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太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峰培训心得体会

 Richard118 2013-12-10

111920号,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安排的亚太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峰培训课程,虽然培训的时间仅仅短短的2天,但这次培训却使我获益良多。由于此次培训的课程比较丰富,由于时间问题,我重点关注了和我目前工作最相关的课程,团队管理以及组织发展这一块。其中《大型敏捷开发团队与结对编程》,《大道纵横,海纳百川换一个角度看CMMI》,《IT团队职业发展规划与人员能力管理》课程对我影响较大。通过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对敏捷开发,CMMI,团队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分别是我个人对这几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1.     在敏捷课程中,同行压力,139团队及松结对编程,师徒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项目实践方式。

1.1  同行与同行之间,大家都是行家,都大概知道每一个功能块需要多少时间,在看到别人再努力工作,每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大家就会积极参与。谁愿意当无所事事的主呢?

1.2  139团队结构是指1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带3个小组长,每个小组带领3个工程师的结构。这样项目经理与小组长中开会,小组长和下属开会,这样每4个人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这种组合又称为松结对编程,四个人一起开站立会议,遇到有难度的地方实行结对编程,把问题及早的扼杀在摇篮中。

1.3 由于新人对于团队的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候需要为他指定导师,但是谁又愿意带新人呢?带新人的能力一般都是相对比较强,小组长是比较适合的角色,对于带新人的小组长,自然体现了他能力更强,且可能有更好的升迁机遇。

2.      CMMI实际上是一个论述如何实施组织级学习的模型,他不是一种标准,可以包罗万象,也和敏捷开发不是对立的,可以共同使用。他结构化地汇总,分析,论述和集成了各种有效的途径/模型/方法论,同时将实施的自由度交换给实施组织/企业——组织/企业根据自身特定的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此之谓“大道纵横“!从CMMCMMI V1.1再到CMMI V1.3,其中的人文关怀气息越来越浓厚,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强调越来越直白——此之谓“百川汇海“! Watts S. Humphrey 说过:”About 85%of the problems are created by the system, not by people. Do not punish people, punish process.”,很明显,只有好的流程才能有效的杜绝大家犯错误。这里的流程实际与过级与不过级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要有这样思想,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再到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与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模板,或者检查要点,并把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就是运用了CMMI的思想。其实这种类似的办法,大家也都想过,并且也用过,只是可能不知道已经使用了CMMI思想。

3.     所谓的团队管理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做合适以及他/她有兴趣去做的事情。IT项目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几乎100%的成本都是人力资源的成本,而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成本不会超过50%;而在一些公司中,如果人力资源的成本超过了项目成本的50%,则自动将其列入“高“风险项目。由此可见,人员的管理以及人员能力的管理就尤为重要了。员工加入企业的理由排行: 职业发展,企业形象,工作内容,技术,薪酬…….;员工离职的理由排行:机会,工作内容,薪酬,培训……,要想招聘或者留住好的员工,可以参考一下,看看那些地方做的不够。能力是指知识,技能与过程能力的集合。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搭建合适的人力结构。如工程师可以分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深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等;项目经理可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资深项目经理;并定义每种级别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这样一来,每个工程师的发展路线比较清晰,当工程师达到某种级别之后可以往项目经理转。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调整每个等级的难度,来平衡需求,引导员工职业发展。这样,公司就不会为人才难寻为头疼。需要是什么样的人多些,往这方面转的条件适当放宽松,就可以达到目的。

以上这些心得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同时感谢公司安排了这次内容丰富且实用的培训课程,我将牢记在培训班上的所学所思,并将其运用到我日后的工作中,努力稳定团队,改进项目流程,提高团队的综合战斗力,为公司做尽可能多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