映各主要项目,至于各项
目内部的情况以及项目背后的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只
是一个年末余额,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信息对于财务报表的
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质量都是必要的,所以往往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
面的信息。
2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
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以下内容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按《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
其交易的披露》规定的原则和方法披露)。
(5)或有和承诺事项的说明,如公司是否有重大诉讼事项等。
(6)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7)资产负债表上应收、应付、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借款、应交税费、递延税款等
重要项目的说明。
(8)收入。
(9)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0)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11)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12)合并财务报表的说明。
(13)其他重大事项的说明。
在阅读财务报表附注时,应该对上述几种情况加以关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十三项内容
1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一般认为,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基于会计核算而编制的财务报表一般也是以基
本会计假设为前提的。
由于公司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会计人员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经济
环境作出判断。只有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得以正常进行下去,才能据以
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
和货币计量假设等四项。
编制财务报表一般都以基本会计假设为前提,财务报表使用者不会有任何误解,所以在一般
情况下不需要加以说明。但如果编制的财务报表未遵循基本会计假设,则必须予以说明,并
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2会计政策说明
《国际会计准则1——会计政策说明》中要求对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
                  如何读懂财务报表附注(2)
(1)综合性会计政策。
合并政策、外币核算、全面估价政策(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重置价值)、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租赁、分期付款购买和有关利息、税务、长期合同、特许权。
(2)资产。
应收账款、存货和有关销货成本、应计折旧资产和折旧、生长中作物、开发用地及有关的开发费用、投资研究和开发费、专利权和商标权、商誉。
(3)负债。
预付保单、承诺事项和或有事项、退休金费用和退休办法、解职费及多余人员津贴。
(4)损益。
确认收入的方法、维护费、维修费和改良费,处理财产的损益。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附注中会计政策的说明基本上是依据《国际会计准则1——会计政策说明》。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说明
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前后一致,不应随意变动,以保持连续性,便于报表的使用者前
后各期相互比较。若公司认为采用新政策能使公司财务报表中对事项或交易的编报更为恰当
,则可以对以往采用的会计政策作出某些变更。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如果会计政策对本期或已列报的以前各期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对以后期
间有重大影响,则公司应披露如下内容:变更的原因;已在本期净损益中确认的调整金额;
已列报的资料各期所包括的调整金额以及有关前期已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调整金额。如
果列报的资料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个事实应予披露。
4或有事项的说明
在公司持续经营期,经营会产生一些或有事项。所谓或有是指公司的收益或损失并不确定,
“或有或无”,只能在未来发生或不发生某个或某几个事件时,才能得到证实。比如公司现
在正有一个未决诉讼,如果败诉,可能将赔款100万元,这就是或有事项。
常见的或有事项有:
(1)应收账款有可能无法收回。
(2)公司对售后商品提供担保。
(3)已贴现票据可能发生追索。
(4)为其他企业债务提供担保。
(5)待决诉讼。
(6)公司因损坏另一方的财产而可能发生赔偿。
(7)由于污染了环境而可能发生治污费或可能支付的罚金。
(8)在发生税收争议时,有可能补交税款或获得税款返还。
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事项加以披露时,应当说明以下内容:
(1)或有事项的性质。
(2)影响或有事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因素。
(3)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的金额。如果无法估计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的金额,则应当说明不
能作出估计的原因。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可分为两类:一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可称为调整事项;二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可称为非调整事项。只有非调整事项
才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必须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
后得以证实的事项;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对于调整
事项,不仅要调整财务报表上的有关数据,而且需作出有关的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新发生的事项,其事项不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这类事项作为非调整
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必须是:资产负债表日并不存在,完全是期后新发生的
                  如何读懂财务报表附注(3)
事项;对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对于非调整事项,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日
存在状况无关,故不应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
内容和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估计其影响,应当说明无法估计的理由。
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关联方,国际会计准则中将其定义为“在财务或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
对另一方施加重大
影响,
则认为他们是关联方”。
按规定,当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和被控制时,无论关联方之间有无交易,均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经济性质、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当存在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在没有发生交易的情况下,可以不披露关联方关系;在发生交易时,应当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略)
8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略)
9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1)应收账款(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及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①说明坏账的确认标准,以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并重点说明如下事项:
