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观中国历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

 文山书院 2013-12-11
纵观历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

发布时间: 2011-11-10  来源: 历史网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是在中国腹心地区进行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 


    史书记载,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打败九黎和炎帝,进入中原。其后代尧、舜、禹统一融合了苗、黎、夷、蛮等许多氏族部落,与炎帝、夷族组成了联盟,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公元前2100~8764;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族、商族、周族和其他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华夏族。

  
    在先秦,以中原的华族、夏族聚居地为中心,中华大地还分布着被统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四夷”即四周的少数民族。 


        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是民族迁徒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陆来。 


      这一时期,南匈奴、东突厥以及羯、氐、羌、柔然的新鲜血液先后融入“汉族”的血液之中,这极大地促进了“汉族”的强壮,也使得北方汉族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之下的“混血种族”。 


        三.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边疆地区进行的,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这一时期,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汉族等中原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其中来自于阿拉伯的回回族被称为“白帽回回”,来自于波斯的回回族被称为“黑帽回回”,从宋代开始定居开封的被同化的犹太人(世界历史上犹太人被同化的唯一例证)被称为“蓝帽回回”。 


        四.清代是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时期奠定了现在中国疆域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满族入关之后,强迫汉族“剃发易服”,试图保持自己的特色,但200多年过后,满族人大多数已经不会说满语、写满文。辛亥革命之后,满族绝大多数加速汉化,有的干脆改为“汉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