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三)

 梓赫 2013-12-10

2013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三)

2013年四川省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6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4.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           观:景象

B.并有乘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                         逝:去,往

D.珠翠罗绮                     溢:满,充满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玉城雪岭迹天            鸣之不能通其意  

B.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C.  仅有“敌船”火所焚          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D.  此夸能                      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参考答案:B  D  C

    解析: “骑”是马的意思,名词,读jì。 “乘”是骑、坐的意思。

    考点: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备考方法:熟悉课内文言文中注释里面的重点实词的意思。①化简为繁,一般文言实词较好记忆,即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差不多,只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转变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因此,词义只是扩充。一些偏难的词语,可以从造字方法、简体字的原本意思来记忆。如“拊”,捶打的意思,篆文为一个人用手捶打胸口。②可以根据句子前后意思理解。

    5、解析:

    A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第一个“为”被;第二个“为”介词,替,给。

    D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

    考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备考方法:把常考的虚词如“而”、“之”“为”等,进行分类整理,掌握其常考的用法及意义。①依据语法功能析用法,根据用法辨词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是主语,“出”是谓,“之”用在主谓之间,是助词。②采用删换替代看变化,通过比较辨词义,如把“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而”去掉,发现它还是原来的意思,按就表明它是连词。③瞻前观后析语境,根据位置辨词意。如“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在谓语位置,是动词,是凭借的意思。

    解析:C答案错在“直接表现了”,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是从间接或是侧面描写出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考点:对文章的理解。需要考生分析文章内容时细心。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7.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答: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答:                               

【答案】

    1)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译出大意1分,落实“略”的意思1分。)

    2)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译出大意1分,落实“文”的意思1分。)

【解析】

    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翻译。每年的中考题,第一个阅读题都是文言文阅读,选取的文章多出自八、九年级文言文。除了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句子的意思,还应该落实重点实词,近几年考的重点实词有:12年《醉翁亭记》中“开”“归”“暝”“晦”;11年考了《核舟记》中“奇”“可”倚”“历历”;10年《桃花源记》“异”“穷”“妻子”“绝境”。从2010年到今年考查的课内文言文都出自八年级。重点实词考查的范围有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所以,关于实词的特殊用法,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一)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本所以疑.    疑:犹豫

芬阴.呼歆    阴:暗中

念.单车远行    念:挂念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译文:                        

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

答:                                              

【参考答案】

   3D

   4、(1)译文: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落实“纳”“急”各1分,大意通顺1分)

    2)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落实“疏”“武”各1分,大意通顺1分。)

   5(德行高尚,言行一致。(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见识过人。(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

    (名士高风。(巧妙的谢绝部下和百姓送的礼物)

    (任意答到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段实例即可得4分。)

【解析】

    今年的课外文言文仍然以人物传记为文本,考察人物的品性。与往年不同的是用同一人的两则不同材料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第3题,对实词考察,较为简单。要求学生积累常用实词的意思,学会知识迁移。第4题,文言翻译,要求掌握基本的文言翻译方法,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第5题,对人物评价,要求准确概括并结合例子解释。

2013年四川省自贡市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学:爱好学习。

    B.既加冠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交往,外出旅游。

    D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B.哗然而骇者,鸡狗不得宁焉    虽:虽然。

    C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人弗受    之:的。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泽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17.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三、(12分,每小题3)

    14 C    15B    16D    17D

201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

9.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邹忌讽齐五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何能君也                及:赶得上,比得上。

徐公来,视之一              孰:仔细,周详。

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2)       下列加点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美于徐公             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蔽甚矣                辍耕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朝廷        行者休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   D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分)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0.阅读下列文言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7处。(3分)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之,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9.(11分)(1)(3分)及:赶得上,比得上;孰:仔细;刺:指责。

2)(2分)D

3)(6分)

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美”“私”各1分,原因判断句式正确1分)

②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谤讥”“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0.(3分)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出,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错1-21分,错3-4处扣2分,错5处及以上不得分)