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单独说明计提的比例及其理由。
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
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账款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应单独披露。
②应收账款应按下列格式分别进行披露(见表6-1):
(2)存货核算方法。
①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以及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②存货应按下列格式披露(见表6-2):
(3)投资的核算方法。
①说明当期发生的投资净损益,其中重大的投资净损益项目应单独说明;说明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余额,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属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的部分,应单独说明;说明当年提取的投资损失准备、投资的计价方法;说明投资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还应说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的重大差异;说明投资变现及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②长期股权投资应按下列格式披露(见表6-3和表6-4):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以下格式披露(见表6-5):
10收入
说明当期确认的下列各项收入的金额:
(1)销售商品的收入。
(2)提供劳务的收入。
(3)利息收入。
(4)使用费收入。
(5)本期分期收款确认的收入。
11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作为一种费用,应按费用会计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会计处理,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相关的信息。
12合并财务报表的说明
本项内容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本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如发生变更,企业应说明变更的内
容、理由。
13有助于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略)
财务报表附注有何妙用
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其分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财务状况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1财务状况分析
在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重点应落在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上。
财务弹性是企业在面临突发
事件而产生现金需求时,作出有关反应的能力。现代企业处于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
经济环境
之中,从而会面临更多的突发事项,需要应付更多的突发现金需求。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
(1)未使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2)可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长期资产的有关状况,可用非经营性资产所占的比重来衡量。
(3)企业的长期债务状况。
(4)或有事项和担保。
2盈利能力分析
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点是对企业的盈利进行预测。盈利预测信息能够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从而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利
用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经营活动的财务影响,认清企业
发展的趋势;可通过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计划,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影响企业目标
的内外部因素和为实现总目标可采取的措施及可能的风险。
3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在对资产管理效率进行分析时,利用财务报表附注可更深入地揭示企业各项资产管理效率高
低的内外部原因以及预测企业未来资产的管理情况。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及风险(1)
财务报表本身有哪些局限性及不真实性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话,人确实没有完人,再优秀、再出色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完人,那他一定就是上帝了。同样,财务报表也是一样,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由会计工作者对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后提出的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投入及运用、利润的取得、资金的筹集与分配等有关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或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编制的目的是为企业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但由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也会对报表阅读者造成各种误导。
(1)货币反映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都必须能用货币计量,其反映的信息都是能用货币量化的,但企业的许
多重要信息很难通过货币简单计量。因此,财务报表很难或根本不能涉及企业员工年龄、经
验等人力资源要素,也不包括企业市场拓展情况、生产流程组织、机器设备生产效率,企业
计划制订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报表阅读者在阅读报表时,难以获取这些难以用货币计
量的各种信息,而只能尽可能地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来弥补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2)货币单位的非稳定性。
财务报表仅仅只能列示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项目,但由于货币自身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或其他
因素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所以,货币单位难以保持自己“标准价值单位”的质量特征,尤其
是在通货膨胀下,货币迅速贬值,物价持续上涨,此时,即使企业不从事任何业务,也会由
于货币本身价值变化形成企业的损益。因而,由于财务报表是以币值稳定假设和历史成本
原则作为基础而编制的,如果仅仅将报表内的数据简单加减,据以进行决策,则会导致决策
者严重的失误。
(3)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有限性。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如果事无轻重全部堆砌在财务报表中,不仅不利于财务报表阅读者把握重点,而且不符合最基本的成本—效益原则。因此,财务报表在反映多样化的经济活动时,只能通过归类、整理、汇总,将日常工作中数量繁多、分散的会计资料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规定的格式和编制方法系统地简化成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正是由于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高度概括,因而财务报表无法提供报表使用者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作为报表使用者,只能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共同推测出企业的真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4)信息的时效性。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是作为对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总结,具
有较强的时效性,但如果用来作为企业预测未来的依据,就只能作为动态预测的参考。而且
