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件开发与制作讲座二

 求知881 2013-12-11

三、学习理论与课件设计原则

1、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教学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对于CAI课件开发来说,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课件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而非支持”)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传统课件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部分,将有全新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传统课件设计中,对媒体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作精心的设计。现在由于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这种设计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之,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显然,这些问题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是不会碰到或是很少碰到的,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则成为急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但是在以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课件设计中,往往看不到教学目标分析这类字眼,教学目标意义建构所取代,似乎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这种看法则是片面的,不应该把二者对立起来。因为意义建构是指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而当前所学知识这一概念是含糊的、笼统的。某一节的课文内容显然是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一节课总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有的属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学目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有的则属于一般的事实性知识或当前学习阶段只需要知道还无需掌握的知识(对这类知识教学目标只要求了解”)。可见,对当前所学内容不加区分、一律要求对其完成意义建构”(即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是不适当的。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2、技术设计原则:
1)技术服从于教学需要:应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选用实现的技术,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技术的高、新忽视了教学需要。最好选用比较成熟的技术。
2)结构要简洁:课件的结构层次应尽量简洁,最好控制在3层以内,不宜超过4层,层次过多时用户容易迷航。
3)色彩要协调:课件各版面用色应处于同一色系,色调要柔和,每页的颜色数一般控制在4-5种以内,过多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并产生视觉疲劳。
4)通用性要强:课件的硬、软件运行环境要与当前大多数普通用户使用的微机运行环境相适应,不能落后也不宜太超前。(最好是网络单机都能运行)
5)设备利用率要高:要充分发挥微机多媒体表现能力和超级链接能力,充分利用好每屏的显示区域。
 
四、课件的评价
1、好的的课件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优秀课件的评价要素):
1)教学设计优秀(优秀的教学构思、系统性、逻辑性强)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课件优秀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必需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注意系统性和逻辑性,没有好的设计后续一切都会缺少灵魂,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表现形式生动 (表现形式恰当、丰富)
多媒体课件必须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地结合起来,表现形式恰当丰富、直观形象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交互性强
 通过交互性操作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理解和记忆。
4)结构清晰
自主学习是课件的一大特色,应当使学员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在课件中所处位置和学习的进度,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这就要求课件的导航结构清晰易懂。
5)操作方便
操作方便体现在交互方式便捷、信息传送及时、内容显示流畅、系统容错性强,这可以排除非教学因素的产生的学习障碍和干扰,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让学习者迷失在技术障碍中。(能充分利用设备的性能)
6)适合个性化学习
课件能够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的选择,给每个学习者都带来最贴心的学习感受。
7)具有评估性
检查学习效果是帮助学生坚持学习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评估毅力较差的学习者很容易放弃学习。
2、国家高等教育精品课程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审
1)国家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本科)评审
http://www./new/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国家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高职高专)评审
http://www./new/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3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
 http://course./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年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2007年度计划评审产生5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67所试点普通高校各申报课程最多不超过3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及各省级电大参评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申报并排序,申报课程共计不超过40门。
4中央电大近年来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评比,目前课件建设的重点是:网络课程、实践环节课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