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颜渊炊饭,尘落甑中。欲置之则不清,投地则弃饭,掇而食之。孔子望见,以为窃食。圣人不能先知,三也。
今译: 颜渊烧火做饭,尘灰掉到饭锅里了,想不管它吧,饭就不干净了;把有尘灰的饭扔掉呢,又糟蹋了饭。所以他就(把这脏了的饭)挑出来自己吃了。孔子远远地看见了,就认为颜渊偷饭吃。圣人不能先知先觉,这是第三个证据。
释义: 俗话说:“眼见为实”,其实亲眼见的,并不一定都真实。孔子不是亲眼看见颜渊在没人的厨房里抓饭吃吗?当时,他们正受困于陈蔡,正在挨饿,这不是偷饭吃是什么?但是,不但不是偷饭,反而是一片好心,要把干净的给别人吃,自己吃脏的。 孔子这个圣人,为什么看错了人、断错了事呢?就因为没调查研究。不调查研究的人,一定是有眼无珠的。他的眼睛虽然能看,但还不如瞎了才好,以免看错人。这个故事,足以说明“不学,其见不若盲”。 |
|
来自: 昵称14385615 > 《书馆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