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孟忠厚生活情况的几点解释

 东莱愚公 2013-12-09

对孟忠厚生活情况的几点解释

关于孟忠厚的情况,争论较多。涉及的内容有:孟忠厚娶了几任妻子?有多少儿子?生活在居住地在哪里?有多少家产?官位如何等等?笔者有必要作简要的解释。为确保解释的合理合情,我尽量不用家谱作解释,大部分内容来自正规的史料或地方志及当时的墓志铭。

第一,孟忠厚有几任妻子?据《秦国夫人墓志铭》记载:孟忠厚的妻子为王珪的孙女王氏,19岁嫁给孟忠厚。《秦国夫人墓志铭》还提到:秦国夫人王氏没嫁孟忠厚之前,孟忠厚已有“妾”生之子。此“妾”为何人?墓志铭中没有解释。

本人观点:孟忠厚怎么先娶妾,后娶妻,这有点不符合常理。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孟忠厚娶妻后,又继娶了秦国夫人王氏。秦国夫人王氏死后,其墓志铭上为了表明王氏是正妻,特把孟忠厚的第一夫人说成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孟忠厚病逝。朝廷赠孟忠厚为太保,封他的妾符氏、赵氏为安人、恭人。

这样一来史料上记载,孟忠厚第一夫人“妾”、第二夫人王氏、第三与第四夫人为妾符氏与赵氏,共四人。

第二,孟忠厚有几个儿子?这是争议最大的问题。

目前普通说法七子较为可靠。

秦国夫人王氏为宋宰相王珪的孙女,生有四子,即孟充、孟嵩、孟雍、孟崇。此记载见于《秦国夫人墓志铭》中,《建炎以来系要录》、《续资治通鉴》等史书对孟充、孟嵩、孟崇也有记载。所以,孟充、孟嵩、孟雍、孟崇为孟忠厚之妻秦国夫人所生。

《秦国夫人墓志铭》记载,秦国夫人王氏出嫁孟忠厚之时,还有孟忠厚妾所生的儿子。当然,此不可能是妾,因为妾娶于妻之前,并且生有儿子,这妾是有疑问的。这妾应是孟忠厚的前妻。

前妻所生有几个儿子,这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地方志上有记载,光绪版《诸暨县志》记载,孟忠厚有一个儿子生活在浙江诸暨。

常州孟氏家谱,为孟忠厚之子孟嵩后裔的家谱,孟嵩见于史书,其家谱真实性相对可靠。常州家谱记载孟忠厚有七子:第一夫人王氏生有三子孟德璘、孟德懋、孟德载,第二夫人王氏生有四子孟充、孟嵩、孟雍、孟崇。合计孟忠厚有七子,孟德璘、孟德懋、孟德载、孟充、孟嵩、孟雍、孟崇。

从《建炎以来系要录》、《秦国夫人墓志铭》、《诸暨县志》、《常州孟嵩后裔家谱》分析,孟忠厚七子的观点相对较为可靠。

第三,生活在居住地在哪里?

孟忠厚属北方人,金兵南下,随赵构、孟太后南迁到江南,南宋初在年并没有固定的住处。绍兴二年,高宗赵构把贪官朱勔留下的平江南园赐经孟忠厚居住。不过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朱勔留下的平江南园在何处?据民国《姑苏志》记载:孟忠厚的住宅在苏州闾邱坊,还在苏州建造孟子庙。所以孟忠厚第一住宅应为苏州闾邱坊一带。

孟忠厚除了苏州闾邱坊外,在浙江还有住宅。据光绪《诸暨县志》记载,孟忠厚在绍兴担任知府时,家就在属于绍兴府的诸暨。据《建炎以来系年记载》孟忠厚在绍兴担任三次知府,前后时间长达三年多,

