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枢密韩太尉书——(宋)苏辙

 察见渊鱼者 2013-12-09
【作者小传】:苏辙(1039—1112),字子由,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宋仁宗时,苏辙与兄轼同年中进士,按授予商州军事推官之职。神宗时曾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僚属,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为河南府推官。哲宗时为右司谏,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又因事贬官外调。晚年退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以策论见长,“汪洋澹泊,深厚温粹”,“有一唱三叹之声”。著有《栾城集》。

【题解】:韩太尉,名琦,字稚圭,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任枢密使,出将入相,勋望极高。本文是作者于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后写给韩琦的一封信。作者上书于韩,本是出于求见,以得识拔,但文章却沿着“养气”的思路运笔,从“气”写起,缘“气”伸发,于为文主张的阐述中自然导出写信的本意,将养气为文的见解与求见韩琦的诚意勾连贯通。这种以客为主,一笔两写,“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其次,本文论述层次也极清晰。首段提出论点后,随即先以古人为据,后以自己为据;先写居家时的经历,后叙出游后的见闻。论证逐层深入,记叙有然有序。再次,本文也较典型地体现了苏辙散文文势汪洋跌宕的特点。第二段铺叙自己的两种经历,造成汪洋之势,接着以“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作转,跌出未见之憾,第三段又将未明说的欲见之意宕开,插说出游所遇,最后才逼出求见之诚。笔法大起大落,穿插腾挪,前后呼应关合,极尽吞吐之妙。


(一)、    
【正文】:太尉执事
【执事==左右供役使的人,旧时信函用以称呼对方,表示尊敬。】: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气==人的修养、气质及精神力量的总和。形==显露,表现。】,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致==得到。】。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博大刚正之气。语见《孟子·公孙丑上》。】。”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称(chèn衬)==相称。】。太史公行天下【太史公==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周览四海名山大川【周览==遍观。】,与燕、赵间豪俊交游【燕、赵==古国名。燕疆域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赵疆域在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司马迁曾结交的田仁、董仲舒、徐乐诸“豪俊”,均出自燕、赵地区。】,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中==内心。与“貌”相对而言。】,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动乎其言==即发于言的意思。见:同“现”。】,而不自知也。
【译文】: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我以为文章是作者气质、性格的显现,然而文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豪士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畅跌宕,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流露到他们的形貌之外,发而为之言语,表现为文章,但自己并不曾觉察到。

(二)、
【正文】: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邻里乡党==周代制度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来就以“乡党”泛指乡里。】,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百氏==诸子百家。】,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汩(gǔ古)没==埋没。】,故决然舍去【舍去==离开。作者于嘉祐元年(1056)随父兄离开家乡,赴京应试。】,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故都==旧都。秦为咸阳,西汉为长安,东汉为洛阳。】,恣观终南、嵩、华之高【恣(zì自)==尽情。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嵩==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华==华山,古称西岳,在今陕西华阴县南。】,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京师==京都。此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翰林欧阳公==欧阳修,曾任翰林学士,是苏辙中进士时的主考官。】,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门人贤士大夫==指欧阳修的朋友或学生,如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周公、召公==周公姓姬名亘,召公姓姬名奭(shì士),均为周初大臣,有辅佐成王,安定周室的业绩。】,出则方叔、召虎【方叔、召虎==均为周宣王的大臣,有征讨荆蛮、淮夷的功劳。】。而辙也未之见焉。
【译文】: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所以毅然离开了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汉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华山、嵩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古代的豪士俊杰。到了京都汴京,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您在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辅佐君王,您在边域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侮安边。然而辙还未曾见到您啊。

(三)、
【正文】: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译文】: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的这一次到来,关于山,看见了终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深广;关于人,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然因为没有拜见太尉而感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丰采,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四)、
【正文】: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赐归待选==这是进士及第的委婉说法,因宋代考中进士,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参加吏部考试,取中后才能授官。】,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辱==谦词,承蒙的意思。】,又幸矣。
【译文】:
辙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悠闲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太尉如果认
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选自《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