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2)乱其所为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4)无法家拂士

21.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

23.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24.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25.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1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20、(4分)(1)这;此

          2)违背

          3)奋起,指有所作为

          4)如果(每小题1分)

21、(3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译出“动心忍性”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之意,得1分;译出“曾”为“增加”、“增长”之意,得1分;表意正确、语言通顺,得1分)。

22、(3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1分);阐释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2分)

23、(2分)(1)穿(1分);(2)但,却(1分)

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25、(1分)上行下效

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8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北之塞              惩:苦于    

    B. 固不可                彻:变通

    C. 惧其不              已:停止

    D. 陇断                垄断:阻隔

7. 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意志坚定”的一组是(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也迂也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A. ③④                      B. ②⑤

    C. ②③                      D. ①④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         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 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        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 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什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 往助        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

    D. 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        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三、(25分)

9.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分)

译文: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分)

译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6.D      7.A   8.D

9.8分)

1)愚公于是率领儿子、孙子中能够挑担子的几个人(上山),凿石挖土,(并)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4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 分)

2)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4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 分)

2013年四川省广元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  间:参与               B.小大之  狱:监狱

C.公将  鼓:击鼓进军           D牺牲玉帛  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战╱必分人                B乡人曰╱公问

C.战长勺╱此所谓战胜朝廷      D.肉食者谋╱公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方面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见庄公之“鄙”和曹刿的“远谋”。

B.庄公之“鄙”表现在:给贵族施“小惠”,未遍及百姓,其一“鄙”;对神灵守“小信”,难以使神灵信服,不能昨到神灵保佑,其二“鄙”;不察敌情,不识战机,“将鼓”“将驰”,急躁冒进,其三“鄙”;“既克”,而不知“其故”,其四“鄙”。

C.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使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进行战争的基础,“远谋”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远谋”二;深谙“勇气”于决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之道,“远谋”三;预防大国设伏,一切行动从实际情况出发,“远谋”四。

D.鲁国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全靠曹刿远大的政治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鲁庄公则显得平庸无能,毫毛闪光之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90分)

四、(11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句:                

2)既克,公问其故。

译句:                

2013年四川省遂宁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1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1)臣之妻            私:    

    (2)时时而            问:    

    (3)臣愚              患:    

    (4)日:“自见之谓明。”  故: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王之伐越,何也?

译文:                                       

24.读了【乙】文后,你想到了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

                                       

2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楚庄王人物形象。(3)

                                        

2013年四川省内江市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成第69题。13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

B.朝衣冠               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偶尔。

D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美徐公       B.欲有求我也

C.能谤议市朝       D.皆朝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                                            

6.B  7C  8D9(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孰与”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刺”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第1719题(10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然虎之食人不见(     

②虎其爪牙(    

③故人之为虎者(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译文:                                

  19.这段短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3分)

答:                                  

17经常、常常  2……为利   3吃(每小题1分,共3分)

18、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的人,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之力的人,都跟老虎一样。(“是故”、“自用”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

19、主旨: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要善于借助外物(1分)。启发:要多动脑,不能死板;要善于利用身边有利的因素让自己更容易走向成功;要掌握技术,提高素质,才能增加竞争能力(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共3分)

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器之模:陶器的模型。翻车:龙骨水车。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子古无指南车         (徐庶)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往来无

C无水以溉               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入更出      湖中焉得有此人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功百倍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先生给事中                吴广都尉

C.令童子转之,灌水自覆      面山

D.都城内有地可为园          策之不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2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五个大题,有16个小题,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 上文《马钧二异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6C 7B 8A

三、翻译、鉴赏、默写  22分)

9.(6分,每句3分) ①(你们)没有认真思考它罢了,其实 (指南车的事)有什么久远的?或译成:(你们)没有认真思考它罢了,其实(指南车的事)并不久远。(第一个“之”、“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因此(我)感动振奋,于是答应先帝来为他奔走效劳。(“由是”“感激”“驱驰”各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