除这二个地方外,史料上没有找到孟忠厚其它方面家的记载。

当代,南宋史研究员魏峰提出,孟忠厚长期生活在长洲县。故万历《绍兴府志》孟载为孟忠厚之子,孟载为环卫上将军一职是杜撰的,理由是孟忠厚没有到过诸暨。本人认为,魏峰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对历史事实没有搞清之前随便说古人杜撰,这不对。一般情况下,地方志是当地的宿儒修的,古代不比现代,古代学者主要课程主要以历史、语文为主,古代人的历史水平比现代人要好多了,你魏峰的史学水平与古代的宿儒相比,简直是九牛之一毛。古人修史是十分慎重的,特别是明清之时,考据之风鼎盛,修地方志者者一般不会杜撰的,即使抄录材料也要经过慎重考证。再说,万历绍兴府志修史者与南宋孟载没有宗族关系,没有必要杜撰这一段历史,这不比与家谱相比。

光绪《诸暨县志》说得十分清楚,孟忠厚担任绍兴知府之时,家就在诸暨。绍兴包括诸暨、上虞、新昌、嵊州等地,所以孟忠厚担任绍兴知府之时把家建在诸暨为什么没有可能?再说,孟忠厚担任绍兴知府之时,前妻三子孟载已是二十多岁的人,不可能再住在苏州闾邱坊的孟忠厚老家。

第四,孟忠厚的家产情况如何?

孟忠厚属于外戚,其资产大部来自皇上赐封。

主要的家产有二块:

一为无锡惠山寺。宋绍兴元年(1131年),把该院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额“旌忠荐福寺”。此资料见于乾隆版《无锡县志》

二为绍兴十五年,朝廷赐给孟忠厚浙江田三十顷。此资料来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朝廷赐给浙江田的浙江具体地点没有说明。笔者猜想,有可能在绍兴,因为此时孟忠厚正在绍兴担任知府。

关于孟忠厚的其它田地,史书上并没有作具体记载。

第五,孟忠厚的葬地在哪里?

孟忠厚葬地在无锡。据乾隆《无锡县志》记载,孟忠厚死后葬在无锡孟湾。据孙靓《秦国夫人墓志铭》记载:孟忠厚之妻秦国夫人王氏、孟忠厚之母李氏也葬在无锡孟湾。据《叶适集》记载:孟忠厚之子孟嵩、孟嵩之子孟猷与孟导也全部葬在无锡孟湾。

无锡的孟湾,正因为是孟忠厚家族死后的葬地,故取名为孟湾。

第五,孟忠厚的官职如何?

孟忠厚早期的官职为卫尉卿,六品官。赵构初立时担任显谟阁侍制,属文官,不久被免。

绍兴元年,孟太后病逝时,孟忠厚作为孟太后的侄子,封为信安郡王,信安郡属衢州,郡王相当于从一品官。

绍兴初中期,孟忠厚担任保宁军节度使、镇潼军功度使、开府仪同三同等职务,全是虚职,并无实权。但级别较高,相当于二品官职。

绍兴初,南宋政府执行北宋时期对外戚的不给实权的政策,绍兴中期,这方面的政策有所转变。孟忠厚也担任一些地方官。绍兴九年,孟忠厚担任镇江知府,绍兴十年,担任明州(宁波)知府、绍兴十一年,担任婺州(金华)知府。不久,又改任为绍兴知府。知府的官职只有五、六品,级别低,孟忠厚从一品官担任此官表面看有点委屈,但知府是有实权的,宋高宗赵构对孟忠厚特别放权了,孟忠厚之前宋代外戚从没有享受过此待遇。

绍兴十二年,孟忠厚升任为枢密使,枢密使是掌握军队的最高级别官员,是有相当大的实权,但当时孟忠厚担任的仅是虚职,因为宋金和谈后,孟忠厚作为南宋的代表派到金国去迎接宋徽宗的遗体,宋徽宗是当朝皇帝赵构的父亲,所以给孟忠厚一个虚职,在金人面前装装门面。孟忠厚从金国回来后,枢密使职务立即被免。实际上孟忠厚一天军职也没有担任过。卸任枢密使后,朝廷安排孟忠厚担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不久又调为绍兴知府。同年七月被免。

绍兴十四年七月至绍兴二十五年,这十一年时间,孟忠厚名为信安郡王,但没有任何实际职务,在家养老。

绍兴二十六年,秦桧死后不久,宋高宗又启用孟忠厚,安排他担任平江知府,不久又担任绍兴知府。

绍兴二十七年孟忠厚致仕(退休)。

纵观孟忠厚的一生,名义上是信安郡王,从一品官,实际职务担任最高的只是一个知府,五品官,其中在绍兴担任知府有三次之多。

第六,孟忠厚后裔分布情况如何?