,等报表使用者取得各种报表时,可能离报表编制日已过去多时,反映的情况可能已经是过去式了。
(5)会计分期的预估性。
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整个经营期限内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每一会计期间
确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经常要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预先估计,特别是对经营成果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及风险(2)
的认定,由于有关收入、费用的发生可能会跨越几个会计期间,存在预估的成分。预
估成分越大,财务报表中包含的信息不确定性也越大。例如,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残值
的估计,对坏账准备的预估,对长期合同的完工程度和相应成本的预估等。而且,预估的期
限越长,其信息的不确定性也越大。
(6)历史成本的非有用性。
在我国,企业财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从而要求企业的资产按取得成本计
价,负债按发生时交易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或约定的金额计量,而且一经入账,就不再考虑
市价的变动。历史成本的优点是以事实为依据,便于验证,且“有据可查”。在币值基本
稳定的情况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无疑是客观、可靠和有用的,但当物价不断上涨,货币持
续贬值时,历史成本所揭示的会计信息就难以符合现实情况,从而损失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2财务报表可被人为操纵
企业发生的会计业务有一些是虽已发生,但其发生金额或发生时间需靠会计人员的判断来决定。这一类业务的入账金额,受会计人员判断能力、工作习惯甚至个人偏好的影响,由会计人员估计确定。因此,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而造成财务报表数据被人为操纵。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会计人员通过会计手段或方法左右财务报表数据的做法主要有三种形式:操纵业务发生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改变业务性质。
(1)操纵业务发生的时间。
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比如逃税漏税或粉饰财务报表,于会
计期内有意延迟或提前业务的发生时间,有时甚至虚构业务来调整当前损益和经营状况。
例如,企业为显示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当它意识到当期的销
售收入未尽如人意时,有时会人为地“制造”销售业务来虚增当期销售收入和利润,从而使

表阅读者对其利润水平给予较高评价;相反,当企业打算逃税漏税时,可能会在会计期内有
意延迟销售入账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少纳税或不纳税。
(2)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
在会计核算上,对同一种经济事项的财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或程序,企业
可以自行选择。这样也会给人为操纵财务报表信息提供很大余地。
①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的价值。影响折旧的
因素很多,包括折旧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净残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
等,而这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确定,都可由企业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任意选择。
例如,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预计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残余价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虽然国家为了避免人为调整净残值的数额来调整计提折旧额,规定残值比率在原价的5%以
内,但由于企业可以自由确定低于5%的任何一个比率,所以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
再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很多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
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算,也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
纳税等经济事项,当期损益的弹性很大。
②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及风险(3)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均需要将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
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凡能分清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这种产品成本;不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由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比较多,比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企业极容易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任意调节成本,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掩盖亏损。
除此之外,对于生产企业,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在会计期末,某种产品既有完工

品又有在产品时,还需明确期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成本费用分配,而分配时,有些企业通
过各种手段人为地操纵分配方法,任意增加或减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
从而造成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③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
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确定,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极大地受制于其经济寿命。按我国《企业
财务通则》的规定,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从该资产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年限内采用
平均方式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有效使用年限包括法律上的有效使用年限和经济上的有效使
用年限,如专利权,法律上规定其有效使用年限为15年,经
济上的有效使用年限则视专利权的具体效应而定。
在规定中,无形资产的有效年限是一个较大的区间,故企业可在这个区间
内选择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当无形资产价值确定以后,摊销年限越长,每个会计期间承担的费用就越小,企业的当期利
润上升;而缩短摊销期限会导致每个会计期间承担的费用增大,从而造成当期利润下降。
与无形资产处理类似,企业的递延资产摊销也会使会计信息产生变动。增大递延资产摊销价
值,会使当期费用增加,减少企业利润;减少递延资产摊销价值,则会使利润发生反方向变
化。
④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存货的取得渠道、时间和结算方式的不同,同种规格和效用的存货,前后取得的代价也
可能不同。因此在存货发出时,一般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合适的单价,以计算生
产或销售的成本和费用,确认库存价值,并据以核算当期损益,反映经营成果。
按制度规定,企业可在发生存货时选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但任何一种方法处理的结果均会与其他方法确定
的发出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出现差异。
(3)改变业务性质。
会计为了系统、连续地反映各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金变化情况,将所
有业务都按其经济性质分门别类,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

素及其相应的会计科目中体现出来,并使用复式记账等各种会计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和