孟忠厚后裔有二处住宅。一处为苏州闾邱坊,孟忠厚第二任妻子秦国夫人生活在苏州,秦国夫人育有四子:孟充、孟嵩、孟雍、孟崇四子及其后裔生活在苏州。

目前孟忠厚后裔在苏州没有较肯定的村落,这为什么呢?

据雍正《嘉善志》记载:“元末明初,苏州孟忠厚七世孙孟观因避战乱迁移到嘉善。”那元末明初的战乱有多严重呢?元末明初,苏州属张士诚的地盘,且还是张的都城。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时遭到强烈的抵抗,明军损失严重。明朝建国后,明太祖还对此事耿耿于怀,对苏州、湖州民众重重收税,这其中的原因是朱元璋的军队损失较大。当时史料没有记载朱元璋与张士诚苏州之战中,民众的伤亡如何?这过程或避讳了,因为后来是明朝当家了,对苏州民众的杀戮自然不会提到。笔者猜想,这么大而剧烈的战争,民众的死亡率可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作为居住在苏州的孟忠厚后裔,自然不能逃过这场劫难,大部分被害了,只有孟观等少部分人逃出来。所以,孟忠厚后裔在苏州消失了或分别迁入到其它地方了。

目前,有嘉善、海宁、湖州、常州、泰州、宿松、安庆等地的有部分孟氏自称为孟忠厚与秦国夫人后裔。这些孟忠厚后裔是元末明初之前或元末明初之时从苏州迁到各地的。目前有多少人不详。

孟忠厚还有一处住处在浙江绍兴、诸暨。据地方志和常州孟氏族谱记载,孟忠厚长子孟德璘、孟德懋、孟德载后裔所居住,孟德璘、孟德懋、孟德载为孟忠厚第一夫人王氏所出。自宋至民国,绍兴虽发生过严重的战争,但不是主要战场。所以,绍兴的孟忠厚后裔基本上还保持着聚族而居的状态。绍兴现有孟忠厚后裔七千多人,绍兴下属诸暨有孟忠厚后裔一万二千多人。诸暨的孟氏家谱还保存完整,当地民间还流有孟忠厚的各种传说。绍兴孟氏家谱在文革时被烧毁。

诸暨的孟载的三子孟炎,又从诸暨迁到义乌等地,义乌有孟忠厚后裔二千多人。

第七,对湖北、湖南孟氏的理解。

据孟氏家谱记载,湖北、湖南孟氏亦自称孟忠厚之后裔,但是笔者没有找到他们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家谱除外,中国的家谱攀附之风严重,研究史料一般不相信家谱),认为有待考证。

目前湖北、湖南的孟氏家谱对孟忠厚家族宋代世系是这样排序的:孟元、孟在、孟庾、孟忠厚、孟世宁、孟安、孟林、孟宗政、孟珙、孟之经。

此家谱记载的世系与宋代史料上的孟忠厚世系完全不符合。

我随便举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宋廷对孟太后有二次册封,具载于正规史料,一次是孟太后刚当上皇后之时,宋廷高太后对孟太后的太公、祖父、父亲和兄长进行了封官,孟太后四代祖的名字都在册封表上。即孟元——孟随——孟在——孟彦弼。资料见载于《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次是宋高宗赵构对孟太后家族的册封,具体对孟元、孟随、孟在、孟彦弼册封表还存在,名字还是孟元——孟随——孟在——彦弼。资料在宋·周麟之《海陵集》。

孟庾是宋代参知政事(副宰相),户部尚书,曾掌管江淮荆浙诸军事,宋代外戚是不能掌朝政的,有严格规定的,孟庾如真是外戚,就不可能担任宰相级别的官职,不能掌管军事,宋代朝廷不允许这样做。