汇总。因而,企业的经济业务都应按业务性质开展核算和监督,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
为了防止报表阅读者了解真实信息,企业可能使用各种方法来改变指标比率,使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的资本构成看起来尽量合理。其中之一是将负债转化成所有者权益,具体做法是:首先以一
定时期的高利润吸引目前和潜在的投资者,然后再以优惠条件优先给予债权人,鼓励债权人将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及风险(4)
债权放弃,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这样的话,企业原来的债权人就不再向企业索回债权,企业
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也发生变化,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从而掩盖了企业资不抵
债的真相,吸引了其他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并使原有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加大。
另外,企业还可通过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兼并、收购等行为来改变经济业务性质。企业进
行投资,兼并或收购等业务时,既可以使用货币资金,也可使用其他资产。当用存货、固定
资产等完成上述业务时,企业如能以远远高于账面净值的价值作为双方评估价,则这部分
差额会增加投出方的“资本公积”,从而增加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明显改善了投出方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的资产被转化成所有者权益。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多种,这些分析方法对于考察企业理财的状况、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判断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找出财务和营销及管理上的失误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也应看出各种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分析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分析方法及各种财务比率指标本身的局限性的制约,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有时甚至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结论。因此,在了解各种分析方法时,明确了解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适当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是完全必要的。
1财务分析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由于分析资料来源的局限性而使分析方法带有局限性,财务分析资料的主要依据是企业
所编制的各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及其所提供数据的局限性决定了各种分析方法及其分析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其局限性主要有:
(1)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财务政策运营的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详细说明企业进行
财务运作的过程及经济效益实现过程。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它所反映的仅是即将结转到下个
会计期间的责任,它是一种未履行的报告,即它反映还没有使用的经济资源、还没有偿还的
负债,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的管理阶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筹资成本为多少,筹措
来的资金是如何使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又如通过利润表我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
得的收入及利润的多少,而这些收入是如何取得或由哪一家分公司取得的却不能够得到准确的
回答。这些都给财务报表的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2)环境的变化将影响报表的内容。
由于各个不同时期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政府有关会计政策的变化,致使企业的会计处理
方法、计价标准等发生变化。如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
此外,由于政策的要求不一样,因此,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与一般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尽相同
。这样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及变化,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变化会较大,且不可比。
(3)人为因素影响报表的真实性。
据《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
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这说明财务报表必
须真实、完整。但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不仅受制于企业的主观因素及
人为因素,而且还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也与会计方法的合理性密切相关,如果通货膨
胀严重、会计方法不适当,或者过多地掺杂了各种人为因素与主观因素,那么财务报表所提
供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就缺乏必要的保证,而现有分析方法又完全缺乏有效的修正方法,这必
然会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4)资料的时效性影响报表的有效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总结过去,另一方面是为了预测未来,更好地
对未来的企业经营进行指导与规划。其中更重要的是后一点。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更重要
的是未来。但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都是历史资料,如果企业仅仅根据这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的时效性是很差的,就无法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
(5)模糊的会计信息影响报表的准确性。
有些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会计信息资料概念模糊,含义不准确。现金流量表主要反
映企业现在的现金流量,很难反映企业资金营运的全过程;又如企业的财务报表应该包括哪
些明细附表是有争议的,这些都影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正常作用的发挥。
2财务分析环境的局限性
(1)缺乏分析理论特别是分析方法理论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2)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影响。
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编制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带有很大的倾向性,会尽可能粉饰报表。
(3)分析工作不能专业化。
由于一般的财务部门任务繁重,缺乏专门的分析人员,分析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是比较虚的。而且财务分析需要测算众多的指标,如果把这个分析的任务给财务部门,很可能分析效果不好。
3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财务分析指标过多而且复杂,有些指标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指标过少又很难说明问题。
(2)企业需要向外提供财务报表,为了起到保护企业自身商业秘密和市场份额的目的,公布出来的指标只是一般性指标,或经过粉饰的指标,很难通过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附注揭示企业的深层次、具体的信息,有时对财务报表上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3)计算口径不统一,评价标准难以掌握。这使得厂长、经理在对本企业及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时很难进行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