孟庾是高宗时代人,孟珙是理宗时代人,只经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仅五代皇帝,其中光宗在位时间仅四年时间,其他皇帝最多不过也三十多年,这么可能相传八代?时间上不符合。

据《宋史》记载,高宗时绍兴初年孟庾任参知政事,掌管江淮荆浙诸军事,是岳飞的直属上级上级。《宋史·孟珙传》记载:孟珙的四代祖孟安在岳飞军中当兵。按照此记载,孟安当兵年龄应在二十以上。而湖北家谱记载:孟庾——孟忠厚-——孟世宁——孟安。即孟庾是孟安的太公。这怎么可能?孟庾多少岁了,这么“老了”还能在军中担任职务,后来还能带兵守开封?

据《宋代宰辅》记载:孟庾河南濮阳人。据《宋史·孟皇后传》记载:孟皇后,洺州人(河北永年)。孟皇后为孟忠厚姑妈,据此推理,孟忠厚也是洺州人。《宋史·孟宗政传》记载:孟宗政为绛州(今属山西)人。这孟庾、孟忠厚、孟珙(孟宗政之子)都是南宋的外戚、重臣或重要将领,如确是出自同一直系,怎么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

宋代是十分讲究家谱的,《宋史》对皇室家谱全部收录。范仲淹、范纯仁父子二人担任北宋宰相、韩侘胄为韩琦五世孙餐载于《宋史》。如信安郡王孟忠厚与知参政事孟庾为父子,同是高宗赵构时代任职的,宋代史料不可能没有记载的。所以孟庾、孟忠厚为父子关系不存立。湖北的孟氏家谱此处记载肯定失实。

近代,湖北的孟氏宗亲是这样解释的:孟子到孟忠厚为四十二世较为可靠,记载四十七世不可靠,所以孟庾为孟忠厚之父正确。理由是三十年为一代,推算刚好为四十二代,而四十七代就不正确了。笔者认为这说法完全不对,不能以推算来说明历史问题的,就按照他们的推算也存在问题。从《孟子》一书分析,孟子是齐威王时代人。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推算齐威王即位时为公元前378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二十七年,孟忠厚病死。绍兴二十七年推出为公元1157年。从这样分析,孟子至孟忠厚年代大约为1400年左右,如孟忠厚为孟子四十二代推算则1400除以42,则33年为一代;如孟忠厚为孟子四十七代后推算则1400除以47,则29.7年一代。事实情况这四十二代、四十七代这二种可能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差得十分离奇,古人16、7岁生子也有,五十多岁生子也有,在古代,就是一个人,孙子比小儿子年龄大比比皆是,不算奇怪。所以,一千多年了,差五代十分正常,不是说服人的充足理由。

湖北孟氏宗亲还提出一个理由:找遍宋代史料,仅找到孟彦弼为孟忠厚之父,没找到孟彦弼的其它资料。所以孟彦弼就是孟庾,彦弼是孟庾的字。笔者认为:这结论完全是在没有史料依据的情况下的加以猜测。宋代史料对孟彦弼有记载的,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孟彦弼在绍兴三年病逝,朝廷还给予赠官。孟庾在绍兴三年任参知政事、江淮荆浙诸军事。绍兴十年正月,孟庾为东京留守被派到开封管理行政,同年五月,金军围开封,东京留守孟庾被迫降金。由此可见,孟庾与孟彦弼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宋代宰辅录》记载,孟庾,字富文,河南濮阳人。这记载可足以否定孟庾为孟彦弼的猜测。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不全,也不能断然否定湖北孟氏为孟忠厚之后。不过他们的家谱之中记载问题较多,如:孟庾——孟忠厚-——孟世宁——孟安。这个记载肯定是不对的。如湖北孟氏宗亲要证明确是孟忠厚之后裔,必须要拿出孟忠厚在湖北相关的史料,或者地方志也可以,不能仅仅依据家谱,家谱的可信度相对较低。如有孟忠厚、孟庾这些名人后裔迁居到湖北,大部分地方志会载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